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调弦定音的方法和技巧

李孔元、鸥鹭忘机

来自翰林古琴

05:45

        古琴的调弦定音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演奏乐曲的需要,需按某种特定的律制调整确定各弦的相对音高,通常可以通过古琴散、按、泛音的关系相互校调;二是为了演奏时与其他乐器以及人声相配合(合奏、重奏、协奏、伴奏等),需确定各弦(或某弦)的绝对音高,一般需要借助于定音器或其他乐器进行校调。下面以最基本的正调(F调)为例,来说明古琴调弦定音的方法和技巧。其他各种定调均可以在F调的基础上调得。


一、标准音高(绝对音高)的确立

        首先需确定古琴的绝对音高。若只是独奏或个人练习,也可略过该步骤。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标准音高a1=440 Hz,这一标准在国内各类中西乐队中也被广泛采用,因此古琴定音也多采用之。在正调定调时,五弦的散音音高相当于A,则其四徽或十徽泛音的音高应为a1。用音高为a1的单音定音哨、音叉或电子定音器发出440 Hz的标准音,再在琴上弹奏五弦的散音或四徽(十徽)泛音,用耳朵仔细辨别先后两个音的差异。若是琴音偏高,则将五弦琴轸略旋松一点,反之则略旋紧一点。也可以采用数值式或指针式的电子校(调)音器,在古琴五弦上取音后只看指针或数值显示就可知道与标准音间的偏差(以指针角度或音分值表示),根据偏差方向和大小调整琴轸,直至没有偏差即可。电子校音器一般可以近似连续地分辨全程音高(大于钢琴琴键范围),使用起来简便直观,精密灵活,缺点是在嘈杂环境中易受干扰,且缺乏对耳朵听音能力的锻炼;单音定音哨、音叉或电子定音器定音准确,通过耳朵的分辨很容易将弦音调准,缺点是不够直观,很难听出两个音之间的确切音差。

        

        既然电子校音器可以指示全程音高,那么能否直接用它来校准所有弦的音高呢?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因为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子校音器所采用的律制都是十二平均律,而前面已经谈到,十二平均律并不适合古琴。以十二平均律调出来的七弦,在演奏时会显得非常不和谐。当然,有的电子校音器可以显示准确的频率值或音分值,通过查表获得五度相生律或纯律各弦的频率值或音分值,再据此用电子校音器来调校使之相符(使其它六弦与校音器标准音相差一定音差),也可以调出准确的五度相生律或纯律音高。


二、相对音高的确立和调弦

        在确立了五弦的绝对音高后,就可以此为基准,根据各弦的相对音高调准其它六弦。前文已经说明,古琴既可以按纯律定弦,也可以按五度相生律定弦,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五度相生律定弦的。下面就分别以两种律制的定音调弦方法作对比叙述。


        很多教材中都提到,古琴定音调弦可以有散音法、按音法和泛音法以及散按结合法、散按泛结合法等多种。然而对于大多数业余琴友来说,散音法基于对音程关系的听辨能力,按音法基于对按弦取音位置的准确性,皆不容易准确掌握;最准确而又易掌握的方法还是泛音法,即便触弦取音的位置略有偏差,仍能发出准确的泛音。因此这里仅以泛音法作讲述,至于散音法、按音法等,可以作为泛音法定弦后的校验方法。


(1)纯律定弦法:

定弦步骤如下(以下徽位均指泛音):

① 定五弦: 通过定音器或校音器定五弦为标准音

② 定七弦:  五弦四徽 → 七弦五徽

③ 定六弦:  五弦二徽 → 六弦三徽

④ 定四弦:  六弦五徽 → 四弦四徽

⑤ 定三弦: 六弦七徽 → 三弦五徽  或:六弦四徽 → 三弦二徽

⑥ 定二弦:  五弦七徽 → 二弦五徽  或:五弦四徽 → 二弦二徽

⑦ 定一弦:  四弦七徽 → 一弦五徽  或:四弦四徽 → 一弦二徽(至此定弦完毕)

⑧ 校一三弦:一弦四徽 → 三弦五徽(校验)

⑨ 校二三五弦:二弦二徽 → 三弦三徽 → 五弦四徽(校验)

纯律定弦完毕后,在弹奏时可以发现,除了纯四度、纯五度这样的和谐音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音程和音差。例如一四弦、二五弦、三六弦之间的散音音程均为纯五度,而四七弦之间为窄五度,比纯五度“窄”22个音分,这个22音分的音差称为“普通音差”。再如一三弦、四六弦、五七弦之间的散音音程均为纯四度,而二四弦之间为宽四度,比纯四度“宽”一个普通音差(22音分)。

