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大学是个亏本的买卖?
www.sjzdaily.com.cn   2006年06月25日 09:05:49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今年高考过后,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梅坂村一个普通农家院落里,一家人围绕考生林建平的学费难题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一方即考生的奶奶,所持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的思维;另一方即考生的父亲,所持的是“读大学是个亏本的买卖”的衡量。对求学的坚持与质疑在这个普通农家里碰撞着。
{新闻背景}
贫父拒绝为儿子上大学借债
“读个大学要三四万,就是毕业了工作也难找,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刚在地里劳累了一天的林方禄,听到老母亲又在提儿子高考的事,忍不住发火了。
68岁的老太太气得直哆嗦:“有你这么当爹的吗?孩子书念得好,你还天天拖后腿!”林方禄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地喝下去,蹲在地上,不言语了。
这一幕,6月15日真实地发生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梅坂村一个院落里,为了考生林建平的学费,一方是“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的思维,一方是“读大学是个亏本的买卖”的衡量,对求学的坚持与质疑在这个普通农家里碰撞着。而这种碰撞在霞浦乡村的贫困生家庭里普遍而真实地存在着,孰是孰非,答案并不简单。
老林没念过多少书,但是这些年村里孩子的情况,都被他暗暗看在眼里。这些年,有些人东借西凑上了大学,毕业出来就一千多块钱工资;有些人因家境所迫,出外打工,几年下来,也混了个小有成就。因此,林方禄固执地认为:“读大学是个亏本的买卖。”
“我肯定会去打工!如果我这次只能上本二,我就不想读了。学费又贵,将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不如出去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建平搓着手,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很坚决地说。“我就怕自己现在出去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赚的钱还不够自己花。学历肯定是很重要的,将来还是要再去读大学。不过我想得等到30多岁,那时自己可能也挣到钱了。”
{观点交锋}
争鸣一:读大学是“高投入零回报”?
正方:
教育投资要看长期的回报
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要看长期的回报,不能仅拿第一年的起薪多少来看这一投资是否合算。受过大学教育的大学生素质提高、可塑性强,收入增长较快。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实和丁赛的研究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平均年收益率增长幅度要大于初等和中等教育。以从1995年到1999年为例,高中毕业生的平均收益率增长了88%%,而大学毕业生则增长了116%%。几年下来,受过大学教育的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收入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还应该看到,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上大学,不仅是从投资回报上考虑,同时也在考虑社会地位的提升,工作领域的差别以及长期发展的潜力。在国外,也有蓝领工人的工资比白领工作人员工资高,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白领的工作。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退一步来看,即使不考虑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未来收入的快速增加,就纯从投资来说,上大学还是划算的。以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4万元及助学贷款6%%年利计算,六年期的助学贷款每月连本带息还款为663元。以上述的本科生平均起薪1549元计算,假定该生高中毕业后找到工作的起薪为800元,则上大学每月增加收入749元。也就是说,即使是该生全部用借来的钱上大学,从纯投资的角度看也还是合算的。况且,很多家长是用他们的储蓄为子女交学费。以银行定期存款或国库券利率来计算机会成本,则投资子女上大学回报更高。
反方:
意识到“读大学亏本”是一种进步
如今上大学,的确是一种“买卖”,作为交易双方的高校与学生家长,当然都希望收益高于成本。应当说,高校比学生家长早得多地树立了“市场化”意识,并一直处在“买卖”的主导和强势地位。随着学费趋高和文凭含金量下降,这宗“买卖”显得越来越不公平:高校竞相盖起了动辄上亿元的豪华大楼,而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几乎是“敲骨吸髓”般的。即使从无私奉献的为人父母的天性出发而甘愿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借以支撑代价支出的资本也是极其有限的。作为“透支”了体力乃至生命、老年后无任何社会保障的他们,天经地义地需等待子女的回报;假如其投入的主要部分来自借贷乃至高利贷,还贷压力则使其更急迫地希望子女的回报。问题是,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工资微薄,投入和产出就会极度不匹配。企业投入高、产出低意味着亏损乃至破产,国企亏损常常由政府免税乃至由财政冲销不良资产,而大学生的父母则“亏”不起,他们的晚年生活乃至生命更无法“破产”。
如何看待“不惜一切代价”与“读大学亏本”的此消彼长?说得极端一点儿,它是一种进步、一种解脱、一种人性的复归。倒不是说非得学美国,供养子女一旦到18岁便不再无条件付出,但中国早该建立一种新的“子女供养观”以及与此有关的新的社会伦理体系。
争鸣二:读书有没有用?
