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运行的“美国版”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


摘  要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经历了几十年持续改革发展,逐步形成的一系列运行机制值得借鉴,例如分权制约机制、联合作战至上机制、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灵活设置机制等等。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经历了几十年持续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保障作战指挥顺利实施的比较成熟的运行机制,解决了指挥机构设置、指挥关系确立、指挥权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


分权制约机制

分权制约机制主要是指作战指挥与行政管理权、联合司令部指挥权、军种指挥权的分立、分配和平衡机制。通过分权、相互制约,美军在理顺联合作战指挥链,保证实现真正的联合作战指挥的同时,又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


指挥链统分结合。美军采取“养兵”与“用兵”分离的指挥体制,建立了军政、军令两种相对分立的指挥系统,形成了由总统和国防部长到各军种总部→各战区军种组成司令部→各兵种司令部→建制部队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链路,以及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6大战区联合司令部或3个职能司令部→战区军种组成司令部→编号部队或作战编组部队的作战指挥链路。


为保证在这一体制下作战指挥的高效性,美军配套建立了政令相对分离的运行保障机制,规定军种部只负责部队行政和后勤管理等事务,无权指挥和调动部队,联合作战指挥由战区联合司令部专职实施。


区域性责任与职能性责任分离。美军将战役级作战指挥权主要分配给了6大战区联合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将联合作战中所必需的特种作战、战略运输、战略核力量运用及网络作战、战略预警等职能分配给了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


各战区联合司令部全权指挥战区内所有军种的作战行动,同时还必须得到职能司令部的支援。战区内的战略预警、导弹防御和网络攻防要由战略司令部来提供,庞大的后勤补给要靠运输司令部来输送,执行特种作战任务要由特种作战司令部来派遣、训练部队,提供专用装备,在本土作战时还要负责组织指挥。


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各军种权利均等设置。为保障在联合作战中陆、海、空三军地位平等,享有不受歧视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在总体设计和内部构成上都建立了军种权利均等设置机制。


首先,在参谋长联席会议设置上,将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作为主要成员纳入,并规定主席、副主席由陆、海(含海军陆战队)、空三军高级将领轮流担任,任期2年。除战时外,只能连任一次,最多不能超过3届,而且主席、副主席不能来自同一军种。


其次,在各联合司令部的下属指挥机构中,都设有级别相当的与军种对应的作战/职能司令部。国防部长办公室、参谋长办公室、联合司令办公室和特种司令部办公室的人员组成中,陆军、海军、空军军官大体各占1/3,而且规定联合司令部的司令官、副司令官和参谋长应来自不同军种。


联合作战至上机制

美军对凡是可能阻止、干扰、制约联合作战效能发挥的各种因素,都本着利于联合、增进实效的原则予以克服和统一,形成了联合作战至上机制。


围绕联合作战职能设置指挥机构。美军各级作战指挥机构都围绕作战设置,突出联合作战功能。参谋长联席会议所属联合参谋部下设的8个部门中,作战部人数最多,也最重要,而且还设有3个指挥中心,直接负责协调各种作战行动。


各战区总部所属联合参谋部的作战部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专门设有指挥控制处,人员来自陆、海、空三个不同军种。其他部门的职能设置则从不同领域保障作战行动的实施,上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下与军种司令部相应部门发生联系。


指挥机构人员职责安排要利于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人员职责安排摒弃军种私利,完全根据联合作战需要确定担任关键职务人员。


在各级联合司令部内部机构设置上,虽然许多部门人员数量比例坚持均等原则,但主要指挥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却不考虑军种的面子,谁在联合作战中担任主要任务,谁就被安排到主要位置和关键岗位,掌握关键的指挥权,这样有利于指挥人员熟悉主战部队,掌控主要军事行动,提高指挥效率。


联合条令至上。在军事训练中,为了保证联合训练的统领作用,美军特别规定,军种条令与联合条令有冲突的,均以联合条令为准。联合条令因此拥有了最高的权威性,其原则要求也都凌驾于其他军事训练条令之上。


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灵活设置机制

美军为维护全球军事部署,保证发生军事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不仅在全球建立多种常态化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还根据需要设置了许多临时、半临时的指挥机构。


战区联合司令部常态化设置。美在6大战区都设立了常态化的战区联合司令部,内部机构组成设置了固定岗位,虽然人员来自陆、海、空三军,但大都长期兼职或专职承担具体任务,只有工作一定期限后才进行轮换。战区联合司令部在战时负责指挥辖区内的联合作战,平时则执行与军事相关的各种综合性任务。


特遣部队司令部灵活设置。美军为实施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各军兵种整体作战威力,对相关作战力量进行作战任务编组,建立了多支联合特遣部队。美特遣部队有常设型和临时组建型,其指挥机构也是如此。


常设特遣部队指挥机构人员大都相对固定,但多为兼职,且散布于美军全球多个军事基地。特遣司令部人员采用网络在线培训方式进行各种相关军事训练、交流互动、拟制计划等,定期集中进行指挥所演习和实兵演习。


在执行任务时,司令部人员必须进驻在陆上、空中或舰上的指挥所,通过特殊的保密通信系统对特遣部队实施不间断指挥。


战训一体机制

美军为保证联合作战指挥的顺利实施,从作战实验检验、作战计划制定、联合训练到作战行动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形成了高度吻合的战训一体机制。


