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波谈作文技巧

“故乡”题材散文阅读与写作

    作者:陆  波

 

 “故乡”散文阅读
  
  宣纸上的故乡
     ——陆  波

  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落就像画在纸上的水墨,是宣纸与徽墨,是自得像白天一样的宣纸,是黑得像夜晚一样的徽墨,而且用的还是宣笔呢!那是一个风吹叶落的深秋,飒飒秋风吹着我树叶一样单薄的身影掠过徽州青青的大山。在冷雨中,在月光下,故乡就像一部收藏了几代的水墨长卷,破败朽烂的老屋,空寂僻静的古村,残破荒凉的祠堂,空无一人的老街,像石刻的徽雕一样凝重,又像纸扎的灵屋一样虚幻。
  这种窳旧和残缺更具一种审美的可能,更能打动人心——在南屏村的那个晚上,在黑漆阴暗的老房子上,我看到一片漂洗得纤尘不染的月光了,心像被人狠狠一捏。多少年没有见到过像南屏村那样美好的月光,那是童年里童话中的月光,令人思乡,令人怀旧,令人想找一张宣纸去案头泼墨写一首“卜算子”或“一剪梅”。
  有无数迷宫一样的古村深藏在九华山、黄山、齐云山那些云雾缥缈的大山皱褶里。源远流长的徽文化就散落在那些宗祠、戏台、家谱、风俗和民谣之中。西递、上庄、宏村、江村,它们就像一个个谜语在大青山里年复一年地沉默着,让人无法猜透。在徽州众多古村落中,我最爱南屏,而南屏我最爱的就是它那片纤尘不染的月光。到了南屏,你肯定也会爱上那一片如水如洗的月光的。最好选择秋天,在中午抵达,沿着那古老的村巷踱着,看剥麻晒蕨的农人,看老宅里的粽叶棕蓑瓦楞革。就这样消消停停地走,不要着急,累了,就在某个老房子门前的拴马桩上坐一会儿。最好选择某个农家老屋投宿,睡那种带美人靠的雕花古床,推开阁楼上的花格子木窗,可以看见白墙黑瓦的民居、高高低低的青山和房檐下大大小小的燕巢。如果留心,你会看到廊檐下的木炭炉里炖着火腿与冬笋,香得让人流口水,这就是你的晚餐。你最好能喝几杯农家自酿的米酒,三五杯就行,喝得头重脚轻的,就可以出门去看月光了。六月初三或九月初九,天黑得如一团徽墨,在你一愣神的时候,月光就从某个老房子顶上漫过来,像一盆凉水浇了你一头一身。它流在地上,像秋霜。像宣纸,你忽然有了一种感动,因为你在城市里几十年从没见过如此美好的月光,它把你心灵上的尘埃擦洗得干干净净,你感觉自己一下子纯洁如婴。这时候你最好独自一人,在某个空寂的老房子里站一会儿,或者就坐在美人靠上,月光从天井里洒落下来,洒在你单薄的青衫上,一些前尘往事会在蒙咙的月光下水一样晃动:穿丝绸的女子一脸愁容,绣花缎子鞋踏在青石台阶上悄静无声,梅花的淡影,蟋蟀的低泣如风中远逝的箫,生肺病的书生低低的吟哦,发黄的线装书上落满尘灰,遗落在青砖地上的丝帕,风吹动的古画,压抑的喘息,纸灯笼照着廊檐下一树落花,微雨后厢房里三两声黄梅调。
  在徽州古村落中,西递太出名了,游客与小贩整日把它挤得水泄不通。宏村呢?据说农民都不种田了,手拿假古董在村巷里招摇。只有南屏还在寂寞着,这一份寂寞十分难得。如今,你到哪里还能找到像南屏这样一片寂寞清幽的月光呢?我喜欢南屏,喜欢它古桥古井古树古屋以及古老宁静的农耕风情。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来,张艺谋和巩俐正在拍那部著名的片子《菊豆》。如今,电影中老杨家染坊还在,只是落满尘灰。在《菊豆》中演过小天白的村童还在。他正在桑林中放牛,已是一个长喉结的青年了。问起当年与巩俐的合作,他摇头只说记不清。看着他牵牛离去的背影,我只感到时间的冷漠与无情。就像在南屏我爱去的南薰别墅,昔日那么奢华精致的一座房子,如今却破败朽烂得摇摇欲坠。当年富甲一方的房主,只剩下一个孙子,是一个破衣烂衫的孤老,从不理人,整天袖着手念念有词地围着祖传的老房子转悠,村人说他脑子坏了:看着他清澈明净的眼神,我更相信他是大彻大悟大智若愚。
  然而南方老家无法回归,老家只能放在心上,我只能在寂寞的黄昏写下这些苍凉的文字,在被秋风吹得散乱的宣纸上抵达故乡。其实,所有幽暗寂寞的故乡,也大都在发黄的宣纸上。
  
