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人们为什么喜欢发短信而不喜欢打电话

我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越来越喜欢通过短信和别人联系,打电话、接电话都比以前少了。无论是询问一个信息还是通知一件事情,不管是闲得无聊时候找人聊天,或者是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互祝福(包括春节拜年),大家都喜欢发短信。问问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好像也有这样的经验。

这到底是为什么?一个不假思索的回答可能是:为了省钱。一个短信一毛钱,一个电话一分钟三毛钱。对这样的答案我以前从不怀疑,今天仍然部分相信,但是却不再完全相信了。这种解释把人们选择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看作是纯粹的经济理性行为,但即使从经济理性角度看,这样的解释似乎也难以成立。一个电话,包括手机电话,虽然每分钟三毛钱,而一个短信才一毛,但一分钟电话能说很多话,传达很多信息,而且免却了没完没了按键输入的麻烦。我的经验是,即使不是聊天而是商量一个比较简单的事,发信息常常也比打电话花钱更多而不是更少。比如你要和一个朋友商议一起外出开会的事情,常常需要问这些问题:

“你准备参加XX会议吗?”

“参加,你呢?”

  “我也参加,你什么时候去?”

“后天上午。”

“怎么去?”

“坐飞机。”

“买票了吗?哪个航班?”

“买了,CA xxxx。上午10点起飞。”

“我和你一起走好吗?”

“当然好啊。”

“那好,我一会儿就去买飞机票。”

很少有人会把这些问题集中在一个短信上发,也不可能把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集中在一个短信上发出去。商定这些事务至少要发6个左右短信,也就是花六毛钱。而通过电话可能一分钟就解决问题了,只要花费三毛。更不要说通过短信的方式需要花费的时间是打电话的好几倍。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短信交流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费用也不便宜,甚至更高。看来经济理性的解释有些行不通。

其实,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发明和使用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发明,它意味着一种新的交往方式,新的人际互动方式,并建构着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因此,选择短信交往而不是电话交往,除了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外,一定还有更加复杂的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原因。

以下是我初步想到的非经济原因。

从文本构成看,与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交流不同,短信交流的基本特点是以文字文本为中心,它传达的是由文字构成的信息,很少使用图像、表情或声音。使用短信进行交流时,交流主体不但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而且也听不到他/她的声音。真可谓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交流双方只能依赖手机屏幕显现的语言文字(或添加有限的表情符号)来传递、获取和解读信息,除此之外很少有其它非文字符号可借助。相反,电话交流是通过声音进行的,一个人的声音常常具有非常个人化、身体化的色彩,有一种短信交流所不具备的在场感,声音拉近了交流者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密接触”的感觉(虽然亲密程度不如身体的面对面),而且交流双方都不得不揣摩对方声音中的言外之意。这就是短信交流的抽象性和单纯性。

从交际语境看,在面对面的言语交往活动中,由于交往双方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因此在交往过程中主体的情感很难掩饰,交往双方常常要察言观色,而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使在电话交流中,虽然空间距离可以非常遥远,但是时间上仍然是同步的,两者必须同时拿着手机。而且还要揣摩对方声音的情感含义(不满啦?不高兴啦?嫉妒啦?撒娇啦?等等);而在手机短信交际中,交往双方不仅处于不同的空间环境中,也可以处于不同的时间环境中,接受信息和发送信息之间存在可以灵活掌握的时间差。

这两个基本特征使得短信交流具有了以下派生性特征。

首先,由于交流对象空间上的不在场、距离感和抽象性,使得短信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交流可能伴随或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如害羞、窘迫、难为情、畏惧、不好意思、尴尬等,这些情绪因素在短信交流中常常不起作用或至少不起很大作用。特别是谈论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或发送含义暧昧的信息时,短信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尴尬,有些话当面可能不会或不便说,但是通过短信说就方便很多。面对面或打电话的时候不便说的话、不好意思说的话、没有勇气说的话,常常都可以通过短信说。比如一个女孩喜欢一个男孩,但不知道对方是否也喜欢自己,这个时候选择短信传情达意就比较好。她可以发送一些形式含蓄但内容明确的试探性短信,一方面不会让对方尴尬,另一方面也不会让自己尴尬。对方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一般会选择不回复,装聋作哑,而这位“失恋”的女孩同样也可以装聋作哑,权当没有发过这个短信,不会感到尴尬。而在面对面交流或电话交流中,这样的试探性信息不仅可能会让对方尴尬,而且也可能会让自己尴尬。

