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国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兴国路

兴国路当初是上世纪20年代由法租界当局填浜筑路,以法租界公董局秘书保罗雷上达的名字命名的雷上达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是长宁和徐汇两区的界路之一。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上海,改名兴国路并沿用至今。兴国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一。兴国路上最主要的历史建筑当然是兴国宾馆别墅群,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年的“太古圈”豪华别墅群到底长什么样子。

兴国宾馆

上海兴国宾馆位于兴国路78号(华山路1245号),是上海市中心的花园别墅宾馆。1956年,作为市委招待所,接待国宾和中央领导。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刘少奇、陈毅等领导曾先后在这里住过。1984年正式取名兴国宾馆。

兴国宾馆

兴国宾馆由风格迥异的法、英、德、美、西班牙、加拿大式别墅楼组成。宾馆闹中取静,景色幽雅,古木葱茏、鸟语花香、飞瀑流泉、奇峰异石。各式别墅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形成独特风格的园林庭院。

兴国宾馆

绿化面积达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0%,现有树木6000多株,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200多株,其中1棵百年大王松名闻江南,还有多棵百年老樟树、五针松、塔枫、龙柏以及银杏、香榧、金橘等名贵果木。

兴国宾馆

上世纪20年代法租界当局修筑了雷上达路(今兴国路)以后,外国洋行陆续在此建造别墅,而这些别墅均为洋行大班居住。兴国宾馆大院内的13幢别墅建筑就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

兴国宾馆

上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这场始于华尔街的经济危机,使得当时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上海,也无法独善其身。据资料记载,仅1934年,上海民族资本企业就倒闭了425家,失业队伍日益庞大,但与此同时,经济危机的爆发,也给一些有远见的资本家,找到了低价购地的良机——兴国宾馆的一号楼,恰是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

兴国宾馆

当时建造兴国宾馆一号楼的,是英商太古洋行的“大班”,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跨国公司驻华首席代表。

兴国宾馆

1866年12月,清同治五年,英国人斯维尔(William Swire)和巴特费(R.S. Butterfield)在上海开办了ButterfieldSwire Co,中文名译作“太古洋行”。太古洋行和当时的英国政府关系密切,其实质是受英国政府支持的,在华设立的一个对华贸易机构。

兴国宾馆

当年,太古旗下船只总数及吨位,均占外国轮船公司在华首位,当时和太古在中国能够抗衡的贸易和货运公司,唯有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一家。即便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太古”的财力依然雄厚,这才使得一直对上海房地产市场雄心勃勃的经理们,下决心在市中心大兴土木,在上海建立一个奢华总部大楼,也就是今天兴国宾馆的一号楼。

兴国宾馆

WilliamSwire造这栋楼,就立意要将这一建筑,建成雷上达路、乃至上海市的一个醒目景观。当年出入太古总部的也都“非富即贵”,门前的大草坪,更是当年上海滩上流社会豪华派对的首选场地——尽管如此,太古洋行巨头本人,却从未在这幢豪华的住宅住过一天,户主一直是太古公司伦敦总部派驻上海的首席执行官米契尔(G.E.Mitchell)。

兴国宾馆

“一号楼”总部落成后不久,又兴建了“二号楼”、“三号楼”等作为员工住所,特别供当时的高级职员和其家属居住,足见其打算在中国扩张的野心。老上海都知道一个说法,“太古圈”,指的就是当年雷上达路、海格路、朱尔典路(今兴国路、华山路、湖南路)相围的土地。太古洋行在此兴建了不少“职工住宅”。

兴国宾馆

原海格路695号(今兴国宾馆2号楼),是太古洋行上海行正副主管的住宅,长期居住者为主管罗克(W.H.Lock);海格路727号(今华山路1215号)的居住者,是原太古洋行工程部主管詹姆斯·李(Lee .H.James)。

兴国宾馆

不仅如此,其他包括德士古石油洋行(Texaco)在内的英美大资本家、大企业,也都纷纷在太古系别墅附近圈地造楼,都想借太古洋行的名气,为自己的品牌和地产增值,最终形成了兴国宾馆今天的风格。

