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府四川”——神话、历史、现实叠加的区域文化形象 ——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

内容提要: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结合历史和当代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天府”象征着“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按照“天府”内涵的六大要素,四川在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也舍四川莫属!

关键词:天府四川  区域文化形象  新解读

“天府”一词今人多释为“天然府库”。考其本义,当指天国藏纳宝物财货的地方,即“天国府库”之意。西周王族周人自承为天族,以周王国为天国,周王为天王、天子,故将收藏国家重要礼器及会盟文书等宝物的府库称为“天府”,掌管“天府”的职官也因此被称为“天府”,后世亦将朝廷府库称为“天府”(如唐代王维“薄赋归天府”诗句、《旧唐书·牛僧孺传》的“终不得范阳尺帛斗粟归天府”的“天府”)。战国以后人们将“天府”的内涵延伸,把物产富饶、江山险固之地和国都京城等地区比喻为国家(天国)宝藏府库所在之地,“天府”、“天府之国”于是成为区域文化形象代名词。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十多个地方先后被誉为“天府”。战国末年成都平原开始被称为“天府”,自唐代起亦将巴蜀地区称为“天府”,“天府”长期被作为成都平原、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代名词。然而,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亦应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予以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2007年底至2008年初,在轰动全国的“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中,七大老牌“天府”地区除成都平原外纷纷落选。虽然成都平原在评选结果中排名第一,但评选过程中引发的“捍卫天府成都保卫战”及接踵而至的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冲击,使不少人开始反思“天府”概念的内涵问题。笔者结合古人和今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天府”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其内涵包括“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六大要素。而按照“天府”内涵的这六大要素,四川形成了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的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也舍四川莫属!现将笔者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简要阐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四川为古史神话中的“天府”所在地

在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上帝与众神居住在方八百里的“昆仑”圣山上,昆仑山顶即上帝的下都“天庭”所在。昆仑山上“万物尽有”,既有凤凰、鸾鸟等百鸟,也生长着食之能长寿的“寿木”、能起死回生及成仙的“不死药”、使人获得大智慧的“圣木”等灵物,还有甜美的玉液“醴泉”、美丽的仙境“瑶池”等等。昆仑山下的“广都之野”(亦写成“都广之野”)为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1的富庶、兴旺、和谐、幸福的乐园。因此,在古史神话传说中,昆仑圣山及其山下的“广都之野”即是藏纳天庭宝物的“天府”,是象征“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的圣地

古史传说中的昆仑圣山及“广都之野”所在,即今日川西岷山及成都平原〔3〕。今地理学上的昆仑山,《史记》明确记载为汉武帝据古书中“河出昆仑”的记载而主观指认,并非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古史神化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即已指出:“舍岷山莫属”〔2〕。随着当代对文献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古蜀文化考古发现资料的丰富,进一步证明了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传说中登上昆仑即“入天门”,文献记载“知天文地理”的秦国蜀守李冰:“谓岷山为天彭门”(“天彭门”即“天门”);西汉著名纬书《河图括地像》及后世文献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以岷山之上为出入天庭的“南天门”所在;古史神话传说昆仑山有“不死药”,而在古蜀神话传说中上古历代蜀王及其民众在亡国后皆归隐岷山而“神化不死”、“往往复出”,开明氏丛帝鳖灵的尸身也是“至汶山(岷山)下,忽复生”,皆表明岷山即“昆仑”。

考“成都”得名,原本即“昆仑”别称,关于“成都”得名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的说法乃是宋代人的解释。在古史神话传说中,“昆仑”有“三成(层)”,又称“成山”,山顶(第三成)即上帝的下都“天庭”所在,“成都”即“成山顶为上帝下都”之意,因此最早记载“成都”一名的《山海经·大荒北经》称:“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成都山”为载天的昆仑山,“成都”即“天都”,由此也可知周公营建周朝都城取名“成周”即“天周”之意,秦始皇东巡时丞相李斯在今山东半岛东端题写“天尽头”处称“成山头”也佐证古人认为“成山”上载云天。被视为“岷山之南首”的青城山,直至北宋初年仍然有“成都山”之名〔4〕。岷山即昆仑、即成都山,因此古蜀王开明氏的神祗“开明兽”被塑造成镇守昆仑天门的天神“陆吾”、开明氏蜀王建都岷山下将都城取名为“成都”——以此表明开明氏天命神授的地位。古人以岷江上游为长江江源,江源出圣山昆仑为“圣河”(昆仑又名成都山,故江源出成都山——岷山段古称“成都江”,省称“都江”),因此秦统一全国后将长江江神“江渎”奉为“四渎”之首并在成都立江渎祠祭祀江渎、汉代至清代历代皆将祭祀江渎列为国家大典以感恩江水哺育大地万物和人民。古人以今川西九顶山(九峰山,《山海经》称“女几山”)为岷山主峰,考古发现广汉三星堆遗址古蜀祭祀坑也是面向九顶山祭祀天地众神,出土的青铜神坛造型与神话传说中的“昆仑”一致——四方形、分三层,上层为山顶承载着天庭神殿;成都金沙古蜀国遗址出土国宝级文物大玉琮上雕刻的巫舞者形象,所反映的内容也为祭祀古岷山主峰女几山山神,进一步证明川西岷山即传说中天庭所在的昆仑圣山〔5

