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阅读大观园
 高考阅读大观园
     伯爵的土坟

    “按人民的方式生活。”托尔斯泰说。就是这个大贵族出身的人,这个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列宁称为“俄罗斯革命的镜子”的大文豪,他的墓称不上墓,而是一堆土。
  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任何标志。离莫斯科—百余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静静地睡着——“我至死将毫不停顿地进行政府认为是恶而我却看作是在上帝面前应尽的神圣义务的事业”——一位连死都不畏惧的老人。他已年过八旬,为了实现他“平民化”的夙愿,为了彻底摆脱所谓“高贵”的贵族生活,他弃家出走,顶着星星、冒着严寒行进在贫穷而广袤的原野上。十天后,因肺炎,他倒在了大旷野的不归之路。依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的庄园。这个庄园是他出生的摇篮,他要回到他最初的家。
  他是贵族,地位显赫;他是伯爵,享尽荣华。到了晚年,他要身穿布衣,耕田犁地,要以人民的方式生活,要以爱拯救自己,以自身修养求得新生。
  有两则轶事铺展着一颗高贵的心灵。
  图拉市准备上演他写的话剧,他去看排演,被看门人误认为是—个好看热闹的“老农”而拒之门外。又一次,在火车上,一位贵夫人把他当成搬运夫,差他去盥洗间取回她忘在那里的手提包。他遵命,为此得到五戈比的“茶钱”。当同行的旅伴告诉贵夫人,她差遣的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时,贵夫人险些晕过去:“看在上帝的分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托尔斯泰不以为然,说:“您不用感到不安,你没有做错什么事……这五戈比是我劳动所得,我收下了。”
  可是,你不要错看了这个宽厚的人,当暴政和不义到来的时候。
  1908年5月10日,已八十高龄的托尔斯泰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赫尔松的斯特里尔比茨墨,十二名农民因抢劫一地主庄园而被判处绞刑。这使托尔斯泰异常愤慨并陷入沉思,于是,他以《我不能沉默》为题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洋洋万言:
  “人类兄弟们!醒悟吧,反省吧,要明白你在干什么。回想回想你们是谁。
  “要知道,你们在成为刽子手、将军、检查官、法官、总理、沙皇之前,你们首先是人。
  “……可是你们在做些什么呢?十二个丈夫、父亲、儿子,俄国的生活全靠这种人的善良、勤劳、淳朴来维持,现在他们却被捉了起来,关进监牢,带上脚镣。然后,为了不让他们抓住将要吊死他们的绳子,把他们的手反缚在背心,带到绞刑架下。
  “……人们害怕你们,像害怕刽子手或野兽一样。人们奉承你们,因为他们在心里鄙视你们,憎恨你们,——那是恨得多么厉害呀!”
  这篇文章旋即被发表,发表的报纸旋即被查封。沙皇政府旋即逮捕了一批人,有人仅仅因为读了这篇作品而遭到了监禁。
  当人民成了政府镇压的对象,当暴政和极权无情地压抑着真理和自由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良心,听到他们真诚的怒吼。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左拉,还有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他们都曾经呐喊、战斗,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不屈的人格为黑暗、不义的世界带来些许亮色。
  当生活中突然涌起了太多眼花缭乱的诱惑,当我们还在为几十年的短暂生命中所谓名声、钱财、舒适、官位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蝇头小利、闲言碎语、无所事事、勾心斗角而苦恼、而沾沾自喜时,是不是太没人之为人的生存内涵了?
  托尔斯泰,用博爱、自由、平等、呐喊的一生谱写的墓志铭,深深地刻在大众心上。他是俄罗斯伟大的一部分,那小小土坟是地球上一座巍峨的高山。
  (选自2003年7月《散文》)
  1.从文中看,“按人民的方式生活”应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2.作者在第四段说:“有两则轶事铺展着一颗高贵的心灵。”这两则轶事表现了托尔斯泰高贵心灵的哪几个方面?
  3.“人之为人的生存内涵”指的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赞美性的叙事散文,通过选择托尔斯泰一生的几个片断,表现了托尔斯泰心灵的高贵,由此抒发了作者的崇敬、爱戴之晴。
  B.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追求“按人民的方式生活”的托尔斯泰的崇敬、爱戴之情。
  C.作者选择了托尔斯泰—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件事:被人错当“好看热闹的老农”,为农民喊冤,高度地表现了他的高贵心灵就是一心一意想要做一位农民。
  D.倒数第三段,借赞美托尔斯泰来赞美其他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同时也表现了具有“平民化”思想的知识分子远不止托尔斯泰一人,深化了主题。
  E.文章结尾段,写了托尔斯泰不会因为没有墓志铭,不会因为坟墓像土堆就被人们忘记,相反,其土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比喻恰当,且饱含深情。
  
