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值得敬佩,这位老人60多年对动植物的执着(上)

王永泰:60年对动植物的执着热爱(上)

王永泰,1934年,副教授,衡水学院生物系创始人,科普作家,河北省植物学会理事。195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生物系,先后在深县中学、河北农大衡水分校任教。 1979年他主动建议、奔走 ,配合领导创建衡水师专生物系。2 0世纪 80年代,他组织编写了全国专科学校《植物学》等生物系列统编教材 ,使用至今。先后编写多本著作。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三十多篇论文。1994年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利用多种方式积极进行科普教育。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25万字的《人类依存的动植物》,是王永泰编著的第十三本著作。虽然已于2014年11月出版问世,但现在王永泰依然为这本书忙碌着。

王永泰说,他看了两遍成书,发现有一些错别字,还有内容重复的部分。感觉心中不坦然: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动植物教学,写的东西别人都认为是比较权威的论述。可是自己编的书带着问题出去了,会误导了别人。因此他现在又开始重新修订工作。

年逾耄耋之年,王永泰坦言25万字的修订工作,自己干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但依然会坚持下去。他表示,这段时间的修订,是一个精益求精、提升自我的过程。这也是自己60年在动植物研究方面的经验总结,不愿意马马虎虎的出去,因为他打算留给后人一些自己能做到最好的东西。他说:“这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从事60年的职业,追求的事业负责任。”

 


                     一辈子没离开动植物

记者(以下简称“”):您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本书?意义有所不同?

王永泰(以下简称“”):我本来就是个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愿意做到最好,不愿意留下遗憾。要说到具体这本书,可以说这是我从事动植物教学工作60年的总结。书里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贴近我们生活的农作物、蔬菜、果树与中草药等上百种植物的起源、分布、产品成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等,将动物的群体性、种内斗争、自我保护进行了介绍。

这本书也讲述了衡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涉及深州蜜桃冀东南小麦当家大白菜、“衡水湖”还有用来酿造衡水老白干的本地高粱等内容。可以说,也是第一本比较详实地介绍衡水地区内的动植物情况的著作,所以我是比较重视的。

这本书是我经验的总结,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我人生的写照。

记:怎么理解您的这句话?

王:我的人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动植物的书,我是一辈子也没离开动植物,无论是在家、上学还是工作之后当教师,都没有离开。

首先来说,我出身于农村,自然而然动植物接触多,自幼就对生物感兴趣。后来我在深县上初中,身体原因没毕业,就回家务农了。我这个人比较倔,在家里砍柴捡草的时候,脑子也是要上学的念头。后来上了农校,又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山西大学生物系。   

上了大学之后,对动植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956年上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深县当老师教生物。我当时就想,这一辈子和动植物真是绑在一起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榆科农业职业中学当老师的时候,学校里有几十亩地,我领着学生搞实验创高产。后来到深县师范,也是这样做的。种出来最大的一块“鬼子姜”,长了48两,当时这件事还上了全国农业刊物。

记:您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王:农业就是和动植物打交道。我想在搞教学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缺吃少喝,如果创点高产,给学生们种吃点。这既能填饱肚子,也是搞搞实验。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光是理论知识太枯燥,不能深刻的印在学生脑子中。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件事记忆很深。在榆科中学的时候,闹文化大革命,全校几百人师生散了。我当时负责看学校。后来我怕出问题,就带领3个学生,于深夜将十几台显微镜等价值几万元的贵重教学仪器,抢运出来,免遭砸烂抢光。

当时可以说整个衡水地区也没有多少显微镜,太珍贵了。

我和同学们说,咱们冒着危险保护了教学仪器,是件好事。但是为了安全,一定不要和别人说起这件事。后来,情况稳定了,把显微镜又运回了学校。


记:您当时不怕吗?

王: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做点事被扣帽子。如果被别人告发说我是偷窃公物,那罪过可是大了。但就是这样,我感觉也是应该这么做。观察动植物、教学实验离不开工具,我作为一名老师、一个动植物的研究者,必须这样做。

记:这样的行动,是源自你内心的热爱。

王:后来学校不上课了,我就回家了。但是在家里也没有闲着。回到家之后,我村里种桃树、杏树,我在家接着搞实验,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就是偷着搞。搞的是桃和杏的嫁接,1970年成功了,结出了“杏接桃”,挺好吃的。我离开了之后,就没有了。

文化大革命之后,深县成了深县中学,县里打算培养农业技术员,我又回去当老师了,是生物课兼农业技术课的老师。

因为那时候还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老师也要劳动,我组织学生开垦了一块荒地,又盖起来房子,我就搬到地里住,埋头种地。

记:为什么?

王:农技班要到地里搞实验,我就在地里带着他们上课。等上生物课的时候,再回教室上课。

那些年确实很辛苦,但是就是个精神头,愿意做出点事情。

照顾地照顾得好,又是科学种田,地里打的粮食很多,一亩产了千数斤,在当时这可是高产。因为有点成绩了,后来河北农大衡水分校把我要去了。一段时间后,农大衡水分校要撤了,搬回保定。而那时候衡水师专已经成立了,当时只是打算招收数理化方面的学生。我是搞生物的,了解到生物在教学课程中重要性,认为衡水师专可以利用农大撤走留下的各种资源,成立一个生物科(后改为系),培养生物教学人才。

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王:生物是一门基础科学。国家发展,农业是根本,农业研究的对象就是动植物。同时,医学等等学科都离不开生物,它的涉及面很广。我看到了这个趋势,认为国家会重视生物学科的,我应该去为衡水做点事。

后来我骑车子从前磨头到了当时的地委行署,直接去找领导反映去了。我先自我介绍,然后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这位领导说,王老师你说的太好了,就按你说的办。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领导是行署办公室主任,主抓教育工作。

记: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得到领导的认可?

王:他说王老师你为工作跑这么远,费心费力,这种精神很让他感动。同时,他认为我的看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他完全同意。

1979年秋,衡水师专生物科成立了,后来我也按照组织安排进入衡水师专工作,主要负责筹建生物科,培养生物老师。

现在看起来,衡水真是沾光了,生物科前五届学生都分到衡水本地了。

记:为什么这么说?沾光沾到哪里了?

王:1981年之后,衡水有了生物老师,可以进入学校教学。巧合的是,很快高考开始加试生物。衡水因为在培养生物老师上先走出了一步,自然在高考上也占了先机。据我了解,自生物加入高考的前五届考试,衡水的生物高考总分都是全省第一。

     之后,我就一直在生物科工作,一直到退休。退休之后,也不愿意呆着,就开始写书写文章,发挥一点余热,做一些科普工作。

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和动植物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也融合在了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水中学高考50天讲座—王金战老师 (19)
衡水中学高级化学王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前...
衡水中学高级数学王老师,亲自编写的必考12种立体几何模
姚老意拳讲话录音资料(二)
【齐师专访】齐志军老师
前辈记忆:庞桂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