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7.11 新课标背景下人教版教材分析
新版初中课标已经发布,也意味着现今的教材即将进入历史舞台。现有的人教版教材已存在有十年之久,我作为一个入职两年的新老师,其实对它没有太深的感情,仍然处于熟悉它学习它的阶段。近来听人教版化学编辑室乔主任的讲座,对它有一番全新的认识。相比它,我其实更认可项目式教材,但是它确实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编排体系。今天就我深刻认识的几点做些讨论。
一、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
这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比如第二单元空气讨论氧元素,第三单元是分子原子理论;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氢元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第六单元碳及其化合物碳元素,第七单元燃烧理论;第八单元金属元素,第九单元溶液理论;第十单元、十一单元酸碱盐元素化合物,第十一单元复分解反应原理等。
这样有助于分散难点,基本概念或原理较为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是比较零散难以记忆。两者穿插编排既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散记忆。
同时这也符合化学学习的而规律。化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只有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归纳出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也只有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同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概念指导下才能深入。
教材中也在元素化合物的章节融入了一些理论知识,如下图所示。

二、重要概念理解
对于一些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分子、原子概念
分子与原子的概念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化学界历史上分子与原子有更加广义的概念界定。关于分子原子有很多理论,初中化学教材中现采用的是最为普遍经典的分子原子理论。

2.相对原子质量
初中化学中相对原子质量更多是工具性概念,弱化定义、强调应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包括一些练习中总在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来源,值得反思。当然相对原子质量基准在历史上也几经变迁,这段历史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

3.化合价
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合价同样也是工具性的概念,弱化定义、强调应用。历史上化合价的含义也几经变迁。这个概念对于学生、老师来说存在一定挑战,我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都不是很深刻——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逻辑是化合价不同导致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我们需要配上不同的数字,但在物质形成的时候并非有了化合价才有物质构成。
我一度对于化合价的理解是电子得失的数目,比如教材上就是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讨论化合价,我觉得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较好理解的,有些原子得电子有些原子失电子因此有正负价关系。但实际上共价键之间得失电子情况并非那么明确,因此说化合价就是电子得失的数目并不准确。初中阶段的化合价其实指的是氧化数,但是在初中阶段我们并没有引入氧化数概念。

4.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
初中阶段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金属性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大小来衡量,金属活动性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

一般来说两者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金属性强的元素活动性也强,但也有例外,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要小,但是钠的标准电极电势反而比钙的要大。

这就导致了在历史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变化,比如1958年版的教材中钠的活动性大于钙,1978版之后才改为钙大于钠,其实就是由于金属活动性依据不同,后续都以标准电极电势为准。

5.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教版教材关于此内容的逻辑经过了一次变动。初中阶段科学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只有两个:①能否与酸发生反应;②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许多老师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误区有如下(包括我自己也有):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情况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能否发生反应反映的是金属的热力学性质,而反应剧烈程度是动力学性质,受到外界条件如接触面积、浓度、温度等的影响。

6.酸、碱
目前初中阶段更多以阿伦尼乌斯的酸碱理论为基准。酸碱理论在历史中也经过了许多阶段性变化,从性质认识酸碱(酸有酸味),再到从组成认识酸碱(氧、氢决定酸),再到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再到认识质子、电子等。其实这一认识路径也是我们对于许多物质的认识路径,先从性质入手进行分类,再挖掘更本质的分类依据。

三、其他一些概念的拓展讨论
(1)中和反应
我国初中阶段的中和反应指的是酸碱之间的反应,但新加坡初中教材中对于中和反应进一步拓展,酸和碱性氧化物、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也属于中和反应。我国版本的教材或许是为了简单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迷思,但是对于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讨论有缺乏,比如改良酸性土壤可以使用氧化钙,假如学生了解更广义的中和反应定义,或许会对这一应用理解更加深刻。

(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我国教学中关于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讨论更多认为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但实际上只要不是精密实验,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日本教材中就有体现。为了克服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考虑用排稀酸或者排温热水的方法来收集。

(3)σ键和π键的键能大小
关于σ键和π键,我们一般讨论认为多重键的情况下,σ键比π键键能更大,这在碳碳键中适用,但是在氮氮键中或许就是另一种情况。

化学有太多规律之外的意外了,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总说“一般情况下”。即使作为初中老师也不能只在自己的一隅天地里耕作而不观望外面的世界。不要为考试与教学所困,昨日课堂上有老师强调粗盐提纯实验中转移固体必须要用玻璃棒,就被听课老师diss了——转移固体只能用玻璃棒吗?不能用药匙吗?
希望我们的教学有规范而不古板,真的能让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最后以吴老的话作结。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三课时课件(20张).pptx
中考化学重难点轻松突破!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类剖析大全!建议收藏
化学用语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方程式整理与讲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全版1
【乐乐课堂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11.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