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傲慢与偏见,是我们成长的拦路虎

我在写一篇文章时,引用到剧版《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一些剧情,随后我去查证自己记错没有,连带搜索出一些网友提供的“正史”。这样一来,那篇文章所提的论据存在漏洞,道理说得通,但是不那么严谨。然后我再次开始决定补历史。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脑回路,反正就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怀着就像渴望了解初恋那样的心情,翻开了《资治通鉴》,然后再用宗教般的意志,花了32分钟才看完了第一章——三家分晋。

别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与和珅相关的历史周边,问就是不知道。可能是我潜意识里也认为,是时候从头开始梳理历史了,并且不应局限于和珅那个点,而是应该全面地过一遍。我也不想下次再举例佐证,脱口而出就是武侠世界,或者当红影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显得不够厚重。

高中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两句话之间瞎琢磨,因为后一句而认为历史存在胜利者自带美颜滤镜的“假大空”,没必要去看胜利者书写的虚假繁荣。所以除了九年义务教育课堂而外,就看了《百家讲坛》的杂志,当时五元一本,我每期都买。主要是因为写的比较有趣,当时还有《百家讲堂》,也不知道哪本是盗版的,里面收录一些名人的奇闻轶事看的挺过瘾,也是当时的快乐源泉之一,不知道是不是类似今天的八卦杂志。



就是这样一个偏见,我就放弃了继续学习历史领域。除了历史课本外,语文课本提到的历史人物,我会因为好奇私底下去查资料搜周边,什么“诗仙诗鬼诗圣”,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秦淮八艳,竹林七贤之类有名号的,还有赫赫有名的皇帝或者是谋士知道个皮毛而外,其它的一无所知。你给我提历史名人,我知道有这么号人物;你提个历史典故,我也知道部分来源。但是要让我给人讲历史,我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毕竟接触的相关知识都是碎片化的,甚至可能是杜撰的。而且来源不仅仅是书里,有的是我在饭桌上听“高人们”聊天时,有意识的记下的。不过,直到遇到某老师之后才发现,之前听的都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迄今为止,史实信手拈来,抽丝剥茧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只有某老师。

所以我又去看《麦肯锡极简工作法》,里面有讲如何搜集资料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很实用。书里提到的分清事实和观点,和老师曾经提及的分清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出一辙。后期我也会利用思维导图重点梳理相关方法,并且分享。

当初在跟老师交流学习历史后,获益良多。聊天内容打上马赛克……想知道的自己拜师跟着学去。

我慢慢察觉到“不看历史”是由于自己潜意识的畏难情绪和惰性引起的,中华历史那么厚重,上下五千年。这么大的工程,所以我无意识间就被自我劝退,甚至还能为自己的懒惰找很完美的借口。另外,我前前前前老大也给我说,不管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它都自有它的底层逻辑。嗯?是这么回事。那就看呗。




翻开微信读书,我选择看的第一本书是老师推荐的《红楼梦》,因为听老师分析“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大为所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分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时候,我简直目瞪口呆。我曾经一直以为说的是“黛玉和宝玉”,结果居然是史湘云和妙玉!

所以因为红楼,《资治通鉴》再次被搁置。再加上溪溪给我推荐看朱一龙的《镇魂》,时间又被分去一些,虽然全程二倍速。随后老师那篇“翻船”文一出,《老残游记》又闪亮登场,《红楼梦》暂时止步于刘姥姥。

提起红楼,说来话长。说来也惭愧,我头一次读《红楼梦》是在初中,好歹也是四大名著,想知道名著“名在哪”。刚开始确实觉得挺不错的,无论是院子名还是人名,还有肖像描写,都无与伦比的美。特别是黛玉和王熙凤的肖像描写,我一整段背下来了。我qq昵称还叫过“枉凝眉”来着。可后来看到了“不可描述”,原谅当时年纪小,无法理解书里一群十三四岁的未成年,又是翻云覆雨,又是机关算尽的。当时看得又羞耻又震撼,这写的啥玩意儿?无法想象跟自己年纪仿佛的人,过的是那样的日子。细思极恐,这书不是在荼毒祖国未来的花骨朵吗?然后年少无知的我放下此书,再没有拿起过。




貌似是鲁迅说的,《红楼梦》这本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虽然当时看到这个评论我不明觉厉,至今也不知道“排满”是个什么鬼。但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不过,我当时觉得那么多人都在研读红楼,还形成了“红学”,我就不想去看了,我再看也看不出一朵花来。

再后来听过部分《蒋勋说红楼》,也依稀在目之所及的文章里看到过红楼人物的不同版本解析,七零八碎,不外乎为人处世那套。但是因为最初的刻板印象,还有后来的傲慢,不想跟别人一样,所以原文一直没去看过。直到听说老师和“庄大师”都把红楼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直到老师深入给我们解析了“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之后,我才再次翻开《红楼梦》。

翻开之后再次沉浸在前五章,尤其是第五章,明明知道要想充分理解,需要继续往后通读全文,但就是流连忘返。往后又看了刘姥姥那章,此时老师新文章一发,我立马就去看《老残游记》了。刚好看到《老残游记·续篇》,小伙伴找我吐槽,安慰完想写文归纳总结,论据涉及历史,然后我就无缝切入《资治通鉴》……




就这样跳脱着,成功入了《资治通鉴》的坑。第一章读得慢,因为尝试着读文言文。先过一遍原文,再看注释过原文,最后直接看译文。人名,地名,度量衡这类不熟,用进废退,文言文功底退化,读的磕磕绊绊。导致第一章就花了32分钟。

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我脑海里联动着想起之前看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看到智瑶的谋士“疵”通过神色就可判断韩、魏二家会反叛,再根据对方眼神就知道智瑶把他的“忠言”告诉了对方那段时,我又想起了《FBI表情行为学》。

《资治通鉴》最初我是把它当成枯燥无聊的史书来看的,谁知道越看越有意思,看着看着就看成了工具书。但是它又不是工具书,它还是经典中的经典。

……

傲慢与偏见会阻碍我们成长,有时候我们所反对的,正是我们所需要修炼的。


图源:葛饰北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戴锦华老师: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红楼梦》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读红楼梦,体会别样人生
你家娃儿爱看四大名著吗?
张国立:我陪你听红楼,为你解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