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原理2.0:关于「记忆」的一切

不要用学习上的勤奋,来掩饰学习方法上的懒惰。
大家好,我是兰陵王。
最近老有同学问我记忆有关的问题,发现你们大多数人还是深受记忆的困扰。知识总是学了又忘,学了又忘。
所以我把《第三期训练营》有关记忆那节课的知识,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供大家免费学习。
其实记忆不难,对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很多人都走了弯路
自从使用模型树学习以后,我就再也没为记忆问题而发愁过了。现在学习,我最大的难点变成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深度思考。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让你们从此不再受记忆问题的困扰。


为什么总是学完就忘?
不知道你有没有为一件事苦恼过:
就是我们曾经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程,读了那么多文章,但是现在如果要你去回忆,那些书里都写了什么?课程里都讲了什么?文章里都说了些什么?
基本是完全回忆不起来了
可能有那么几个零星的片段我们还记得,但是大部分的内容都被我们忘记了。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5年皮克斯出了一部电影,叫做《头脑特工队》,在那个电影里头,就生动形象的阐释了我们人类到底是如何记忆的,又是怎么忘记一件事情的。

电影的主人公叫莱莉,在莱莉的大脑里住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分别管控着莱莉的五种情绪。在这五个小人之外,还住着其他小人,他们各司其职。
其中就有专门分管「记忆」的小人。
莱莉每时每刻接触到的信息会形成记忆小球,这些记忆小球被分门别类的存放在记忆仓库中。
其中那些记忆深刻的、对主人公特别重要的小球,会被标记,形成长时记忆;而那些不深刻,也对主人公不重要的小球会迅速暗淡,被清理工清理掉,永远忘记
这就是遗忘的本质,重要的记忆会被加工处理,长期保留在大脑;不重要的记忆也会被我们加工处理,逐渐清除出大脑。
前者被我们称之为短时记忆,后者被我们称之为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学习从大的框架来说,就是把外部表征转化为心理表征,再把心理表征转化为外部表征的过程。
前者就是学习的过程,后者就是输出的过程。

但是从外部表征到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中间发生的,就是我们人类如何学习的秘密。
认知心理学家把这整个过程提炼为三步:编码巩固检索
从外部表征到心理表征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心理表征形成之后在大脑中被不断巩固就形成长时记忆,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变成外部表征,这就是检索。
用一张图来表示:

这张图如果再细化一下,就是把心理表征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短时记忆,一个是长时记忆。
所以我们最终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下图这样子:

稍微提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其实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属于心理表征,怕大家之后会产生困惑。
然后我们接着讲,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会先被大脑编码,形成心理表征,也就是我们的短时记忆。然后我们现在来重点的讲一讲,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两大特点。
1、内存小,只能记忆7±2个组块
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比如我们在记电话号码的时候,一般记5~9个数字是能记住的,但是记11个数字就会很吃力。这其实就是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小,正常人一般只能记7±2个组块。
这也是为什么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专业人士会建议你同一级不要超过7个点,超过就要重新分类,其背后的本质就是组块思维。
但是现在最新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的组块,其实我们的短时记忆,内存会更小,正常人只能记住4个组块左右。
所以我在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会尽量保证同一级不超过4个思维模型,超过就要对思维模型重新进行分类归组。

2、时间短,只能保存约15~30秒
短时记忆除了内存小,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记忆时间非常短,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所谓复述就是,比如说你记一个电话号码的时候会不断在心里默念,这样就能保证一直记住它,这就是复述)短时记忆能保持的时间只有15秒~30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程,画了那么多思维导图,现在却基本上完全想不起当时到底学习了些什么,只记得几个最重要的知识点。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短时记忆可以储存信息的时间极短,如果一个知识不能变成长时记忆,它就会很快被遗忘。

这就是短记忆的两个特点:

