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所不知道的习琴礼仪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礼”是文化核心之一。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画画要有素净的底子。一切的“礼”,都是以真实、质朴为基础的。真挚的“礼”是对人的尊重。由于有了“礼”,人们互相尊重,有尊重才可能有爱,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礼记》是这样解释“礼”的 :



这是说“礼”可以区分人们不同的地位、作为是非的标准。也就是说,人在社会上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坐标。


“礼”是节,节就是掌握一定的度,凡是过了度肯定不好。


“礼”既要防止破坏秩序的祸乱,也要防止流于形式的虚伪。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欲望,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失去节制,也是巨大的破坏力量。


中华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规范、制度和思想观念。而这个曾经让国人骄傲的礼仪之邦、文明大国,现在在一切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正在慢慢消失,今天,我们何不静下来花一些时间回望这个“礼仪之邦”。


《礼记》主要记载先秦的礼仪制度,阐释《仪礼》,记录孔子与弟子的言论等。


其中《曲礼》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比如“侍坐之礼”,“乘驾之礼”等。



《曲礼》中也有一些“琴事礼仪”。




曲礼上 第一

《礼记》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

·

而迁之

戒勿越

·

虚坐尽后

食坐尽前 

·

坐必安

执尔颜



父母有疾

冠者不栉

行不翔

言不惰

琴瑟不御

·

食肉不至变味

饮酒不至变貌

笑不至矧

怒不至詈

·

疾止复故


☝ 试试上下滑动


老师的书策琴瑟放在前面,(做弟子的)应当跪着绕过去,千万不能从上边跨过去。不饮酒吃饭时尽量往后坐,饮酒吃饭就尽量往前坐。坐有坐相,一定要安稳,表情要保持自然。


父母病,已经成人的儿子顾不上梳理头发,走路顾不上注意姿势,说话顾不上注意辞藻,不弹奏琴瑟。吃肉少到不至脸红,笑不露齿,怒不骂人。父母病体痊愈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曲礼下 第二

《礼记》 


君无故玉不去身

·

大夫无故不彻县

·

士无故不彻琴瑟






国君无故不让佩玉离身,大夫无故不撤去钟磬,士无故不撤掉琴瑟。

《礼记》中还有其他篇章记录了“琴事礼仪”。比如《檀弓上·第三》,《少仪·第十七》,《丧大记》和《丧服制·第四十九》等。




檀弓上 第三

《礼记》 

孔子既祥

·

五日弹琴而不成声

十日而成笙歌



子夏既除丧而见

予之琴

和之而不和

弹之而不成声

·

作而曰

·

哀未忘也

先王制礼

而弗敢过也

·

子张既除丧而见

予之琴

和之而和

弹之而成声

·

作而曰

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孔子为母亲服丧满了二十五个月,举行大祥祭后,过了五天开始弹琴,但还不成声调;十天以吹笙,才能吹成歌曲。


子夏为老人服丧期满,行过除丧祭,来见孔子。孔子递给他琴,子夏理弦而五音不和谐,弹曲而不成音调,站起来说:“我还没忘记悲哀。先王制定的到期除丧的礼规,我也不敢过期。”子张为老人服丧期满,行过除丧祭,来见孔子。孔子递给他琴,子张理弦而五音和谐,弹曲而成音调,站起来说:“先王制定除丧可以弹琴的礼规,我不敢不努力做到。”按:子夏,子张的表现虽不相同,而都是合乎礼义的。




少仪 第十七

《礼记》 

尊长于己逾等

不敢问其年

·

燕见不将命

·

遇于道

见则面

不请所之

·

丧俟事不特吊

·

侍坐弗使

不执琴瑟

不画地

手无容

不翣也




对比自己长一辈的尊长,不敢问他的年纪。私下拜见尊长,也不敢用宾主之礼让摈者往来传话。


在道路上遇到尊长,他看见自己了,就上前问安打话,不要请问他上哪去。他没看见自己,就躲开,不要上前招呼,以免烦劳尊长。


尊长家中有丧事,等到大殓以后,丧家每天朝哭、夕哭时再去吊慰,其他时候不要独自前去吊唁,这也是为了避免烦劳尊长。


陪着尊长坐谈时,态度要端恭诚敬,不是出于尊长的指使,自己就不敢拿起琴瑟弹奏,不要涂画地面,不要摆弄手指,每个样子,热也不要摇扇。


对于琴事礼仪,还有两篇经典的家训,除了之前我们了解过的蔡邕女诫篇中的琴事礼仪,还有一篇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杂艺

颜氏家训 

《礼》曰

君子无故不彻琴瑟

·

古来名士

多所爱好

·

洎于梁初

衣冠子孙

不知琴者

号有所阙

·

大同以末

斯风顿尽

·

然而此乐音音雅致

有深味哉

·

今世曲解

虽变于古

犹足以畅神情也

·

唯不可令有称誉

见役勋贵

处之下坐

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

戴安道犹遭之

况尔曹乎




礼记曲礼下说:“君子无灾患丧病,绝不去掉身边的琴瑟。”


自古以来所有名士,都很爱好琴瑟。到达梁朝初年,官宦子孙,如果不懂得琴瑟,名号就要被空缺。直到大同末年,这风气才完全停顿下来。


然而琴瑟的声调,却是和悦雅量高致,颇有深长的意味。


现在的歌曲和段数,虽然不同于古代,但也足够疏畅神色了。只是练琴瑟不要太有盛名,反而会被权贵人来役使,处在那些无理人的下座,遭受冷淡的侮辱,琴瑟却变成没趣了。


晋朝大学者戴安道,曾被武陵王派使者召唤,戴先生当着使者面,就把琴摔碎了,并且说不愿为王门伶人。何况你们呢?万一连琴瑟而有盛名,能做到不被役使吗?

©本文内容参考《四书五经全编 彩图全解版》思履主编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此文转载《琴之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四
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27)
小品百练: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曾巩)/琴说(欧阳修)
礼记檀弓之五
安葬、吊丧和除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