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舍瑟而作” 与文言的阅读 - - 孟昭连 -今晚报

“舍瑟而作” 与文言的阅读

  • 发布日期: 2011-07-26 00:00
  • 作者:孟昭连

  每年高考的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的阅读与相关知识总要占相当的分量,所以文言的学习受到高中阶段的重视。为此,不少专家学者以“过来人”的身份,介绍文言阅读与学习的经验,对高中学生多有启发。但近日一位文化名人在网上介绍自己阅读文言的经验,建议大家“不要被文言文表面的艰涩卡住”,甚至不要“拘泥于注释把哪个注释看完”,“最重要的是感受那浑然天成的气象”。读后,颇觉讶异,也很难苟同。

  我们知道,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与时代口语一致,只要能读出来,意思一般就可以明白;而前者与口语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尽管能读出来,意思却不见得能理解。因为文言主要是使用秦汉时期的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要理解它,就要像学习外语一样,多读多练,牢固掌握每个文言词汇的含义,并且懂得文言的特殊语法,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文意,进行正确的断句标点和翻译。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多掌握社会、自然知识,那么对文意的理解会更为透彻。

  但这位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她认为阅读文言不必考察“文中到底讲的是哪种鸟,属于哪个科,这个到底是多宽的水、多深的水,那个颜色是什么颜色等等”,重要的是“感受那浑然天成的气象”,因为“中国文化体现出的是非常写意的东西”。她说得很抒情,甚至很玄虚。但不懂得每个字词的含义,对文言作品中的事物也只是模模糊糊,甚至弄不清野鸭与天鹅的区别,不分青红皂白,又如何“感受那浑然天成的气象”?实在令人费解。说穿了,用这种“模糊理解法”得来的感受,除了似是而非的联想,对文意的理解恐怕也只能是南辕北辙,完全不靠谱。

  比如她举例解释《论语》中的“铿尔,舍瑟而作”一句,来说明如何在“得意妄言中得到最高的舒展”,不但错了,而且错得很荒唐。她说:“‘舍瑟’,要把弹的瑟端端正正放在一边”,“弹琴,把琴安顿好,端端正正对老师行礼”。其实,“舍瑟而作”只不过是“停止弹瑟而起身”之意,根本就没有“端端正正放在一边”、“端端正正对老师行礼”的意思。她可能习惯了“琴瑟”连读,并不知道瑟与琴是两种乐器,也不清楚二者的区别,所以一会说“弹瑟”,一会说“弹琴”;她更不明白瑟是怎样一种乐器,所以才说什么“放在一边”。古代的琴、瑟虽同为弹拨乐器,但大小相差很大,弦的多寡也不同。瑟有二十五弦,最早的瑟更有五十弦之多,所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诗句。瑟的体积相当大,曾侯乙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古代瑟多具,全长多在150厘米至190厘米,宽约40厘米,有的甚至长达两米多。仅从瑟的体积来看,它是只能平放在几案上弹奏的。但很显然,这位文化名人先是把瑟想象成了琵琶,是抱在怀中弹奏的,所以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曲终收拨当心画”来解释“铿尔”,紧接着又发生了“端端正正放在一边”的误解。试想,曾子端坐于几案旁弹瑟,与怀抱着琵琶弹奏(事实上,那时候还没有琵琶),是多么不同的场景!如果是在高考中,这位文化名人如此理解,恐怕就很难得到分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个“教会”:生活化语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读策略
收藏版【文言实词】统编教材课本文言字词梳理(一)
高考考点:100个易误文言文实词,有例句和翻译
中考语文必考点之:文言文翻译要点
14文言文二则
聊天时能用来装逼的文言文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