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课堂|户外课堂作品联展(17中文1班)
userphoto

2022.10.20 中国澳门

关注

茶的散文诗

文/许凡

天有微阴,未见清明。茶山翠微,元气充沛。

十月的雨水濡开桂花,醇稠酽厚的花香像流体一样,拿杯子去盛,能盛回很多。也像十分松软的蜂蜜糖糕,捏在手里会融化,宜做满山新茶的茶配。

青石,冷柏,老根盘踞,恣意如虬根百曲。

清塘,残叶,松果随意的搁在小坡上。

茶山上斜日轻烟脉脉,几经跋涉,多次停驻,终于来到了茶园。

正山小种,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以各自的姿态自由地吸收着武夷的天地灵气。

茶花未开,只有紧实的蕊,茶,似乎愈冷愈苍翠。

花蕊低重,含蓄,却隐隐可以感到一股最原始的生命力。

闭眼,我已经可以看到翻炒的茶青,再拨一炉枯炭未熄,热泉微倾,便是一杯茶香淋漓。

茶香,可以闻到了。

一阵风来,满山的茶在风中奏着属于它们的歌,孤独而高傲。

我不禁想,多少日夜,斗转星移,晨昏交替,这满山的茶,皆是这般孤独地陪着武夷山的风、雨、云。

风绕茶梢,是时光的低咽,是历史的回响。

古人风雅,饮茶而成道。

但在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茶道式微。

飞絮绕过柳塘,堂前檐下衔泥的燕又飞过几双,老巷中守道人白发渐稀,童谣还在唱着当年传奇。
  万物有心,武夷山的茶,大概也会想起朱文公的眉梢和柳三变的衣角。
  种茶人,守道者,将去年旧雪烹茶相与留客。
  知音者,自会寻声来和。
   叶片从浮到沉由卷至舒艰辛多少,只有这满山的茶知道。
  所幸茶经得起高温熬。
  至此,我也不必惋惜,推翻墨迹,留给这无边的武夷风月,着笔。



2017级中文1班是一个活泼的班集体,他们爱玩笑打闹,从他们这不拘一格的拍照姿势就可以看出来啦。

        但他们做起文章来却很仔细。

        在此次推出的九篇文章中,我最属意的是许凡的《茶的散文诗》。她原题为《观茶以荐道》,私以为虽有意使主题凸显,但美感不足。且文章中对于茶道的阐释与评价本是全文较薄弱处,尚有修改的余地。但语言的简洁、通感的运用,使此文有了诗一般的美感。最喜“万物有心,武夷山的茶,大概也会想起朱文公的眉梢和柳三变的衣角。”一句。将客观的景与历史深处的情用两个跃然眼前的画面表现出来。由于一次仅能推出八篇文章,故而将此文放在首篇与概述一并推出。

         邹晨曦的《茶缘·茶缘》以一个饮茶的场景切入,将自己对茶与人生的认识慢慢铺排开来,收获“山水一盏茶,愿人生如茶,先苦后甘。愿交友如茶,清淡厚重。愿己如茶,留得清气满乾坤。”的人生感悟。

         张其云的《时秋》,洪格威的《怪你过分美丽》,马瑞的《南方的秋天》,周冉冉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陈杨晓华的《此情人坡无情人》,张蒙的《天凉好个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有趣的是,同一个课堂,同一个主题,张显的确是这些年轻无极限的孩子们的不同个性。

          努力地写吧,不为别的,只为了给自己留下最独特的生命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茶春茶笔记】完结篇:我见青山多妩媚(写在春茶季的结尾)
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
大红袍与岩茶,正山小种与金骏眉
武夷岩茶的由来?
《鸿雁于飞》(诗歌集)第六章 古韵新声 1
你知道岩茶的名字由何而来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