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波谈作文技巧

作文扣题之词句点染策略

作者:陆  波

       所谓词句点染扣题,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点明话题。特别是记叙类、散文类、小说等体裁的作文,更需要处处点题。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个语句;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处处点题会增强文章的凝聚力,但是要注意不应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比如,如果选择写议论文,考生可以给自己来个“硬任务”——每一段中都要出现话题关键词,以便从技术层面迫使自己始终不偏离话题。如果想增加议论文的文采,则可以有意识地在首段和尾段设计一些表达上比较有特色的句子,像比喻句、对偶句、排比句。总之,词句点染的大原则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或所提供话题、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即关键词要有足够的“出场”次数,最好的语句要出现在最显眼的地方,有一个揭示主旨的警策之句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从而更好地显示扣题行文的思路。
  
  甘瓜抱苦蒂
  
  
  黄山松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根部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因此它必须十分艰辛地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去吸取有限的养分;但黄山松也是甜蜜的,因为它能“倚绝壁”得到了人们的赞美与憧憬。
  珍珠贝是痛苦的,因为它要孕育珍珠就必须经受那锥心沥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珍珠贝也是甜蜜的,因为它孕育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受到人们的青睐。
  (简析:这两段将黄山松、珍珠贝拟人化并进行类比,将“痛苦”和“甜蜜”二词不露痕迹地镶嵌其中,很巧妙地点题)
  黄山松也好,珍珠贝也好,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甜蜜并痛苦着。甜蜜,即甘;痛苦,即苦。在现实生活中,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正如一句古诗“甘瓜抱苦蒂”。
  (简析:本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归纳并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同时再次点题,清楚明晰)
  漫步于历史的走廊,我看到了许多圣贤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一真理。孙子膑脚,这是苦;《孙膑兵法》流传下来,造福后代,这是甘。司马迁受宫刑,这是苦;《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甘。李煜国破家亡,这是苦;百千佳作留千古,这是甘。国家总理日理万机,这是苦;换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这是甘……历史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本段援引史例,连用几个简单的判断句,用最明晰的语言明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甘”,什么是“苦”。用“甘”“苦”这两个关键词不断点染,扣题明确)
  回到当代,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个真理。刘翔尝过甘,是在他获得110米栏短跑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他刻苦训练的时候。女排姑娘尝过甘,是当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她们连连受挫时。钟南山在救了许多“非典”病人时尝到了甘,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苦;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时尝到了苦,在终于研究成功时尝到了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他们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上段用“古”例,本段用“今”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同样道理。再次点题,强化效果)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简析:结尾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收结全文,再次点题。本文揭示主旨的警策之句反复出现,贯穿始终,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获得了高分)


清醒——后唐庄宗之罪己诏

作者:陆  波

      吾之微言实难尽述弥天之罪,故谨以此诏表列罪行款款,昭示天下,望天下人以此为戒,慎之,慎之。
  欲述之,临案涕零难止。遥想当年,父王临终授命与吾曰:“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遂逝。吾虽悲恸,无忘父之遗命,无忘民之疾苦。吾藏矢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吾领三军,破燕父子,虏梁君臣之首,既而称霸于南北,问鼎于中原,其意气之盛,何其壮哉!然今家破国亡,成败尽现于一瞬,国破于一夜者,何也?吾之罪过也。
  吾之罪,罪在不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当是时,天下初定,吾仇雠已灭,尽得天下而后快。然从此日溺于后宫之中,迷于伶人之乐也,军道废弛,朝纲不理,不知偌大之国已渐颓败,偌大之业濒于荒废。
  吾之罪,罪在授衔于伶人,罪在伶人用事。自吾当政,宠伶人甚于谏臣。郭卿曾谏吾不可以伶人当事,而弃天下英才于不顾。吾曰:“吾已许矣,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吾不纳忠臣之谏实乃吾之大过也。然自此,吾犹甚宠伶人。天下之大,莫不毁于此。终至国破家亡,为天下笑。望世人切记以此为戒,莫可忘也。
  吾之罪,罪在不知善始善终,不思正身以黜恶,不能积德以安民。故而,一夜之间天下尽失。不知勤理朝政,荒废军营,是天下所以失之根本。乃而兵未见贼而散,士未杀敌而溃,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吾之微言实难尽述吾之款款罪行。不知善始善终,居安思危,故军道荒废,兵勇尽溃。不能正身黜恶,戒奢以俭,故朝政混乱。不纳忠臣之言,不委重任于良将,吾又失信于天下百姓,故而,吾家破国亡皆出自吾手。
  呜呼!切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知患祸常积于忽微,不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者,功终难就矣,慎之,慎之。
  
