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术刀下见英雄
userphoto

2022.10.27 江苏

关注

五年前,我后背生了一个疮,涂药膏不见好,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在一个星期天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医院病人太多了,手术台没有闲着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可以不上手术台,他给我打了麻醉剂之后,让我双手撑着手术室内的墙壁,就在我的后背上操作起来。虽然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我没有疼痛感,却也能感觉到他在我的疮处又是割又是划又是剜。手术的事我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二天正常上班,也没有请假遵医嘱卧床静养,该上的课照上,该开的会照开,笑嘻嘻地与人谈事情,还率队去探望了一个生病的同事。

今天闲着没事,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脑海中不知怎么就联想起许多英雄形象,这些英雄都在做手术时表现过英雄气概,从小我就对他们的事迹有很深的印象,不过细节说不清楚,于是我特意百度了一下。

第一个英雄是关羽。关羽“刮骨疗毒”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有一次,他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的毒箭射中。毒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表示有办法医治,但要求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关羽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以免疼痛时挣扎乱动,还建议用被蒙住关羽的头,不让他看到这个恐怖的过程。关羽拒绝了华佗的建议,毫无惧色地伸出手臂令华佗割之。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观者,皆掩面失色。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连见多识广的华佗也赞叹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第二个英雄是刘伯承。在一次作战时,一颗子弹从刘伯承的右太阳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医生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刘伯承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

第三个英雄是贺炳炎。长征时,贺炳炎担任红五师师长。有一次,敌人的炮火将他的右臂炸得血肉模糊,骨头全碎了。军医只能为他做截肢手术。在手术器械和药品都短缺的情况下,贺炳炎竟不用麻药,咬着一条毛巾完成了整个手术。

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曾经看过一位将军的回忆录,他说,战争年代,由于缺医少药,许多伤员都是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忍痛咬着毛巾做完手术,有些人甚至把后牙都咬碎了。英语中有个成语与麻药有关,这个成语是“bite the bullet”,字面意思是“咬子弹”。这个成语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由于麻醉药紧缺,许多外科手术不得不在伤员清醒时进行。为了让伤员缓解痛疼,减少喊叫,医生会让伤员的嘴里咬上一些东西,而子弹是最常用的。于是“咬子弹”就成了成语,表示咬紧牙关忍受痛苦的意思。

无麻醉剂的时代,外科手术室是英雄聚首的地方。因为没有麻醉技术,许多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会被活活疼死,不是英雄谁敢上这儿来?同时,当不了英雄的人也当不了外科医生,不是英雄的外科医生见到英雄病人会自己先吓得尿湿了裤子。但是,外科医生光有英雄气概是不行的,还需要技术和眼疾手快的本领,将自己练就成“快刀手”。传说从前伦敦有一个名叫罗伯特·利斯顿医生就是一个“快刀手”,有一次他给病人截肢锯掉一条腿,从切下第一刀,到缝上最后一针,总共只用了三分半钟!

本以为自己在那次小手术中表现得很英勇,重温了英雄们的事迹后,就觉得不值一提了。我庆幸自己活在有麻醉剂的和平时代,不然像我这样的胆小鬼不是愁死在家里就是疼死在医院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考古遗址发现5000年前就有开颅手术:中医不会做手术吗?
从麻沸散到“含笑半步颠”
手术刀的进化史(完结篇)
【江苏】郭振烨 读《军神》有感 指导老师:王莉
绝对让你笑翻的关于医生的小笑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