①内存小,只能记忆7±2个组块。

②时间短,只能保存约15~30秒。
二、长时记忆
当短时记忆被巩固以后,就会变成长时记忆。(新的理论有所迭代
长时记忆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记忆,它储存着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可以说你此刻的所有认知都取决于你长时记忆里所储存的知识
长时记忆也有两大特点:
1、内存大,可以记忆无限个组块
说内存无限大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基本上完全可以满足你一辈子的学习需求了。
2、时间长,可以保存几分钟~很多年
这个时间的长短需要说明一下,等会我们会讲到长时记忆的主要特点,它主要是意义编码即我们记住一个东西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东西对我们的意义
比如,那些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就可以被我们记一辈子;但是有些记忆,比如高考前的很多知识,它们的意义就是为了高考,所以我们在高考以后就会很快把它们遗忘掉了。
所以长时记忆也不全是永久性的,只有少部分知识会记一辈子,大部分知识也是会被慢慢遗忘的,要想记得更久,就需要不断复习。

以上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它可以说是学习方法的第一原理了,根据这个第一原理,我用演绎思维推出了三种学习策略,来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
1、尽可能多的让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提升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但是这也不能完全的解决我们的记忆问题,因为大部分的知识还是会被很快的遗忘。怎么办呢?
2、先永久储存在外接大脑,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间隔重复
这两个方法基本上能够彻底解决我们的记忆问题了,但是还有一个东西,它可以对我们的记忆起到乘法效应。
3、运用组块思维,大幅度降低记忆量


提升记忆转化率
我们现在展开来讲讲,先讲第一点「如何提升记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我们回到下面张图,可以看到人从学习到运用有三个过程,编码、巩固、检索。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寻找提升记忆效率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编码,好的编码可以直接让知识变成长时记忆。
那什么才是好的编码?
这就要回到编码的本质,即意义编码它是我们把一个知识变成长时记忆的最主要的编码方式。当我们的大脑认为这个东西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时候,它就会转为长时记忆
举个栗子,大家现在可以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这一生,你能回想起哪些片段?
基本上你能回想起的片段,都是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才会被我们的大脑转为长时记忆。
再举个栗子,我特别不擅长记别人的名字,每到一个新环境,我需要很久才能记住大多数人的名字。
但是有一个情况例外,就是我记美女的名字特别快,不是因为我们刻意为之,而是我们本能里喜欢好看的异性,所以记好看的人的名字就会特别快。
其实就是因为好看的人对我们很重要,这个信息被我们大脑收到以后呢,就会形成意义编码,把它纳到长时记忆里面去。
如果你想衡量你在一个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你就看这个人记你的名字跟记其他人的名字,哪个更快。
这就是意义编码,如果一个信息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就会更容易把它转入长时记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知识的意义?或者如何才能对知识进行意义加工呢?
一、功利性学习
我估计很早就有人听说过功利性学习,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功利性学习。
网络上有很多人也讲功利性学习,但是很多都没有谈到本质。
那么从记忆学习的角度来说,功利性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当你迫切需要某一个知识的时候,你再去学它,你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高。
划重点,迫切需要。
因为我们迫切需要这个知识,所以大脑在编码的时候,就会赋予这部分知识很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把更多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当我们迫切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学起来会非常的快,而且记忆深刻。
这才是功利性学习的本质。

二、费曼学习法
除了功利性学习,还有一个学习方法跟它非常像,那就是费曼学习法。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感觉费曼学习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效果如此之好呢?
直到后来我研究认知心理学的时候,看到意义编码这个概念,感觉一下就通了。
费曼学习法之所以如此有魅力的原因,是因为它阴差阳错的符合了意义编码这一底层原理。
当你把一个东西教给别人的时候,你会面临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赋予了我们所教知识的意义。它会让你觉得因为我要把这个知识教给别人,所以这个知识很重要
从这点延伸出来,我们可以对费曼学习进行优化——即越是压力大的费曼,学习效果越好
我为你总结了三个维度:
1、形式上:简单分享<写作<讲课<演讲
2、人数上:面对的人越多,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3、质量上:面对的人越厉害,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讲课演讲是压力最大的两种费曼,而且你面对的人越多、越厉害,效果越好。

不过,费曼学习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以后我们专门拿一篇文章来讲。
总结一下,无论是功利学习还是费曼学习,基本可以简单的归结于压力性学习,即压力可以赋予正在学习的东西更多意义
好了,那除了功利学习和费曼学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们在意义层面进行加工吗?
三、新旧知识联系
认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还有一件事可以直接赋予所学知识以更多意义,这就是我之前在文章里反复讲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一定要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

