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徒步母亲河,我们用心丈量这方沃土的厚度与宽度
userphoto

2022.11.11 湖南

关注

    记者 欧阳霞林

(小标)精心构思,纲张目举启动活动

    孙水悠悠、涟河漾漾。每次漫步在两河边,我的心情都无比激动,一直想为母亲河做点事。

    古老文明与现代元素在这里对流、撞击;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交汇、演绎;历史与今天在这里并轨、延伸……这块魅力无穷的热土,为世人打开了一幅神奇的湘中人文山水画卷,催生出了一颗光彩熠熠的耀眼明珠——娄底。

    可以说,每一座城市的诞生,都离不开一条河流的哺育。孙水河、涟水河——两条哺养了我们的母亲河,就是娄底文明进步、发展壮大的根系。

    喝着母亲河的水长大,可我们却很少对母亲河关注。她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她所浇灌的沿途村庄、城镇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河流域,还有多少没有被人发现的秘密?沿河两岸的环境保护又是一种怎样的现实情况?为探秘湘中文明发展状态、深度挖掘娄底人文地理、系统了解母亲河的现时状态、提高市民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关注我们的饮水安全等,2014年,娄底晚报组织发起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徒步母亲河”大型采访报道活动。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领导、指挥。2014年10月15日,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美华委托时任副部长袁华荣主持召开了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座谈会。我们邀请到了娄底市环保局、娄底市水利局、娄底市林业局、娄底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两河流域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协办单位。会后,活动正式启动。

(小标)斗志昂扬,勇挑重担接受检阅

活动确定由当时担任晚报新闻部主任的本人带队,率本报骨干记者、日报、网站记者参加,与社会热心人士、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的团队,沿两河徒步行走,并即时发回报道。报道内容包括沿河两岸人文地理、民风民俗;新农村建设成果;两河流域森林绿化、水土保持、水资源环境保护及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等。消息、通讯、言论、图片兼容,系列报道必须做到有思想深度、文字感染力强,图文并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除现场新闻和图片可通过娄底晚报官方微博、晚报公众订阅号随时随地网上发布外,娄底晚报开辟《徒步母亲河》专栏,即时刊发报道。

活动启动后,我既兴奋,又紧张。这个活动虽然酝酿时间比较长,在年初就提出了构想,但接到要启动的指示,却到了10月12日。因此,很多工作都准备得不够充分。我只能一边搞,一边摸着石头过河。

     这么大型的采访活动,在娄底来说是史无前例的。首先,这次的采访,从紧奏的行程按排上来看,历时就达二个月之久。在实际操作中,估计会耗时更长,后回头看也确实如此。再有,本次采访涵盖的地点和知识面都较广阔。从地域上来讲,其中涉及到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的广大乡镇、库区、森林公园等;从知识层面上讲,远涉历史、人文,近涉水利、林农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风民俗、环境保护等各个层面。所以,在具体采访中,它要求我们的记者在素材的择取、综合知识的运用方面要准确把握、节点到位。

参与这么重大的采访活动,对我们记者的才华、职业素养、敬业精神、体能等方方面面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检验。且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因此,在筹划这么一次采访活动之前,我就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脱一层皮、掉一身肉、吃几个月苦。


(小标)探本溯源,深入采访用心记录

     此次大型系列采访,我打算把重点放在对娄底本土历史、地理、人文、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上,让我们娄底人更深刻地认识我们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状况,了解我乡我土我人的来龙去脉。而要做好这些,重在“探本溯源”,这就需要记者用心、细心地深入到每一个采访点上,大量地采集各类信息,然后加以精选。

    很多人都知道,孙水河的源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发源于新邵、纳入涟源市白马水库的涟河。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水河发源于娄底境内的源头是来自于龙山主峰岳坪峰底下黄家冲的一条小溪。这也是我们将龙山作为首访的原因。

    10月16日上午8点30分,采访团一行从娄底出发,经约一个钟头车程抵达涟源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下车,在公园管理处旅游和资源管理科的黄果庆科长带领下,我们一行马不停蹄地去探寻孙水河娄底境内源头--小洋江源头。

     车至岳坪峰半山腰,因上段山路未通公路,我们只能步行。一路上,我一边认真听取黄科长的介绍,一边细致地观察周边的地理环境和山上所生长的各类植物,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敢漏过。从山上下来后,已是下午二点多钟。吃了饭以后,又匆匆向龙山最高顶峰岳坪峰进发。在攀登龙山过程中,因山势异常陡峭,部分志愿者因体力不支,在爬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后就退了下去。我和另外几个记者坚持爬到了山顶。从山上下来回到住所时,已是晚上9时左右。吃了饭,洗涮完毕,已是11时左右。尽管全身很酸痛,人也很疲劳,但我还是坚持看完资料,并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在零晨一时许才开始睡觉。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们就开始赶往白马湖库区。白马水库是湘江二级支流孙水河的源头,是娄底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地。每年枯水期间,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至少为下游乡镇及娄底中心城区提供2万立方米的水源。

