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山,那寺,还有那位尼姑

那山,那寺,还有那位尼姑

      文|覃炜明

苍梧工作时候的老同事永军发来一张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去荔浦参观一个寺庙的时候,一行人和庙里尼姑的合影。

照片上的同事有我、展荣、松子加一个因为照相而没有出现在照片上的永军;寺庙的尼姑,一个是主持释净法师,一个是刚刚出家不久的明幼小师傅,还有两位女子,据说是附近的还没有剃度的信徒。8人排成两行,这张照片是我所有照片中,唯一一次和尼姑的合影。

那是1990年,因为公干,我们一行五人从桂林回来,经过荔浦县的时候,听说附近有一个鹅翎寺,庙小名气大,庙里由当地的一个有名的尼姑打理,还有一个年龄十七八岁的小尼姑。同行的两个没有婚配的同事,提议去鹅翎寺转转。于是吉普车拐了几公里,来到了鹅翎寺。

那时候的鹅翎寺,规模远没有现在大。说是寺,其实只有两个山洞,分别供奉着释迦牟尼和观音。我们踏上鹅翎寺的山门时候,正值傍晚,夕阳把田野和山峰都涂上了金辉,远近村子炊烟四起,飘飘渺渺。这样撩人的晚景,与鹅翎寺山门的质朴和冷清形成反差。

我们在大殿里见到了鹅翎寺主持释净法师。释净法师麻衣素鞋,端坐殿堂一侧,正和两个农村姑娘模样的女子说话。当我们向法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两女子几乎异口同声:“师傅会讲白话。”

语言相近,立即缩短了访者和被访者的距离。法师拿起供桌上的橙子,一一分给我们,说:这是供佛的水果,难得你们有缘,食吧!

我们很不好意思,一一推辞。心里却暗暗高兴:不要以为僧人六大皆空,你看,如果不是因为同一乡音,我们会有幸分享这些贡品吗?

留心观察,作为“大雄宝殿”的石洞,有一丈多高,一丈多宽,殿内本来光线就不足,加上佛像、香火、木鱼,更把一座山洞打扮得有点神秘。住在这样的山洞里,加上出家人生活的清淡,尼姑们能够安于斯念经于斯,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得不佩服那种所谓宗教的力量。

交谈之间,释净法师坦然说起当年出家的原因。这个原籍广西蒙山县的师傅,原来也是一名小家碧玉,从小从母皈依佛教。后因为家道中落,待与其母养大几个弟弟后,二十几岁即出家为尼。先在香菱庵(荔浦县境内)修行,文革中香菱庵毁,尼姑跑散,释净一度投靠在桂林的弟弟,念经吃素依旧。文革后,县里重修鹅翎寺,释净法师便移居这里,一住十余年。

而我们上鹅翎寺,更因为听说这里有一个小尼姑,十七岁出家,特别漂亮。一个芳龄女子,因何事甘心遁入空门?释净法师指着正在洞口劈柴的小师傅向我们介绍:她就是1987年出家的明幼师傅。这个时候,明幼向我们看过来,果然眉清目秀,是一个美貌姑娘。明幼生于阳朔,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太多,看到大姐二姐出嫁以后,又拖着大群孩子过日子。见过劳劳碌碌,纷纷扰扰,内向而好静的姑娘日渐厌烦了这种人世的烦恼,终于割断青丝,到鹅翎寺出家为尼。

我们一位未婚的仁兄,不知道是因为职业习惯,还是对尼姑生活心生恻隐,居然向释净法师打听起政府对寺庙的关心情况。而且一下居然角色凌乱地向法师解释,说我们政府尚有困难,未能为她们这样的人士提供提供好一点的生活条件,以后经济情况好转,政府一定会给她们这些宗教人士更多的关心。云云。我正在为这位俨然自己就是荔浦书记或者县长的同事暗暗发笑,这个时候释净法师啊啊大笑:“我们过得很舒服,也很愉快。政府每年都给我们配发米和津贴,我们都很少用得上。佛门清淡,吃得很少。我七十岁了,每天四点起来念经,精神很好。”法师笑得特别自豪。她腰板挺直,乐观开朗,没有一点苍老感。我们都看着自作多情的那位同事,会心一笑。

我们离开鹅翎寺时候,已经暮色四合。回想法师所说、所笑、所为,我们都觉得,人永远那么复杂,有人视清淡为幸福,物欲为烦恼;有人却望利望名,乃至望色而丑态百出。是是非非,各人心中可以自问,自己属于哪一类? 