  简 评
  这篇文章采用文言写法,借用后唐庄宗罪己诏的形式表达主题,新鲜别致。文章言词精炼,气势贯通,层次分明,很是耐读。文章尽管没有明言“态度”,但文中字里行间都是围绕庄宗的“态度”展开,与其“失败”的结果紧密相连,从而突出了主题。从语言的角度讲,本文在文言的语法、行文方面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当然,个别地方仍有疵误,说明作者对文言文的运用还存在不足。多加练习,会逐渐成熟。


假如还有一天生命

作者:陆  波

      晨光熹微时,天使悄然而至,对我说:你的生命还有一天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我不知所措。这一天,我该怎么过?
  独自漫步在寂静的晨光中,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留恋这个曾经厌倦的城市,尤其留恋这个养育我十七年的家。曾经,它满怀欣喜地迎接我这个生命,而过了今天,这个生命将不复存在。
  回到家,嗅到了早已熟悉的家的气味,感受到了父母充满爱的目光。我鼻子一酸,躲进自己的房间。今天,我一定要好好陪陪他们。我要再一次陪父亲下一盘象棋,或许我还会输,但我绝不会像过去一样掀翻棋盘。我要再一次为母亲梳理头发,或许我还会因为她半卷不卷的头发感到心烦,但我绝不会像过去一样大发脾气。我要再一次陪爸妈去逛超市,挑选他们所喜欢的食品放入筐中。我也会像往常一样,偷偷把他们不让我吃的零食塞入筐中而不让他们发觉。他们在收银台发现后一定会责怪我,但我绝不会像以前一样生气。我还要给他们每人留下一封信,告诉他们我一直爱他们,只是从未说出口。
  打开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最先进入视线——外公、外婆与我的合影。已经有近三年没见到他们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听妈妈说,外公身体不如从前了,外婆患上了白内障。今天,我一定要在天黑以前带着盛满爱的礼品登上前往老家的巴士。他们一定会像从前一样惊喜,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一定不会像从前一样烦他们,我会用心聆听他们最朴质最深情的话语,我会认真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他们满足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安慰。我要陪外公、外婆一起到田里去,替他们拔一些杂草,打一些农药,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会像往常一样,抢着替他们打扫屋子,但心里决不会像以前一样喊累,我会把它当成一种享受。
  如果还有多余时间,我要和寄宿学校的表妹通电话,告诉她姐姐没空去看她了,但一定会时刻惦念她、关心她;我要和远在上海的表哥通话,告诉他,他上次带来的笔筒我很珍视,我每天都精心擦拭;我还要……
  我慌了,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事要做,大概再给我十七年的光阴也做不完,何况只剩下今天一天呢?
  月光洒满大地时,天使又面带着微笑飞来了,对我说:这是个美丽的谎言……心忽然变轻了,又忽然盈满而沉实,终于明白海伦·凯勒所说的那句话:“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简 评
  情到真处言动人,本文就是。作者对家的刻骨眷恋,对亲人的款款深情,在假设的情境中得到了质朴的呈现。常常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是,这样会让我们错过多少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情感!如果每天我们都怀着“行将失去”的心态生活,我们将收获什么?作者说,她不会再去小孩子气地“掀翻棋盘”,不会在为妈妈梳头时有半卷不卷的头发心烦,不会……是什么让作者变得懂事,变得成熟?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告诉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规则。