岷山为上帝的“下都”天庭所在,山下的广阔原野“广都之野”理所当然地成为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乐园。这个乐园所在地,早在明代既已为一代大儒杨升庵考证为“今之成都也”,汉代设广都县并沿袭至唐代,故治在今成都市双流县境。在古史神话传说中,上帝在“广都之野”种植了一株通天神树“建木”,广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大型青铜神树,考古学界和史学界普遍认为即传说中的“建木”。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古史神话传说中昆仑圣山下的乐园“广都之野”即成都平原。

由上,古史神话传说中藏纳天庭宝物的昆仑圣山及其山下的“广都之野”在四川,四川也就可称为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天府”。

    二、四川的历史文明成就造就了二千多年“天府”美名

以“天府”一称形容一个地区的富庶和江山险固,始见于战国晚期苏秦先后游说秦王和燕王时对秦国、燕国的分析,因而关中平原成为文献记载中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地区,秦国为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诸侯国。随着战国末年成都平原上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的建成,成都平原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被“天下人谓之天府”〔6〕,“天府”开始成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地的区域文化形象代名词。唐初陈子昂在呈给武则天的奏章《上蜀川军事书》中称:“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将巴蜀地区称为“天府”,“天府”又成为代表巴蜀地区(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代名词。从秦汉至于当代的二千多年间,虽然我国其他一些地方也曾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但只有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直至当代仍然被称为“天府”,“天府之国”为古今广泛认同的四川区域文化历史形象之一。由四川历史上的“天府”概念包括成都平原和巴蜀地区大小二个区域范畴,表明四川的“天府”概念亦分狭义(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地)和广义(指巴蜀地区)二个范畴。

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方八百里”。现实中的岷山按历史文献记载分狭义和广义的岷山7。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以九顶山为主峰的今岷山山脉中段,是华夏人文女祖嫘祖和圣王大禹的故里、“大禹治水”起始地(近年在重庆云阳县发现的东汉《景云碑》中记载大禹在家乡石纽举行过“汶川之会”,结合《尚书·禹贡》等文献记载的大禹“岷山导江”和治水成功后于会稽山庆功分封的“会稽之会”,表明“汶川之会”应为治水肇始的会盟誓师会),从先秦至清代一直被奉为长江江源(岷江上游)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古蜀人发祥地、我国神仙文化及道教发祥地、我国西南地区与古蜀人有着重要渊源关系的藏羌彝系统民族的重要摇篮地之一。因此,狭义的岷山勘称我国历史上的“人文圣地”之一。广义的岷山则包括北起甘肃东南部岷县境内、南止成都平原西部峨眉山的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的川西高原大小数百座山峰,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南北向民族迁徙走廊地区,是我国西南藏羌彝系统民族的重要摇篮地与多民族杂居和多元民族文化融合地区、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重要贸易区和多条主干道穿越区、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停留区,勘称民族和谐的代表地区。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区,历史上曾创造了堪与古代世界四大青铜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辉煌灿烂的秦汉文明、高度繁荣的唐宋文明(持续六百年领先中国和世界)、多元融合的移民文化。这里历代皆为向国家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保障的重要战略基地,在我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唐宋六百年间以“侈繁巨丽甲于天下”、“财利贡赋率天下三之一”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繁盛的地区,晚唐卢求在《成都记·序》中称益州(西蜀地区)为“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侈,百工技巧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的代表唐朝“天下繁侈”之地,既是通往南亚、中亚、东南亚的陆上“南方丝绸之路”和通往中西亚、欧洲的“北方丝绸之路”二条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供给地,也是通往我国青藏高原各民族聚居区的“茶马古道”主要的商品输出地区。这里人文荟萃,造就了汉唐两宋至于当代的大批文宗、才女,有“自古文宗出西蜀”、“蜀中多才女”美誉。这里是和谐的家园,不仅孕育了以都江堰治水理念和扬雄天地人“三才”思想为代表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多族群与多元文化大交融的移民大省。这里江山美丽,素有“蜀中多仙山”、“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美誉。这里生活幸福,自汉唐以来一直以“好音乐,少愁苦”、“喜游乐”被视为乐土,清代至民国时期流行的劝导青年人不要贪享四川安乐生活的“少不入川”民谚,实际上亦反映了四川是一个生活幸福的地方。

