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4.2 深度学习,入化学之美

昨天有幸参与了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初中化学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张老师和李老师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受颇深。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我第二次观摩张老师的课堂,第一次是两年前她在区教研活动的化学计算现场授课。那时我便对张老师十分敬佩。以前我总觉得只有男老师才能幽默风趣,而张老师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原来女老师也能如此。课堂上她娓娓道来语言动人有活力,正是二十多年教龄的沉淀使她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李老师亦是如此。年轻教师在向有经验教师学习的时候一开始更多在于外在形式的模仿,而要真正达到“神似”或者自成一派风格必得经过长时间的雕刻琢磨才可。

二、教学相长成佳话

两堂展示课上师生之间互动频繁,连结紧密,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出1+1大于2的效果。特别是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给予学生的开放度极大,提供实验素材由学生自由实验调控燃烧,学生在摸索炭火的过程当中自己利用已知的燃烧三要素。四个学生小组最终呈现的研究成果各有特色,有些甚至于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到。因此,只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空间,有一点静候花开的耐心,学生自会交出令人惊喜的答卷。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无法完成任务,而急于自己给出答案,殊不知教学中刻意的留白对于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三、没有完美的课堂

俗话说,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永远在路上。即使如此有经验的两位教师呈现出如此优秀的课堂,专家们仍然给出了很多可以再改进提升的点。这对自己既是启发,也是安慰。自己常常因为课堂有遗憾而懊恼,常后悔道:“当时要是......就好了。”连名师的课都在不断改进当中,更何况我这教学小白呢,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就好了,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恒心,从新手到名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而需要步步稳固扎实前进。

四、教学与时代相拥

两位教师的课堂就紧扣时代特点。张老师的课紧紧围绕“碳中和”主题,由“二氧化碳从哪儿来?”“二氧化碳到哪里去?”入手设计实验活动模拟“二氧化碳的捕捉”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梳理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反应,十分有趣。而李老师的课堂围绕烧烤炭火进行,学生可将本节课所研究出的内容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双落实。

五、深度学习大融合

两位教师此次展示的只是其中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而实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均进行了大单元整合,张老师围绕《碳中和与低碳行动》进行整体设计,李老师围绕《燃烧与灭火》进行整体设计,专家则提出建议两块内容实际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这也启发我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可以考虑利用一定的情境将各单元内容进行打通再联系再创造。

再接再厉!

(以下内容仅供学习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反思
全国第二次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
教师语言的穿透力
化学课堂呼唤有效提问
张肇坤:将情感教育引入中学化学德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叙事:万能公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