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作品中的虚实相生
    摸透虚实是文学作品读写的一个关键

      我们在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时候,会产生很多联想,会有很多情感和体验。联想能丰富内容,而情感和体验又往往是记写内容的主旨所在,所以,记叙文中这些“虚写”的文字是不可少的。把握好读写中虚实相生的段落应是一项基本功。
  虚实相生的段落比较常见的是先实后虚。下面两段就是这样的:
  例①
  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新近学着作画,是东山魁夷的崇拜者。我们租得一只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桨在岸上一点,船便无声地去了,(我们蓦地一惊,平日脚踏实地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时觉得像飞出了地球的吸引层,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控制,一任飘飘然去了。) (贾平凹《静》)
  例②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公道”,结果还是被人家扔弃了。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地进行的时候,鲁迅先生为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听讲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来。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而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我们已经笑不可抑了,鲁迅先生却又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这些谈话常常引起我好几天沉思,好几次会心的微笑。我想,这固然是由于他采取了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还因为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了他的非凡的观察力。) (唐弢《琐忆》)
  例①是一段纪游写景的文字。开始写“我”和妻子租得一只小船乘坐上,准备出游,都是实写,而后边括号中的两处却是虚写。第一处说:“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这是一种抒情语句,隐含着能和相知相爱的妻子独处独游的甜美和快乐,联系开头“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一句考虑,其情味是不难理解的。而第二处写的则是一种感觉,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平衡感觉。这种感觉从“蓦地一惊”、“失去了重量、控制”等描写看,似乎很有些惊险,但从“一任飘飘然去了”这一句中又让人感到这里不仅有惊无险,而且是十分惬意的。在这优美的湖上,能和妻子荡一只小舟飘然而去,即使有点惊险又算得了什么呢?可见虚写之笔,在本段抒情表意上是多么不可或缺呀!
  例②是一段写人叙事的文字,也有虚实两层内容。前一层实写了鲁迅先生的两件事,确切地说是他为了帮助青年明辨是非而与青年作的两次幽默而深邃的谈话。从这些谈话描写中,我们已经直觉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在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坚定立场和游刃有余的方法能力,但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紧接其后,又情不自禁地发了一段议论。这就是段尾括号中的几句话。这几句话,作者采用了“固然是……更重要的,还因为……”这样的让步转折的句式,进一步揭示了鲁迅先生与青年谈话之所以能引起轰动效应的原因,赞扬了他的伟大和非凡的洞察力、分析力。这种叙述段中的经典性议论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助于读者对文段的正确理解,又能增强文段的情感、韵味,所以,我们不可不认识,不可不学习。
  有的虚写部分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和想象,就全段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来说,它比实写部分占的比重更大,篇幅也更长,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意味。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就有这样一段:
  例③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是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力,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这段文字实写很少,只写了当年有一次母亲送“我”出门时呆呆的一种神态和母亲再次送我出门时自言自语的一句话。但从这一种神态、一句话语中,却引出了下面括号中一大堆文字。这一堆文字是今天的儿子的一种设想和想象,是一个成熟了的儿子对已经离自己而去的苦难的母亲的设身处地的想象和理解。文中加着重号的语句提示我们,作者对母亲当年那一片苦心的设想是由浅入深的,是由言行到情理逐层地深入进来的。一句“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的总结,把全段要表达的情理推向了高潮,而“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这些话语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惋和惭愧之情,则让读者久久难以释怀。这就是这段虚写文字带来的效果。试想,如果本段没有这些虚写的设想和想象,怎能收到如此巨大的感染效果呢?所以,我们应该下工夫研究这类段落,掌握它的规律,以达到读得懂、写得出的效果。
  除了先实后虚之外,虚实相生的段落还有一种形式,即“夹实夹虚”式。这种形式常常是虚实夹杂,前一句是实,后一句就是虚,甚至是前半句是实,后半句就是虚,虚实交融,难以截然分开。这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中都常出现。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例④
  平遥西大街是当年山西商人的工作场所,那他们的生活场所又是怎么样的呢?离开平遥后我们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就立即理解了当年宋霭龄女士在长途旅行后大吃一惊的原因。与我们同行的歌唱家单秀荣女士说:“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富贵。”其实单秀荣女士长期居住在北京,见过很多世面,并不孤陋寡闻。就我而言,全国各地的大宅深院也见得多了,但一进这个宅院,记忆中的诸多名园便立即显得过于柔雅小气。)进门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好些个独立的世界,而每个世界都是中国古典建筑学中叹为观止的一流构建。(张艺谋在这里拍摄了杰出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只是取了其中的一些角落而已。事实上,乔家大院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过着影片中那种封闭生活,你只要在这个宅院中徜徉片刻,便能强烈地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c(因此,这个宅院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 (余秋雨《抱愧山西》) 
  例⑤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是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必下得了决心去动手,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例④是一段纪游性质的文字。从段首可以看出,作者所游览的是“祁县的乔家大院”。按理说,“游院”就应该主要记写院落结构和主要建筑设施等情况,但本段却没有这样。从文中加着重号的语句来看,作者的确纪游了:“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进门一条……→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游踪非常清楚;但在这条线上,作者却插入了大量虚写的内容:或引宋霭玲、单秀荣二位女士的惊讶、感受来侧面烘托乔家大院的不俗不凡,或借张艺谋在这里拍摄电影来映托这里的雄伟,至于作者自己的感受、体验,更是无处不在,从文中的括号标示就可以看出。虚写的这些内容是随机穿插其间的,而且占的比重很大,余下的实写内容不多。即使这样,有的实写中还包含着虚写的成分,如文中加曲线的一句,简直是虚实难分了。这样“夹虚夹实”,“夹叙夹议”,“夹景夹情”,既丰富了文段内容,使之增加了知识性,又提升了本段的文学性、情感性,读后让人有受益匪浅之感。
  例⑤也是这样,不同的是上段记院,本段写的是人。作者游“避暑山庄”,想到了“康熙”大帝,然后记述了这位帝王年幼登基所做的几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记述中又穿插了许多虚写成分,对这位帝王的所作所为给予了适时适中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褒扬隋绪。随着文字的展开,读者也不得不受到种种感染,掩卷咀嚼,一种民族文化的幽香溢满肺腹。同样,如果没有这些虚写成分的适时加入,本文段是不会收到如此感人的效果的。
  当然,不论是阅读中分辨虚实,还是写作中向文中插入虚写成分,或联想,或评议,或抒情,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要学会写深写透,写出情理趣味来,就更非易事。但初学者开始可以不计较这些,可以慢慢习得这种“夹实夹虚”的形式,如果能够很好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形式,那么,阅读和写作文学作品大抵就不会有问题了。