走访鹅翎寺已经快三十年了,我们几个同行的同事,我和永军、志明已经退休或者正在在办理退休,永军和志明在老家先后当过局长部长,两位当年的年少者也有一官半职,那位妙龄中的明幼师父,估计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是继续修行,做了鹅翎寺的主持?还是已经还俗,和我们一样已经过着平凡人生?

突然想,如果有一天这张照片上的人再见,大家会再谈什么话题呢?

附,鹅翎寺简介:

荔浦鹅翎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高宗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坐落于荔浦城南,依山而建,群山环抱。从寺院高处俯瞰:西北处,整个县城高楼林立,夜色华灯,尽收眼底;西南处,泛光公路,纵横交错,如白练环绕;奇山秀色,一水来朝,似玉带缠腰;雨后清晨,云雾缭绕,寺院隐若,青山掩羞,恰似一幅写意水墨画。待一缕阳光破层而出时,万道光芒披洒鹅翎,金银琉璃,草木增辉。青山中鸟语花香,画境诗境,美轮美奂;寺院内梵音宣流,佛性空性,感应道交。置身此处,凡尘退去,神清意爽,恍若仙境。后人有诗云:“袅袅岚烟隐翠微,琼楼映塔我心痴,山中必有蓬莱境,欲觅神仙下象棋”;又云:“寺现灵光涵碧玉,刹消凡念洗尘心”。

鹅翎寺,不仅神奇灵验,而且传说优美。相传在唐朝时候,有一云游僧化缘来到荔浦,宿下苏庙,一夜梦见群鹤落在鲤鱼塘一带山峰,醒来认为是神兆。翌日,便在鲤鱼塘一带寻找踪迹,发现天然岩洞一座,又拾得鹅毛数根,岩中又有天鹅样的钟乳石,伸颈下落之势,认为是天意。于是在洞中建寺塑神,取名“寿福寺”,后改名“鹅翎寺”。

据岩壁字碑和民国三年《荔浦县志》记载:“鹅翎岩,(南七里),岩有两层,高百丈,第一层有石状如鹅,孔中滴水如乳”。洞中冬暖夏凉,洞内左右两洞相隔,怪石嶙峋,奇巧无比。左洞幽深狭长,形似龙迹,龙鳞清晰可见。从龙口往前眺望,远处正对一座浑圆的青山,宛若龙珠。洞口上方刻有“龙洞”二字,又称“小龙岩“。洞口俩侧壁上刻有一幅对联:“松鳞变化身成玉,石骨开张颔有珠”。后洞有联云:“洪洪福福地,空空洞洞天”,道出鹅翎岩之奇巧,前人撰联赞其“入寺始知山窍妙,登峰便见小城雄”;“宛转通幽处,玲珑得旷观。”右洞通畅宽阔,岩口右上方有钟乳石如鹅,呈自高空下落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鹅嘴常有滴水,饮之清凉甘甜,通身舒畅。岩壁顶有一宽石路从石鹅处往内延伸,石呈玉色,晶莹闪亮。约至尾处,石壁有一小鸡蛋大的孔,幽深莫测,谓之“出米洞”。相传此洞原来只有米粒般大的孔,能出米,每餐按在寺中开饭之人数多少而出,人少少出,人多多出,不多不少,刚好够吃。后来有个贪心的人,用凿子把洞凿宽,想让它多出米,结果反而不出米了。人们都说那是鹅屁股,这一凿,把鹅凿死了,哪里还会出米。后人有诗云:“奇洞米来养众僧,按人多少总分明。贪人凿洞米终止,憾事传说尚未停”,又云:“神奇米洞众相传,古迹留存若许年。奉劝世人须警醒,贪婪欲壑最难填”。此层也即是最上层,洞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圣,此洞取名三宝殿。左边的龙洞供奉达摩祖师、六祖惠能大师、百丈禅师三尊禅宗祖师。从此殿顺石阶往下,也就是第二层,为鹅翎岩中最大的洞,名观音殿,整体呈“凸”形。前部份为大厅,在两端处分别供奉着地藏菩萨和济公和尚。从厅中拾台阶而上,经过一处宽阔的长廊,内供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十八罗汉。大殿庄严肃穆,浑然天成。晨钟暮鼓在此传响,寺院常住大众每日在此早晚课诵,礼佛诵经,祈愿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法轮常转、正法久住!