  八月的故乡——你好
  郭保林
  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棱棱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叠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缱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浼……
  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五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吗?还记得那个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吗?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孩提时,我和小伙伴常趁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听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很想打个盹儿。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的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里咀嚼“甜杆”的童年……
  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七了原野。
  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它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对比赏析]
  《宣纸上的故乡》是用相似和相关联想构思成文的优美散文。宣纸和故乡的连接之处有两点:一是家乡的风景如同宣纸上的水墨画,作者在开头就指出了这一点:二是宣纸是作者抵达故乡的一种方式,在结尾,作者说,“南方老家无法回归,老家只能放在心上,我只能在寂寞的黄昏写下这些苍凉的文字,在被秋风吹得散乱的宣纸上抵达故乡。其实,所有幽暗寂寞的故乡。也大都在发黄的宣纸上。”可见,宣纸是作者抵达故乡的一种方式,当然,这里的“宣纸”指的是写作。文章中间穿插对家乡的回忆,紧紧扣住了家乡的文化气息和衰颓景象。也和“宣纸”的特征吻合。作者选择舒缓文雅的叙述语言,和文章传达出的对故乡浓浓的思念相契合,和作者选用的富有文化气息的材料相契合,和作者选择的叙述中充溢着淡淡抒情意味的写作风格相契合。
  《八月的故——你好》是一篇抒写对故乡强烈思念和由衷赞美之情的散文。行文语言通顺流畅,句式整齐,节奏轻快,同时比喻生动贴切,排比酣畅淋漓。拟人亲切感人。特别是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整句和散句,把八月的平原上丰收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读来琅琅上口,音韵铿锵。精心设计的疑问句,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问题引向深入,便于通过回忆抒发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更有那饱含激情的感叹句,抒写了作者对滋养自己生命的鲁西大平原的礼赞之情。这种浓烈的抒情语言和作者选择的文体以及素材有关。作者仿佛是一个饱胀着对故乡浓情厚意的北方汉子,已经没有耐心进行舒缓的叙事。所有的叙述都成了抒情的点缀。本文的写作语言当然也是由作者选择的抒情散文这一文体特征决定的。
  更值得借鉴的是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宣纸上的故乡》将故乡风物放置到薄薄的宣纸上。这样的构思就胜人一筹。如此写来,家乡的风物当然就具有了绘画的感觉和文化的气息。虚的是文化和思想情感,实的是古村落的老房子和月光,虚实结合,融为一体,使作者的家乡具有了诗意氛围和文化意味。《八月的故乡——你好》中作者在车上所看到的景物是实写,写得别具特色;回忆故乡趣事是虚写。实写为虚写做铺垫,虚实结合,共同表现“思念家乡和赞美家乡”这个中心。第三自然段对秋天景物的描写中,作者在选取和描摹意象时很注意色彩的搭配。如“金浪迭涌”、“雪白银亮”、“碧绿碧绿”等,既准确地传达出车外秋天景色的特点,又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效果。作者对童年故乡趣事的追忆是虚写,通过回忆、梦想、想象直到最后的幻听,弥补了文章未实写故乡的不足。作者回忆“在沙路上光着脚奔跑”、“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在庄稼地里睡觉”、“坐在农车上欢歌”,梦想“侄儿甜甜的叫喊”、“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玉米田里咀嚼‘甜杆”’等,充分表现了希望早早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想到“母亲慈爱的朗笑”、母亲“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同样是写故乡的文章,却因为选择文体的不同。内容和语言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看来我们平时作文还真得注意“写作语言和文体以及内容”的紧密联系。
  
  裁衣量体 言随体变
  
  文章的体裁是个容器,形状不同,要求语言的风格也不一样:记叙文要舒缓细致具体生动,议论文需抽象严谨环环紧扣,抒情文最好激情澎湃诗意纵横。文章的内容也决定文章语言的形态:写过程,要绵密厚实;写哲理,要干净利落;写情感,要饱满充溢。这就像剪裁布料做衣裳要根据一个人的年龄、身材、职业一样,写作语言也有一个恰当选择的问题。
  一般来说,写作者的“语言区”决定了写作者擅长什么风格的语言,这当然和写作者喜欢读哪种风格的作品有关。写作者语言区里具有什么风格的语言模式,就容易和这种语言作品产生共鸣,阅读这类作品就容易摇动写作心灵,在模仿中就容易产生这一语言类型的新作品。从另一个角度讲。偏爱某种类型的语言作品,容易造成“因偏食而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文本摇动心灵”还有一个用不同的优秀的语言作品改变写作者语言结构的问题。最理想的情况是这样的:写作者在不断吸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写作语言因阅读而生成了,写作就成了挥洒自如的事情,可以达到“擅长各种文体,不拘写作题材”的程度,这正如一个身材曼妙的美人穿各种风格的服装,都可以魅力无限。
  
  [文题]
  
   故乡,一个令人感到多么亲切的字眼!故乡的山水大地。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今昔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请以“故乡情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下水作文
  
  雪上的故乡
  
  “白山黑水”指的是东北。山如何成了白色的,这当然是因为雪。人们常用“雪白”来形容白,“雪白”这个词是雪的专利。我故乡的村落是飘在雪上的岛屿,我家的老屋就是白色海洋中的一艘小船。
  在我的印象里,雪是童年的日记本,记录了雪地上的故事。
  雪在空旷的世界里飞舞落下,像是一床厚厚的大棉被,覆盖了北方的山川。在下雪的时候。天会变成灰茫茫一片,显得更加低矮。雪下起来了,那一片片雪花,蹑手蹑脚地飘下来,会悄悄潜入你敞开的怀中,多情地落人你的发间,然后慢慢地从你头上、身上、胳膊上,悄悄滑落到地上,从而完成飘落的过程。
  当雪还没有飘向人间时,生命的籍贯栏里就填下“北方”两个字,像是粗犷奔放的汉子用遒劲有力的笔写的。是的,雪更是一种对北方的坚守,在雪的记忆里,碧绿的树叶、遨翔的飞鸟都是稀客。
  籍贯属于北方的“雪”,被西伯利亚的冷风吹到了南方。它晕头转向,它迷路了。南方人见到雪欣喜若狂,这种热情让雪见面就融化。雪打湿了人们的衣襟,打湿了鞋,打湿了南方的旱冬。雪看看身上“籍贯”一栏里。被南方人热情的手擦模糊了。但是雪没有忘记自己的魂在那个刮着大烟炮的寒冷的北方里。
  雪也许会想自己为什么会到了融化自己的南方,就像有时候也想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漂泊异地倍尝艰辛一样。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踟蹰在南方的冬雨里,想象北方凛冽的寒冬里美丽动人的雪挂,心中满是怅惘之情。突然想到鲁迅先生说过,“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 迅先生这里讲的其实是自己,“江南的雨”到了北方成了雪——“雨的精魂”,生于绍兴的鲁迅到了北京就成了新文化的旗手、新文学的闯将,而我漂泊到了南方,能不能将“江南的冬雨”称为“北方雪的精魂”呢?
  很久没有回故乡了,对故乡的记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老屋早已卖给了别人,村庄早已改了名字,我的故乡成了一片雪,这片无比硕大的雪花,裹住了我的梦,裹住了我的灵魂。当我有一天梦回北方,又来到那片雪地上,也许片片雪花会飞舞在我身边,有一片飘到我的耳畔低语:“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教师下水感悟
  故乡可写的东西很多,可总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出口,我从《宣纸上的故乡》得到了启发,我的故乡在东北,是“雪上的故乡”。对于文体和语言,我觉得《宣纸上的故乡》中的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很适合我,我就沿着这个思路写出了上面的文章。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是对例文的刻意模仿。
  