要想获得很高的记忆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意义编码,即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把新信息和存储的知识联系起来;

二是提取结构,即线索应该与信息一起存储以利于其后的提取;

三是刻意练习,即不断练习以使编码和提取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越来越快,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其中第一点就是意义编码的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增加新知识的意义

如何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呢?
我之前在文章里也写过这个概念,但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实操。有的讲学习方法的书里会写,学完一个知识要立马停下来想一想,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但我估计很少人会这样做,因为太耗费心力。
那么更实用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个人实践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存量思维
四、存量思维
什么是存量思维?
吴伯凡有个视频,概括得非常好,大意是说“普通人的学习,是发散型的,来一个都是一个新的东西;而高手的学习,是收敛型的,来一个东西都可以归到某一个类别里去。”
这恰好就是模型树的底层原理之一「存量思维」。
当你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你所有的学习都是收敛的,每学一个新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归到某个旧思维模型里面去,这就形成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
这也是模型树的强大的之处,它要求你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去思考它属于模型树上的哪个思维模型,然后把这个知识放到那个思维模型下面去,如此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了。
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你就绝对不算是真正理解了模型树的精髓。
比如,我看有些同学没用我们的笔记软件,用的是其他家的笔记软件。结果做出来的模型树,只有大的分类,而没有提炼具体的模型
比如这种;

这样做,其实没太大意义。
因为这样做的同学,并没有把那些更有价值的模型提炼出来,没有提炼具体的模型,就无法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更具体的关联。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大框架只是整个学习最初级的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一个领域的具体模型全部提炼出来,并思考其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再对每一个模型进行存量。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好,编码这一部分就讲完了,我把记忆的底层原理告诉你了,并且给你举了三个学习方法:
第一,从压力层面去增加学习的意义,一个是功利学习,一个是费曼学习。
第二,让新知识跟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这样去增加这个知识对我们的意义。如此,就能提升我们的记忆的效率。
第三,如何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呢?模型树里的存量思维是我从大量的学习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方法。

编码这一块讲完了,还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升知识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率?
我们还是回到这张图。

除了编码,还有巩固检索没有讲。
五、科学巩固
什么是巩固?短时记忆里的知识通过复述,会转化为长时记忆,这个过程叫做巩固。
什么是复述?你可以理解为重复刺激某一个知识点
最常见的巩固方式,也是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机械式的重复阅读,典型案例就是考前打急抓,考前拿着书反复的背诵,感觉记住了,考完之后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比机械式的重复阅读更科学的是间隔式的重复,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把重复的任务分散成很多天来进行,定期对知识进行复习,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传达的东西。
比这个效果更好的是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所谓检索式的重复,就是不断的从大脑中去提取某部分知识,比如费曼学习,比如实践实操,比如考试做题等等。
这个是目前为止认知心理学家证实的,记忆效果最好的重复。

做完上面这一套基本上可以帮你把记忆效率提升N倍了。
但这还没完,因为短时记忆的缺陷太过致命,不仅记忆量极小,而且遗忘速度极快,所以即使我们像上面这样去学习,还是会忘记大量的知识
那怎么办呢?

唯一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就是外接大脑。我们需要先把所有知识永久的储存在外接大脑,然后再用一生的时间对其进行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把它们变成长时记忆。


外接大脑
什么是外接大脑?
顾名思义就是找一个外部载体来代替你记忆,它就像你的第二个大脑。
因为我们的短时记忆如果不加以复述就会很快遗忘,但是有了外接大脑,就可以把所有的知识永远留住,不再忘记。
这简直就是一场针对遗忘的降维打击。
外接大脑的工具,就是各种笔记软件,我自己用的是模型树笔记——一款专门为模型树而打造的笔记软件。
但以后可能还有更牛逼的东西,前段时间埃·隆马斯克发布了脑机接口的初步成果,他们已经能在猪的大脑里植入芯片了。等有一天人脑也可以植入芯片的时候,那将是外接大脑时代的真正时刻。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述的那样,外接大脑将促进超人类的诞生。
我们无法想象当那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世界会变成怎么样。但是有一件事很确定,我们一定是那群最懂外接大脑的人,最懂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把外接大脑利用得更好。
不过听起来很牛逼,但是有个问题——外接大脑里的知识终究不等于你自己的知识,就像百度里的知识并不等于你的知识一样
外接大脑只是帮你暂时性的克服短时记忆的缺陷,帮你把重要的知识永久记忆下来,但并不等于你的大脑真正拥有了这些知识。
所以你还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把外接大脑里的知识真正的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

