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商学硕保研一年半:寂寞的欢愉

坦率而言,过去的一年可能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年。满意不是因为结果,而是因为整个过程我几乎都保持着清醒和果断,或者稍有犹豫,但终一簇而过。这种心态让我很快乐、不迷茫,虽然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目次:

一、保研与出国之间

二、民商学硕保研之旅

三、读书:最有用的努力

结语:知道自己与持续坚持

一、保研与出国之间

选择保研从来都不是我的第一位目标,很多时候出国可能才是我的首选。当然,疫情以及爸妈的种种不放心多少让这一路在当下这个时点暂时不可能。

后来发现,绩点似乎足以保研、排名似也足以申请清北人交浙等学校了。于是就开始在保研这一路上“卷”了一年,不过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了。这相比于很多大一入学就目标在保研同学,我真的是晚了。当然,事过境迁后的我,其实很庆幸自己的这种迟缓,让我把很多时间用在了读“闲书”上。然而,附加分制度仍让我步履维艰,在大三下学期之前我身上一个加分项都没有(挺好的几个课题总因为各种原因半路折戟),但好在案例大赛和论文大赛侥幸都拿了一等奖,给我提供了足够的附加分,使得取得校内名额成为了可能。值得高兴的是,保研附加分制度终于在我们下一届迎来了实质意义上的改革,比赛加分被大幅缩减。对此,应感谢之前每一届努力谏言的学长学姐和我们这届曲同学的持续努力与推进。

当然,除了获得校内推免资格,更重要的则是获得目标院校的青睐。除了华政本校,我个人目标只定在了“清北人交浙”五所学校的民商法学硕士(选择这五所学校原因有二:1政法院校出生的我想换一个平台;2这五个学校里都有我respect的民法学者,而且平台足够我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不海投的我在申请过程中倒也还算轻松。最终除了清华法学院杳无音讯外,其他学校都给了我复试的机会。

Btw:申请北大的时候没敢申请全国只招两个的民商法学硕,去申请了法本法硕,事后证明这是个错误的选择。由于自己的意向为学术,故北大法硕项目对我个人的适配度,其实远不如人大交大等学校的学硕项目,甚至在我基本确定拿到交大学硕offer后,有老师建议我可以直接不去参加北大法硕的考核。再加上自己的复习是极为偏科在民法、民诉和商法等私法领域,因此虽然北大笔试分数较高,但面试时抽到了行政法题目便当场坍台,进而失利也是必然。所以,一个深刻的教训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北大民商学硕项目确实极难成功,但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同学而言,也绝不应该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北大法硕。这不仅是思路上的根本错误,也是战略上的重大偏离。

最后四轮笔试面试之后,拿到了人大民商/区块链法学(候补)、交大学硕和华政学硕(民商)的offer。在志愿的取舍过程中,我差点又犯了一个中国学生的通病“不要浪费分数”。不过好在,自己终究是悬崖勒马,坚定地选择了交大学硕,继续在民商法学方向上深挖。

二、民商学硕保研之旅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有很多学弟学妹来找我咨询保研问题,我都做了细致的回复,现在把我对保研最本质和核心的感悟在此提炼,与诸君分享:

首先,方向为先。即:必须明确自己的方向,没有方向,必然抓瞎。所谓方向,不仅包括考学硕还是法硕,以及哪个具体部门法,更要明确自己未来究竟是走实务道路抑或是学术研究。若坚定学术,则断不必考虑任何学校的法硕项目,且不会因为学校之差别而有不同。若坚定实务,且个人基础扎实,也可尝试学硕,但学硕准备之难度诚明显高于法硕项目,此一结论在各校项目的竞争中都可窥见。当然,对于仍纠结于学术或实务的同学而言,若基础扎实,自当以学硕为更优解。

第二,学硕和法硕项目考核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复习思路上的根本差异。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尽早决定考学硕或法硕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当然这也是我本人保研期间的一部分弯路所在。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学硕的考核侧重个人对所在方向理解的深入性和前沿性,而且要注意自己所在方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何在(典型如交大面试题目)。相反,法硕的考核更类似于法考,考核的重点为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扎实度和广度,但深入的前沿问题往往不会问及。

