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波谈作文技巧

可贵的逆向思维

作者:陆 波

       作家首先必须是个思想家,以他(她)独立的人格魅力,独到的眼光,对各种社会观象,对人性和人生予以叩问,才能写出撼人心魄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真正的富于良知的作家,决不会人云亦云。
  文中那位“十佳教师”的事迹,几乎代表了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如何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如何牺牲自己,拯救众生;如何的“雷锋”、“王杰”、“董存瑞”。是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人前仆后继去追求真理,为真理而作出牺牲,这种舆论导向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无可厚非。但事物总之是具体的,在战场上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有时候你投降做叛徒也来不及。而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宣传总把一些事情极端化,譬如文中指出的“夸耀一个老师身患重疾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啬地抛洒生命;夸耀一个校长因为春季来临工作紧张便不去为老父亲送葬;夸耀一个母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在自己的婆母临终前都不满足她看一眼孙子的愿望……”这类宣传是司空见惯的,铺天盖地的,为了强化“斗私批修”,舆论导向总要“挖掘”这类非人性的东西,以“假、大、空”来感召世人,以为就可达到某种政治设想,乃至使恶习繁衍至今。当那位“十佳教师”说到:“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我觉得值!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作者为人世竟有如此一个母亲,“我的心,在那一刻碎了!”作者的心所以“碎”,就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认为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罪过……最可怕、最可恨的是把这件事视为‘卖点’的评委们,他们究竟想通过方老师这个让人椎心泣血的故事标榜什么?”这种非人性的行为理念为何竟然长期受到人们的接纳与欣赏?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对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没有漠视、麻木的理由。这就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能够以人性的善恶美丑来重新权衡这种扭曲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这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她的良知成就了这篇振聋发聩的妙品。

 

 

人文关怀

作者:陆  波

1.梁晓声解说“人文”
  
  ●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对他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回答:“他说,‘—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周末,侄儿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剩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平静地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不管你啊?”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来督促。”
  分析:“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朴素的层面,它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内涵中,就在我们心灵深处。
  
  2.中学生设香堂
  
  ●据报道,市民万某最近苦恼不已,她17岁的儿子小江不顾家人反对,在家里设了一个香堂。每天早晚,小江都会郑重其事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原来,身在重点中学的他,学习压力特别大,但他不愿意像同学们那样通过交朋友、玩游戏等方式减压,于是就有了在家里设香堂减压的想法。
  分析: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作为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只有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承受各种人生的挫折与困难,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3.超市中的“小镜头”
  
  ●近日,记者在北京回龙观的物美超市,不期捕捉到以下几个小镜头:
  镜头一:在熟食区,有人在商品上摸来摸去,左翻右挑,引得旁边顾客直抱怨:“这熟食可不敢买了。”
  镜头二:两位老太太正在往塑料袋里装八宝米,可与别人不同的是,她俩精挑细选,一袋八宝米中装了一多半的花生米。
  镜头三:“啪”的一声,电子储物箱的门开了,一位顾客取完东西后转身便走,在其身后,留下的是一扇敞开的箱门,让后来者不得不左躲右闪。
  ●除此之外,—些人在超市购物时,不将放弃的商品放归原处、人为拆损商品包装等行为,都令超市管理者十分头疼。对于这些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的行为,超市的导购人员无奈地说:“养成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需要时间。”
  分析:学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养。它体现在人的处事细节中,甚至一些下意识的瞬间举动中。
  
  4.“宠狗”、“虐猫”与敬畏生命
  
  ●伊通刘女士精心为自己死亡的宠物狗准备了一个哀乐、悼词齐全的“豪华葬礼”;复旦大学研究生张某(男)先后领养过数十只流浪猫,除寝室里剩余的一只饱受虐待外,其他小猫均不知所终。一个是爱狗胜过爱自己;一个是虐猫残忍无人性。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共存于我们这个社会,她错了还是他错了?
  ●被免试推荐的准研究生用硫酸泼动物园中的黑熊;大学生将小狗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将猫从高高的楼上重重地抛下;一个小学生,因母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便将酒精泼在家里的猫身上,点火将猫活活烧死……
  分析:1.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2.人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博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恨”,那他心里装的就只有“自私”和“狭隘”了。3.一个人能否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也可看出他是否有善良之心。