除了外接大脑这个外挂之外,还有没有更逆天的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呢?
有,它就是组块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模型。


组块思维
组块思维也是模型树的核心方法之一。
那么什么是组块思维?它的意义是什么?
要理解什么是组块,就要回到短时记忆。刚我们讲了,短时记忆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个是知识保存的时间短,一个就是内存严重不足,只能记忆7±2个组块。
所以如果我们一次记忆太多信息,短时记忆就会超载,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的信息被遗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果一次性记忆大量的信息,效率就会非常低的原因。
打个比方,短时记忆就像一个蓄水池,它的容积有限,如果一下子进水过多,过多的部分就会全部从出水口流走。
也就是说,因为短时记忆的缺陷,导致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内容。
那怎么办呢?
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内存都是有单位的,也就是比特。大脑的记忆单位是什么呢?
认知科学们发现,大脑记忆的单位既不是单个文字,也不是单个句子,而是一个叫做组块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组块的“体积”变大的方法,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

举个栗子你就懂了:
如果有学过车的朋友,就会对此深有感触。一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教练会把所有步骤进行拆解教给我们,所以我们开车的时候都是高度紧张的,打火、挂挡、打转向灯……一步是一步。
但是等我们熟练了之后,头脑只要中有一个出发的念头,完全不需要想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一切都是一气呵成。
其本质就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每一步都是一个组块,所以记忆量会非常的大,我们需要非常艰难的才能回忆起来。但当你熟练了之后,大脑就自动把所有步骤打包成了一个组块,就降低了记忆的负担,完全不需要费力的去想,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的通畅
当然讲到这里,需要稍微提一下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工作记忆。
认知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会从长时记忆里调取知识,暂时放到一个类似于工作台的地方,用完以后再把它放回长时记忆。
为了区别于短时记忆,就把它叫做工作记忆。
但是,除了用处不一样,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特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内存小、时间短
而组块思维就是工作记忆的核心,如果我们能把大量的信息打包成一个组块,就能保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通畅的运行,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那些所谓的高手,其实都是因为它们已经把庞杂的知识组块化,所以做起事来才会如此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但是几乎99.9%的人都不懂组块思维。
他们只是无意识的把知识组块化了,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把知识进行组块化,那么我们将大大地缩减“成为高手”的时候
如何做到有意识的组块呢?
这正是模型树的核心之一「模型思维」,不过篇幅原因这里不再展开讲,以后拿一篇文章来讲。
好了,记忆部分讲完了,下面我们来讲讲运用。