因此,对于法硕的项目,我认为核心为基础规划上强烈建议法考保研两手抓,可生互相促进之效果具体而言,(1)第一,可通过法考打基础,串联基本体系。如北大笔试题目中每个科目三分之二是基础题,最后三分之一属于思考题(如:民诉法最后一问考察了无独三和有独三的转化问题,但前几问都属于概念性的基础题,通过法考都可复习到。(2)第二,基础、基础、基础。北大法硕项目个人感受下来,其着眼于广,而非深入,其不要求对所考学科有深入的掌握,但需要基础牢固,不能对基础知识点茫然。(3)第三,民法需要复习的内容有民总、债法、物权、侵权法。若申请北大法硕,由于笔试一定要看王泽鉴的《民法思维》运用请求权基础的分析结构来解题,故还需要对请求权分析框架非常熟悉,须多多阅读王泽鉴的《民法思维》(尤其第四第五章)和其它相关书籍、论文(如吴香香、葛云松等学者的案例报告)。同时,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法条要引起注意,要学会一些法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在分析题和案例题中都会很有用。

对于学硕项目,复习的核心在于大量的阅读和体系梳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为:概念精准,体系完备周密,对所有的关键概念都要牢记于心,并有极为明确的思维体系网。任何民商学硕的面试必然是着眼于基础概念及核心体系而展开的。如交大面试所提到的夫妻财产案例,表面上似为身份法内容,本质上考核的仍是物权变动的体系。再如北大面试对民法典132条禁止权利滥用的法条分析题,本质上也仍是基础概念和体系关联问题,回答时也势必要比较其与侵权行为、公序良俗等诸制度的差异,方得要点。要达成此等目标,若未尽长期、充分之努力必不得也,而努力之方向也必为自学与精读。未经自己长时间的自主研究和思考,端赖老师之授课,必无法形成自己内心的体系。唯有就任一疑问,不断自主检验而形成自身判断及其理据,方能有所牢记,也方可发现不同制度之间细微和难以言说的关联所在。

时间安排上,个人建议6月之前最好精读了各专业课的体系著作(至少各一本),并且遇见问题积极地去找论文(不要偷懒),循着自己的疑问不断查阅和阅读,任何深入阅读都是有意义的。7月之前最好把民法、民诉、商经等司考书过一遍。因为司法考试的针对性很强,就是用来解题,用于实务,所以复习司法考试对解答案例分析题比较有用。(尤其对于法硕项目,法考书能保证基础分)(顺便也能把法考过了)

三、读书:最有用的努力

对于学硕项目保研的同学,保研这一年虽辛苦,但也注定会是你巨大的财富。因为不同于考研各个科目均沾的特点(尤其要考英语和政治...),学硕保研这一年正确的思路一定是不断深入阅读、钻研,让自己被阅读时产生的每一个疑问带领着、主动地去查阅和研究,力图经自主检验而形成判断与理据。在此过程中,不仅一个学科本身的体系会在心中越发清晰,而且你也会真正地感受到研究和读书的乐趣

我很感谢自己大一大二不带着保研目的、认真学习读书和备考的自己,这不仅让我最后拥有了保研的资格,而且给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一年半的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光,即大三下到大四毕业。由于大三下开始几乎没有什么课程了,以学硕保研为目标的我也以读书和思考为核心任务,因此,在这一年多时光我几乎每天都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的在图书馆阅读和思考,下午学累了、效率低下了就回宿舍换运动服出来跑步和健身,如此一年,自由、快乐。

读书是很累的,这不假,尤其当你并不只是泛泛的阅读,而是主动地思考和复述的时候。我的读书方式大概可以被归纳为两点:①凡读一页必停下尝试用自己的话梳理其结构、概括其核心。而且由于自己的话几乎都是:“..../是...。原因为:...进而→:...”的结构,因此每一个自己复述的、记录下来的话都可被称为是我自己的一个知识原子。②不断尝试比较、串联不同的知识原子,寻觅期间的逻辑。因此,形式上,我的笔记为两个部分:①文字形式的个人总结的知识原子;②图片形式的个人绘制的知识结构图。如下图:

