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谈趣事~禁演的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是一出著名的京剧唱功戏,按说遭到禁演绝无可能。但是这件事就发生了,而且还发生在以捧角闻名的天津。

抗战时期,在沦陷区,日伪弄了很多精神鸦片,充斥市面。包括戏剧,歌曲等等。抗战胜利以后呢,为了清除这种精神污染,天津市政府就规定,各个剧院的演出,需要提前一周报备,经过社会局批准后发给公演证后,才能演出。

当然,天津有电影院和剧院二十多家,其中就包括中国大戏院。1942年2月,中国大戏院的一次演出,报备没有通过(没通过的名字早忘记了),结果,该戏院的经理发牢骚,这戏也不让演,那戏也不让演,干脆把四郎探母也禁了算了。

刚好,这话就让社会局文化礼俗科的一个小科长听见了。偏巧,他对戏剧又知之甚少。他没听说过四郎探母,甚至都没看过四郎探母,听了这句牢骚话,他就去打听这是一出什么戏。不知道别人是给他怎么介绍的,他听完了介绍。他听完介绍,就感觉这是一出粉饰叛国投敌的戏(大概他是把杨四郎当成叛徒了),上演这种剧目,实在有为汉奸辩解的嫌疑。结果,他们科几个人一串忽,在一上报局长,就把这出戏给禁演了!于1946年2月25日,开始禁止四郎探母在天津上演。

消息一出,不光梨园界震惊,就是在社会上也引起了震动。一时间,报章杂志可有了话题,议论纷纷。当然,反对者不少,可是也有赞成的,争论持续不断。就连当时的国民党天津参议会,也把这件事纳入议题,进行讨论。由于此事社会影响太大,而参议会也进行了干预,终于,社会局在当年的9月10日解除了禁令。

*京韵大鼓刘宝全

刘宝全,最早学的是老生,曾拜当时的京剧名角孙玉卿门下学习。十五六岁,就小有成就。后来,有一次,演'落马湖南的’,因为一句念白出错,得到倒好,一气之下,离开梨园行,另拜师,学习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怹拜的名家王庆和,霍明亮为师。由于,学过京剧,所以学习木板大鼓,进步很快,声誉鹊起。

有一次,怹在一次堂会上,遇到谭鑫培,怹和谭鑫培相谈甚欢并对谭执弟子礼。随后,谭又约怹到家小酌,谈的很是投机。其间,谭就劝怹,改变木板大鼓用乡音演唱,还用京腔演唱,说只有这样才能把大鼓唱好。一句话,让刘老先生茅塞顿开,回来后就和弦师共同研究,把师傅传给他的乡土发音和天津卫的发音,一律改为京音,并且咬准尖团字,吐字发音准确。到了1900年,京韵大鼓的雏形已经形成。

同时,在演出内容上,怹也大胆改革。把师傅传给怹的八十多段,经过筛选,只保留了二十七段,有些内容粗俗,词句粗糙的,就放弃不唱了,反之,那些慷慨激扬,绘声绘色,趣味性浓的,如'大西厢’'丑末寅初’和一些三国,水浒的段子,则保留下来。

刘老先生在演唱中,更喜欢武段子,怹让唱词和身段相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由于,怹有京剧的基础,同时,怹又同京剧名角像杨小楼,余叔岩交好,大量借鉴了京剧的唱段和演出身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_刘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曲苑趣谈:谭鑫培一席话醍醐灌顶,刘宝全改木板大鼓为京韵大鼓
“四大须生”与天津
李少春与孟小冬——京剧余派同门弟子
忆复排禁演戏《四郎探母》:当时剧团不敢演
#谭晓令 演唱#京剧 《四郎探母》选段
刘宝全(京韵大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