把栏杆拍遍

作者:梁 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掳掠,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恢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句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他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付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烂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震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苗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作文“追寻和平”升格示例

作者:陆 波

作文题
  在联合国欧洲总部,西班牙画家在那儿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胜利者的画像,一幅是失败者的画像。胜利者的画像是在庆祝胜利,他们的元帅受到人们的欢呼,但是更多的是元帅背后那些士兵的棺材,棺材后面跟看士兵的母亲,白发苍苍,寒风萧萧……另外一幅就是战争失败的场面,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但是,又有很多人握着拳头,仰望苍天……
  并列放在联合国欧洲总部的这两幅画,给来自世界各国的元首一种警示,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可以紧扣这两幅画来谈感受,但不要简单地写这两幅画,必须紧扣其主旨来谈。题目自拟。
  
  原 文
  
  追寻和平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桃花灼灼、梨花溶溶,樱花如云似霞,杏花灿若云锦,蜂争粉蕊,蝶分幽香,一派热闹而祥和气氛。[1]然而,如果没有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纵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恐怕也只能感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了![2]
  当你在名山大川前裹足不前,当你面对大海豪情万丈,当你留恋于“千里莺啼绿映红”,徘徊在小园香径,甚至当你从容地穿行在车道人海中,苦读于窗前灯下时,你是否感到过有一种幸福弥散在四周,有一种宁静注满心头?[3]这就是和平带来的幸福,这就是和平营造的宁静。
  有什么比橄榄枝的芬芳更诱人,有什么比和平更可贵?[4]
  大自然是慷慨的。它给了人类雄伟峻峭的山川、奔腾不息的河流、广袤无垠的原野,给了人类参天耸立的大树、摇曳多姿的小草、娇媚动人的鲜花。[5]
  曾几何时,高山被炮弹夷为平地,河流被鲜血染成殷红,原野被尸体遍地铺满。当大树的枝叶在炮火中无力地垂下,当小草被累累的白骨所淹没,当鲜花上沾满了斑斑的血迹,人类的历史载满了苦难与血泪![6]从氏族部落的争斗到春秋战国诸侯的征伐,从古罗马的扩张到英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从一战到二战,从海湾战争到波黑冲突,[7]还有那广岛、长崎的蘑菇云,朝鲜战场上的碉堡,中越边境上和柬埔寨大地上的地雷,伊拉克留在以色列国土上的飞毛腿导弹。[8]边亭流血成海水,战场白骨缠草根。磕磕碰碰、争争战战中,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多少生灵葬身炮火。[9]大自然所孕育的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早已被隆隆的坦克和呼啸的炮弹所粉碎,化作无数死难者的断肢残骸,化作母亲怀里流血的婴儿……[10]
  [11]在深沉的黑夜里,人们苦苦追寻着橄榄枝的芬芳;在辗转反侧中,人们思慕着和平的生活。[12]
  一百多年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因痛苦地看到人类将其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因而特别捐出资产设立和平奖。这位“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无奈地看着自己的成果被用于人类的自相残杀中,用奖金来换取人们对和平的关注。[13]
  五十年前,经过六年的斗争,残忍和野蛮到极点的二战划上了句号。元凶希特勒自焚而死,接着,双手沾满血腥 的战犯都被一一处决。[14]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平永远是人们最热切的追求。[15]
  今天,[16]拉宾偶刺在以色列以及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人们对中东和平进程表示担忧。然而,谋杀不能阻止和平,拉宾的血不会白流,佩雷斯会继续追寻推进中东和平的理想。[17]
  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和平,这个人类最美好的心愿,捍卫它将永远是人类肩膀上不可推卸的职责。当它为我们带来摩天大楼,当它为我们带来生存和理想,当它为我们带来20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和21世纪的繁荣昌盛时,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它。[18]
  21世纪的我们支撑着世界的脊梁,21世纪的我们操纵着人生的舞台。让橄榄枝的芬芳遍撒世界。[19]让和平成为21世纪的蓝天白云,让温馨的友谊联结起世界的纽带,让高技科只应用在为人类造福的领地,这,将是我们这一代最美丽的愿望。
  
