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2700首诗中最有趣的一首,完全是打哑谜,细读才觉得妙不可言
大唐出了一个李太白,写得一手好诗,被世人捧上天称为谪仙人;宋朝却出了一个苏轼,作得一手好词,被后世唤作苏仙。诗仙的诗,美轮美奂,洋洋洒洒,如天上泼墨而下,读来令人大呼过瘾;苏仙之词,收放自如,气势恢宏,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大图模式
但要是两人跨界起来,李白一生所作的词,现存只有20多首,多数还不知道是不是他所写,论质量也只能算上将就;而苏轼却算得上是全才,诗、词、书、画、散文,他都有较高建树,光是诗作他就有2700多首。苏轼的诗涉及题材很广,更是饱含他对人生的看法,无论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纯美,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哲理,都是苏轼流传千古的经典诗作。
大图模式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苏轼这2700首诗中最有趣的一首,初读时觉得这完全是打哑谜,细读才觉得妙不可言。
《花影》
北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大图模式
如果不看诗名,将全诗读完,都很难猜到是在写什么,只有看了诗句,才令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一首咏物诗,咏的就是花朵的影子。这首诗作于苏轼39岁时,苏轼一直和王安石不合,当听说王安石再次出任宰相一职,心中十分不爽,写下此诗暗讽。
大图模式
诗的大意是:那能华丽的亭台上,花影层层叠叠,一层又一层,我几次想叫童仆将它们扫除,可是却怎么都扫不走。好不容易等到太阳下山,它们被收拾干净了,可那月儿又把它们送了回来!
大图模式
诗的第一句,将瑶台比作朝堂中的高位,而那重重叠叠的花影,就是诗人心中的得志小人,一个“上”字将花影拟人化,它们处心积虑要上瑶台的形象呼之欲出。“几度呼童扫不开”,明知道花影是怎么扫也扫不掉的,他又怎么会真的叫人去扫,所以这句为虚。“几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嫌弃,更是对不喜之人得志的抱怨。
大图模式
诗的第二句,诗人将文人墨客心中圣洁的“太阳”和“明月”都比作花影的帮手,因为只有日落,月不明时,花影才能消停。前半句,一句“收拾”用得绝纱,看到花影短暂消失,诗人心中的快意溢于言表。“却教明月送将来”中的“却”是转折,也是诗人的无奈,可惜这明月终不识好赖,生生地用那洁白的月光,将它送了回来。
大图模式
整首诗明如白话,无一生僻字,但初读时却仍然让人猜不出到底是写什么,只因诗人藏得太巧妙了。毕竟当时王安石已上任,东坡确实也不敢太过直接,但有心人细读起来,却能发现这首诗讽刺得辛辣至极。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宋代文坛巨匠,他们因政见不一而不合,谁对谁错我们无需过于纠结,但是不得不说这首诗当真是佳作。对于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讨论一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典诗词欣赏的四种类型》,讲得真好
(转)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傲慢无以至高,谦虚以至千里
宋朝最伟大的10位诗人,每一个人都留下了千古名篇!
王安石写首很少见的怪诗,苏轼黄庭坚师徒忍不住模仿,都败下阵来
苏轼这首诗人人都能背,收录于小学课本,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