  [参考答案]
  
  1.放弃高贵,身穿布衣,耕田犁地,以爱拯救自己,以自身修养求得新生的生活方式。
  2.宽厚、平等、朴实。
  3.不为名利驱遣,要有爱心。
  4.B、E。 


  科学美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试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⑦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表明: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呀!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古典美并不注定要随科学发达而消失。科学时时在开拓新疆域,只要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天涯何处无芳草”?科学求真,真中含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的原因,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1.某些人举出的科学破坏美感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B.阿波罗号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证明月球坑坑洼洼,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C.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
  D.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2.第⑥段中“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不属于“另一方面”的一项是
  A.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说明天宇中潜藏着生命的种子。
  B.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了“红移”现象,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和宇宙起源大爆炸说。
  C.科学家推断出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的一团灼热的烈焰。
  D.人类登月成功,美梦成真,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其理由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利用牛顿的光谱分析,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B.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要远远胜过区区彩虹之美。
  C.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所以人类要发展只需要“求真”的科学美。
  D.由人类登月成功而激发出的灵感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
  4.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不对立,因为科学求真,艺术唯美,真和美本是统一的。
  B.美丽的彩虹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是可以理解的。
  C.宇宙大爆炸说完全破坏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带来的美感。
  D.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但并不否认济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参考答案:
  1.D(此项是结论,不是依据)2.D(“另一方面”是针对牛顿的分光试验说的)3.C 4.(这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 

  古典诗歌鉴赏示例

     陈 夜 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自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
  
  1.以上两首诗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从时间看,都写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从空间看,都写于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从选材和主题看,抒写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抒发情感的方法也相似,有别于同类诗作,试就此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2.《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 中的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两首诗都以简约的文字刻画了游子和家中亲人这两组人物形象。试就人物形象性作简要分析,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好?
  
  思路点拨及参考答案:
  
  1.思路点拨:大致说来,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答题的基础。“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容易理解,要利用注释。只要用“故乡的亲人”和“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分别替换原诗中的“故乡”和“千里”,就可能触及本诗句的基本意义;故乡的亲人在今夜思念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己推人,直自如话“想得”是关键,“说着”是落脚点,谁想着?答案不言而喻。其次,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墓础之上对诗句的比较概括能力。两首诗中相关的句子都写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即明明是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亲人在想自己。再次,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趣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是诚挚而深刻的。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其效果自然远远胜过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两位诗人都明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想念自己。这样就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富有情趣。
  2.思路点拨:不要离开诗句孤立地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给人的感觉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寒”的不是灯,而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一盏“寒灯”照出诗人内心的凄然。“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灯”要和“影伴身”联系起来。没有“灯”就没有影,一盏孤灯把诗人的影子投到了墙上,让诗人形影相伴,倍感凄凉。
  参考答案:《除夜作》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下的诗人又“不眠”、“灯”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与诗人形影相伴,“灯”形象地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3.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作不同的分析说明。相比之下,白诗中的人物更为形象。高诗中游子的“独不眠”虽然也用了“寒灯”来渲染孤独的气氛,但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写得较为概括,缺少形象性。而白诗中“抱膝”和“影伴身”等,则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把“独不眠”具体化了,因而更具生动性。同样,白诗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从时间上强调了“夜深”;从动态上刻画了“坐着”、“说着”;从事件上突出了“说着远行人”,也暗示出相思者不止一个。而高诗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则写得概括而略缺形象性。
  参考答案:高诗中的两组形象写得简单概括。白诗用生动的细节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更易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返 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①三、四两句中的“翻”、“失”为炼字,用得绝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酒 泉 子
  潘 阗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解]弄潮儿:指在钱塘潮水中游泳嬉戏的健儿。
  ②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①“翻”、“失”二字状写出了黄昏时的景物特点。夕阳返照,江面一片明亮,光辉越过石壁;云雾与树林连在一起,山村隐没、迷失其中,这“失”字也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愁苦。
  ②这首词的上阕写江潮,下阕写弄潮儿。上阕写潮头高,来势猛,涛声大,持续久,是为下阕写弄潮儿的胆大艺高作铺垫渲染的。

 古文精读
《列子》选读二则
 齐景公游于牛山[1]
  
  齐景公游于牛山[2],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3]”,若何滴滴[4]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5]可得而食,驽马栈车[6]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7],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8]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9]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于畎亩[10],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11],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列子·力命》)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12]曰:“子之年长矣,子姓[13]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尘弭 [14]。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缰薪采者九方皋[15],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16]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17]。穆公不说[18],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19]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释]
  