在泛音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音差。如四弦五徽(九徽)泛音比七弦七徽和二弦四徽(十徽)泛音高一个普通音差;四弦十二徽(二徽)泛音比二弦十三徽(一徽)泛音高一个普通音差。


(2)五度相生律定弦法:

定弦步骤如下(以下徽位均指泛音):

① 定五弦: 通过定音器或校音器定五弦为标准音

② 定七弦:  五弦四徽 → 七弦五徽

③ 定四弦:  七弦七徽 → 四弦五徽  或:七弦四徽 → 四弦二徽

④ 定六弦:  四弦四徽 → 六弦五徽

⑤ 定三弦: 六弦七徽 → 三弦五徽  或:六弦四徽 → 三弦二徽

⑥ 定二弦:  五弦七徽 → 二弦五徽  或:五弦四徽 → 二弦二徽

⑦ 定一弦:  四弦七徽 → 一弦五徽  或:四弦四徽 → 一弦二徽(至此定弦完毕)

⑧ 校一三弦:一弦四徽 → 三弦五徽(校验)

⑨ 校二四弦:二弦四徽 → 四弦五徽(校验)

五度相生律定弦完毕后,可以发现,其各弦散音间完全符合纯四度、纯五度的和谐音程,但在泛音中,还是存在一些特殊的音差。如三弦的三、六、八、十一徽泛音比五弦的四、十徽泛音低一个普通音差;六弦的三、六、八、十一徽泛音比五弦的二、十二徽泛音低一个普通音差;其实各弦的三、六、八、十一徽泛音均比五度相生律的标准音偏低一个普通音差。


(3)两种律制定弦的差异


        曲两张琴,分别按照上述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定弦,通过弹奏比较即可发现,纯律定弦的琴,其一、三、四、六弦音高均比五度相生律定弦的琴高一个普通音差(22音分),而二、五、七弦的音高在两种律制定弦下是相同的。

明白了各种律制间差异的原理,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一些历代流传下来古琴谱弹奏起来似乎并不和谐,并不一定是因为传抄的错误,而很可能是遵循不同律制的差异所致。


三、古琴调弦定音的技巧

       前面介绍了古琴调音的原理和方法,可是对我们广大业余琴友来说,听准音高和音程实属不易,那么怎样来准确地分辨音差和高低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将弦音调好,又怎样才能使调好的琴在演奏中不易跑音呢?这里便以笔者平日里摸索出的一点经验与朋友们共享。

    

        调弦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粗调和细调。粗调就是根据耳朵听音的感觉,将各弦的音高大致调到位,为下一步的细调做准备。采用上述的方法,首先确定律制(一般采用五度相生律),并根据定音器的音高将五弦大致调整到和标准音一样高;然后根据五弦音高和各音程之间的关系,在脑中依次将各弦“唱”一遍,如“5--1-2-3-5-6-”,接着依次调整其余各弦,使之发出的音高与脑中“唱”的音高相吻合。注意尽量不要唱出声,以免被未调准的弦音带“跑调”。如果是平时常弹的琴,各弦音不至于偏得太多,则也可省略粗调的步骤。

    

        细调则是在粗调的基础上,将各弦音高牢牢地“锁定”在标准音上,需要全神贯注地听辨和操作,最好是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尤其不宜有背景音乐。首先还是“精定”五弦的标准音。开启(或吹响、敲响)定音器,使之发出平稳的标准音;轻弹五弦散音或四徽(十徽)泛音,听其和标准音高是否一致;如果相差较大,听起来是完全不合谐的两个音,则分辨弦音是偏高还是偏低;若偏高,则略松五弦琴轸,反之则略紧之;然后再发标准音高,再听辨,再微调;直至两个音听起来如同一个音,辨不出差别即可。该步骤也可以采用带数字或指针显示的电子校音器,将五弦调校至“A”音,并显示无偏差即可。由于手指触弦弹拨的过程难免会发出杂音,可能干扰电子校音器的正确判断,因此应在音头过去后到弦音明显减弱前进行对照判断。

    

        接下来的步骤基本上是对上述过程的重复,无非是以已校准某弦的泛音作为新的标准音。仍以五度相生律为例,以已校准的五弦为基准,弹其四徽泛音,用心听记;再弹要校的七弦五徽泛音,分辨其与五弦四徽泛音音高是否一致;若偏高,则略松七弦琴轸,反之则略紧之;然后再先后弹五弦四徽和七弦五徽泛音,再听辨、微调;直至两个音听起来如同一个音,辨不出差别即可。需注意的是,标准音和被校音应先后弹出,而不宜同时“撮”出,否则当两个音不一致时,很难分辨出孰高孰低。另外,由于前文所述律制的问题,该步骤及下面的步骤都不宜采用电子校音器。