 议论性散文的象、情、理
     这里所要说的议论性散文是狭义的,有别于广义的议论文。它是文学意义的散文,从主要表达方式上看,它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并列。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熔象、情、理于一炉,合说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
  议论性散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哲理性三大特点。下面试分别说明。
  
  一、形象性
  
  虽然议论性散文以明理为主,但因其是文学作品的一类,因此,它不完全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逻辑思维来提出论点、列出论据、得出结论,而是讲究造境造意,以形象的选用、刻画与描述来引人入文,让人如临其境,聆听作者思想的絮语,感觉作者情感的起伏,从而体现出文学艺术的感染力。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通过对一个青年得了一座大宅子后可能有的不同处理态度的描述,深入浅出地让读者明白了什么才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他又在《灯下漫笔》中,从用现银到国家银行兑换中钞,然后又被逼到外国银行折本兑换现银的事写起,通过具体可感的生活现实来揭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可悲的生存状态。
  议论性散文有很强的形象性。议论性散文中所描述的形象,是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饱含着情感和哲理。而一般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当然,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中间有着一条渐变的过渡地带。议论性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我们不能设想,上面两篇文章如果没有精彩的形象描写,还会不会成为议论性散文的典范。就是朱光潜先生关于写作的文章《咬文嚼字》,也是从对郭沫若《屈原》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台词的修改的故事写起的,因此,作品的直观可感性立即触动了读者的阅读激情。
  当然,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又不完全同于记叙性散文中的人、事、物的形象那么完整,具有特指性,它往往是片断,或者是综述。比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中,“那些痛苦的呼唤”甚至只是一个细节,只是一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没有具体的人、事、物,但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就是具体的、形象的。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本文旨在说明“我为何而生”的理由,但全文很少纯理性的说教,几乎全是可感可知的形象化语言,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文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不仅从说理上折服读者,更从行文上感染读者。
  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往往不是作者直接和唯一的抒情对象,而只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或者津梁。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作品中,一般不会看到对形象的完整、具体、细致人微的描写。
  
