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垫 [江右古村有金溪 (17)]

游垫,是一个人的村庄。这个人,就是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甲戌科进士胡桂芳。

胡的一生,勤勉俭约,处事果敢,文武兼优,官声堪赞。初授杭州府推事,其后宦海遨游,于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统理河道提督军务任上告老还乡。卒后,敕赠工部尚书,谥“忠端”。

  

我在那年春日的一个早晨走进了游垫。村子很安静,靠近公路的村舍皆为新居。抬眼,探寻古村的目光,均被新村的诸般屋舍遮拦。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巧遇几位工人在忙碌着架设线缆。时辰尚不到七点半,但看样子,他们劳作已经有些时候了。

心里不由呵呵了两声,都是勤劳早起的“鸟儿”哦。

照他们的指引,继续朝村子的深处走去。

  塘边“一横”敞街,门内“五纵”窄巷

古村流传最广的经典画面终于出现了:塘边“一横”敞街,门内“五纵”幽巷。想不到,咫尺之隔别有洞天,它们背对着新村,将满目芳华揽于一己胸间,仿佛这幅诗意,并不愿轻易敞露外人,只想留给自己慢慢地欣赏与品鉴。

  “进士第”

  “侍郎坊”

 “方伯巷” 

 “大夫第”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它们的低调,但我知道,或许这真的是设计规划者彼时的初衷。因为,胡桂芳本人,一生示人的,就是以一贯之的不事张扬。

包括那个所谓的“尚书府”,我觉得多半是现在的人们为了凑个说法,而借题发挥的一个噱头——瞧那三个字,信手涂来,显得极为山寨和恓惶,透着几分不自信的慌张。毕竟,“尚书”是予逝者的追赠。想那胡桂芳大人,生前恐也从未屑于那份奢望。否则,这座居于“五纵”中央的门楼,又岂会如此的低矮与普通,门簪,又岂仅三枚而已?

  

这充其量是当今开发旅游,对前人的过度消费吧。一点儿瑕疵,并未影响到我对游垫由衷的喜爱,以及油然而生的亲切。因为,它村庄肌理的经纬分明横平竖直,很“北方”。

  

  

  

只是,我一直不明白,金溪的土地资源并非稀缺,几乎村村都有一览远阔的田畴。但是,它们村落的巷弄,为什么非要弄得那么逼仄,窄到令人恍若置身深山峡谷的“一线天”。

这是金溪古圣先贤崇奉的低调、深藏与内敛?也许。

  

  “总宪第”,门坊上有明确纪年题铭的宅邸(明万历三十年)

寂静的村落里,是我一个人的徜徉,但我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浸润在历史陈香中的独乐乐,那是一份极为难得且又极为奢侈的享受和铺张。

  

  

  

走出巷口,瞥见适才还沉静寂寥的水塘,忽儿皱起了一池春光,蹲坐洗台上的浣妇濯汉,一下将古村的生动点燃。

  

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在普遍“空壳化”、“标本化”的古村落里,“生气”,是最难得的灵魂。有了这种气息,再死寂的古村落,也顿时就有了生命的蓬勃与烂漫。

  

  

当年,胡桂芳致仕后,也是将自己刻意掩在平头百姓生活的离离之中的。无论是在家乡的旧居,还是在城里的小园,他都深居简出,不扰民,不交官,闭门著述,颐养天年。

他的家庭,可谓枝繁叶茂,子孙满堂,其中五子胡兆宪娶了汤显祖之女为妻。我也猜想,这亲家公老哥俩,是不是也常在这般幽静恬然的树旁檐下,含饴弄孙,品茗赏月,说戏谈天呢?

  

  

  

“隐”的生活,是极易又极难的,是对境界和格局的极度考验。而于胡桂芳,则是一“隐”到底,轻松写意,无所谓“难”。这是一种士大夫的闲逸洒脱,更是一种悟透世事风云之后的练达与超然。这些,固非我等凡夫俗子可望项背,但他的品格,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池塘东隅,是祭祀旌表所在,也是石雕艺术的集成大观。

  左为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修的“胡氏宗祠”,右为“黄氏节孝坊”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旌表太学生胡岑之妻黄氏坊”

  黄氏节孝坊后的“胡氏小祠”

  “胡氏小祠”门楼

  与“胡氏宗祠”隔塘错向而立的“全氏祠堂”,似为祭拜胡桂芳祖母全氏所建

 “全氏祠堂” 

  

  

  

  

据悉,游垫作为金溪举力打造的重点景区,当下今非昔比,已然旧貌换新颜,声光电的新动能效果,足以营造满目璀璨不夜天。

但是,这还是胡桂芳先生梦中的那个熟悉的家园么?

所以,我还是独爱我镜头里的我眼我所见,尽管,它们可能俨然已成绝版。

  

  

  

开发旅游,是古村落“保护”探索之路上的一柄“双刃剑”,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很难。

什么才是古村落最好的“生态”呢?

归根结底两个字:“自然”。

正所谓:“保护诚可贵,修复价更高;若为自然故,两者皆可抛。”

瞎掰!

算了,各花入各眼。我还是抓紧走走吧,不忍见古村落的春残花落,当然也不愿见她被涂得妖冶浓艳。

       这很难,路漫且远。

       

  

  

         访于2016年4月7日

       注:胡桂芳的职衔等史略,参考自金溪文史学者“金川鸿泥”先生的文章,特此鸣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皖游记 | 尘世中的隐居古村——查济
汤显祖故里尘封庞大古村落群 如何拯救成难题
揭秘金溪11个历史悠久古村的由来,真涨姿势
邂逅静谧时光里的古韵遗风?不如去金溪走走
抚州金溪万余栋老宅,价值几何?
海南古建筑的内涵之美,文字寓意不寻常,几乎无人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