  黄土岗上的家乡
  
  我的家乡就像印象画派笔下浓墨重彩的油画,底色是粗重的土黄,而树木房舍就像黑墨点缀的花草,散布在一个个黄黄的土岗中间。
  那是怎样的一堆堆黄土呀!它们遍布家乡的十村八寨,有“一溜十八岗”之称,高高地一字排列在中原那广阔而又多难的土地上,在一马平川的视野里,形成一道奇异的风景。
  这些土岗,往往高达数十丈,顶部平整,有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上面筑有楼阁殿宇,间有杂树,蓊蓊郁郁的。对我们乡人来说,那里就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多少年来,围绕着这十八个黄土岗,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历了无数个不平凡的岁月。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这些村寨,都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周围也都有若干个一二百人居住的卫星村,形成犄角之势,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是保家护院的良好布局。岗上的庙宇前置有十多里都能听到它声音的大钟,和平时期作报时之用,每当有战事来临,就是号召乡勇,聚集人力的号角。外敌入侵时,十八岗就是一道敌人难以逾越的屏障。
  我就出生在这“十八岗”之一的大吉岗,从记事起,就对这高高的黄土岗怀有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也许来自它的神秘,也许来自家乡人无论何时都谈论不尽的关于她的传说。据村里最老的老人讲,岗上的庙院原是嵩山少林寺的一个分院,残存的碑文就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我至今也没有见过那碑文。老人又说过去我们岗前岗后霍、王、刘、冯各姓中,每隔十年就会出一个威震一方的武林高手,使其他各村岗寨不敢小觑,也许就和这少林寺有关吧。直到抗战前夕,这里的香火都一直很盛。我爷爷和他的兄弟们在这里曾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他们就运来了大炮,把岗上所有的殿宇,以及岗下的戏楼、茶楼等各种建筑都炸为灰烬,这一直是家乡人心中的痛。据爷爷讲,也许是岗上的岗神显灵,不久,日本就投降了。后来,这里成了刑场,日寇横行期间那些不可一世作恶多端的汉奸,在此有了应有的归宿。
  小时候,每年麦收前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更是一年里头岗上最为热闹的。这个时候,高而平坦的黄土岗子就成了家乡人聚会的场地。黄土岗子上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气象,从四月初一开始,方圆几十里的生意人、手艺人就都往这里聚集,初八达到高潮,初九初十是庙会的尾声。家乡人就在这几天买好麦收时的用具和夏天一家老小所穿的衣服。招待客人成了我们岗上人家的必修课,就像过节一样。小伙子大姑娘相亲找对象也都选在这些日子。更有县剧团派来的道情班和来自各地的地方戏,几班人马相对而出,从初六到初八,三天三夜,让你过足戏瘾。田间小路和大的官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明而聚日落丽散的场景,我既使离开家乡多年,也还时常在梦中闪现。
  去年回家,听弟弟说,黄土岗没有了,岗土都被附近的村民拉去垫宅基地,盖房子了。我很是吃惊,急忙跑去看,一看,更让我怅然。我心中的黄土岗如今已成平地,更有几块成了农家的打麦场。不远处,三间神庙孤零零地立在一旁。树影掩映中二层楼的农家小院里,一曲道情戏在电视里正演得悠扬。
  如今,我客居在遥远的江南水乡,每每看到那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峦,心中总是闪现出那高高的黄土岗——我心中永远的黄土岗。
  
  教师下水感悟
  陶方宣将故乡放在宣纸上,那是因为“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落就像画在纸上的水墨”。而我的家乡在中原大地的河南,我想到了故乡的黄土岗,那里承栽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对于文体和语言的选择,我从《宣纸上的故乡》得到了启发,家乡的人事和黄土岗结合在一起。抒发了自己对家乡思恋以及对逝去的风物的怀念之情。
  
  我的乡村——你好吗?
  
