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舟山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素有“小维也纳”之称的昔日舟山路(摄于1930年代)

舟山路,是上海市虹口区东南部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霍山路,北至岳州路。长1043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筑,以浙江舟山命名。

昔日舟山路上的马路集市(摄于1945年,舟山路81号前)

二战期间,大批犹太人到上海避难,最多时据估计有2.5-3万人。他们聚居在虹口一带。舟山路曾是他们集中居住的街道之一,也是虹口区当年最繁华的地方,在鼎盛时期,走在这条街道上,几乎令人错以为身在欧洲,有“小维也纳”之称。

舟山路上的勃罗门乃登咖啡室PROMENADEN CAFE(摄于1939-1945年)

隔离区时期的舟山路(摄于1942-1946年)

利欧·玛果利那牙科诊所(Dental Clinic of Leo Margoliner)外的小孩(摄于1939年)

舟山路上手挽手的中外小孩(摄于1939年)

舟山路霍山路转角处(摄于1945年)

舟山路上的商贩(摄于1939年)

那时舟山路上有杂货店、药店、面包店、水管工、锁匠、理发师、裁缝、女帽匠、鞋匠——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咖啡馆。对于那些有点缺钱但仍饿着肚子的人来说,路边停着一个卖热狗的人气小吃摊,那就是人间美味。还有一些小规模工厂,生产肥皂、蜡烛、针织品、皮革制品,尤其是香肠和糖果等欧洲食品。

上海别发洋行(Kelly & Walsh)刊印的上海地图

在1940年代上海别发洋行(Kelly & Walsh )刊印的上海地图上(见上图),专门标注了“上海隔都”(Jewish Ghetto,犹太人区)。

1943-02-18《申报》

1943年2月18日,上海很多报纸都登载了日军当局《关于无国籍难民之居住及营业之布告》(见上图)。布告谈到,难民们按规定在3个月内迁入隔离区,如不与日本当局合作,严惩不贷。隔离区域:公共租界内兆丰路(今高阳路)茂海路(今海门路)及邓脱路(今丹徒路)一线以东,杨树浦河以西,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茂海路(今海门路)及汇山路(今霍山路)一线以北,公共租界之界线以南。

当上万犹太人被迁入隔离区后,他们的生活因为隔绝而进入非常艰难的状态。从1943年2月到1945年8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很多人因为没有工作,贫病交加,大约有1000多人因此死亡,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

战后幸存下来的犹太难民陆续离开上海,也有一些继续在这里生活。下面透过老地图和老照片,来回望那段历史。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当年舟山路上的商店主要集中在霍山路至长阳路一段。从上面1948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可以看到,虽然此时大部分犹太人已经离开这里,但是行号图上这段路上还是留有不少犹太人名字的商店,还有好几家犹太人开的私人医院或诊所,也许这里曾是救助生命的最后一个地方。

原舟山路6-26号(现属于长阳路138弄小区)

我们从霍山路口东面的双号开始。行号图中原舟山路6-26号列有:舟山路6号司立德教授,12号B·赫尔佐格医生DR. B. HERZOG,14号舟山医院,20号开麦尔牙医生,26号弗里德马姆医生DR. FRIEDMARM。多数为犹太人名字。再看看当年人们拍的老照片:

舟山路8号百老汇药店和无线电修理店(摄于1945年)

舟山路42号韦纳·康迪托里餐厅Weiner Konditorei Restaurant(摄于1938-1939年)

舟山路50号鲍里斯咖啡馆Boris Cafe(摄于1938年)

舟山路54弄口(摄于1945年)

舟山路54弄狭窄的弄堂(摄于1944年)

舟山路54弄口的店招牌子(摄于1945年)

舟山路54弄口挂满了店招牌子,有:Weiskopf, Schneider Tailor, Dr Loewenstamm, Herta Camnitzer, Klemann等等。

舟山路54弄弄口门头上至今还保留有“CHUSAN LIEGH”的字样

舟山路54弄弄口门头上至今还保留有“CHUSAN LIEGH”的字样,“CHUSAN”是英国人根据舟山的汉语发音记录下来的拼读方法,“LIEGH”是希伯来文“为我”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家”,意译过来就是“舟山路上的家”。可见舟山路对于当年的犹太人来说,就是家一般的存在。

