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路专用线——楔子
userphoto

2022.10.18 天津

关注

文:姚朔民

老照片:姚朔民

编辑:暖妈

01

青海当年曾以“江河源”的别称而自豪,因为青海虽穷,却是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现如今,却是越发的自豪了,因为青海现在是“三江源”,在长江、黄河之后又加上了澜沧江。

实际上无论是长江、黄河还是澜沧江,在青海境内流经的大多是荒山僻壤、崇山峻岭。而青海最为富庶的地方当属东部农业区的湟水河谷。

乐都湟水河

湟水是黄河在青海省的主要支流,而湟水中游的最大支流在乐都,那就是引胜沟,它发源于乐都与互助县交界处。

引胜沟水主要来自乐都县北面的山岭,那是祁连山的支脉达坂山,它的主峰是海拔近4000米的松花顶。

达坂山

站在厂区,向南面沟口望去,远处是乐都县南面终年不化的雪山拉脊山脉,向北面望去,可以看到山沟深处松花顶高耸的雪峰。

02

当地藏民传说,拉脊山神和松花顶山神原是一对夫妻,男的叫桑朵,女的叫桑曼。他们被念青唐古拉山神派往湟水岸边。夫妻俩男的打猎,女的放牧挤奶,日子过得很和谐。

一天,夫妻二人为琐事起了争执。妻子桑曼脾气大,抡起奶勺就往丈夫头上打了一下,丈夫一时兴起,抡刀砍了妻子一下。结果二人分居,妻子住在湟水南岸,丈夫就到了湟水北岸。

汉人来了以后,就把北岸的桑朵称为松花顶。松花顶山顶的常年积雪,就是因为桑曼用奶勺打了桑朵的头的缘故。

从厂区遥望拉脊雪山

从卫星遥望青锻厂和松花顶

松花顶的积雪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季,不仅松花顶,引胜沟深处的山峰都披上了银装;到了夏季,就只有松花顶还顶着一顶白帽。

雪线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了引胜河的河水。

冬天,河滩里石头间的水,套句文学的话说,如“涓涓细流”。

到了夏天,一阵几分钟的暴雨,就能引发满河床的洪水,只听得震天的涛声中还夹杂着石头闷雷般的滚动声。

待到洪水退去,就能看到,原来那如桌面大的石头被洪水推动翻滚,有的大石头在洪水和大石的推动撞击下,裂成几块。

如果不发洪水,引胜河滩像个从不修饰的羞涩的村姑

03

1969年底,沟里的土方工程已经大体结束,土建工程还没有开始,严寒封冻了几乎所有的户外工作。

这时的北京学生们大多在外培训,沟里留守的人员已经不足百人。整整一个冬天,我们的工作不过是到工地少数几个用电的地方,像大口井,值值班,搞搞小修小补。有时还帮忙给技术科描描图。

在描图室工作的多数是厂里职工的女儿,也许这也是吸引青年学生来帮忙的原因吧。

熬过三月份,天气渐渐回暖,我们几个朋友晚饭后闲来无事,还能到河边散散步,我们叫做“蹓河边儿”。

大概是4月初的一天,晚饭后,我们照例“蹓河边儿”。

我、朱星、大孟、小宋从三栋楼慢慢走向河边。河底的巨石全都裸露在河床上,一片灰白,只有清清的细流在大石头间流淌。

我们一直走到河底,巨石被高原的太阳曝晒了一天,暖洋洋的。我们舒舒服服地躺在河底的石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远远看去,有两个姑娘也从熊家湾方向向河边走来,那是刚分配来的马护士和邵护士。她们走到河边,摇摇晃晃、蹦蹦跳跳地踩着河底的石头,一直走到对岸,慢慢消失在那边的小树林里。

初春时节,躺在暖烘烘的河滩上,听着潺潺的流水,望着湛蓝的天空,那是何等的惬意!

无意中,我扭头向北望了一眼。不望这一眼,万事皆休,望了这一眼,可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上游离我们不过几十米处,一股浑黄的水头,大约高出灰白的河底有近一米,正向我们躺着的地方冲来。我们几个“呼”地一下跳了起来,赶快退回到河岸。

刚刚站稳脚,这股浑黄的水头就裹着树枝、残叶从我们脚下急流而过。眼看着黄色的水头在灰白的河床中向着下游推进,水头过后,河床水势迅速上涨,渐渐漫向河岸,随着水势上涨,涛声怒吼,浪头翻滚,静静的引胜河瞬间成了一条可怖的黄龙。

我们目瞪口呆。

04

原来,近日天气回暖,松花顶雪线上升。大量积雪在短期内融化,在山谷回旋处聚积到相当水量的时候,就冲决谷口,倾泻而下。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两个护士还在对岸!”我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对岸是一片荒滩,荒滩后面是小树林,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看上去杳无人烟。眼看天色向晚,又有汹涌的河水阻隔,不知道两位小护士走到了哪里,她们的安全不免让人揪起心来。

我们几个大小伙子决定英雄救美。观察了一下河面,我们认为河面较宽的地方水流才会平缓一些。找到一处看去浪花不多的岸边,我们高高卷起裤腿,开始尝试着趟进水流。

一走进河里,我们就感到了水流巨大的冲击力量。水才淹到小腿,就已经让人站立不住。我们退到岸上,再次把裤腿挽高,重新估量了一下水势,决定集中力量,手挽手一步步向河中探摸。

然而才走不到河面的三分之一,水流已经没到大腿根,激流冲得挽紧手臂的四人几乎要倒在水里。眼看涉水过河已经没有可能,我们不得不退回岸上。商量了一下,决定绕道下游的木桥过河。


木桥就是后来厂门口大桥的原址,那时大桥还不存在,只有一座原木搭建,土石铺面的小桥,供施工车辆往来于未来的厂区和福利区之间。

我们离小桥大概还有3、4里路,于是几个人向下游开始千米长跑。当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小桥,迎面碰上了王济远(可能是,记不准了)我们一问,两位小护士竟然自己摸到小桥,已经回去了。

我们这才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听王济远说:“快,铁路桥工地有危险!”

(未完待续)

喜欢我就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河奇观
洪水、断流与寻宝,历史上关于黄河,还有着太多秘密
黄河发生罕见“揭河底”现象
一日一题 选择题——小北干流“揭河底”
从乌镇老是被淹看嘉兴水系
流溪河人和坝址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