    

        接下来再重复上述过程,根据七弦(七徽泛音)校四弦(五徽泛音),再根据四弦(四徽泛音)校六弦(五徽泛音),……,直至七根弦全部校准。

    

        校音定弦的过程比较枯燥,但只要静心、细心、严格按上述步骤进行,还是不难掌握的。这里再介绍几条小技巧,供朋友们参考。 

    

技巧一:细数“拍音”辨微差

        当两个相差很小、非常接近的音同时发出时,可以听到“呜—哦—呜—哦—……”的强弱交替的混合音,称为“拍音”。两个音的频率相差多少赫兹(Hz,频率单位),则每秒钟内可以听到多少个“拍音”。当听到紧凑的“呜哦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相差稍有点大;当听到很熟缓的“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已经非常接近,在不影响演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已基本校准;当已听不出“拍音”时,说明已经完全校准了。 


技巧二:“推拿”蝇头辨高下

        许多朋友在校音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两个音非常接近时,尽管能听出它们的不同,却怎么也分辨不出孰高孰低。这时可以在两个音都弹出后,迅速用右手指将被校弦的蝇头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挤(蝇头能够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松紧变化足以使音高发生变化),听听“拍音”的变化。若往左推蝇头,“拍音”变缓或消失,说明该弦音偏高了(弦偏紧),应略松该弦琴轸;反之,若“拍音”变得更急促,说明该弦音偏低了(弦偏松),应略紧该弦琴轸。同样道理,若往右推蝇头,则“拍音”变缓说明该弦音偏低(偏松),应紧轸;“拍音”变急说明该弦音偏高(偏紧),应松轸。


技巧三:“矫枉过正”防跑音

       在演奏中最不希望发生的,就是事先校好的琴“跑音”了,如同脱缰的野马——骤然松懈,或如蠢动的春虫——七扭八歪。一般来说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琴轸松动,二是蝇头松紧不平衡。仔细观察一下琴弦、绒剅、琴轸以及琴头岳山部位,就不难发现,琴弦在岳山边沿与琴体紧密接触,这一点和琴尾“龙龈”之间的弦长是有效弦长(如图),其松紧程度决定着该弦的音高。而在岳山边沿的外(右)侧的蝇头、绒剅(又名绒扣,即拴弦的丝绳)部分,虽属于“无效弦长”,却牵制着琴弦的松紧。正常情况下这两部分的松紧程度应该是一致的,蝇头不会发生左右滑动,弦音稳定。而当调弦时旋动琴轸后,绒剅部分的松紧程度发生了变化,随即传递到琴弦的有效弦长部分,使之随之变松或变紧。但由于弦与岳山接触紧密,摩擦力大,很容易出现蝇头滑动阻滞而使其左右两部分松紧不完全一致。这时调好的琴,其实是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下,随着演奏的进行,受琴体和弦振动的影响,蝇头会继续向着较紧的一侧微微移动,于是弦音就“跑”偏了。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矫枉过正”,即每当旋动琴轸调弦后,用手指轻轻推按蝇头(紧轸弦则向右推,松轸弦则向左推),并向下按一按该弦,使弦和蝇头克服岳山阻滞,滑动到松紧平衡的位置,即可有效地防止跑音。

       另外一个导致琴弦骤然松动的因素是琴轸端面与轸池之间摩擦力不够,容易滑动。当演奏过程中乍听琴轸“嘎”然松动,往往是令人“心惊肉跳”的。解决办法是用松香融化后均匀滴在轸池面上,或用锉刀将琴轸端面打毛,以增大摩擦,防止松滑。 


技巧四:多重校验证律法

        当七根弦都校过一遍后,理论上各弦都应已校准。但由于听音辨音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在逐一校调的过程中将这种音高误差逐渐传递和放大,最终使最后一根弦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千万不要忽视了弦音校验的作用。前面介绍调弦定音法时,步骤⑧和⑨实际上正是通过不同弦上产生的某一相同泛音进行相互校验的过程,称为泛音同声校验。

    另外,还可采用散音音程校验。首先以“撮”的方法弹奏一六弦、二七弦散音,听其八度音程是否和谐;再分别“撮”一四弦、二五弦、三六弦、四七弦散音,听其纯五度音程是否和谐;再分别“撮”一三弦、二四弦、四六弦、五七弦散音,听其纯四度音程是否和谐。所谓和谐,是指两个音听起来浑然一体、不辨你我,听不出“拍音”方可。这种方法法既达到了校验的目的,又锻炼了听力,一举两得。