幸福时刻

作者:陆  波

     “轰隆隆——”
  窗外雷打得正欢,我百无聊赖地跟笔下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打太极。风夹着雨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天地间仿若一个魔力无边的女巫,频频作法,任霹雳在头顶那块巨大的黑布上肆虐,照得世界一亮一亮的。
  在又一次亮如白昼后,复尔是比此前更黑的暗,伸手不见五指,开灯也无济于事。我意识到停电了,扯着嗓子大喊:“妈——停电了,你快上来带我下去!”
  客厅里。妈妈还在抱怨,看一半的热播剧就这么没了。我点了二十个小蜡烛,照得整个客厅烛光摇曳,甚是温馨。
  “妈,趁这美好时光,我们聊聊天吧?不然等电来了,我又得继续和那没完没了的作业苦战了。”我往椅子上蜷起双腿,满心期待地看着妈妈。
  妈妈递了杯茶给我,挨着我坐下,若无其事地整理着茶几上的报纸:“好吧。你想聊什么?”
  我调整了下坐姿,把下巴搁在妈妈的肩膀上:“说说你的小时候吧,老妈!”
  “我小时候啊,在你农村的外婆家,到晚上就只能点一支蜡烛做作业。哪像你,点这么二三十个蜡烛的,都奢侈到没谱了。”妈妈嗔怪地看了我一眼。
  “嘿嘿,妈,那你小时候条件那么不好,岂不毫无乐趣可言?”我询问道,巴不得妈妈说得越多越好。
  妈妈放下手中整理好的报纸,看着桌上的圣诞老人蜡烛,莞尔一笑:“那可不哩!虽然我们小时候条件没你们现在的孩子好,但在我看来,可比你们幸福多了。”妈妈喝了口茶。“没有电视、电脑,所以每晚我们做完作业,都会要求你外公给我们讲故事。包括当天的一些有趣的传闻轶事啦,聊斋志异啦,三过故事之类的。然后到了九点钟,我们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我看见妈妈神采奕奕的眼里映着清晰的烛光,更有种说不出的孩子般的喜悦。“那时我们看电影都要跑到十里开外的镇上去。有一次看《画皮》,我吓得半死,又不敢告诉你外婆,只得蒙着被子瑟瑟发抖。”说到这里,我和妈妈都笑了,小孩子对恐怖片都是一样的反应。接下来,我和妈妈又聊了她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聊了妈跟爸的罗曼史,聊了他们的婚礼……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加入这一段幸福回忆的小插曲,尤其令人温馨。我更希望电不要那么急着来,这幸福时刻别急着结束……
  写后札记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庭的幸福,似乎是我作文永远也取之不竭的素材库。我常常希望下雨的夜晚能够多停几次电,妈妈和我就能有更多谈心的机会了。在为学习忙得焦头烂额的每一天,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几乎忘了还有无时不刻关心我们及需要我们关心的父母。希望能够借这篇文章,唤起同学们对父母的在意,多与父母沟通,别让他们望着我们执拗的背影而眼里充满灰色的黯淡。
  教师评语
  作者精心选择了“停电”这一小插曲来反映幸福的母女亲情。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比较精细。文章第二段关于风雨之夜的“恐怖”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堪称本文的一大亮点。这也提示学生们在写景叙事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与心灵一起感受周围的世界,重点要写出内心的独特体验。