正方:
读书是放长线的“绩优股”
我能理解农民的“急功近利”,因为我本人即是农家子弟。对于农民而言,培养子女读书,大都出于两点:一是希望孩子不再重复自己,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一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使自己在农村中能够扬眉吐气。这就是农民不惜血本培养孩子的根源所在。因此,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他们就会感到无限荣光,一旦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便感觉颜面尽失、懊丧不迭,甚至有读书无用的错觉了。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甚至比农民工拿的工资还低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你如果不受大学教育,你的就业会更难、起薪会更低。你受了大学教育,尽管现在工资低,但你还有机会走向高薪阶层;而不读书更无用,你将可能因为知识太少而永远拿低薪。同样的工资,对大学生来说是起薪,而对民工则是最高薪,这就是“知本”的力量!
从长远着想,读书是永远没有错的。依照就业而言,读书本身是放长线的“绩优股”;依照提升人格品位而言,读书也是促使自己变得儒雅有魅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目的,切忌急功近利。今日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蓄势待发。
反方:
连工作都找不到还能说有用?
“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
之所以说读书没“用”,是因为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不久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超过1400万,比2005年增加100多万人。
读书有没有用?不是哪个人说了算,是现实说了算,是人才与劳动市场说了算。读了书又不能做事,连工作都找不到,怎么能说读书有用!
“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家庭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上大学于他们而言成了奢侈行为。从投入与收益上讲,读书无法短期内收回成本,并有可能在就业无果的情况下血本无归。长远来看,很少有人会否认接受高等教育的正确性。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现实的,“一日无炊”就能击溃人们的信心。或许我们可以说,“读书无用论”的大行其道,是弱势的人们对高昂的教育成本的一种无奈的反抗。第三方:
加快高校教育改革
欲使“读书”免于无辜沦为上学贵、就业难等的替罪羊,政府和教育的相关部门,就得殚精竭虑搬掉上学贵、就业难这些阻止(穷人子女)读书的拦路虎:首先,要制止高校乱收费、高收费,其次,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及其招生多寡,务必确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的需求,并与之相匹配协调,以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恶果。
{专家观点}
有了知识才能品味人生
廖泉文(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导)
“读书无用论”不管以何种方式抬头,都是错误的,都应该坚决反对。
不少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要和生存联系在一起,都要问我能获取多少的实际回报,如果短期无法得到实际回报,就感到泄气,这是很不应该的。实际上,有了知识才能享受、品味人生,要过高质量的健康人生是非常需要有文化的。健康的人生是包括三方面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健康。如果你真的认可了“读书无用论”,你将享受不到健康的人生。
确实有不少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倾其所有,孩子一毕业就希望他能够立刻回报家庭,这是不现实的想法、急功近利的想法。看大学生对家庭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不能太迫切,要从长远着眼。我想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两个农民家庭,分别有5个儿子,10年前,甲家把2个儿子留下来务农、3个儿子送进大学,乙家把5个儿子都留下务农,当时,甲家因为供孩子读书比乙家贫穷,5年后,甲家的孩子陆续毕业、参加工作,甲家与乙家经济状况相差不大,但10年后的今天,甲家的家庭状况和家庭成员的素质已明显比乙家好。
国际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舒尔茨再三强调,不管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在所有的投资中,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率是最高的,这是他多年研究的重要成果。
再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上大学贵和就业难会得到进一步缓解,知识的价值就会越发体现出来。
{相关链接}
4年本科最少花2.8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介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收费大幅度上涨。全国高校生平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大约为6000元);而1995年至今10余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
中国扶贫基金会2005年发布的《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则显示: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燕赵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你真的知道现在上大学可以用支付宝缴学费吗?】
都是本科生,一本、二本、三本有哪些不一样?|三本|学校|学费
高考:孩子应不应该“出省”读大学?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有这些好处
大学扩招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济南上大学虚度一天白瞎70元
上大学需要花多少钱?--201308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