兴国宾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太古洋行的英籍职员,被作为敌对国难民遣返回国,洋行产业则作为敌产被日伪接管,原“太古圈”的房子也成为了日本军方的乐土。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古洋行逐渐缩小在大陆的投资,于是“一号楼”就变卖了。据说,蒋介石曾将许多重要活动和会议,都安排在这里。

兴国宾馆

1956年,“一号楼”划归当时新成立的上海市委办公厅招待处,初时仅简单将“一号楼”定名为“上海市委第一招待所”,后又改名为“兴国招待所”,名字虽然仅叫“招待所”,从服务到设施却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因为当年“兴国招待所”主要接待的,都是由北京来沪的中央级领导,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和江青——“一号楼”也因此,在上海人心中的神秘色彩大增。

兴国宾馆

在成为“一号首长”的招待所之前,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周恩来的保健大夫张佐良曾回忆,“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卫生干部学校,设在兴国路72号一座豪华漂亮的花园洋房里,那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环境幽雅,院内树木森森、绿草如茵,足球场般的大草坪,还有一个游泳池。看到的这一切真叫我一时难以置信......”

兴国宾馆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东卫生干部学校”,其实就在“一号楼”。解放后成立的“华东卫生干部学校”,于1952年通过上海市房管局,向当时在法律上仍拥有“一号楼”产权的英国房产代理,租借“一号楼”办学。房管局向英国代理,开出了远高于普通房租的特别地税,最终,“华东卫校”在未花一分钱的情况下,“名正言顺”地拿下了一号楼。1953年,华东卫校迁出,才正式翻开了“一号招待所”的历史。

兴国宾馆

今天,对于大多数上海人而言,这里依然是一个有些神秘的地方,不单单是因为,毛泽东和江青曾在50年代时,在一号楼内居住;而今的八号楼,亦是上海市领导人,会晤重要外宾的最高规格接待场所之一。

兴国宾馆

当年,张春桥、姚文元从北京回上海,也经常在兴国宾馆下榻。

兴国宾馆

现在的上海兴国宾馆是丽笙环球酒店和度假村集团的新成员。

兴国宾馆1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06-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25190000096 兴国路住宅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兴国宾馆1#楼

地址:兴国路78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5年;保护类别:二类

兴国宾馆1号楼

兴国宾馆1号楼,建筑面积1647平方米,英国帕拉弟奥式皇家古典建筑,由苏格兰建筑师clough williams euis在英国遥控设计。建筑南立面底层为附属多立克柱,二层为外廊,采用艾奥尼双柱,对称立面。铜板铺筑屋面,东西两侧为四落水坡屋面,在中间部分两坡屋面设有5个方形棚屋老虎窗,有两根方形挺拔的烟囱穿出屋面。整座建筑立面简洁、典雅又不失豪华。楼内有起居室、卧室、餐厅、会客室、台球室等大小不等的15个房间。室内装饰都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派豪华。

兴国宾馆2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16-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7 兴国宾馆二号楼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兴国宾馆2#楼

地址:兴国路78号

层数:2层,假3层阁楼;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5年;保护类别:二类

兴国宾馆2号楼

兴国宾馆2号楼近兴国路、华山路,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系英国维多利亚滨海建筑风格,机制平瓦陡坡屋面多种组合,南立面由双坡屋面山墙和一四坡屋面歇山顶组合而成,山墙及歇山部分用垂直黑山细木条装饰,二层为两组三个清水红砖弧形拱券,窗边饰以清水红砖齿形装饰,底层有九个开间的拱形柱廊,每间均有券心石。底层立面整个以灰色为基调,以水平横线与建筑上部分开,建筑立面活泼、丰富、沉稳、新颖,加上屋面穿出的三座三孔和单孔烟囱及北立面半圆形玻璃墙楼梯间,整座建筑显得豪华、生动。