姨妈·鼠菊饼·母亲

作者:陆  波

        我不是个轻易被打动的人,但心中却常常盈满对姨妈、母亲和只属于她们的鼠菊饼的暖暖的感动。
  “姨妈和我的感情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好的!”母亲常常这样幸福地回味。虽然姨妈学校毕业后就到福安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姐妹俩从此不常常见面,但时空非但未阻隔尘世的亲情,反让彼此的思念与牵挂日见深浓。逢年过节,她俩往往霸着电话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话聊时的姨妈一定象她的妹妹——我的妈妈一样:额头上细密的岁月吻痕,因心底的幸福在洋溢着而舒展开来;眸子里历经沧桑,却因怀有节日的吉庆和明天的憧憬而依旧明澈如洗。可每当放下话筒时,我总能听到电话另一端的轻叹声。还有什么缺憾呢?我不想探究原因,因为母亲这时也是脸有微微的阴晴变化。
  今秋,我要到厦门上学,上学须经过福安。母亲做了有关我的行程准备事项后,拿起电话给镇上一家食杂店,落实她在一星期前就预订下的十张鼠菊饼做好没有,颇有点迫不及待!放下话筒,母亲马上郑重其事交待我千万要把那鼠菊饼一张不少地捎给姨妈。这从未登过大雅之堂的闽北寿宁小吃食,在这两姐妹间有着特殊的情愫,是早为我所知的。每当念起,心中还会泛起些许酸楚的味道。
  母亲小时,家贫如洗,中秋节是买不起也买不到月饼的。孩子们的美食仅是外婆亲手烤的鼠菊饼。外婆此时被围着的是姨妈和她的姊妹们。鼠菊饼匀分到手,母亲舍不得快快吃尽,便用油纸包好另半块悄悄藏在枕下。馋嘴的小弟吃了自己的那份饼后,不知用何法又偷享了我母亲的宝藏。姐弟俩闹得不可开交时,姨妈总是把自己的那半份让给已哭肿了眼的妹妹。看她破涕而笑的样子,当姐姐的既叹气又微笑地摇头,摸摸妹妹的头又转身扯扯弟弟的衣角。此后的中秋节,母亲的枕边总会多出半块鼠菊饼,是鼠菊饼将她枕入梦乡……
  临行前,母亲再三嘱咐我说这鼠菊饼是带给姨妈的,我绝不可以碰,并说福安根本没有此物。“哼,我也不是没尝过!再说姨妈还在乎它吗?”从闽东到闽南,要离别了,我没说出口。
  当我把鼠菊饼捧献给姨妈的那一刻,她不禁“咦”了一声,眼里射出灼灼的光芒,脸上荡起了两抹淡淡绯红,眼角的缕缕鱼尾纹悄然闪动着。姨妈凝视着鼠菊饼,足有一分钟,我站在一旁,分明感觉到姨妈仿佛回到少女时代。姨妈捧起这一摞饼,慢慢凑近鼻前,闭上眼沉沉地吸了一口气,就悠悠嗅了起来,我仍在一边站着,欣赏着她陶醉其中的神态,实在有一点想笑。又过了许久,姨妈如梦初醒似的,放下怀抱的饼,风一般奔向电话,一会儿就传来她的声音:“沁茹已经到了,她带来的鼠菊饼真香,还是那个味!……”姨妈的声音如欢歌般回荡在家中。我的心弦禁不住轻轻地震颤起来!
  很晚才睡,睡前不经意发现厨房的灯还亮着。我走进一看,灯下仅姨妈一人。“姨妈!”我轻声叫道。她显然吃了一惊。然后孩子似地满脸惭愧地看着剩下的鼠菊饼,嘴角沾挂着一些渣沫。清理一番后,姨妈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说:“只剩四块了。”俨然像失去了什么宝物似的,有种难以言表的失落……目睹这一幕,我竟然有种要流泪的冲动,幸好我忍住了。
  五花八门的食品,我尝过不少,但遗憾的是,它们都不像鼠菊饼这般让我牵萦于怀。想来,不是我太苛求。只因为姨妈、母亲和她们的鼠菊饼早已在我的心里顽固地飘散着脉脉的馨香。
  至今,我仍存着一张鼠菊饼,一直没吃也没扔。这是姨妈临别转送给我的四张中的最后一张:“沁茹,从寿宁到厦门,一千多里,想着我们的时候就看看它,尝尝它吧,它能放禁搁。万一馋劲来了,打电话回来,你妈会给你想法子的。别怕!”