第二,短信交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少,而且在接受信息和发送信息之间有一个比较灵活、比较有弹性的时间差,这使得交流的主动性和可控制程度比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都更高,因此也更灵活、更便利。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都要求对方在场,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点很难做到(比如正在开会、看电影、看戏,和重要人物谈话,等等),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适宜接电话。但短信却随时随地可以发,不管对方在开会、看电影或在干别的什么。在对方关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所以,你在发短信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对方是否方便,这种便利是打电话不具备的。此外,短信信息的接收者在接到短信后还可以做出灵活反应,他既可以立即回复,也可以暂不回复,或者干脆永不回复,而在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差,信息的接收者必须马上做出回应。这种时间差不仅显得更加尊重对方而且有利于使自己避免尴尬,同时,还使得信息交流的主体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如何回复对方的短息,特别是在收到一个不便回答或需要谨慎回答的问题时,短信的这个时间差的优势就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三、手机短信创造了一种有距离的持续性交流模式。这点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情人、特别是刚刚建立情人或类似情人关系者的短信交流中。短信的主要功能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信息发送,比如“我到了”“平安降落”等等,一种是传达和交流一种比较私密的、不便公开的感情,后者主要发生在情人或准情人之间,其所发送的不是实用性信息,而是为了“套近乎”。情人或准情人之间为什么不用电话而用短信进行情感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收发短信可以使情感交流尽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情人特别是新结识的情人或准情人之间常常有说不完的话,这种“持久战”式的交流很难通过电话进行,一则费用太高,二则电话受到时空环境的制约更多,很难长时间打(一般很少有人可以找到合适的环境连续几个小时在电话里和情人打情骂俏),而短信则不同,一个人即使在上班或开会时也可以偷偷给情人发短信,过“信生活”。

更奇妙的是,短信的距离感常常使得情人之间反而有更多的话想说和可说。电话交流虽然已经比面对面交流更有距离感了,但是比之于短信则又是近的,因为声音太熟悉了。你来我往收发短信使人获得一种又远又近、若即若离的体验,

第四,不管是面对面交流还是电话交流,都属于语音交流,语音交流难以避免由一个人的特殊声音(语气语调等)带来的那种在场感、亲近感、接触感,而现代人恰恰很畏惧甚至讨厌这种亲近感和接触感(除非是自己的恋人或密友)。如果一个人出于工作需要必须把一个信息发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短信显然是比电话更好的选择,因为他/她不愿意听到对方的声音。这种情况在一些礼节性的短信问候、短信祝福也体现得很明显。比如新年到了,出于礼节,必须给一些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长辈、老师、领导等等拜年,这个时候采用了短信的方式既达到了问候的目的,又可以不听到对方“讨厌的”声音和啰嗦的询问。打电话就做不到这点,在电话中一个人不但不可能拒绝对方“讨厌的声音”及其携带的身体感觉,而且对方在获取信息之外还可能不愿意放下电话,要和你聊些别的,而你恰恰不想聊这些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很尴尬:你实在不想聊,但出于礼貌,又不能轻易拒绝。短信就不同了,即使对方来短信表示要和你聊天,你也可以装作不知道,没看见。以后见面问及的时候也可以“当时手机没电”“正在开会不方便”等原因搪塞。此外,打电话很少以传达实用性信息为唯一目的,一个人很少在接通电话后直奔主题(比如“明天下午三点开会”),之后立即挂机。这会显得不近人情。他必须先说一些客套话(“你近来好吗”“你怎么样啊”“你在干吗啊”等等),然后再进入正题。短信则不必如此“多礼”,也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要听到妈妈的声音
转] 说话反映你的性格 语气透露你的内心 [图片]
为什么现代人宁愿用微信沟通,也不愿意面对面交流?
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过度依赖短信交流缘于缺乏自信
挽回男友 被拉黑冷静分析问题,发短信或打电话,面对面交流,表现改变,给男友一些时间,不要过度纠缠对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