  评 点
  [1]、从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色起笔,为下文礼赞大自然慷慨的恩赐、谴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作铺垫,文笔优美,胸有全局,堪称“凤头”。
  [2]、这一句中“感慨”两字可删,因所引姜夔《扬州慢》词句中已有“念”字。该省俭处当惜字如金。
  [3]、“裹足不前”、“豪情万丈”、“徘徊”与“从容地穿行”不配,与后面一句“有一种宁静注满心头”不协调。不如把这几句梳理成“当你……”的排比句,谓语部分改为“悠然地远眺”、“缓缓地散步”,这样才与“从容地穿行”配合默契。“苦读”与“幸福弥散”相悖,宜改为“专注地读书”。
  [4]、橄榄枝谈不上“芬芳”,宜改为“翠绿”。这句话不必单独列段,可与上一段归并,强调和平带来的“幸福”和“宁静”的可贵。
  [5]、第一段已经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这里再来描绘山川原野的壮丽,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仍有重复之感。文章应该有丰富的层次,一步一步地逐层推进。这里应该强调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慷慨的,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但人类却用野蛮的战火摧残蹂躏大地母亲。这样就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上表现“追寻和平”的主题,显得角度新颖,气魄恢弘。
  [6]、这几句宜与上一段合并,表现愚昧的人类对美好而壮丽的大自然的野蛮蹂躏。
  [7]、三个“从……到……”,用排比句的形式,概括了人类社会从诞生至今一直在战火中煎熬,显得简洁有力。上一段写人类辜负了大自然恩赐,这里就应该补出历史老人对人类的责问。
  [8]、“飞毛腿导弹”之后要补出“的残骸”,才能与“留在”相配;同样,“广岛、长崎的蘑菇云”已是50多年前的往事,后面宜补出“留下的无数冤魂”。
  [9]、“边亭流血成海水,战场白骨缠草根”,分别从杜甫《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古臬白骨无人收”化来,对得较为工整。“边亭”应作“边庭”。但这些战争不局限在“边庭”上,规模很大,远不止“磕磕碰碰”,且与下面的“断肢残骸”等相重复,宜删。
  [10]、人类从蛮荒远古中走过来之后应该不断进步、日趋文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竟然不断升级。“飞毛腿导弹”之后可以插入历史老人气得咬牙切齿,怒发冲冠,这一段描写可改为历史老人的震撼全球的呵斥。
  [11]、在历数战争的罪恶之后,写人们对和平的追寻和思慕,显得较为平淡。文章只有力避一般化,才能棋高一着。这里不如改为一个中学生站出来对历史老人表示尊敬,并为人类分辩几句,指出千百年来,发动侵略战争的,只是少数残忍的统治者和战争狂人。这样思想内容上显得严密深刻,行文层次上显得起伏多变。
  [12]、“追寻着橄榄枝的芬芳”不妥贴,宜将“芬芳”改为“倩影”。“人们思慕着”力度不够。宜改为“亿万人民日夜思慕着”。这后面宜列举中外古今追寻和平的杰出代表的名字或事例,例如中国的王昭君,瑞典的诺贝尔。
  [13]、举例太啰嗦,应力求简洁。“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的提法别扭,宜删。
  [14]、“双手沾满血腥的战犯都被一一处决”的提法与史实不符,例如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血债累累,但并没有被处决,而是于1949年1月被释放回国的。这一句宜改为“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被送上了绞刑架”。
[15]、前面谴责了战争狂人,这一句宜改为“这就是全世界人民最热切地追寻和平的明证”,做到对比强烈。
  [16]、宜改为“不久前”。
  [17]、佩雷斯会继承拉宾的事业,令人欣慰。但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深入思考,强调事物的另一个侧面——特拉维夫市的枪声在提醒人们,人类追寻和平的道路上仍然荆棘丛生,决不可掉以轻心。
  [18]、这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对21世纪的展望,略感重复,不够简洁。文章的结尾应当是“豹尾”,最后两段宜合并,删繁就简,力求精短有力。
  [19]、“芬芳”是香气,怎么个“撒”法?橄榄枝不可能自动地“遍撒世界”,宜把“让”字改为“我们要把”。
  [20]、三个“让……”抒情味很浓,但只是美好的愿望,还应该表达出充分的信心,宜补上一句:一个没有战争硝烟的空间,繁荣昌盛的新世界一定会建成。
   (杜秉庄 评点)
  
