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阶段—第六阶段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做出行为的目的,是想要奖赏,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这与当下盛行的“表扬学”教育极为契合。有些学生做出正确或优异行为,就是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我请人代课时,会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表现很乖,得到了代课老师的肯定,我就奖励你们每人一个棒棒糖。”这就是用奖励来“诱惑”学生表现好。

        这样做,有效果。但学生应该就为了得到奖励而表现好吗?如果一旦没有奖励呢?孩子们是否又会失去方向“原形毕露”呢?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第二阶段不是我们应该停留的层次。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随着年龄长大,孩子们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比如喜欢A老师,那么上A老师的课时,就会坐得端正,听得认真,回答积极;不喜欢B老师,那么上B老师的课时,就随便,不认真,不回答问题。显然,学生课堂上有好的表现,是为了取悦自己喜欢的老师,而不完全是为了自己掌握知识。

      于家庭中也是。有些孩子为了取悦父母,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期望行事,而不顾及自我感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易沮丧,厌恶生活,找不到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

       如此说来,取悦某人可以促进优秀,但我们不应该停滞于此。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大多数老师,包括我在内,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班级的班规,要求学生遵守规则,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在提倡“依法治国”,我们这叫“依规治班”,让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界限,既遵守规则,又享受规则范围内的充分自由。

      但此法会有可能让学生只是在教室遵守班规而已,未扩展到孩子的其他生活领域。例如要求学生在教室不要大声喧哗,可学生到了电影院却大声交谈,影响他人,学生并没有把遵守规则内化为自我主动意识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让孩子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应教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们老师首先要如此去做,仁慈是有感染力的。比如我要求学生不在教室大声喧哗,因为有的学生在专心看书,这样做会影响他人;孩子们在校园看到不是教他们的老师,都能够主动有礼貌问好。

       前几天在班内发生了一件事,一男孩儿把同桌的书包扔在了地上,我对他说:“别人把你的书包扔在地上,你愿意吗?”他摇摇头。我接着说:“既然你不愿意,那你以后也不能这样对待别人,要学着体会别人的感受,体贴别人。”

       慢慢引导学生,攀上第五阶段的高峰。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行为准则已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此阶段是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作为一个了解自己的第六阶段思维者,他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取悦他人,或者规则,而是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并为了践行自己的准则,不随意做出降低标准的事情。

       达到此阶段,学生不再因为怕老师惩罚,或是取悦某师,或是班规的制约,去做事情,而是内心有一套自己奉行的行为准则,愿为了维护它而去做,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他人,不是别人逼着去做,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条件地去做。如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样,是自发主动地做。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从书籍中和电影中,从身边的人中寻找达到此境界的人,让学生以此为榜样,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让其强大,支配自己的行动。

       这,将是最美好的境界了。

       我们,都为之努力不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寻找第六阶段,奉行自己的行为准则《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二)
[成长]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六阶段理论”与“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转载--道德发展六阶段 - 家长网摘 - 家长慧 家长会|家长汇|家长荟|家长惠
范明甫:稀有的第6阶段
道德的发展六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