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文学|感悟朱熹(朱清霞)
userphoto

2022.10.20 中国澳门

关注

 感悟朱熹

    文/朱清霞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大儒。作为教育家,朱熹总结古人教育理念、方法,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教育体系。在其教育生涯中,创立和修建了多所书院,其撰写的《四书集注》被指定为当时的必读教科书,对后世中国思想界影响极为广大。单就教育思想而言,朱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绝对是教育界的伟人。观其一生所为,朱熹可谓忧国爱民的政治家、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诗词精巧的文学家、别开生面的思想家和知识渊博涉猎广泛的学术大师。

 朱熹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思潮,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了佛学与道家、道教的方法论或理论思维。理学是我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突出且重要的新思想典范,它构建了道德理论,其最高人格境界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白鹿洞书院的创立,“明五伦”的提出,这些都是朱熹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他首次将教育进行阶段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其道德教育思想在后世教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学习了宋明理学,我对于朱熹的理学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朱熹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与重点部分在于道德道义价值系统。

“理”是仁义礼智的总称,主要内容就是三纲五常。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说明了三纲五常的必然性、合法性。当然,朱熹的“理”虽是“凭空想象”,但也不是完全不讲逻辑,在朱熹看来,这些都是有合理的内涵,不排斥客观事物的存在。这些“理”并非不可捉摸,理在事中,无论事之大小,都有一个道理存在,大至宇宙,小至蚂蚁,都各有一个道理。学习就在于理会这许许多多的道理。只不过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理是一种难知而无形的东西。虽然难知而无形,但是我们都拥有“理”,只有认真理会才能认识理。朱熹所谓的理,主要是以下含义:理是形而上者,先于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首先说明理与天下万物的关系,主张理是万物之源,提出了理在事上、理在事中的观点。他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一,认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为形而下之器。同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二,在他看来,理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并且理具有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三,理的超意志特征,和理的无所适而不在。四,理的超时空特征;普遍之理又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天下没有理外之物。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气是形而下者,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之分,理生气并寓于气中。

把“理”加工为“无形而有理”的纯逻辑存在的同时,朱熹还进一步在理气关系上论证了理的绝对实在性。他说:“太极者,不离乎阴阳而为言,亦不杂乎阴阳而为言”,“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而至论太极,则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可见,朱熹一方面强调理气相依,一方面又强调理气相离。之所以强调理气相依,是因为只有“理不离乎气”才能保证理的普遍实在性。而理气相离,是因为理对气的优先。因此,理气相依、理气相离都为了一个目的,即理气关系是本未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所谓理气相依,是指每一个具体物事中理气是相互依存的。而理气相离,则是在理上看,从本体上看,是相离的。他又形象地说:“理犹人,气犹马,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一出一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因而,理是乘气,气是载理,理气相依诚然妙合,可气依理是“依傍”,而理之依气仅仅是附着而已,理气相依只能是主从的相依。

“朱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的,他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对于'知’现今的道德教育也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对于'行’,则少有关切,现实中官员腐败,人情冷漠,伦理道德被鄙视践踏等一系列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道德更是一种实践理性。”对于“行”,朱熹侧重的是道德方面,这个与当今社会所定义的“行”有所不同,但道德的实践却都被两者所包括。在今天的社会,不道德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礼仪之邦”的中国竟然会出现道德危机,这是不敢想象的。朱熹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虽然五伦束缚了思想,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在古代绝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危机。所以说道德之“行”非常重要,现今社会必须重视道德的实践。

朱熹认为,做学问主要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而教师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在这里我们看出,朱熹很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这种想法是十分正确的。要知道,未来的路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走,只有自己去闯荡。

纵观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方法、教育体制影响极大。其实朱熹在教育方面的成就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些。

孔子第一个开办教育,而朱熹在孔子开办教育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三级教育体制,这对于我们后世的教育体制影响极大。从儿童起就开始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从人的最初时挖掘人的潜力,没有比这时候进行教育更好的了。但今天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时候,不应对孩子要求太严,有的时候孩子的天性应该受到家长的尊重。这点朱熹做的很好,他按年龄、心理及理解能力进行教育,而不像今天某些家长强制孩子学习与他这个年龄段不符的东西。

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朱熹的一大伟绩。把今天的教育体系翻出来看看,其实几乎现在所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都可以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找到出处。虽然作为封建统治的捍卫者,由于不可避免的阶级性,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吸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可以说朱熹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教育家。

朱熹认为,学校德育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八岁以下为童蒙阶段,道德教育要“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阶段,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十五岁以上为大学阶段,主要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朱熹还主张小学以上所用教材的次序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展;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读了“四书”再读其他经书。 

可见,每个阶段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各不相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的道德教育是割裂的或孤立的。恰恰相反,朱熹认为不同阶段之间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各阶段要互相衔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可中断。童蒙阶段和小学阶段是基础,大学阶段是小学阶段的扩充和深入。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坚持每个阶段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坚持各阶段教育之间的连续性。

朱熹的这一德育方法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程,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过急过高地要求受教育者,幻想一蹴而就。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既存在着“雷厉风行”、“立竿见影”的不切实际的做法,也存在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的弊端。因此,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应该高度重视朱熹倡导的循序渐进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实施不同的德育内容,要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循序渐进,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宋明理学也被称之为新儒学,它的精神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整体体现,朱熹的思想无疑是这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朱熹理学,我们应该取其精华,传承美德,共创中国梦!

【作者作品简介:朱清霞,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14级计科专业学生,此文获2017年武夷风“朱子文化”主题征文优秀奖 。


本期编辑:武夷风成员王诗婷

传朱子理学,

作武夷文章。

一起分享,一起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熹理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现代人最好多学多践行
刘辉|王阳明龙场顿悟后发生了什么?
理气论指的是什么?理气论指的是什么?
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退溪与阳明:朱熹哲学的不同走向
朱熹的贡献和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