  升格作文
  
  追寻和平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桃花灼灼,梨花溶溶,樱花如云似霞,杏花灿若云锦,蜂争粉蕊,蝶分幽香,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然而,如果没有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纵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恐怕也只能“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了!
  当你在名川大山中悠然地远眺,当你在小园香径中缓缓地散步,当你在车道人海中从容地穿行,当你在窗前灯下专注地读书,这时,你是否感到有一种幸福弥散在四周,有一种宁静注满心头?这就是和平带来的幸福,这就是和平营造的宁静。有什么比橄榄枝的翠绿更诱人,有什么比和平更可贵?
  大自然的恩赐是慷慨的,她给了人类雄伟峻峭的山川、奔腾不息的河流、广袤无垠的原野,给了人类参天耸立的大树、摇曳多姿的小草、娇媚动人的鲜花。大自然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孕育了人类、给了人类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然而,人类却野蛮地用刀剑枪炮互相残杀,忘恩负义地用战火硝烟恣意摧残、蹂躏大地母亲。高山被炮弹夷为平地、河流被鲜血染成殷红,原野被尸体遍地铺满。当大树的枝叶在炮火中无力地垂下,当小草被累累的白骨所淹没,当鲜花上沾满了斑斑的血迹,人类的历史载满了苦难与血泪!
  从氏族部落的争斗,到春秋战国诸侯的征伐,从古罗马的扩张,到英国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海湾战争到波黑冲突,在这些无穷无尽的屠戮生灵的硝烟中,历史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他举起拐杖,愤怒地责问:“人类啊人类,你们是万物的灵长,为什么如此执迷不悟?延续了几千年的战火,要到何时才能熄死?!”
  那广岛、长崎的蘑菇云留下的无数冤魂,那朝鲜战场上留下的碉堡,那伊拉克在以色列国土上留下的飞毛腿导弹的残骸……这些悲惨的往事和血淋淋的事实,早已气得历史老人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他的呵斥声震撼着全球:“人类啊人类,你们枉为万物之灵!大自然所孕育的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该是多么美好!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用隆隆的坦克的履带和呼啸的炮弹、核弹、导弹,把这一切化作无数死难者的断肢残骸,化作母亲怀中流血的婴儿?!”
  哦,尊敬的历史老人,请你息怒,请你耐心地听一听,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要为人类分辩几句:“千百年来,发动侵略战争的,只是少数残忍的统治者和战争狂人。在深沉的漫漫长夜里,亿万人民苦苦追寻着橄榄枝的倩影;在辗转反侧中,亿万人民日夜思慕着和平的生活。中国汉代出塞和亲的王昭君,捐出资产设立和平奖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就是人类追寻和平的杰出代表。”
  “五十年前,全世界亿万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了法西斯匪徒的猖狂进攻。元凶希特勒自杀而死,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被送上了绞刑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划上了句号。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全世界人民最热切地追寻和平的明证!”
  不久前,拉宾遇刺在以色列以及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人们对中东和平的进程表示担忧。然而,谋杀不能阻止和平,拉宾的血不会白流,佩雷斯会继续追寻推进中东和平的理想。特拉维夫市的枪声提醒人们:人类追寻和平的道路上仍然荆棘丛生,决不可掉以轻心!
  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和平,这个人类最美好的心愿,捍卫它,永远是人类肩膀上不可推卸的职责。
  我们中学生是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我们要接过王昭君、诺贝尔、拉宾的光荣的旗职,为最终消灭战争,为争取全世界的永久和平而团结奋斗,我们要把橄榄枝插遍世界,我们要让和平鸽飞遍21世纪的蓝天,让温馨的友谊成为联结世界的纽带,让高科技只应用在为人类造福的领地。一个没有战争硝烟的空前繁荣昌盛的新世界一定会建成,这,将是我们这一代最美丽的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亚方舟
橄榄油的神话故事
[遗] 辛弃疾有一首词,按康震教授解...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试卷
大自然的芬芳
联合国日(10.24)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