结构思维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本身,学习本身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运用。
知识这东西就跟钱一样,如果赚了钱不花,留在手里,它就是一堆废纸。知识也一样,如果学了不用,它就毫无价值。
这体现在我们的大脑里就是「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运用」。
我很喜欢《吴伯凡认知方法》里的一句话: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伪学习者,他们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断增加知识的输入,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其实他们误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储存,而是一种输出活动。——吴伯凡
我们的学习最后都是为了运用,即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创造财富,所以我们最终必须回到运用上来。
那么如何提升运用的效率呢?
运用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记忆的检索效率。你可能记了一堆知识,但是正当需要用的时候,却总是检索不出来,总是走老路。
这个问题在学生时代尤其明显,考试前记了好久,结果考试的时候就是死活想不起来,或者想得很慢。
这就是记忆的检索出了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检索的效率,保证我们在需要用的时候,能够轻松回忆起来呢?
我用演绎思维从记忆原理里推出了两个记忆方法:
1、组块思维:用组块层层嵌套,大幅降低记忆的规模,为大脑空出内存,提高检索效率。
查理·芒格也说,能决定我们一生的,大概不超过100个思维模型。如果我们能把我们一生中的所有知识打包成100个组块,那么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快速的去检索。
2、结构思维:用模型树形成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快速检索,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结构思维?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打个比方,结构思维就像图书馆的书架,如果学校把书买来以后随便乱扔在图书馆,那么学生找书的时候就要一本本的找,就会很费时间。但是如果有图书管理员把每本书进行编码,然后分门别类放到对应的楼层、对应的书架,我们找起书来就会非常的迅速
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大脑里没有结构,完全是胡乱的往里面扔,最后大脑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等你要回忆这个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想起来,甚至有可能根本回忆不起来。
而高手,他的大脑里面有一个庞大而清晰的知识体系,当一个新信息进来,他立马就能完成检索,对这个新信息做出眨眼判断。
举个栗子:
我很喜欢一部美剧,叫做《神探夏洛克》,这部剧的主人公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大脑里面,就住着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他跟华生初次见面的时候,仅仅看了一眼华生,立马就能判断出他是一个军医,而且在阿富汗服过兵役,有一个哥哥,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这就是结构思维,或者说知识体系的强大之处。它帮助我们迅速的检索旧知识,然后对新知识做出眨眼判断
就像夏洛克,他第一次见华生,仅仅看了一眼,就能立马判断出「华生在阿富汗服过兵役,而且还有一个哥哥,但是两人关系并不融洽」。
但是有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结构思维好像对记忆的帮助很有限。我曾经一度非常迷恋思维导图,有一年我所有的时间都在用思维导图学习,画了几百张思维导图。
但是现在全忘了,完全不记得我当时学习了些什么。
现在我才明白,因为思维导图是一款具有结构思维的工具,所以它能帮我们迅速的检索刚学过的知识。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我们学会了,或者全记住了,实际上它们根本没有变成永久性的长时记忆。
我把这种,我们用思维导图时的良好错觉,叫做检索错觉
包括我们在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也是,有了模型树你慢慢的就能形成眨眼判断,但这绝不代表你就不需要间隔重复了。
你仍然需要经常做主题阅读、经常修剪知识树,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间隔重复,从而加强记忆。


全文总结
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都讲了记忆的哪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讲了大脑的记忆过程,新知识进来先要被编码,然后形成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巩固以后会转化为长时记忆,最后等我们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就能直接从长时记忆里检索。
就是下面这张图:
讲完记忆的流程之后,我们开始用演绎思维开始推理学习方法。
首先是关于记忆的,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呢?我们根据记忆的特点和原理,给了三个大方向:
1、一个是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知识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由这一点我们又延伸出来三个中方向,一个是意义编码。根据意义编码我们又延伸出来两个小方向,一个是压力式学习,即功利学习和费曼学习;一个是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即存量思维。
除了意义编码,巩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更科学,即不要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要间隔式地重复。当然比这更高效的是间隔式+检索式地重复,即费曼学习、实践实操、考试做题等。
这是第一个提升记忆效率的大方向。
但是有个问题,虽然它能大幅度的去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但是它并不能帮我们把所有重要的知识变成长时记忆。
2、所以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学习方法——外接大脑,先把知识永久地储存在外接大脑,再用一生的时间去间隔重复。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完就忘的问题。
3、第三个学习方法就是组块思维。直接压缩信息,千百倍地降低记忆量。
以上就是关于记忆的部分,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表示:
记忆讲完了,我们接着讲了运用。
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记忆只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所谓运用,对应到记忆里,关键就是检索。
于是从检索我们又延伸出来两个学习方法:一个是组块思维,一个是结构思维。
OK,这就是我们整个学习的底层原理了,以后你自己可以从里面进行创新,创造出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我个人根据这些学习原理创造出的是三把大剑:模型树刻意练习费曼学习
这三把大剑是为成年人的学习量身打造的,成年人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还必须要运用。能用知识创造财富,才是成年人的学习目的。
如果你是中学生,学习更侧重记忆,那么你可以自己根据这些学习原理去搭配,去创造出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了,关于记忆暂时就分享这么多。
祝你们今后不再为记忆问题所困扰,就像我现在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极快速学习法的秘诀,核心就这四个字:“锚点、组块”!
(超实用)提升读书效率和记忆力小技巧
认知主义
「记忆原理及如何高效记忆」手绘知识卡片
深度学习的4个底层逻辑
使用快速记忆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