  我的故乡在乡村,乡村被人说成是上帝创造的地方,那里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居所。而城市是人为了欲望才创造的,在城市里,我们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应酬。白天,钢筋水泥包裹住了我们温柔的心。夜晚,闪烁的华灯和喧嚣的车马又无情地夺去了我们心的恬静。
  于是,悄悄地,我回到了乡村……
  我的乡村,你好吗?
  带着一颗劳顿的心,循着一片枯黄的落叶,轻轻踏上乡村那长满麦苗的田埂。青翠欲滴的麦苗上还挂着滴滴晨露呢!一位戴草帽穿布衣的农人正在田埂上耙地,一脸的期待。那张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面庞,接近麦子的颜色。他正在守护着这绿色的田野,农人守护庄稼的心情就像我们守护孩子的心情,他执著地期待着麦苗在金风中一点一点地变黄。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曾被他播进泥土,然后在他精心的呵护中,渐渐茁壮。由嫩绿变深绿变苍绿,在经历了这一“粒粒皆辛苦”的过程之后,最后才是来年的金黄。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守候过程啊!不由让人倍生敬畏和感动。
  我的乡村,你好吗?
  静静地,我来到一家农舍,宽大的场院里,摊放着一个个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玉米棒子。旁边是一堆堆黑豆、红豆、绿豆、谷穗和高粱,堆得像算子上的馒头。秋收的工具:锄呀、铣呀、锹呀、铲呀、筐呀、袋呀、担呀、车呀……一溜儿顺墙摆着,俨然是一个小型农具的展览会。此刻,一个女人正在太阳下晒着玉米棒子。玉米的水汽在阳光下慢慢蒸发,变干变韧。在强烈的阳光下,分不清玉米的色彩似阳光,还是阳光的色彩似玉米。日头下,女人流着汗,从容地翻着、摆着玉米棒子,一丝不苟地摊着各种豆子,又充满柔情地把高粱装进围包。望着她那被晓风吹皱的暗淡的脸上始终漾着的幸福笑意,你不由强烈地感受到了农家人曾经的辛苦和勤劳,此刻的满足和希望!
  记得有人说,风是乡村的灵魂,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受到乡村的呼吸。是的,风来了,麦的姿 态树的姿态草的姿态,都是风过后留下的形状,风走过了,还会留下色彩@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不是吗?你瞧——鸟雀在风中振翅飞翔。蟋蟒在风中浅唱低吟,庄稼在风中拔节生长……于是农人就会说:“是秋风把玉米吹熟,是阳光把玉米晒黄。”
  轻轻地踏着乡间弯弯的小道,嗅着水果甜丝丝的味道,不觉夜色已经来临。鸟儿们都已归巢,纤尘不染的乡村的月亮挂在同样纤尘不染的乡村的夜空,于是乡村的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在这静谧如水的夜色下,那颗劳顿已久的心不知何时已回归恬淡和安详。其实整日匆忙的你我确实有必要时常回到乡村,感受乡村的情怀。聆听乡村的安谧,从而忘却那城市的喧嚣与诱惑,在农人的质朴里让欲望和浮躁洗刷尽去!
  我的乡村,你好吗?
  教师下水感悟
  此次我们作文的目的是训练同学们模仿文体和语言的能力。我通过对《八月的故乡——你好》的详细阅读,摇动自己的写作心灵,下水写作模仿其中的抒情散文的笔法和语言,进而摇动同学们的心灵,让同学们学会在成篇的文字中领悟仿写作文的要旨,从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实验学校学生作品展示]
  
  烟囱里的乡村
  

  乡村的烟囱大都呈灰色,那种灰不是土灰也不是烟灰,是近似灰黑。这是一种太普通的颜色了,可就连画师也调不出这种颜色。因为,它太独特了。灰黑,是烟囱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烟囱是童年的光碟,能播放出乡村旧事。
  烟囱还是一曲温馨的歌,用袅袅的炊烟传出奶奶温柔的声音。一缕缕烟像慵懒的猫,慢慢爬上树梢,又钻到云里去了。有时候也调皮地逗留在半空,久久不愿离去。而此时,无论我在哪里,只要看见炊烟的召唤,就会乖乖地跑回家吃晚饭。
  烟囱虽然常年灰黑,可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朴素之美呢?烟囱立于屋顶之上,是每户人家中站得最高的。可它从不俯视别人,从不显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它总是默默地在黄昏里吐气,在黑夜里静享月光的洗礼。虽然它是灰黑的,可是它不脏。因为那蒙咙的灰,是饭香菜香对它亲吻后留下的唇印。这种颜色非但不是可恶的,而且是可以以之为傲的!
  烟囱是属于乡村,扎根在乡村的。你见过哪座城市兀自孤耸着烟囱吗?即使有,也是工厂的烟囱,可吐出的并不是饭香,而是浊气、毒气。这样的烟囱已失去了本真,一定意义上不能再叫做“烟囱”,或许叫“排气管”更适宜吧!城市人往往让事物失去原本的形态,不像乡村的人们,淳朴地对待同样淳朴的烟囱。
  烟囱上除了烟就再无别的风景了。可那高高低低,叠叠重重的烟囱却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别样靓丽的风景线。每当太阳晃着脑袋回家的时候,烟囱们就热闹开了。它们像一群孩子似的,吹着烟玩儿,时而这边高时而那边高,真像是孩子们在比赛吹泡泡呢!在比赛中,乡村弥漫开来淡淡的香,仔细一闻,会发现有番薯,米饭,大豆,麦子等的味道。这是属于乡村的味道,属于乡村的香。闻上一小会儿,似乎眼前就已经浮满了这样美味的食物。舔舔嘴唇,似乎那些食物近在嘴边呢!
  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我,再也没有机会看着烟囱吐出的烟,找到回家吃饭的路了。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能进入到乡村的梦里,去寻找烟囱的气息,梦醒耳畔还有低吟:
  “孩子,你在我梦里,我亦埋于你心里。”
  
  
  学生仿写感悟
  我读了《宣纸上的故乡》,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通过构思、句式、手法的仿写,把我对故乡的感情抒发出来了。是仿写让我有了写作的灵感,让我找到抒发感情的出口,让我喜欢上了写作。
  