作战实验检验机制。作战实验是检验美军联合作战指挥运行机制的基本工具。早在1997年3月,美国陆军就已经开始实施高级作战实验,以端对端的方式探索了《21世纪兵力》计划,结果建立了旅级实用数字化作战部队。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实施了一系列舰队作战实验,包括从代号为“阿尔法”到“朱丽叶”的舰队作战实验,更好地理解和验证了诸如城市作战、网络中心战、远征机动作战、由海向陆作战机动、由舰到目标机动等一系列作战概念。


美国空军从1998年起,也开始实施联合远征部队实验,探索了新技术、组织和概念对联合作战指挥的影响,特别是对C4ISR和后勤领域的影响。


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机制。美军的联合作战计划可分为三类:周密计划、危机行动计划、战役计划。


周密计划是和平时期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对全球与地区态势的判断,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而预先制定的作战行动方案,是制定其他计划的基础。美军认为凡是有可能危及美国安全利益的地区和国家,都制定有针对特定对象、应对特定情况的军事行动方案和预案。


危机行动计划是根据当前危机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在时间紧迫、形势危急情况下制定的可能的军事行动计划。危机发生后,美军会对未来形势发展作出分析研判,修改完善周密计划,形成多套应对危机的方案,当出现预想情况时,即可选择对应方案执行。


战役计划是在危机失控之后针对特定对象采取的作战行动计划。一旦危机升级,美军就会将危机行动计划修改为实施军事打击的战役计划,只要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决定发动战争,这一计划则被执行。


美军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是一个上下各级同时参与的过程。各战区联合司令部负责制定战区的各种联合作战计划,联合司令部下属陆、海、空三个军种司令部制定各自的分支作战计划,军种组成司令部下属部队制定具体作战行动计划。


作战计划起草完成后,战区联合司令部对各种行动方案进行推演、分析、比较,得出指挥官的基本判断,定下决心,形成总司令的作战方案,呈送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查、批准。获批后,总司令的作战方案被扩充为完整的作战计划,为处理危机、发动军事打击提供根本遵循。


对联合作战计划进行实战化训练。联合作战计划完成后,美军在平时就以其为蓝本进行实战化演练,并每年为此举行多次大型军事演习。在演习中,作战指挥机构、参训兵力及指挥关系都与战时保持一致,谁在训练中承担指挥任务,谁就在战时指挥部队作战,训练中所指挥的参训兵力在战时就成为其实际运用的作战部队。


美军这种紧密结合作战计划,贴近实战的联合训练,一方面可以检验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使部队熟悉作战计划,加强战备和训练的针对性,增进军兵种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作战行动与作战计划紧密结合。冷战后,美军多次成功应对地区危机,不仅反应迅速,而且作战行动有条不紊,每每都会树立现代战争的新典范。究其原因,与美军完全依照作战计划实施作战行动息息相关。


1991年1月17日,美军发动海湾战争,主要依据的是“1002保卫阿拉伯半岛”行动计划;2003年3月20日,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依据的是“1003东方大规模战区战争”作战计划。


人事任免的制约机制

美军实行的是政、令分开体制,养兵者不用兵,用兵者不养兵。在联合司令部任职的军官,既有联合作战军官,又有各军种军官。军种军官由各军种负责考核、选拔,战时为联合司令部司令效力,联合司令部所辖各作战部队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在联合作战中所用之兵能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美军增加了联合司令部司令在军官任免上的发言权,建立了对各军种部在人事上的制约机制。



联合司令部司令有权任免、评价下级军官。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设立了联合作战军官这一专业,主要包括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


联合司令部司令被授予了选拔、任免下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的权力,同时有权对执行联合作战任务的各级军种军官给予任职评价,而军种人事部门在选拔军官时会到部队执行任务的地区实地考核军官,成为军官遴选委员会晋升军官的重要依据。


联合作战军官晋升比例不低于军种同级别军官。美军规定:在联合机构工作的军官与在军种工作的军官一样,有同等机会进入军官遴选委员会,联合作战军官晋升比例不得低于军种同级别军官,不经过联合培训和联合岗位任职,不得晋升为将军。保证了在外执行任务的军官拥有公平的晋升通道,在用兵与养兵方实现了任免权的平衡。


战区联合司令部战时指挥权扩充机制

战区联合司令部是指挥联合作战的主体,发挥着关系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为保证作战指挥顺利实施,美军在战时对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区联合司令部指挥权进行了扩充,使其不仅拥有了战区后勤指挥权,还能够调动其他战区甚至全军资源。


扩充战区联合司令部战时后勤指挥权。按照美军的政令分立体制,部队的后勤保障应由各军种负责,战区联合司令部只负责作战指挥。但在战时,军队的后勤指挥权也被授予了战区联合司令部。


美军规定,部队平时的后勤保障由各军种和国防部联合后勤机构共同负责,战时,进入战区部队的后勤保障则由战区联合司令部后勤部统一筹划和安排。


赋予战区联合司令部调用其他战区资源的权利。美军规定:担任作战任务的战区有权利要求其他战区对其进行支援,支援司令部有责任支援受授司令部。


这就意味着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战区联合司令部有权利调用其他战区乃至全军资源。如在海湾战争中,美中央司令部就调用了隶属太平洋总部的整个第7舰队和其他战区、军种部队。


作者:李金桥、王丽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



脑洞大开:回复参考君关键词,获取更多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 美军联合作战进化史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如何改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王卫星:透视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
美军网络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
有谈资|百年风云: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体系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