鹅翎寺不仅风光秀美,且具神秘色彩。据民国三年《荔浦县志》记载: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2年)夏天大旱,禾苗枯死,村民在岩内筑台祈雨。始时,红日炎炎,热风袭人,待烧香祈祷时,突然大岩顶雷声大震,顷刻间岩前降大雨,继而遍及县内。庄稼得救,民感应祷,遂依岩筑寺庙,谓鹅翎寺,内塑雷、电、风、雨四神以祀之。在鹅翎寺筑台祈雨的这类碑记还不只是记载宋朝年间,清朝年间也有记载,都能所求遂意。

鹅翎寺岩刻,碑记甚多,字体有篆有隶,有行有楷,诗题大者高达1米、宽2米。最早当推宋令甘叔同之五言诗:“鹅翎多爽垲,洞口最玲珑。隐隐霜翎起,涓涓石乳钟。有神孚应祷,无衲寄行踪。反复登哦咏,人居翠霭中。”

山不在高,有佛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传说唐代高僧六祖惠能大师曾经来过昔日的“福寿寺”(现在的鹅翎禅寺)隐身潜修,大师德高望重,积善修行,深得唐代武则天皇帝赞赏。其圆寂后,舍利肉身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广东南华寺供信众敬仰朝拜。荔浦鹅翎寺得此佛缘而名声大震,从此海内外信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成为荔浦、桂林乃至广西区的佛教名胜。

岁月沧桑,几度兴衰!鹅翎寺屡遭破坏,佛殿被损,佛像遭毁,僧尼远走他乡,寺院杂草丛生。

法不孤起,遇缘则应;道不孤行,因境而生。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一九八七年,在荔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广大护法信众的护持下,恢复了佛教活动,并礼请比丘尼释净法法师住持。一九八八年,荔浦籍台湾释若晖老禅师(俗名黄茂宪)回乡探亲并支援家乡建设,得知鹅翎寺困境,即将其在台湾所得供养捐献给鹅翎寺重新修建,多次千里迢迢从台湾赶回鹅翎寺主持开光法事,释若晖老禅师还倾其所有援建教育事业、扶助贫困学生,支援各地抢险救灾,是个名符其实的悲怀众生、依教奉行的佛弟子。

二00二年释净法法师圆寂。为尽快重新修建鹅翎寺和加强弘扬佛法工作,二00五年三月,经信众要求,县政府批准,礼请中国福建佛学院毕业,有德有为、佛学渊博的释圣果法师(荔浦籍)为鹅翎寺住持,礼请台湾释若晖老禅师为指导,并将鹅翎寺改名为“鹅翎禅寺”,组成鹅翎禅寺新僧团班子。通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筹集善款重新修建了两栋僧尼住宿楼房,三宝殿、文殊殿、观音殿、玉佛殿,新增菩萨像数十尊。这些仿古寺庙建筑群,错落有致,依山建在马蹄塘背鹅翎山崖上。青砖绿瓦,红檐翘角,层次分明,掩隐在青山绿树之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新砌大理石台阶路直通山上殿堂,宽阔大方。途中转角处,开一方小天地,增设石桌石墩。在林荫下小憩片刻,能让你宁静触怀,感受到人间佛教传递慈悲平等的人文精神。

鹅翎寺重振道场开光以来,荔浦县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寺院香火旺盛,释净法法师、台湾释若晖老禅师和本寺住持释圣果法师功德无量!有诗云:“千年古寺史留名,沧海桑田几废兴。改革春风施善政,佛门焕彩慧灯明”。而从一九八八年回大陆支援家乡建设的释若晖老禅师到如今(2017年),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现已97岁高龄,身体仍康健,风彩不减当年,双盘禅坐灵活自如,精神矍铄,声若洪钟,怀着报国悯众生之丹心,著书立说,现身说法,积极推广达摩祖师禅功,劝人从善向佛、真修实证、爱国爱教爱众生。有诗赞:“禅师临古寺,拯世布佛音,性静无尘土,法宽有慧心。黄花合异彩。翠岭绕春氤。感此轻吟咏,梵声伴入云。”

如今的鹅翎禅寺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释圣果法师住持下,与时俱进、综合治理、依教奉行、开导群萌、共沾法益,获得了第三届广西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评选先进集体及住持释圣果法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释圣果法师悲悯众生,发广大菩提心,在当地政府领导支持下,锐意进取,积极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发弘誓愿进一步把鹅翎禅寺扩建成集禅修、念佛、养心、养老为一体的佛教文化圣地!依佛陀慈悲喜舍精神统理大众,慈航普度,共证菩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鹅翎寺—桂林荔浦
桂林荔浦市鹅翎寺
探访天宝禅寺
仙游会元寺(图)
宁德慈化禅寺
普严禅寺抒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