  故乡的南瓜——你好
  

  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友,有我的足迹,有我童年时候银铃般的笑声和梦幻般的记忆……还有我不可忘却的南瓜。手托腮,望着窗外,我的心像飞翔的鸟儿,迫不及待地飞去了。穿越了车水马龙的马路,跨过了水流潺潺的小溪,越过了高耸入云的群山,落到了外婆家的南瓜藤上。
  细雨绵绵,我伏在窗口,尽情回味着故乡的美景——
  微风中,田野里的作物在阳光照耀下,伸开手臂,去沐浴吮吸着养分;鱼塘中,一条条肥美的鲫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断翻滚着,露出洁白的闪着粼光的肚皮;山间,绿阴丛中,鸟儿们正在竞相歌唱,声音清脆嘹亮;再看看外婆家菜园的南瓜藤上,已经爬满了一个又一个金黄的南瓜。千奇百怪,形态各异……
  平凡而又常见的南瓜啊,金光闪闪的南瓜啊,你把我对故乡的记忆全部占据,让我无法忘记……
  故乡的南瓜,你那奇特的形状,黄澄澄的颜色,你那诱人的香味……曾经带给我多少欢乐,多少甜蜜啊!
  故乡的南瓜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个稚气的小女孩吗?那个曾经喜欢坐在你身上,拍打你的捣蛋鬼吗?
  故乡的南瓜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当年我在你还未成熟的时候,背着外婆,偷偷把你从困住你的“绳子”上解下来吗?
  故乡的南瓜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我与外婆一起弯着腰为你锄草、施肥的情景吗?外婆每年都精心地呵护你们,用汗水把你们培育长大,让你们成为一个个硕大的果实。
  窗外的雨渐渐大了,我在这雨帘中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饱满的南瓜在向我招手,仿佛看到了外婆辛勤耕种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小伙伴们在向我跑来,要我和他们一起玩耍……
  我想此时此刻,外婆应该在家里的菜园里。弯着腰,正认真地为南瓜锄草,她轻轻扶起一根快要倒下的瓜苗,汗水布满了她的额头……
  
  
  学生仿写感悟
  写文章选一个好的触发点对思路的打开、材料的组建、情感的抒发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次以“故乡情怀”为话题的仿写,对我触发点的寻找就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宣纸上的故乡》、《黄土岗上的家乡》选的触发点是“宣纸”和“黄土岗”,我就选了“故乡的南瓜”;《八月的故乡——你好》虚实相生的写法和富有特色的抒情方式很适合我这个年龄的口味,于是,故乡就在南瓜藤牵扯下演绎出了我的童年,以及我对故乡对外婆的不尽思念。
  
  十月的乌镇——你好
  

  我怎能不赞叹呢?那里有古老的建筑,有清澈的细流,有刻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还有我记忆中热闹的十月。一坐上远行的汽车,我的心就像飘扬的蒲公英,悠悠扬扬飞去了,飞到平坦宽广的山坡上,飞到溪水叮咚的溪涧墨,飞到幽幽深林中,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土地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几,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十月的桐乡——望不尽的山山水水、卓草木木;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闩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桑树苗儿浓密的小新叶把天地都遮盖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旁滋长的小树秧呢!十月的桐乡,一碧万顷,是那样晴朗、广阔、深邃,几只小鸟横过蓝空,而水中的鸭子却快乐地嬉戏着,享受生活的安逸……
  素素淡淡的桐乡啊,浓浓烈烈的桐乡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乌镇的十月,你那淡雅的封面,质朴的插图,你那平凡而充实的文字,曾经给我留下了多少记忆,多少遐想,吸附了我多少心思啊!
  乌镇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个用惊奇的眼光与你初次相见的外乡人吗?还记得为你独特卓立的风姿所着迷的观光者吗?
  鸟镇啊,你还记得吗?坐船时,我倚窗而望,随着船浆的划动,乌篷船静静地前进,水面上偶尔会漾起几罔涟漪。曹文轩的《前方》中写道“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那些人的眼神中充满忧郁、困惑、恐惧之情。然而,同样坐在船中,我的眼里却净是好奇与欢喜,我迫不及待地想揭开乌镇神秘的面纱÷
  乌镇啊,你还记得吗?我漫步在两旁都是古老建筑的小巷中,一块块的石板铺成的路径显得那么自然,各种客栈、占玩店、手工织布店……仿佛我倒退了几千年的历史,回到了古老的时光。
  道路蜿蜒着,我渐渐深入了,很想找个地儿歇会儿。我愿找到苏州园林似的精致宅院,我愿找到富有历史文化的断桥,我愿找到染布的染坊,我愿找到……太阳已在半山腰,一阵咕噜的叫声,把我的思绪从欣赏乌镇的清秀中带回来,我找了一家饭店用餐。简单的几个农家菜,倒也称得上是爽口爽心。
  哦,此时此刻,乌镇是观看游客们品尝地方特产呢,还是为她的再次登场而换装呢?是人们点亮了她的生机,还是本质决定了她的优雅?啊,再过一个时辰,灯笼就可以全部点燃了,尽管这是极为平常的事儿……
  我的心跳得怦怦的。我仿佛看到鸟镇的秀容——游船用它木制的船浆,小桥用它拱形的脊背,孩子们用水面匕的莲花灯,细致古韵的宅院用它别具一格的风味,连空气里的微粒也是她的秀容,用微微的清香,用湿润的水汽……
  
  
  学生仿写感悟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仿写便是引领我作文“化茧成蝶”的灵丹妙药。在仿写中,我经历了从《八月的故乡——你好》“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原文整齐的句式、多样的写作手法以及新颖的题材,都给了我写作的灵感,于是我化用原作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游乌镇的一腔真情。
  
  学生训练文题
  200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 自拟题目。2 自定立意。3 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点拨:可以说“故乡”是一个重要的作文题材库,也是话题作文的一个母题,很多话题都可以和“故乡”类文章连通。比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就可以写“时间不会使故乡的记忆风化”。)