舟山路78号欧洲药店European Pharmacy(摄于1940-1941年)

舟山路68号西达·利利普咖啡馆(Sida Liliput Cafe)及其它商店(摄于1945年)

上面的照片中,1945年时是下面一些商铺:

舟山路78号:欧洲药店(店主罗森布拉特夫妇)(European Pharmacy of Mr. & Mrs. Rosenblatt);
舟山路72号:食品商店(Provision Store);
舟山路70号:服装店和古董商(a clothing store and an antiques dealer);
舟山路68号:西达·利利普咖啡馆(Sida Liliput Cafe);
舟山路66号:钟表店和珠宝店(a watchmaker and a jeweler)。

舟山路21-23号今貌

霍山路口西面单号,在行号图中舟山路21-81号列有:舟山路21号国民医院(由体生医学校校长冯志寅医师于1947年4月27日开办,之前舟山路21号曾是巴塞罗那西餐厅Barcelona Restaurant),23号德利卡特咖啡馆DELIKAT CAFE,33号柏尔医师,41-43号美国联合分配委员会图书馆,51号欧洲咖啡馆EUROPE CAFE(早些时候是HENNER食品店,见下面照片),53号公共邮票公司PUBLIC STAMP CO.,59号汉斯·卡米尼泽医生DR. HANS KAMNITZER,61号特拉斯理发店,67号其木尔洋服店(稍早是维也纳洋服店,见下面照片),69号欧洲洋服店,81号万国大饭店。看看老照片:

舟山路23号德利卡特咖啡馆DELIKAT CAFE(摄于1938-1945年)

舟山路23号德利卡特咖啡馆DELIKAT CAFE及其它商店(摄于1938-1939年)

对面舟山路51号HENNER食品店(摄于1938-1939年)

几位男子在舟山路51号前交谈(摄于1942年)

舟山路59号布卢门撒尔旧居今貌

舟山路59号,是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布卢门撒尔的旧居。布卢门撒尔是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中非常知名的一位。

沃纳·迈克尔·布卢门撒尔(1926-,Werner Michael Blumenthal)

沃纳·迈克尔·布卢门撒尔(1926-,Werner Michael Blumenthal),美国政治家、企业家,曾担任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1977-1979年)。1939年,13岁的他随父母逃离德国,来上海避难。1947年,离沪赴美。

据布卢门撒尔的回忆录中文版《我的20世纪:历史的危难关头和美好时光》记载,1939年5月10日,布卢门撒尔举家来到上海避难。最初是住在位于格罗希路(今延庆路)51号的艾琳别墅。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人开始对上海的犹太人采取压制措施。1942年,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辛格抵沪,他向日本当局提出“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的计划,要求按照“德国方式”抓捕、屠杀所有在沪犹太人。日本人没有执行“梅辛格计划”,而是在1943年2月18日建立隔离区,以“无国籍难民”的名义将所有1937年以来抵沪的欧洲犹太人统一迁入“指定地域”。布卢门撒尔一家就是在这个时候搬到了舟山路59号2楼11室,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一家四口住到战后的1947年9月,才乘坐一艘“经过改装的美国部队运输船”离开上海,前往旧金山。

舟山路59号布卢门撒尔旧居今貌

截至2015年,布卢门撒尔总共八次来沪寻根。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任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的布卢门撒尔应邀又一次来沪。在儿时经常做祈祷的西摩会堂,他深情地说,“不是我们选择了上海,而是上海选择了我们。上海救了我们。”

舟山路61号特拉斯理发店前一位妇女在售卖餐具(摄于1946年)

舟山路67号维也纳洋服店(摄于1946年)

舟山路67号,1946年时是维也纳洋服店(Vienna Tailor),店主为Binem Tshmul先生,他早些时候在公平路225号开店,并保留了他的电话号码。

舟山路69号及相邻的店铺(摄于1941-1945年)

1941-1945年期间,舟山路69号及相邻的店铺:莫贝尔豪斯Mobelhaus / 约瑟夫·汪克Joseph Wank / 沙赫特珠宝店(69号)M. Schachter the jeweler (No. 69) / 罗森塔尔西餐厅(前位于德国柏林克莱街15号)Restaurant Rosenthal formerly Berlin Kleistrasse 15.