 

四、古琴调弦转调法

        前面所述均以正调(F调)为例,其他常用各调,如C调、bB调、G调、bE调等,均可在此基础上调得。关于该部分,相关资料介绍较多,本文不作赘述,只是辑录于此,权作资料查询。

1.F调(正调)

    按前文所述方法定弦校音,使得各弦音高分别为:C、D、F、G、A、c、d,唱作5、6、1、2、3、5、6。代表曲目较多,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流水》、《神人畅》等。

    另一些C调乐曲其实是借用正调的定弦方式,各弦音高不变,但唱作1、2、4、5、6、1、2。代表曲目如:《醉渔唱晚》、《忆故人》等。在此基础上慢二弦,使之与一弦完全相同,便是古称“慢商调”的《广陵散》专用弦式,各弦音高分别为:C、C、F、G、A、c、d,即C调的1、1、4、5、6、1、2。 

   

 2.C调(慢三弦)

        在正调基础上慢三弦,并用泛音校音:五弦五徽 → 三弦四徽,使得各弦音高分别为:C、D、E、G、A、c、d,唱作1、2、3、5、6、1、2。代表曲目如:《风雷引》等。 

    

3.G调(慢一、三、六弦)

        在C调慢三弦的基础上,进一步慢一、六弦,并用泛音校音:①五弦五徽 → 三弦四徽,②三弦五徽 → 一弦四徽,③三弦五徽 → 六弦七徽,使得各弦音高分别为:B1、D、E、G、A、B、d,唱作3、5、6、1、2、3、5。代表曲目如:《挟仙游》等。 


4.bB调(紧五弦)

        在正调基础上紧五弦,并用泛音校音:三弦四徽 → 五弦五徽,使得各弦音高分别为:C、D、F、G、bB、c、d,唱作2、3、5、6、1、2、3。代表曲目如:《阳关三叠》、《潇湘水云》等。在此基础上慢一弦,使之与五弦相差一个八度,便是“胡笳调式”,各弦音高分别为:bB1、D、F、G、bB、c、d,即C调的1、3、5、6、1、2、3,代表曲目如《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 

    

5. bE调(紧二、五、七弦)

        在G调紧五弦的基础上,进一步紧二、七弦,并用泛音校音:①三弦四徽 → 五弦五徽,②五弦四徽 → 七弦五徽,③五弦七徽 → 二弦五徽,使得各弦音高分别为:C、bE、F、G、bB、c、be,唱作6、1、2、3、5、6、1。代表曲目如:《捣衣》、《秋鸿》等。 

   

 6.D调(慢一、三、四、六弦)

       在G调慢一、三、六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慢四弦,泛音校弦法为:①五弦五徽 → 三弦四徽,②三弦五徽 → 一弦四徽,③三弦五徽 → 六弦七徽,④六弦五徽 → 四弦四徽。该调弦式可视为在bE调的基础上将所有弦慢半音而成,因此其各弦音高为B、D、E、#F、A、b、d,唱名与bE调相同,也是6、1、2、3、5、6、1。传统古琴曲中几无此定弦法,但由于在民族乐队中较多地用到D调,因此在一些新创作的古琴的合奏、协奏、伴奏的器乐曲中可能会用到。

 

五、结束语

        古琴的调弦定音法涉及到乐器法、乐律法、中国传统乐理、古琴演奏等多方面的知识领域,若深究下去,将是规律和变化无穷,也是趣味无穷的。本文仅从古琴爱好者实际应用的角度,力求深入浅出地对古琴的调弦定音法以及相关的经验技巧作一介绍,希望能作引玉之砖。由于网页编辑条件所限,文中多处以简谱标注的唱名的上下高低音符点未能表示,在此特表歉意。各位琴友们若对其中内容有不同见解,或希望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1.薛良《音乐知识手册(一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10

2.童忠良等《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3.龚一《古琴演奏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


其他相关文章:

古琴琴弦为何容易跑音?

琴与琴知丨说“徵”音之忌

琴之解惑丨漫谈按音

琴之解惑丨漫谈散音

琴与琴知丨审音辨琴

古琴初学者如何调音?

古琴的音色、泛音分为哪几种?

古琴调弦3分钟告别调音器

琴之知识│泛音分音与基音的关系

琴之知识丨龚一教古琴:关于古琴“音”与“意”的关系

琴之知识丨龚一老师教您定弦校音:古琴空弦定音、泛音校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调弦方法和技巧(附6种常用外调)
古琴调弦
第三讲:调弦的方法
古琴系列讲座(二) 古琴的定音和减字谱
古琴正调泛音调弦法
【吉他入门教学】吉他调音六小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