母亲节前的抢劫

作者:陆  波

       母亲节的前一天,达英准备关干洗店的门了。她正琢磨着明天儿子将送她什么礼物时,突然,一个少年侧身而入。他中等身材,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一进门就问达英:“洗一件外套多少钱?”达英正回答“一般五块”时,少年已一个健步冲到她身边,用一柄冰冷的尖刀顶住了她的后背。
  “别动,把钱拿出来!”少年喝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稚气未脱。见达英没反应,少年又用刀顶了一下她的后背,再喝一声:“把钱拿出来,听到没有?”
  达英的脑子一片混乱。她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一些关于问题少年的报道,他们人生观不成熟,很容易冲动,容易做傻事,而且不计后果。“看来今天真要蚀财了……”达英打开收银箱。将里面的钱全倒出来。少年看她挺配合,便将刀从右手换到左手,接着用右手将桌上的钱往他的书包里装。
  “真是一个小毛贼,这么没经验。”达英想,她在电影中见过,抢匪如果是一个人抢钱,往往会叫被抢的人装钱,否则就太冒险了。可是,自己一个弱女子,拿什么去对付这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呢?她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时,少年已装好钱,将书包挎在了身上。临走时,还将尖刀在达英的眼前晃了晃,达英清楚地看见那个少年左眼角长了一颗黑痣,同时,由于太过紧张,他稚气未脱的脸上大汗淋漓。
  半个小时后,达英的家人赶到,赶紧报了警。一会儿警察就来了,问明案件经过,做了笔录,同时让达英自己也注意线索,便回去了。
  第二天便是母亲节。一夜过后,达英的心情平静了许多。这天晚上,她与丈夫以及儿子小强来到一家餐馆庆祝母亲节。他们找了座位点好菜后,儿子送给达英一条漂亮的玛瑙手链,造型时尚,做工精巧,她很是喜欢。
  这时,突然身后传来一个沙哑而熟悉的声音:“妈妈,节日快乐!”达英浑身一震,她猛然想起昨晚那个抢劫的少年。达英偷偷地回头,她看到后面桌上有三个人,一个中年妇女,一个小女孩,还有一个,正是昨晚那个少年,左眼角上的黑痣清晰可见!同时,她也看到那个少年正将一条白金手链递与那个妇女,而那个妇女捧着那条手链,哆嗦着,脸上却漾着幸福!
  此时,达英的丈夫与儿子都明白了一切。“妈妈,报警吧!”小强正要掏手机,达英却一把按住了他。她小声说:“孩子,今天是母亲节,我不想看到这位妈妈伤心。”
  一顿饭吃得很是艰辛,达英的心始终七上八下。
  吃完饭后,他们去收银台结账。此时,收银台旁,又传来那对母子的对话声:“妈妈,多少钱?”中年妇女叹声气说:“还好,咱们都是点的便宜菜,不多。”少年的眼中便掉下泪来,说:“妈妈,自从爸爸去世后,你带着我跟妹妹真不容易。如果还有将来,儿子一定好好念书,长大后报答你。”母亲的话语也哽咽了,说:“傻孩子,你这么年轻,怎么没有将来呢?妈妈相信你,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听着听着,达英的眼睛湿润了。这时,小强又悄声问达英:“妈妈,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报警?”他真不想让歹徒就这样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但达英再一次按住了他,她哽咽着说:“孩子,什么也别提,我们回家。”
  几个月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
  一天早上,达英刚一开店门,就发现地上有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显然是被人从门缝中塞进来的。她打开一看,里面有几百块钱,还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颗心,一把刀,写着几句短语。短语写道:
  “阿姨,谢谢您那天晚上,没有把我送进监狱。其实,在吃饭时我就发现您了。当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完了!可是,您没有那么做,让我的妈妈过了一个愉快的母亲节。在收银台前,我本想,等我们付了账,您就会报警,警察就会来抓我。可是,我又错了,我看见您阻止了您儿子的举动。那一刻,我流泪了,发自内心的流泪,并发誓从此以后定将好好做人。母亲节那天,我本想送给我贫穷的妈妈一件礼物,可是,我却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真不应该。这些钱还给您,这是我这个暑假去餐厅打工攒下的。再次谢谢您,我好心肠的妈妈!”
  达英笑了。一年以后,她在本地日报上看到一则中学生勇斗歹徒的报道,报道中刊登了那个少年英雄的照片,左眼角上一颗黑痣赫然在目……


闪光的礼物

      打九岁起我就得挣钱了。于是,我就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的线路,他是当时美国《先驱报》在芝加哥的代理人,就住在我们家附近。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就分一条线路给我。
  我爸爸替我买了辆旧自行车,可随后他就因肺炎住院,不能教我骑车了;而米瑟利先生并没有提出要亲眼看我骑自行车,只是提出看看自行车,所以我就把车推去给他看,然后就得到了那份工作。
  起初,我把报袋吊在车把上,推着车在人行道上走。可推着装着一大叠报纸的自行车走,显得太笨。后来我把这车留在家里,改用妈妈的带钢网的购货两轮手推车。
  我总是把手推车停在人行道上,遇到两层楼的门廊,第一投没投准,就再投一次。遇到星期天,报纸又多又沉,我就把报纸拿到台阶上。而不是一扔了事。如果下雨,我就把报纸放到玻璃门里面。碰到公寓楼,我就放在大厅的入口处。雨雪天,我还把爸爸的旧雨衣盖在手推车上面,给报纸挡雨雪。
  用手推车送报比自行车慢,但我不在乎。我经常遇到附近的许多人——意大利裔、德国裔或波兰裔,他们都对我很友善。
  爸爸从医院出来,重新开始干活儿。可他身体太弱了,许多活儿只好放弃,于是我家就把自行车卖掉了。我不会骑自行车,卖掉它我也不反对。米瑟利先生大概知道了我一直没骑自行车送报,可他对此却只字不提。实际上,他本来就不怎么对我们这帮男孩讲话,除非是遇到有人投诉漏递了一份报纸或是把报纸扔到了水坑里。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把我这条线路上的订户由原来的三十六户增加到五十九户,这些新订户都是通过老订户介绍的。有时,人们在街上拦住我,要我把他们也添到我的订户单上。
  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天每份挣五分,每星期四晚上收报钱。由于多数订户每次都要多给我五分或一角的,很快,我得到的小费就比从米瑟利先生那里得到的工钱还要多。情况当然不错,因为爸爸还干不了多少活儿,我把我的大部分工钱都交给了妈妈。
  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四晚上,我按响了第一家订户的门铃,里面的灯都亮着,可没人来应门。于是我又来到第二家,还是没人应门。接下去的几家都是这样。
  不一会儿,大部分订户的门铃都被我按过了,可哪家都没人在。
  这下我可着急了:每个星期五我得交报钱。圣诞节快到了,我竟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出去买东西。
  当我沿着人行道走向戈登的房子时,我听到里面有音乐和好多人的说话声,这下我高兴起来。我按响了门铃,门应声而开,戈登先生简直就是把我拖了进去。
  他家的客厅里挤满了人——我的五十九家订户几乎全都在里面!在客厅中央,停放着一辆崭新的名牌自行车。车身是苹果红的,上面还有一盏电动前灯和一个铃铛。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袋,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这辆自行车是送给你的,”戈登先生说,“大伙凑的份子。”
  那些信封里装着圣诞卡和那一周的订费,大多数还装有慷慨的小费。我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还是其中一位妇女叫大家都安静下来,并把我轻轻地领到屋子中央。“你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报童!”她说,“你没有哪一天漏投过或迟到过,没有哪一天的报纸给弄湿过。我们都看见过你在外面冒着雨雪推着那辆购货车,所以大家都认为你应该有辆自行车。”
  我所能说的只有:“谢谢你们。”
  这句话我说了一遍又一遍。
  回到家后,我数了一下,小费一共有一百多美元——它使我成了我们家的英雄,给我们家带来了一个欢乐的圣诞节。
  我的订户们准是给米瑟利先生打过电话。因为第二天我到他的车库去取报时,他正在外面等我。“明天上午十点,把你的自行车推来,我来教你骑。”他说。
  后来我把车推去了。待我骑在车上觉得自在以后,米瑟利先生要我再投送一条线路,这条线要投四十二份报纸。骑着新自行车投递两条线路,比推着手推车投递一条线路还要快。
  其实,那些善良的芝加哥人送给了我另外一份圣诞礼物:即使是最卑微的职业,也有闪光和引以为荣的地方——份我总是经常使用的礼物。