如此之笔记,在我个人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发挥了核心功能。这使得:①我更容易发现不同制度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所在,以及某一处变动,可辐射出的诸多体系影响。②阅读后的遗忘是无可避免的,经由个人格式化和内化的笔记与结构,可以让我很快重回文献体系之中。当然,方法各异,还是要找适合自己的。

常有人说这样的笔记让人过于疲惫,而且耗时耗力,过于缓慢。可是,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是对于专业的书籍,阅读而不做个人归纳和总结,我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会给自己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自己真的读懂了可能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对于很多问题,唯有落笔提炼,并不断在阅读到新的部分时,进行比照后方能形成自己的内心确信,明晰作者的完整结构,或是发现作者的逻辑漏洞。

当然并非每一次的阅读都需要如此细读,毕竟茫茫学海中真正具启发性的其实也是寥寥无几的。当然我们无法一开始就具备鉴别力,所以在鉴别力或者说是学术品味具备之前,阅读经典,不断对经典作decode,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品味

我并不具备列书单的能力,但也可以简单说一下,个人认为可能对备考民商法学硕有帮助的书:

民总:王泽鉴《民法总则》、朱庆育《民法总论》王泽鉴《民法思维》、李宇《民法总则要义》、弗卢梅《法律行为论》

物权法:刘家安《物权法论》、王泽鉴《民法物权》、鲍尔《德国物权法》

债法:王泽鉴《债法原理》、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王洪亮《债法总论》、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程啸《侵权责任法教程》、罗歇尔德斯《德国债法总论》

其他:史尚宽《亲属法论》、施天涛《公司法论》、王亚新《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其中很多书我读的是一知半解,但仍是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如鲍尔《德国物权法》。还有很多书我已是第五次重读了,仍是常读常新,如朱庆育《民法总论》。

在民商法备考后期的核心焦虑是觉得其体系如此精细和庞大,自己很难把握住那么多要点。可正如朱老师在其著作中强调的“作为体系化的知识整体,理解永远处于循环关系之中——通过部分理解整体、通过整体理解部分。”因此,无论何时从哪一个点开始研究或是复习,都没关系,因为民法的科学逻辑体系终将指引你走向其无数的下一站,最终抵达体系。所以,比起前面的一本本体系书的阅读,我个人更推崇的可能是在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阅读经典,然后不断追着脚注或者自己的疑问来阅读。带着问题阅读,一定比茫然阅读高效的多。

结语:知道自己与持续坚持

若要概括我的保研核心经验,则是方向先行,深入阅读保研之路较之于考研,其核心的难度在于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因此过程中心态的起伏、迷茫都是必然。在2021这一年,我顺利地保研成功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也高分通过了法考。在此之间发挥最大作用的正是一直不变的方向感和坚定的执行力

我们太多的教育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但几乎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了解自己。虽然通常认知世界和了解自我应该并行而生,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而也正是不了解自己,所以也难以和自己和解、难以在每一个选择关头果断取舍。

找到方向是很困难的,这个公众号之前的推文记录了我过去一年多寻找方向的过程。本科四年,我参与了各领域的实习实践、不局限于民商法的课题研究、深入的研究型阅读和初出茅庐的学术尝试。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建立在每一次的深入实践和试错的过程中毕竟唯有经历,才能在了解地基础上明白自己的热爱和特质,进而才能选择符合自己特质的道路与方向。后来模模糊糊地有点确定自己的方向了,但随之而来的困惑是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能力。幸运的是,很多老师和前辈也都给了我宝贵的肯定和支持,消除了我内心很多的不确定和惶恐。当然,更本质的确信之建立还有赖于learningbydoing的深入实践,而这应该就是我接下来会做的重心吧。

正如邓正来先所言:“这就是一个读书人期望的路,也是他的命定之路,其间有着无比的欢愉,尽管这种欢愉是一种寂寞的欢愉。”简单生活、阅读思考,与君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梁慧星:关于民法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朱庆育 民法总论教科书概览
司考过关3关键:全面、准确、到位
【农研法实】重磅来袭!清华,北大,法大民商法学推免经验!
学民法所感
梁慧星老师教您如何学民法,如何阅读“大部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