父亲

作者:陆  波

                        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题记
  今天美术课,我无意中看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凝眸良久,脑海里我的父亲——一个中国普普通通的中年农民形象就浮动在眼前。
  记得来学校报名的那一天,全身崭新着装的我和穿着朴素的父亲下长途车后,马上转乘摩的来到学校。我向公路两旁放眼望去,一辆辆井然停放的私家车,接送学生的豪华私家车,在公路两旁延伸、延伸。直到校园围墙的拐角处。摩的司机当时对父亲说的话,我至今还记得:“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压力真大!”我不知道当时父亲的感受,只知道他沉默着。他沉默地带着我走进了校园,沉默地带着我走上一级一级的阶梯,沉默地带着我走到了新生报名点、学校行政中心大厅。我们来到了大厅一个角落里,我从我背着的崭新的书包里拿出了用塑料袋包着的、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多的钱。我提着它,真的觉得它好沉、好沉。父亲接过钱,叫我站在一边等他,便走了。
  我站在那儿,摩的司机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我很想排除掉它。于是,我睁大着眼睛,一会儿看着洁白的天花板,一会儿看着四面围墙上的匾,一会儿看着脚下穿着的新鞋子……我总觉得空气不像家里的舒爽,有点让人憋闷。我着急地等待,用目光寻找着人头攒动中的父亲。我看到一个家长爽快地从皮包里拿出大摞的钱,放进验钞机,“唦唦唦”不一会儿便交出去了。接着另一位家长持一张卡往机器上一插就完了事。我终于看到了父亲矮小的个头在人群里穿梭着,很有点不起眼。他左腋紧挟着、右手又捏紧着包着学费的塑料袋,小心地挤到报名处,然后用他灰黄色的手一张一张地、极仔细地点着钱。父亲这一身朴素的衣服,在人群里显得扎眼;脸上布满皱纹,皮肤黝黑黝黑;背本已微驼,弯腰交钱使他显得更加矮小。这跟他四十刚冒头的年龄是多么不相称呵!等到清点无误后,父亲才交上钱。交完了钱,接过了发票,父亲才伸直身,似乎在长出一口气,又抬眼朝我张望。眼睛不由有点发潮的感觉,我忙低下头。
  听很多人说,要像当年一代伟人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我只想说:“我要为父亲而读书。”父亲也读过高中课程,不幸的是因兄弟姐妹多而放弃考学,呆在家里以尽兄长之义务。生性洒脱的他从没在我的面前提过这方面的话题,我因此也就不知他内心有无遗憾。
  五点钟后,我送别父亲到了校门口内侧时,父亲就坚决让我止步,不可随便出校门,提醒我说这是你们学校的制度。父亲走出了校门,转身,立定,盯着发愣中的我足有一分钟:“我看到了你们大厅里有块匾,很大的,‘汇英育才,求知报国’,字是描金的,你最好定期专程去看一眼,就算是在替我和你妈来看!”他的声音很响亮,几乎盖过马路上加大油门急驰着的摩托车引擎声。
  夕阳洒金,个头不高的父亲穿行在公路两侧停泊的小车长龙阵中,步履自然而轻快。他的背影被拉得好长,好长,就像老家门前那座无名山峰的投影。
  如今,我的脑海既有《父亲》印象,更有父亲别校回家时的背影,两相叠映深深。