荷之三味

作者:陆  波

     近来翻看杂志,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属名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得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根本数不过来。季羡林先生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一夜西风紧,落叶飞花,大雁南去,池里的荷花,十之八九叶落花残,满池飘萍浮在水面。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画面,萧索、败落、颓废。《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嚷着要拔掉,黛玉阻止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听雨,这种意境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雨打残荷。好比雪上加霜,清冷,孤寂。凄凉,迂回婉转,惆怅落满心头。其中滋味只有个中人才能懂得,才能体会。
  我没有黛玉的心境,自然无法体味其中的妙处。我喜欢作家冰心笔下的“荷叶妈妈”,昨夜还是菡萏的红莲,今晨却开满了,不承想,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正为红莲担心时,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想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一样的,草木亦有情。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和对生命的眷恋。
  细细想来,荷之三昧,恰好应对了人的一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好比人之童年。新荷初绽水面。嫩绿的叶子似沉睡的眼睛刚刚睁开,欣喜而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一如人之童年,纯真快乐,眼睛里满是阳光的碎影,泛着亮泽,不知人间愁苦为何味,用充盈和向上来诠释生命的起始。
  “迨至菡萏成花”,是李渔的诗句。菡萏成花是说一个花骨朵开至鼎盛,好比人的青壮年时期,绿叶舒展,花朵鲜艳,尽情绽放着生动与美丽,人生至此,不能说看透世事,但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去掉浮躁,留下沉稳,结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实,生命至此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开阔地。
  “留得残荷听雨声”,自然是李商隐的名句。残荷听雨,好比人之晚年,经历了风霜雨雪,遍阅了春华秋实,亭亭的莲花,碧绿的荷叶,经过季节的濯洗,变得安静、宠辱不惊。残荷听雨,懂得的人,自然能体会其中的妙处,破败只是一种表象,生命的柔韧和厚度,这时节才最能体现。
  荷之三味,是一个过程,浓浓淡淡都是人生。再次翻开杂志。凝视那个作者的名字:十万残荷,我好像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想来是一个懂得生活之人,懂得起承转合之间的因果。爱是因,也是果。


盎然春意 溢于笔端

作者:陆  波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陈与义《春日》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丰山行。
  ——杨万里《春日》
  
