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树盆景,文人雅士的“追”爱
中国树木盆景中的“文人树盆景” ,即当今称“文人树”,其特质:孤高、洁、淡雅、禅意等近年来深受盆景玩家、爱好者及文人雅士喜爱。关于阐述文人树的文章众说纷纭,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个人愚见如能把文人树作为中国盆景一个重要的造型形式和风格,进行更加认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一定的系列理论,这将是对中华文人文化的传承,相信有助于中国盆景更好地向多元化发展。
大图模式
文人树盆景起源于中国,可追溯到唐代,要弄懂什么叫文人树,必须先从文人画谈起。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在题材方面,由于大量失意文人对现实社会不满,纷纷将目光转向自然,借物言志。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维、文同、苏轼、清初四僧、吴门画派等。
大图模式
宋·马远《松月图》
盆景艺术的文人树这一概念是由文人画派生而来的,也就是说文人树必须要有“文人画”的特性。由文人、文人画的清高、孤傲,我们可以得知文人树的主要特征应是:高傲、枯瘦、残缺。健硕、直昂、丰腴的独杆盆景,只能叫独杆树或者叫高杆树,这种“健康”的树欠缺一种“病态”的内涵和意境。文人树必须要有一种意境,宣泄一种情绪,吐露一种幽愤。
大图模式
《风骨》(真柏,树高115公分,树龄约30年)
因此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中,树木大多都是主干瘦劲,枝叶疏朗,鲜有矮壮丰满的树形。这是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所致,瘦中更见风骨与精神。
最具艺术价值的文人树是饱含“悲剧”意境的“病”树。这个结论可从文人画中得来:文人画到了清代达到了鼎盛,涌现了许多顶极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他们身为明末遗民,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笔法恣肆、放纵、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他们的画中树都是枯朽残破的。
大图模式
《入云》(真柏,树高132公分,树龄30年)
有人认为文人树必须是独杆,两根以上的都不能叫文人树了。其实,文人树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看它是否能以树言志,是否饱含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如果它满足了高傲、枯瘦、残缺的文人画要求,多一两根树也应无妨。
【文人树特征】
大图模式
随物赋形,随形赋意。是不经意偶然得之天趣,是一念无有、一丝不沾的顿悟,是脱略形式、透过形式来表达、流露文人思想境界的“变化生发无定式”。
大图模式
即文人味。是文人品性、情趣、神韵的“士气”,是疏淡、超脱、空寂而深邃的精神内涵。
大图模式
洁,练。几托疏枝,稀落数叶;多一枝为多,少一枝为少。是一种极的淋漓表现,无干皆可,甚至可化到“零”,洁到几乎抽象。
大图模式
平素,雅致。朴实无华,清洁高雅。美而不落俗套,不矫饰。
大图模式
生拙,古拙,野趣。不呈才,不使气,贵在敛约。可以是不完整或有缺陷的形体。
大图模式
素淡,闲寂。不囿于物,平淡天真,疏淡脱俗。
大图模式
大胆留白,少着枝叶,空间多。给观赏者留有更多的审美联想。其空白是“否定之肯定”之空白,计白当黑,实际上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
大图模式
飘逸,潇洒,与众不同。
大图模式
清瘦。干细,枝少,片轻。“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图模式
耸高,清高,孤高,枯高。此类型一般枝条分布在树干较高部位。
文人树盆景欣赏
大图模式
《高士图》(五针松,树高95公分,树龄约30年)
大图模式
《高风亮节》(刺柏,树高115公分,树龄约90年)
大图模式
《古风》(黄山松,树高85公分,树龄约80年)
大图模式
《邀月》(真柏,树高85公分,树龄约30年)
大图模式
《临虚》(真柏,树高86公分,树龄30年)
大图模式
《凝望》(黑松,树高105公分,树龄约30年)
大图模式
《雅集》(真柏,树高100公分,树龄约35年)
大图模式
《守望》(五针松,树高85公分,树龄约25年)
大图模式
《相依》(真柏,树高110公分,树龄约30年)
大图模式
《临虚》(真柏,树高86公分,树龄30年)
大图模式
文人树盆景, 当今 文人雅士的“追”爱
大图模式
图文源自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
欢迎盆友投稿、交流,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树盆景,风骨神韵妙不可言!
文人树杂谈
文人树盆景之美学
文人树系列:何为“文人盆景”
再谈素仁盆景的艺术风格
历代文人书法之二??文人书法的特征特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