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初二“迎婿日”,要回娘家、祭财神、吃3样,传统习俗别忘了

正月初二“迎婿日”,就是指老丈人要迎接女婿、女儿回家的日子,因为初二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家省亲,丈夫要陪妻子一起去,去看望老人。那为什么不叫“迎女儿日”呢,因为女婿是客,是娇客,大女婿被叫作大客、二女婿被称呼为二客……,有很多地方把女婿叫作“姑爷”。初二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重要日子,无论多远,出嫁的女儿一定要想办法赶回家给父母拜年,彰显对娘家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回娘家有很多规矩和禁忌,初二当天也是“祭财神、吃3样”的日子,下面跟谁琦哥一起往下看一看,传统习俗别忘了!

回娘家

“迎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这里很多规矩。回娘家必须要夫妻一起,携带子女回去。如果是单身回娘家,在过去是不被允许的,娘家会认为不吉利。过去,女儿宁可不回去也不能独自回去。现在不一样了,交通方便,没那么多讲究,如果女婿没空,女儿单独回去也没啥。当然了,最好是一家人都回去,父母必定高兴。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讲究很多,北方一些地方规定,女儿回来这天,必须要跟娘家住一夜,初三早饭后才能走。而且夫妻二人禁忌同床。在南方规矩却相反,大年初二女儿女婿是不能在家住的,吃饭中午饭就要离开,晚饭之前赶回婆家。

回娘家也称为“回门”,正所谓“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满街都是身穿盛装的夫妻二人携带子女回娘家的场面。女儿回家有几条需要注意的,在回娘家的时候带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被视为晦气。礼物为鸡、猪脚、猪肚、糕点等,除此之外回娘家必备一袋子糖果,由母亲分发给邻居和亲友。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须要由娘家兄弟来迎接,进门后先向长辈拜年送红包,再给小一辈每人发一个红包。

祭财神

在人们的心目中,财神是最熟悉的了,人们向往幸福的生活,于是崇奉财神,成为了重要的民俗活动。所以在正月初二,祭财神活动最为隆重,人们把除夕接来的财神像纸马,祭祀后焚化。然后把活鲤鱼和羊肉摆上,“鱼”、“羊”为“鲜”意,来表示财神降临,今年发财。在很多地方有财神庙,初二这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庙中有纸做的元宝,买几个带回家,意为向财神借到了元宝,今年会大发利市。

祭财神活动在全国各地都有举行,北方春节家家会把财神像请回家供奉上,初二早上焚香祭拜财神,祭祀的时候要说:“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

南方祭财神供品非常讲究,一共分为三桌。第一桌是果品,必有广橘,寓意广阔的生意;第二桌必有年糕,寓意年年高。第三桌有猪头、全鸡、全鱼等,意味招财进宝、鱼跃吉祥。

吃3样

1.汤圆

有句俗语:“初一一条线,初二团团转,初三张大嘴”,初二团团转就是指汤圆。过去人们包汤圆的时候喜欢放一枚硬币,正月初二早上,如果有人吃到了有硬币的汤圆,就表示他在新年有好运、发大财。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大年初二吃汤圆的习俗,“初一扁、初二圆、初三初四搁外好拜年”也是指的初二早起吃汤圆。

2.年糕

糕与高谐音,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生活美满如意,身体健康长寿。

正月初二,当拜年的客人到家,家主要把提前做好的年糕取出,年糕此时有些发硬,切成薄片,沾上少许的蛋清糊(鸡蛋清、水和淀粉),放到篦子上,在炭火上慢慢的炙烤。不多时,年糕的香味就会溢出,满园飘香。年糕被烤的外酥里软时,夹到盘中,吃的时候配合一片腊肉,跟年糕一起吃进去,甜中带咸味道非常好。

3、馄饨

正月初二很多地方要吃馄饨,将馄饨称为元宝汤。包馄饨时,要用面皮把馅料兜住,被称为“兜财”,馄饨外形像元宝,谐音“浑囤”,寓意粮食囤满,财运滚滚,有开年顺风顺水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年初二的习俗,99﹪的人只知道第一个,你知道几个?
习俗·讲究丨正月初二:回娘家、祭财神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能为情人制造浪漫,就能给孩子制造年味
正月的仪式里,藏着一年的福气
大年初二的三大风俗,少做一样还真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