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滇藏之间:宾居川


滇藏之间:宾居川

----------------

Heaven in my eyes-2

沿金沙江,从上六村和涛源镇出来,回到国道G554,早已将宾川县城远远甩在南方。


敬天村

槲寄生们旅居大理,海西因具商业价值房租最贵,其次是G214和大丽线之间的村庄,其后便是苍山东麓,最后是凤仪镇敬天村。

凤仪,元、明、清均为赵州州治所在,民国改设凤仪县。敬天村,古称师姑湾。如今以古法制陶而略有名声。一些遵循传统的手艺人迁居于此村。也有一些文艺青年因为房租低廉而暂居于此。

海东的土质同海西截然不同。气候特征也有明显差异。海东的村落旧时大多以土木建房,很少用石材。某日在敬天村遇见一位手艺人独自造房,利用废旧木料和遍地黄土,凭空捏造柴窑作坊。古拙、随意;曲直、质朴。他说除了搭屋顶的时候请过一回工人,其他部分都是独自搞掂。聊起土法制陶。他仅一言,我即心领神会。工业制陶批量生产,单个成本更低。手作费时费力,生活用器已经不会再用土法。唯有转向艺术领域,增加其审美情趣,才能有生存空间。

平心而论,海东的乡村生活,相对闭塞清苦。

风车山

从敬天村出来,朝着北边的两奶山,沿着错乱的路线,有一条县道:飞大段-大甸段-甸牛段,在某个低调的路口,有极陡的路线上山。这条路陡得不合常理。且有持续不断的垃圾车。万一遇上一辆。只能一路忍受它的味道。

白族兄弟杨科伟发了一个“上杨柳村”的定位给我,说朝这个方向往上开。像地震、触电、半身不遂、拆房子之类的事情,杨科伟每次和我描述时,都显得云淡风轻,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比较谨慎,在地图上看不到的路,一般不敢孟浪。

结果我从海拔1900,一直开到海拔3000+,风车没有找到,山上竟然下起雪。在大理也可以拍到雪景。我开车到村子里,我开车到田野里,开到不能调头,停在一座神庙的背影里。

这是一座新建的本主庙。精工细作,尚未完工。开门见田,盖着白雪。我坐在殿前的台阶,看雪。风吹进来,身体像拨动的琴弦一样发抖。阳光照进来。工匠们也来了。寒暄几句。我走了。

风车山,其实是风力发电机组集中的一处高山平地。jojo来过,他们叫这里:乌龙坝,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从杨柳村上来,可以从乌龙坝方向下山。后来证明,从乌龙坝下山,路差且泥泞,别有一番光景。

从来不会因为道路崎岖而改变路线。世上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从乌龙坝线下山,距离宾川县城便很近了。

宾川县城

我在宾川县城有位见过一次的朋友,名字很好记忆: 易高。实际上他发量不多,酒量不低。他是我遇见过的极少数,阅读量很大的人。我们密不透风的聊很久,发现市面上的史料彼此都涉猎了。话题高度统一,素材高度一致。有种“书到今生读已迟”的边缘感,双方都已触及合理阅读量的边界。

他担心家人会对一个陌生人的到访感到不安。邀我扮做他久别重逢的大学同学。我配合了他,并细致的问道:那我该是哪所高校毕业的呢?他说:你很专业,你是昆明理工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剑桥理工毕业的。于是我以剑桥毕业生的角色,在除夕前两天,登门拜访了他。

宾川很热,气温总比大理(古城)高5-10度。即便临近春节,新鲜水果仍满上市,持续一年的春意依旧盎然。我仅是简单的穿了一件衬衫。从风车山下来,早早便抵达宾川县城。于是在宾川城郊的“二对咖啡馆”坐了一会儿。

这里有几个概念,初来乍到的人不了解。解放初期,云南边地有许多国有农场,不仅是为了安置转业军人,下放知识青年,改造资产阶级反动派,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安顿来自东南亚地区数以万计的归国华侨。于是在宾川境内至今仍有华侨农场,如今已经是第三第四代华侨了。其中某个农场的二队有一家咖啡馆,大家起初叫它“二队咖啡”,再后来咖啡馆为了方便经营,又称“二对咖啡”。宾川乡民有喝咖啡的传统,这里是云南小粒咖啡的原产地。源自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在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种植的数十亩咖啡林,最早的一批树龄已近百年。

临近春节,咖啡馆关门歇业,院子里的桉树被修剪干净,剩下秃秃的树干,太阳底下皮肤晒出了油,我喝着自带的保温杯里的水,想着此时来一杯招牌的冰镇二队咖啡该是多么惬意。等着太阳下山,去城里和易高先生会面。

越析诏

“宾川”一名系由宾居、宾居川、宾川演变而来。“宾居”一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越析,一诏也,亦谓之磨些诏。部落在宾居,旧越析州也。”

唐懿宗时代的樊绰,是一个神秘人物,类似于今天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工。关于他的籍贯、生卒年份和生平事迹史料均无记载,仅知其在咸通三年至咸通四年之间的一些经历。那时,南诏国派重兵第二次入侵安南(交州),战况惨烈,仗非常难打,安南经略使战死,樊绰身负箭伤,只身逃亡,浮水过元江。

《蛮书》是他战败后递交给朝廷的前线情报白皮书,主要记录了云南的地理交通和主要军事对手南诏国。由于出自军情部门,只有高级别的官员才能查阅。600年后,杨慎在皇帝身边当修撰的时候,自然想不起来读《蛮书》,待他流放滇南,就没有渠道能够读到了。他在云南感叹樊绰所撰为“有录无书”,可惜他读不到。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整理收录了此书,共十卷,又名《云南志》,今天我们有幸能够读到它。

唐朝以前,已有纳西族的先民“磨些夷” 从青藏高原南迁至宾川境内,建立了越析诏,属于六诏之一。所以宾川1500年前是磨些人的地盘。历史上纳西族有过多种称谓。汉晋时称“麽沙夷”,唐代到清名“麽些”,近代又称“摩梭”。古汉语“些”“梭”同音,都读suo。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越析诏被南诏吞并,磨些夷北归,迁回盐源、盐边(今大凉山和攀枝花)一带。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于宾居川置宾川州,筑大罗卫城。清、民国相沿未改治所,是以宾川文庙、武庙、宾川一中今天均在州城镇,而不是县城里。1958年,才移县治于金牛镇,即今县城。

(to be continue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宾川县的来历
大理州宾川县各村庄白语地名
宾川朱苦拉咖啡
宾川县历史沿革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调研报告
一个贫困尖子生的大学路(多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