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唱家于淑珍:与老伴的晚年抉择,让儿女和亲友不解

于淑珍是家喻户晓的女高音歌唱家,1979年为影片《甜蜜的事业》演唱的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成为几十年来的经典。这首歌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她原唱的《泉水叮咚响》《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

于淑珍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自成风格。1984年央视春晚,于淑珍一连演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照着太湖水》等4首歌曲,引起轰动。于淑珍的丈夫本来是男高音歌唱演员,为支持她的事业退隐幕后。夫妻俩育有一双儿女,但晚年后,于淑珍与老伴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为什么呢?

于淑珍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农村,解放后随父母来到天津生活。她有兄弟姐妹9人,于淑珍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8个弟弟妹妹。于淑珍8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不久,父亲再婚了。继母是一个善良的人,对继子继女都很好,于淑珍与继母的关系一直不错。

为了与父亲一道养家,于淑珍只上过1年学。16岁时,她就进工厂做零工,后进入天津中大化工仪器厂,成了一名学徒工。于淑珍白天上班,晚上读工人夜校,并参加天津文化馆的业余歌唱班。

1955年,于淑珍参加天津职工文艺汇演,夺得第一名。次年,她正在工厂上班,天津歌舞剧院一位姓闫的帅小伙,给她送来了调令。原来,于淑珍被天津歌舞剧院录取了。这个帅小伙,后来成了陪伴于淑珍一生的知心爱人。

就这样,20岁的于淑珍由一名学徒工,变为一名专业歌唱演员。刚开始,她在团里唱小合唱,后发展到独唱、唱歌剧。

于淑珍性格活泼,爱说爱笑,加上人很善良,在团里人缘很好。她进团不久,姓闫的帅小伙就对她展开追求,于淑珍没有答应。也许前生有约。不久团里的3位大姐给于淑珍介绍男朋友,说的都是姓闫的帅小伙。他很爱于淑珍,虽个头不算高,但长得很精神,性格内向,与于淑珍正好形成互补。

上世纪60年代初,两人结婚了。婚后,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于淑珍是团里的骨干演员,演出繁多。为支持妻子的事业,本来是男高音歌唱演员的丈夫退居幕后,先是到办公室当干事,后进入团里的舞美队。丈夫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一双儿女,为于淑珍营造稳固的后方。

于淑珍的娘家经济很困难,她的工资基本都补贴娘家了,丈夫从没一句怨言,用一个人的工资养家。1979年,于淑珍因演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唱家之一。于淑珍视歌唱事业为生命,生女儿的头一天,她还在台上演出。成名后,她演出不断,去外地演出一走就是两三个月。丈夫独自照顾一双儿女,将家庭担子挑起来,付出了许多艰辛。有人对他说:“于老师名气这么大,你天天围着家庭和儿女转,就没有危机感吗?”丈夫笑着说:“有什么危机感?她不是那种人,我们感情好着呢。”

正因为丈夫无怨无悔的付出,于淑珍才能够安心在外面演出。有一次,于淑珍随团在全国巡演。最后一站到西安时,她已经在外面3个月了,演出了100多场。因嗓子过度疲劳,她声带出血。当时票已卖出去了,要是退票,不仅损失太大,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于是她对领导说:“哪怕倒嗓了,回去改行,我也要唱。”结果于淑珍吃药顶着,连唱了5首歌。

回天津后,于淑珍一度失声。丈夫每天照顾她服中药,她虽慢慢恢复过来了,但那次演出给她落下了后遗症,至今声带上的血丝还没消。

丈夫知道于淑珍演出压力大,不能破音,在家从不让她做家务,从不说生活中的烦心事。一次,团里在天津演出,于淑珍照例是主唱。那天凌晨,丈夫就去团里搭舞台。担心回家早影响妻子休息,他一直在外面转了3个多小时才回家,然后准备早餐,叫于淑珍起床。于淑珍一直说,是丈夫成就了自己,自己的成功也有他的一半。

于淑珍性子急,丈夫内向,她一着急丈夫就不吱声了,因此他们从不吵架,一路相扶相持,从少年夫妻走到老来伴。

于淑珍与老伴(左三)

1998年,于淑珍退休了。大她6岁的老伴也早已退休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老年病。于淑珍的儿子在北京工作,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女儿在天津定居。随着年纪一天天增大,老伴经常发病,每次儿女赶过来照顾,非常疲惫。

2006年,于淑珍与老伴住进了天津一家老年公寓养老。儿子起初不同意:“爸爸妈妈,你们住老年公寓,别人会说我不孝,你们还是居家养老,或者跟我去北京生活。”女儿也不赞成:“照顾父母天经地义,我们做儿女的不会推卸责任,你们住我家也行。”于淑珍说:“两代人还是有各自空间好,不要住在一起。你们都50多岁了,有自己的家庭,工作上还有一摊子事,经常赶过来照顾你爸,太累了,我看着不忍心。而且,你们也不可能天天过来,我不擅长家务和做饭,住老年公寓方便。”老伴也说:“公寓条件不错,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儿子女儿的心结这才解开。

养儿防老,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亲友和邻居委婉问于淑珍,是不是儿女不够孝顺?于淑珍如实说:“我儿子和女儿都很好,住这里是我和老伴自己的主意。”的确,老年公寓很人性化,将于淑珍和老伴照顾得很周到。于淑珍还在那里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几年下来,她的花鸟作品很见功力。

经常有人慕名向于淑珍拜师,她婉拒了:“我能唱歌,但不一定能教学,别误了你们。”也经常有艺术院校想聘她为客座教授,于淑珍也回绝了。

在老年公寓,于淑珍教一些老人唱歌,弹琴,大家都很尊敬她。平时儿女过来看他们,也是与于淑珍夫妇在老年公寓团聚。见父母在这里生活很舒心,一双儿女彻底放下心来。

2020年3月,于淑珍与老伴已在老年公寓生活了多年,早已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并将老年公寓当成了第二个家。在于淑珍看来,儿女尽孝没有固定模式,不一定要与父母住一起就是孝顺。尊重父母,顺从父母,才是最大的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歌唱家于淑珍:与老伴晚年的选择,打了所有儿女的脸
歌唱家于淑珍:有儿有女为何晚年要住养老院?她的坚持让人泪目
著名歌唱家于淑珍:晚年带丈夫住养老院16年,背后原因令人感动
养老成难题?看看3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如何养老
84岁歌唱家住养老院16年,子女背上骂名,背后原因让人感动
84岁的她,抛下子女,住进了养老院!她说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