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京叫卖图~夏季叫卖

上回说完春天,这回该说夏天了。

卖杏的

。杏一般五六月份成熟,但是每到了四月,老北京的街头,卖杏的小贩就多起来了。其实,他们卖的都是青杏或者说酸杏,其实,就是果农为了让杏树多结果,一到四月,就会摘除一些不成熟小青杏,小贩们就把这些杏挑到街上去卖。我小的时候,街上还看的到,不过,他们不去单纯的卖青杏,而是拿一根竹签子,顶端扎上一颗青杏,然后在糖稀里滚一下,再卖给你,酸酸甜甜,和冰糖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杏熟了以后,卖杏的就更多了。奇怪的是,卖青杏的时候,杏酸的要死,也有人买,杏成熟了,人们倒怕杏酸了。所以,卖杏的小贩都这么吆喝:杏嘞,甜的嘞,酸了还管换嘞!

卖芍药花的

三四月份,正是芍药花应季上市的时候。芍药花价格便宜,仲春孟夏的时候,家里插上几只,也能增加一点喜庆的颜色。

芍药花都是丰台黄土岗一带的花农种植的,1卖的时候,挑着担子,用蓝布盖在花上,撒一些清水,看着既整洁又能保持花的鲜艳。

卖黄花鱼的

渔民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四月份开始捕捞了。黄花鱼也就上市了。卖黄花鱼的大多是天津人,他们用马车快速的把黄花鱼运到永定门外,交给北京的商贩。商贩们再挑出好的,个大的给一些长年供应的大户人家或各大饭馆送去,剩下的,就批发给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由小贩们到胡同里再去叫卖。

卖粽子的

甭问,五月份是端午节,这又跟卖元宵一样,卖的是应节应季的吃的。

卖菖蒲和艾草

一样,为端午节卖的。因为,端午节,老北京除了要吃粽子,家家户户还要在屋檐下挂菖蒲和艾草,为了辟邪招福。

艾草散发的香气和燃烧的烟雾可以驱瘟疫。小贩们从郊外弄些艾草编成绳子,沿街叫卖,这也典型的应时之物吧。

卖桑椹和樱桃的

和香椿一样,典型的应季食品。它就这一个月卖,过了就没有了。我小时候,每到五月份就忙着找谁家有桑树,放了学忙着去他们家爬树摘桑椹,如果发现谁家的桑椹是白的,那就如同捡到宝了,那时候的白桑椹特别的甜。

卖神符和葫芦的

这两样也是端午节的应节物品。神符,端午节家家都要贴,为了辟五毒(五毒,蛇,蝎,壁虎,蜈蚣,蛤蟆)。

而葫芦,本来又福禄寿的寓意,又有福寿绵长的好兆头,但是,这里说的葫芦,是用五彩丝线编的小葫芦,端午节期间,妇女儿童都要佩戴,也是为了辟五毒。

卖江米藕的

我一直认为江米藕是由南方传到北方的,我真不知道老北京也有江米藕。我第一次吃江米藕是在南方,在南方吃过若干年才在京津见到江米藕,现在知道了,原来老北京也有江米藕。不过为什么它要在五月开始卖呢?我还是不知道。

卖酸梅汤的

北京从五月开始卖酸梅汤,一直卖到入秋。过去,我们写过,老北京人对酸梅汤的讲究,咱们今天就不多说了。不过现在入夏了,各个up主,教人们做酸梅汤,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就没一种是传统酸梅汤的做法。酸梅汤,除了清凉解暑,关键是他还有药用,为人们开胃去暑。不是为了味道,为了颜色,想放什么就可以放什么的。这里,我把传统酸梅汤的方子告诉大家,大家可以回去熬点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其实很简单,就是四样原料:乌梅,乌枣,甘草,山楂干就可以了,只是注意,这里甘草要适量,不要放太多。而且,这四味料配好,水是药料总量的七倍就可以了。煮好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冰糖和糖桂花就可以了。

卖豌豆的

也是季节食品,豌豆就是这个时候成熟。豌豆用盐,茴香,花椒,大料煮熟了再晒干了食用,又香又艮。

卖豌豆的,或脖子上挂个托盘,或肩挎长柳条笸箩,或手提小篮 走街串巷吆喝:牛筋儿来豌豆,赛过榛子咧,好吃多给!

买西瓜

夏季卖西瓜。很正常。卖西瓜分两种,一种是担担的,一种是推车的。担担的一般都整个的卖,有的大户人家甚至把一个担子的西瓜都包圆了。推车的整个的也卖,半个也卖甚至切成片都卖。八大改行里,金少山卖西瓜,就算是推车卖。

卖桃子的

在北京的平谷没有引进种植桃子之前,最受北京人欢迎的,是河北深州的水蜜桃。所以,到桃子上市的时候,不管桃子是哪里的,小贩都爱这么吆喝::一兜水的大蜜桃,深州的!

卖菱角的

北京卖菱角分两种,嫩的和老得。嫩的直接吃,拿剪子剪去两个角,直接用荷叶报起来卖,老得菱角煮熟后再剪去两个角,用荷叶包起来卖。卖菱角的,都是背着小筐,按包论价。

卖雪花酪的

其实就是古法的冰激凌。做的时候,他有两个桶,外面的桶大,里面的桶小,两个桶之间填满碎冰而且加上盐。小桶底下有个转轮,可以让皮带带动它旋转,桶里面放上白糖玫瑰水,然后让小桶快速的转动,冰的作用,小桶快速转动以后,内壁就会有冰凌,卖的时候,用笊篱把冰凌捞出放到小碗里,就是雪花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一岁货声(上下)
一岁货声 --赵鸿明
老北京过端午被淡忘的旧俗
珍藏!这些老北京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农村庙会上的6种特色小吃,第5种百吃不腻,城里人:只有羡慕的份
燕京往事纪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