     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白马水库曾因旅游开发、水体养殖而饱受污染,水质检测警报连连。近年来,除着对水库集雨区工农业、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的防治力度的加大,工业污染等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彻底清除,水质已达到二级饮用标准。但受库区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还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消除如下四个方面主要问题:生活污染;生产污染;特殊群体如钓鱼者造成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之前我听说,孙水河是建成白马水库后才命名的。之所以命名为孙水河,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采访途中,我亦听到有人提及白马镇孙家桥村等地的孙姓人氏,乃孙思邈后裔,这就激发了我对孙家桥村探访的兴趣。后来,通过对孙家桥村71岁的孙有生老人的采访,我们得知孙家桥的孙氏族谱记载,其祖先于汉末已迁来此地,而非传闻中的孙思邈后裔。

      在对白马水库的修筑历史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父辈们战天斗地,不怕受累,不怕流血牺牲,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精神与大气豪情,并深为他们的这种精神与情怀感动。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采访团获知了现在的孙水河原本就是涟水河,且在汉代的《水经注》、《山海经》等水籍上都有记载。而现在的涟水河则本名“蓝田水”。1952年,涟源建制时,为取“涟水之源”之意命涟源县名,故将原涟水更名为孙水河,将原“蓝田水”更名为涟水。这样同时将两河易名的做法,在古今地名编制中都不多见,不利于后世对前史的考证。故专家们都呼吁为涟水河正名,但政府一直没有回应。

      在之后对茅塘、杨家滩、水洞底、以及涟水河位于新邵坪上镇境内的源头等众多地方的采访中,在采用史料上,我都是以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的。因此,写出来的报道真实可信,也是对娄底方志在某方面的补充。


(小标)坚定前行,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从事这样的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得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锐敏的观察能力和钻进去的“钻头”劲儿。采访行程中,无论山高路险、刮风下雨,只要作好了行程安排,我都不允许自己作任何更改。

     在白马镇吃过中饭后,来不及作半点休息,迎着骄阳,拖着业已疲惫至极的步伐,我带着团队正式踏上了此行的徒步采访之旅。

      年轻人有点怕吃苦,他们提议坐在车上沿河开下去。我自然不会同意,我很执拗。我之所以要坚持徒步,是因为,我想通过我们的采访,把我们了解到的方方面面、把我们细致的感受传导给大众,让大家提高对母亲河的认识,从而对母亲河产生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自觉提升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爱护母亲河的文明行为。

      我要告诉你,我们的先辈做了什么,我们的同胞现在又在做什么。我还要看看,在娄底这方热土上,你又为家乡做了什么。我希望你能景仰自然,厚待万物!

      我们一脚一脚地踩开茅草,一点一点地拨开荆棘,沿着河岸,追逐着波浪,抖擞精神,迈开了雄健的步伐。

10月31日到水洞底时,一大早大雨倾盆,寒意砭骨。我的队员们问我: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我们还去吗?我坚定地回答:就算是下刀,即定行程也决无更改。时水洞底镇党政办的李雪群是个女同胞,她被我们执著的精神感动了,陪我们撑着雨伞,穿着雨鞋,在二天采访中一起上山“入地”,一身泥泞。之所以有“入地”之说,是我们一起打着手电,探寻了该镇凤冠山地底下一个尚未开发的巨大的“地下龙宫”。

实际上,在外面的采访只是完成了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接下来的写稿占到了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二。如何找到主线,如何选取素材,包括翻阅材料,遣词造句,每一个环节都那么难。这种稿子不同于一般的通讯、消息,要么信息量大而繁杂,要么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所以构思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写作中,需要把你的心、你所有的激情都投入到创作中去。思路一打开,灵感一来,我就赶快下笔,不敢停顿。因此,往往是通宵达旦地笔耕。有时,就算到凌晨三四点就写完了稿子,感觉很累,想好好睡个觉,但到了床上,却仍是翻来覆去,思想还在那儿跳跃着,让你既感疲惫至极又无法入睡。那种情况是很折磨人的。未尝其味,断不知其苦。

从10月16日启动仪式到当年底,我们先后行走采访了龙山、白马湖库区、白马镇、茅塘镇、杨市镇、水洞底镇、娄星区万宝镇;新邵坪上镇、涟源三甲乡、六亩塘、蓝田镇、石马山镇、渡头塘、伏口镇、湄江镇、桥头河镇、娄星区黄泥塘办事处、涟钢、涟滨办事处、大埠桥办事处、双峰杏子铺镇、水府庙湿地公园、水府庙水库管理处等众多地方,我个人2个多月写出了近10万字的报道。因透支过度,有时实难支撑,累了,在车上就着靠背躺躺,在办公室就趴在桌上眯一眯。那段时间,虽然天气已很冷,我浑身经常冷汗直流,走路都轻飘飘的。肉和骨头,一点点的,像随时都会散架,且因感冒一直咳嗽不断。因为自感责任重大,我以无比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后来统计,我们来来回回往返行程6000多公里。

让我深感欣慰的是:我们的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网民、市民的一致赞誉,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了涟源市领导、沿途各乡镇、场、社区、村组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

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娄底晚报的团队通过这一次检验,证明都是能写能战、能做事的勇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的富水河
妫水河:母亲河为何倒着流
名镇古村:河湾山寨
不冻河碑记
摄影:青岩镇的美(8)
古道上的守望者,永济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