  二、抒情性
  
  议论性散文的抒情性往往被读者忽略。议论性散文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性的表达,抒情散文重于感情的外露。议论性散文能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联想和思索的天地,而一般议论文则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议论性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从而达到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用典型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证明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看似是理性的表达,但又充满了作者对马克思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赞美之情,“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表达了对战友的逝世的无比悲痛与深切的悼念之情。再如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阐释了“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审美观点。而在文末,作者写道:“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从而高度地赞颂了这尊世界顶级艺术作品的无价之价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无比的钟爱之情。
  
  三、哲理性
  
  议论性散文终归以“理趣”取胜,因此,如果一篇议论性散文让人读后能感受得出自然、宇宙、生活、人生等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意义,那它就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好作品。这就体现为作品的哲理性。
  我们在阅读优秀的议论散文时,除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外,还必须从文中体会和感受深邃的哲理意蕴。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我们现在不还时时将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中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等语句来砥砺自己、勉励他人吗?富有理趣的文章也不会受空间的阻隔而掩盖了它哲理的光芒,如:“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语)“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语)“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英国哲学家培根语)“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语)“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语),这出自于名人笔下的文字不是跨越重洋、穿越时空,永远闪烁熠熠之光、时时照耀着人类的思想与灵魂吗?
  议论性散文作家常常被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甚或一草一木、缕风片云所感动,从而思潮起伏,浮想联翩,以联想、象征等方式,运用文学艺术手法来完成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写作目的。如巴金在《灯》中,从眼前的灯写到回忆中的灯、书本上的灯、朋友眼里的灯等,得出了这样的哲理:“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刘征在《过万重山漫想》中写自己坐船过三峡时,产生奇思妙想,想象的翅膀飞到了远古,写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如何历尽千辛万苦,从而指出:“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有人喜爱叙述性散文,因为其中的人和事可知可感。有人喜爱抒情散文,因为其中的情感如泣如诉。多读叙述性散文能让人多知,多读抒情性散文能让人多情。请多读议论性散文吧,因为它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学会多思,使你的思想变得睿智;不仅如此,同样也能让你多知多情,因为它是熔“理智之趣”、“意象之趣”和“情感之趣”为一炉的艺术作品。
  高考语文试卷中议论性散文材料相当普遍。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上的选文《夜雨诗意》,通过对“富有的雅士”在郊区造别墅是专为在雨天欣赏夜雨的诗意这一事的描写,引出了作者的深情感慨:“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并表明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和意趣:“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又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上的选文《乡土情结》,通过对乡土的亲友、草木、风俗以及童趣等的形象描述,抒发了作者“‘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的故乡情怀,并以此为基础,把文章主旨升华到了“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传统的高度上来。
  由此看来,议论性散文是高考阅读试题选文的重点文体,那么,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还是在冲刺高考的系统复习中,希望考生们把议论性散文的阅读与练习作为复习的重点来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阅读导读》学案
【江老师讲作文】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学姐带背】文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梳理(十)
抒情散文的概念、特点、种类
西南科大网教学院《汉语写作》网络教程25_10.2 散文的分类
写作指导(一)关于散文(共8讲肖韬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