  [1]《列子》书中每篇之下各有若干段,没有小标题。这里的标题是选讲者拟加的,下同。[2]齐景公游于牛山:齐景公,春秋后期齐国的国君,名杵臼。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区的一座山。[3]郁郁芊芊:草木繁茂的样子。[4]滴滴:流荡貌。[5]疏食恶肉:蔬菜和低级肉。[6]驽马栈车:劣马破车。[7]雪涕:擦干眼泪。[8]太公、桓公:姜太公、齐桓公。[9]庄公、灵公:齐灵公和齐庄公是景公以前的两代国君。庄公是灵公的儿子,景公是庄公的异母弟。[10]畎亩:田野。[11]迭处之迭去之:不断地有人占据这一地位,而又不断地离开。指诸侯国的君主不断地更迭。[12]伯乐:当时著名的相马专家。[13]子姓:子孙。[14]绝尘弭踬:不沾尘土,不留足印。形容“天下之马”奔跑极其迅速。 ,同“辙”。[15]共担纆薪采者九方皋:一起挑担子打柴火的人叫九方(姓)皋(名)的。[16]牝:母马。[17]牡而骊:牡,公马;骊,纯黑色的马。[18]说:通“悦”。[19]千万臣而无数:比我高明千万倍,简直无法估量。
  
  [讲解]
  
  在《庄子》等古籍中曾经提到过列御寇其人,据说他有特异功能,可以御风而行。《列子》一书曾经被认为就是他的著作;可是这部书流传的情况很特殊,中间消失了很长时间,到东晋才由张湛重新公之于世,并给了上了注释。有人认为这部书就是张湛或张湛之前一个什么人伪造的。但其中保存了古代不少重要的思想资料,所以仍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这里的两个小故事都很有意思。齐景公因为不能长生不老而大为感伤,拍马屁的臣下陪着他一起流泪;他们很想永远保住既得的利益。晏子觉得他们十分可笑,如果人可以不死的话,齐国的君主就轮不到你景公来做了。不仁之君与谄谀之臣在那里大流其眼泪,实在让人忍不住窃笑。中国古代有许多帝王服金丹求神仙,意思与齐景公差不多,而且往往大操大办,至死不悟。齐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以后能够“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则要算是一个知错就改的明白人。
  伯乐是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专家,他老了以后,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位新秀九方皋。此人很快给找到一匹“天下之马”,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马,可是他对该马外观的介绍却一无是处,把黑色的说成是黄色的,把公马说成是母马。他完全考虑本质的东西,对外在的某些现象则忽略,错话说了不少。伯乐解释其原因说:“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情形。
  如果能够把精粗内外都看得特别清楚,岂非更好?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与其把表面现象看得清清楚楚,不如更多地关注那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人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带括号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虽田氏(庶孽) 庶孽:旁支
  B.行军(勒)兵 勒:整顿
  C.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悬:牵挂
  D.士卒(次)舍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带括号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说之,(以)为将军
  先王(以)为东蒙主
  B.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而君幸(于)赵王
  C.夕时,庄贾(乃)至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申明(约)束
  临军(约)束
  3.以下句子分编四组,全能表现司马穰苴能够“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③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④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⑤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⑥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B.司马穰苴极有谋略,请派国君宠臣为监军,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司马穰苴体恤部下,身先士卒,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了失地。
  D.晏婴识才举荐,齐王纳谏任贤,使穰苴才能得以发挥,对齐国胜利起了一定作用。
  5.将文中带括号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②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文意提示]
  
  本文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穰苴与孙武同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在齐国几面受敌,连吃败仗的危险处境中,出身微贱的司马穰苴不畏权贵,严明法纪,斩杀了扰乱军纪的监军庄贾,军心大振;他体恤部下,能附众,终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失地。
  [参考答案]1.C(系)2.A(A中两句的“以”当动词用,意为“任命”;B中第一句的“于”为介词“在”,第二句的“于”为介词“被”;C中第一句的“乃”为副词“才”,第二句的“乃”为代词“你”;D中第一句的“约束”为名词“纪律、规章”,第二句的“约束”为动词“治理、带军”)3.D(e项是说景公对穰苴的赏识。②项是说穰苴请示景公派一个监军帮助他。③项表明穰苴治军严明)4.B(“借此附众、立威”不恰当,应该是为了严明军纪)5.①穰苴率先赶到了军营,设置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②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③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
  
  [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在位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行伍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了军营,设置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横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动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日晒夜露,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广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穰苴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行军时,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他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于是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率兵凯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五 司马穰苴:恩威并施
人微权轻
第二卷·威战
与姜太公齐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
七十列传之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兵圣”孙武之二:初识穰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