兴国宾馆3号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3 兴国宾馆三号楼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地址:兴国路78号

兴国宾馆6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17-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4 兴国宾馆六号楼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兴国宾馆6#楼

地址:兴国路78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代;保护类别:二类

兴国宾馆6号楼

兴国宾馆6号楼是一幢法国民居建筑,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四坡屋面,铺灰色板瓦,南侧屋面上开设一长条形天窗作为屋顶层的采光及通风。该建筑平面设计自由,不拘一格,东侧设二层圆形阳光室,西端有一层圆形起居室,二层为露天平台,混凝土宝瓶栏杆,主建筑南立面开设大面积玻璃窗,屋面做成跌破形,山墙檐口曲折,层次丰富。

兴国宾馆7号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095 兴国宾馆七号楼 民国 新华路街道

地址:兴国路78号

兴国路324号

兴国路324号,是赵祖康(上海松江,1900~1995,中国道路工程泰斗。民国最后一位市长、共产党上海市副市长。)旧居。从1958年入住,到1995年去世,赵祖康在这里度过了近40年光阴。

  赵祖康

出生于松江的赵祖康从小深受孙中山“工程救国”的熏陶,立志从事交通事业,报效国家。1922年,赵祖康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道路和市政工程,并代表中国出席国际道路会议,考察了美德等地的现代公路市政建设。1931年回国后,他一直在交通部门任职,领导修建了西兰、西汉、滇缅和乐西等抗战主干线。1943年起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战时运输局顾问。抗战胜利后,赵祖康带着家人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兼管全上海的公园。1949年3月,赵祖康参加中国工程师协会代表团,与侯德榜、茅以升等专家联名上书,要求各项军事活动要保护厂矿、交通、学校等设施。1949年5月初,解放大军逼近市郊。出于安全考虑,赵祖康离开偏僻的武夷路住到留美时期的好友、交通大学冶金专家梁伯高教授位于长乐路的家中。就是在这儿,赵祖康度过了作为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的五天四夜。5月23日,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上海解放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晚,才接替吴国桢做了23天市长的陈良正打理行李准备“撤退”,匆忙之下决定让赵祖康担任旧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长,负责社会治安稳定并办理交接。早已和地下党接触的赵祖康,将希望寄托在新中国。5月24日夜至25日,解放军占领苏州河以南整个地区,赵祖康指示各警察分局不要做任何抵抗,插白旗配合军代表接管,同时要求各局处主要负责人集中办公;25日,在民主人士颜惠庆等联系下会见中共军管会接收代表,商定照常上班、接管审核、恢复交通、保存档案等八项要求;26日上午,主持最后一次“市长办公会”传达布置各局处落实;5月28日下午,向新上海的首任市长陈毅办理交接。解放上海期间,上海市区没有一天停水停电,市民生活不受干扰,平稳进入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赵祖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工务局局长,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2年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赵祖康长子赵国通1940年出生于重庆,上海市政府参事。次子赵国屏于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三个女儿分别毕业于北大、清华。

兴国路372弄11号门牌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805190000179 淮海中路1984弄37号民国 新华路街道

地址:淮海中路1984弄37号(兴国路372弄11号)

淮海中路1984弄37号门牌

兴国路372弄11号与淮海中路1984弄37号是同一幢建筑,一边的门口写”兴国路372弄11号“,另一边的门口写”淮海中路1984弄37号“。

淮海中路1984弄37号(兴国路372弄11号)建筑

淮海中路1984弄淮海别墅,1937年开发的新式里弄,由地产商人杨润身建造。七十年代,电影演员王霄住淮海中路1984弄20号3楼,电影演员冯喆、白穆、向梅、顾而已、评弹演员石文磊等都先后住在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国宾馆探秘
拍摄上海百年优秀历史建筑照片-3
20年前的长宁区 还认得伐?
海派建筑阅读 兴国宾馆一号楼不是冰淇淋房子
上海优秀建筑 30幢老洋房简介
香樟树下,听老洋房讲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