今夜月儿圆

作者:陆  波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是多多的十五岁生日,可是他们一家子却在抱头大哭。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五天前说起。那天,班主任公布了期末考试成绩。多多满以为“稳居第一”,可结果不是这样:名列第三。
  回家的路上,多多十分焦虑。没有夺魁,他怕老爸的训斥和老妈的眼泪。果然不出多多所料,老爸知道成绩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额上的青筋条条绽起:“嗒,你小子现在了不得了!骄兵必败,这是真理啊!”
  多多听了,心里很委屈,他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地,况且与第一名仅差三分啊!多多心里越想越气,早把那“男儿有泪不轻弹”抛在脑后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多多沮丧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起来,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门外,传来老爸的叹息声和老妈的哭声。多多感到身上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想摆脱这种压力,恍惚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着。与几个在校寄宿的铁哥们儿联系好“床位”,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己平时的积蓄。唉,少得可怜,只有50元钱,多多这才后悔自己平时不该乱花钱。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趁爸妈还在熟睡中,多多偷偷地离开家,不知为什么他心里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和铁哥们儿一汇合,多多突然觉得心里放松了许多,真是妙哉。
  两天后,多多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不敢上街,因为大街的电线杆上、墙壁上到处都贴着《寻人启事》。看来,爸妈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一定很着急。多多突然有了想家的感觉,可他心一横——谁让他们平时不懂得珍惜呢!三天过去了,多多已经身无分文,那几个铁哥们儿也想回家了,怎么办呢?多多决定:流浪街头。
  出了校门,多多向着与家相反方向的那个公园走去,东游西荡,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多多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就在公园的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此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冉冉升起,夜空中的星星也开始眨起眼睛。
  “多多,你醒了!”多多睁开眼,看见爸妈熟悉的脸庞,只不过脸上还挂着伤心的泪和欣慰的微笑。“哦,我又回家了”,多多心中掠过一丝惊喜。床头柜上放着一个五层大蛋糕,十五支蜡烛随风跳跃。多多早已泣不成声。
  窗外的明月是那么圆,月光是那么的皎洁!
  点 评
  本文运用倒叙手法,叙写了“三五”月明之夜多多一家团聚的过程,所叙之事虽然不多见,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叙事、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有助于突出文章主旨。

致陶公的一封信

作者:陆  波

陶公:
  近来在南山的生活仍怡然自乐乎?从初中到高中,您优美的诗文,我们总是口口相传;您放弃功名、追求田园之乐的故事已经跨越千年、传遍了大江南北。您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心于公务,处江湖之远则陶然于田园,在放弃与追求的选择中,坦然而坦荡的一生,实在令后生敬佩。
  披一件敝衣,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将锦衣华帽扔进了云山深处;把一杯浊酒,赏菊听松,写诗作赋,让心与自然亲密地接触。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怡然田园,在命运的玄机前,您最终放弃了飞黄腾达的仕宦机遇,投身于山青水长的自然,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陶公,您也出身官宦,不忘祖父陶侃的遗训,心念天下苍生之疾苦。您也曾经追求过那些权力、声望和理想,但在任彭泽令的日子里您并不快乐,因为追求仕途的一帆风顺常常要放弃自尊与人格。悠然南山,满树黄花,狗吠深巷,鸡鸣桑巅的图景在您脑海升起。于是,您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放弃了利禄,拂袖而去,追求自我,隐逸南山,用您独有的方式去抗争那社会的黑暗。
  草露沾衣,您与露水为伴,戴月荷锄,你种的又岂是那稀疏的豆?田里的茂盛是您追求的怡然。纵然短褐穿结,篮箪空乏,你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采菊南山,你与菊花为伍,那枝头的黄花傲霜独放,正如坚贞的你一样。陶公,你得到了你追求的快乐。
  有时,在人生重大问题面前做出放弃与追求的抉择是痛苦的,但常常在这一念之间,人生高下从此分别。苏武,放弃荣华、卧雪牧羊追求的是忠心;屈原,放弃生命、怀石投河追求的是爱国。无疑,您对官场的放弃,为你推开了一扇窗。窗外,菊花满山,那是您追求田园后的美丽花开。所以您赢得了历史的赞许,人民的敬仰,千秋万世的称誉。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如何去面对人生放弃与追求的抉择,陶公,您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作了感人的解说……
  点 评
  用广为人知的人和事作材料而写出新意和深意,着实不易。无疑,本文就是这方面的佳作。文章紧扣“放弃与追求”的话题,层层推进,借助陶潜的形象,诠释了自己对话题的深刻理解。文章是对陶公的颂扬,也是对人生意义的阐释。同时,语言也很优美,书信体的选用有助于情感的直接抒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9岁男子状告亲生父母“不养之罪”,背后真相令人心惊
一辈子的完美
潇湘原创之家‖ 程小平 妈妈 我想对您说
老爸为情人骗光家产我不敢结婚
散文:“你讨厌父亲的唯唯诺诺,却不知道他也曾年少痴狂”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珍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