历史上的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公认的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的代表区域,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厚的文化积淀、辉煌的文明成就,使四川成为自秦汉以来唯一在二千多年间一直被誉为“天府”、“天府之国”的地区。

    三、四川的现实世界与“天府”内涵高度一致

在现实世界中,四川物产富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多样的重点地区之一和我国重要的水资源、矿产供给地;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畜牧产品供给地、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川菜、川酒等美食美酒享誉海内外。四川盆地内人口众多,四季常绿且无严寒酷暑,是我国未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基地、西部最大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主体区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区域发展正在振兴崛起、生机盎然。四川人勤劳智慧,以吃苦耐劳和聪明而久享盛誉。四川社会和谐,盆地内是全国著名的移民地区,居民重礼仪、厚仁义,社会开放不排外、等级差别不明显、文化氛围和谐;川西高原为藏羌彝系统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皆由多个具有自身族群渊源和特色文化的族群组成,多种宗教并存、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崇拜,各民族(族群)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丰富的物产、良好的生态环境、勤劳智慧的人民、和谐的社会氛围,造就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成都平原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劳闲结合的休闲生活模式令世人向往,被视为当代“人间乐园”;生活在川西高原上的人们,性豪放、重情义,好音乐、喜歌舞,生活充满欢乐。四川自然山水绝美,按古史神话传说昆仑八百里和古人的广义岷山概念,以古岷山主峰九顶山为中心的岷山山系汇聚了被当代世人誉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地理学上或以峨眉山属岷山山系余脉、或以峨眉山属邛崃山系余脉)五大世界遗产和被誉为“亚洲最美湿地”的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若尔盖湿地(为古代中国唯一本土名马“河曲马”产地,从文化角度亦可称“河曲草原”,为草原风光与马文化完美结合的草原文化代表性地区),邛崃山系亦汇聚了被誉为我国最美雪山中的贡嘎山、四姑娘山等,“大香格里拉”核心区亦在广义岷山范围。在这片广柔而美丽的土地上,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充满古老、神圣而神秘的文化氛围;自然风光神奇美丽,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保存完整,是我国民族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存最完好的代表性地区。

成都平原在“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第一名,从整体上看四川的现实世界与“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六大“天府”要素在内涵上高度一致。而且在现实中,四川的“天府”概念在范畴上也包括狭义(成都平原地区)和广义(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区和川西高原的整个四川)二个范畴。

四、结束语

由上所述,四川在古史神话传说、历史文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六大“天府”要素的形象叠加。这种形象叠加,进一步表明“天府”为舍四川莫属的古今四川区域文化形象。在四川,狭义的“天府”概念指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广义的“天府”则指包括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的整个四川地区。

发起“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3年曾出版四川专辑,封面以“上帝为什么造四川?”为主标题感叹四川山水之绝美和文化的绚丽多姿。按照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上帝”原本就在四川,“上帝”在四川,当然会特别钟爱四川。仙境九寨、瑶池黄龙、道源青城、仙山峨嵋、国宝熊猫、河曲草原与“香格里拉”等皆汇聚在四川的“昆仑”岷山,岷山下的成都平原为人间乐园“广都之野”,古史神话传说与现实的种种重合,从世俗文化心理上讲既是巧合也可谓“天意”使然。

“天府”在四川,四川为“天府”之域,“天府”的内涵与当代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社会生活目标一致,因而“天府四川”不仅是一顶美丽的桂冠,对塑造和提升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以及提升农牧业、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生态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产品文化形象,皆可提供重要的文化内涵支撑,应当予以大力宣传和对外传播。

注释:

1〕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J.巴蜀古史论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5徐学书. 成都释名——“天堂”、“圣山”、“乐园”﹝J﹞,中华文化论坛,20074.

4徐学书.青城山、都江为昆仑圣山“成都山”、圣河“成都江”考﹝J.西华大学学报,20105.

6〕刘琳.华阳国志校注·蜀志﹝M.巴蜀书社,1984.

7〕徐学书.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J﹞,中华文化论坛,200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蜀岷山_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兼谈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导游词精选:天府四川
前后《蜀都赋》中的天府成都/林赶秋
第103讲 中国的“伊甸园”在哪里?
史上首度全总结:蜀是史前文明起源地
“洞庭山”最早的来源在四川眉山彭山成都新津,不在湖北湖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