  春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志南和尚《绝句》),那怡人的天气,万紫千红的景象,最是人们喜欢之时、喜悦之地。于是,诗情勃发的诗人们也就特别爱吟春天、唱春天、赞美春天。什么“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啦,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啦,什么“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啦,都是赏春的名句,脍炙人口,妇孺咸知。
  一般地说,古人写春天,大多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写,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是抓住春雨写;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是抓住春风写;白居易的“几处早鹫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是抓住春鸟写;而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是抓住春花写。这些咏春诗作,由于有所附丽,所以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觉。秦观、陈与义、杨万里的三首《春日》诗。也都以诗人独具的慧眼,抓住春天的特有景物。来摹春、状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秦观的诗,写春雨过后之景,诗人抓住春之朝阳和春之鲜花来写。瞧,春之朝阳落在琉璃瓦上,琉璃瓦经夜雨浇洗,一片洁净晶莹,一经朝阳照射,便反射出层层绿光,这是春天特有的明艳清新之光。而春之花朵呢,芍药花带着昨夜的雨珠,泪眼汪汪,脉脉含情;花瓣微垂的蔷薇,则静卧在枝蔓上,显得娇艳无力。春光明媚,春花鲜艳,构成了春天特有的画意诗情,碧瓦、霁光、雨珠、芍药、蔷薇,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形成了美的意境。陈与义的诗写春天早晨之景。抓住春天之鸟和春天之绿叶红花来写。写禽,从听觉的角度:朝阳初照,庭树青青,忽然传来鸟叫声,清脆婉转,使人欢欣!写花叶,从视觉的角度:红花朵朵,绿叶绵绵,花叶相衬,满树满林,由近及远,整个世界弥漫着一片春的气息。这就是春天。耳盈鸟语,目满青枝,鼻溢芳香,诗人以寥寥几笔,就把春的气氛充分渲染了出来,让读者脑中深印了春的痕迹。杨万里写春,很有特色。诗人撇开常思,抓住春天傍晚时候这一特定时间写春天,将夕阳、山树、犬吠、人行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特有的春的图画。春天的黄昏与冬、夏、秋就是不同,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犬吠声更洪亮,行人精神倍增,这些春之景象组合在一起,创造的是春意勃发的意境,给读者的是一股春的暖流,让人从中感到一种旺盛的精神。
  三位诗人写春,都抓住各自特有的景物,而且都能通过各自的描写,表现春天优美、温馨的特点。秦观的《春日》写的是雨后,但晴天、霁光给人的是春的温和,芍药、蔷薇给人的是扑鼻的芳香;陈与义的《春日》写春天的早晨,鸣禽上下,寒意顿消,绿红相扶,异馥诱人;杨万里的《春日》写春天的傍晚,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创造的是一片温馨的气象。当然,诗歌洋溢春天的氛围,除了抓住春天特有的景物来写以外,还需选取最富表现力的词语,将春的物征勾勒出来。在这方面,三首《春日》诗都十分耐人咀嚼。秦观的诗用词非常准确:写夜雨,准确抓住了春雨之特征,雷是“轻”的。雨如“万丝”,全无夏天暴雨倾盆的情状;写雨后朝阳,用一“浮”字,将朝阳之暖、雾气之薄贴切状出;写雨后之花,带雨芍药着一“含”字,无力蔷薇着一“卧”字,情态各异,姿态可掬,令人顿生怜爱之情。由于这些词语的准确运用,庭院雨后的静态美景便活起来,宁静之景充涮了无限生机。陈与义的诗遣词造句也很考究:诗人写树上的鸟,用一“鸣”字,就活画出鸟儿在树上跳上跃下、叽叽喳喳的情状,一下子使春之画面“闹”了起来,充满了勃生机。写红花绿叶与春天的关系诗人用一“扶”字,仿佛红花绿叶正是为了春天而存在,而春意洋溢劫全是凭借了红的花和绿的叶的扶持。这样一来,红花与绿叶就有了特别密切、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运词,就使诗的意境显得趣味顿生了。杨万里的诗用词似不十分推敲,却以自然贴切为求,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用一“随”字,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也将诗人的怡怿心情和盘托出;写斜阳照山树,用一“着”字既映出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如血的阳光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山中犬吠,本是极常见的现象,诗人用一“知”字,就充满了趣味:听见狗叫,可东张西望,觅不到狗之形,不知吠从何来?但既有犬声,定有人家,虽然不见柴扉,但家之温馨已渐显明,一个“知”字,将山之空寂广大、山中生活特有的意趣全然写出。
  诗是艺术,一首小诗。就是一件小小的精美艺术品。三首《春日》,是春天花圃的三朵奇葩,各以其独特的个性显其异彩。秦观的《春日》写春,注意选取客观世界中呈静态的事物,创造一种平静温和的氛围,而描绘时则于宁静中赋予无限生机和活力,体现春的特点。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参差,但作者用一“浮”字。将太阳透过晓雾照在琉璃瓦上,琉璃瓦反射出朝阳霞光的情景写出来了,这闪动的绿光就给人以神秘和惊奇,让人涌动起春的热情。再看庭中花朵,芍药、蔷薇经雨一洗,清新了许多,文静了许多。但诗人慧眼灵思,说缀着雨滴的芍药花秋波荡漾、脉脉含情,而蔷薇呢。则似与夜雨嬉戏了一夜,精疲力竭了,正沐着晓光,静静地安眠。画出了一幅“睡美人”的优美图画。这样写花,花就不只是自然界的一种静止的植物,而有了人的感情、思想,于娇媚中露出几许情趣和生机,使读者也心旌摇荡、不能自主起来。也许有人说,诗的第一句写春雷和春雨,选的就不是静物。但只要细细一看。诗人写雷,冠一“轻”字,写雨,用“万丝”形容,同样渲染了一种静的氛围,而静中又孕育着生机一片。陈与义的《春日》诗写春,则明显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春天,美丽的画面多的是,动听的音符时时有,要想一一绘出,确实笔力难穷。诗人深谙艺术之道,写春,只抓住最能代表春天特点的景物加以点染,更多的春意留给读者自己去看、去想、去揣摩。春来了,大地复苏,人们眼前再也不是枯枝败叶,而是绿叶嫩芽、艳花朵朵,人们耳中灌满的,也不再是北风凛冽,而是鸟语声声,清脆悦耳。诗人正是抓住红花、绿草、鸟语这最能代表春的景物,简笔勾勒,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推到读者面前。然后,作者索性止笔,不再对春进行细描,而是由写景转入抒情:春意浓、诗兴旺。刚要描绘,更迷人的镜头又跃然目前,刚想好的诗句又不知逃逸到哪里去了。其实,以诗人之技,写春定有妙句,作者玩的是“诡计”,以其“已难寻”的遁词来引读者,诱使他们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激起了读者的感春之念,应该说,是诗歌创作的“至上”之境。杨万里的《春日》突出运用了“铺叙”手法。整首诗紧紧围绕“远目”二字,尽情酣畅地状春,由极目无边而移视眼前,由睁目四顾而到侧耳闻春,由自然之景而人人间之境,由盎然春意而到温馨亲情,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把读者带入了全景式的春的氛围,那里,有春之声的和悦,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境的美妙,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让感官尽受春的刺激,让热血因春的荡漾而沸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袅袅炊烟起 转载
【三秦文学】回家的路
捧一把故乡的黄土
故乡的火炕
路延黄土岗
【贺诗小辑】欣闻胡庆宏先生履新有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