马路集市后面的建筑舟山路69号欧洲洋服店Europe Tailor,81号万国咖啡馆Cafe International(摄于1945年8月)

舟山路69号欧洲洋服店,81号万国咖啡馆(行号图上称万国大饭店)直到1948年绘制行号图时都没有变化。

过了长阳路,建筑风格就变了,也没有找到合意的老照片了,但是有一张一个印度家族成员及一帮锡克教徒在原舟山路218号前的合影倒挺有意思。合影的印度人有几十人之多,中间的两位戴着花环,一位叫Maharaja Jagatjit Singh,查了资料才知道,他竟是印度卡普塔拉邦邦主(印度最后一位国王)!在他右面的叫Kartar Singh Sangha。

一个印度家庭成员及一帮锡克教徒在舟山路218号门前的合影(1930年代)

Maharaja每隔几年就会到世界各地旅游,会来上海停留,Kartar Singh Sangha和其他当地的锡克教信徒会在当地酒店宴请他。

Kartar Singh Sangha在上海时的证件照

Kartar Singh Sangha,1899年12月13日生于印度卡普塔拉邦的一个村庄Kala Sanghian。1920年来到上海,从1920年11月至1952年11月,Kartar Singh受雇于上海的中国海关(CMCS)。1952年从中国海关退休后,Kartar Singh又在上海生活了八年,1960年回到了Kala Sanghian的老家,过起了农庄生活。1975年去世。

Maharaja Jagatjit Singh(1872-1949)

Maharaja Jagatjit Singh(1872-1949),Raja Kharak Singh之子,生于1872年11月23日,1877年10月16日成为印度卡普塔拉邦(Kapurthala)邦主。1890年11月取得全部权力后,便开启他环游世界的传奇生涯,并成为一位崇法者(Francophile)。1911年取得大王(Maharaja)的头衔。他的住所仿照凡尔赛宫建造,而他所在城市的摩尔人清真寺则仿照法国统治的马拉喀什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卡普塔拉的许多建筑都受到了法国的影响,因此获得了“旁遮普小巴黎”的绰号。

阿尼塔·德尔加多(Anita Delgado)佩戴在头上的月牙形胸针 (图片提供:Luis Miguel Howard Jewellery)

说起这位卡普塔拉邦邦主,除了是位崇法者外,他美丽的妻子以及珠宝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他与第五位妻子阿尼塔·德尔加多(Anita Delgado)的浪漫爱情故事流传广泛。

故事是这样的:
1890年,Anita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06年,16岁的她成为马德里一名出色的弗拉明戈舞者。在一次表演中,因惊人的美貌而被一位有着非凡魅力的印度贵公子一见钟情。而他,就是印度卡普塔拉邦邦主Maharaja Jagatjit Singh!当时他是应邀来西班牙出席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婚礼的。但巨大的阶级地位和文化差异,令Anita的父母并不看好这位印度女婿,频频阻止二人见面,Anita本人也断然拒绝过邦主,但最终还是在他狂轰滥炸般的热情追求下接受了他的求婚。之后二人来到巴黎举行婚礼,Anita正式成为了印度土邦王妃,也是邦主的第五位妻子。当时西班牙举国震惊,因为这样跨越阶级和文化差异的结合,在当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在巴黎,Anita为了融入上流社会而接受了许多礼仪谈吐和着装方面的培训,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和丈夫一起开始享受收藏珠宝带来的乐趣。1909年,他们回到印度生活。而这块月牙形祖母绿胸针,本来是王子最喜欢的一头大象的装饰品(印度大象的穿金戴银不是传说),因Anita喜欢,于是邦主便定制为胸针,作为19岁的生日礼物送给了她,同时也是鼓励Anita学习印度语的奖品。她非常喜欢,并极富创意的常将其戴在额头上。不幸的是,这段差异悬殊的爱情故事最后还是以悲剧收场,与印度皇室始终格格不入的Anita,结束了这段18年的婚姻。1925年二人离婚,Anita得到丰厚的月俸,且被允许带着她所有的珠宝回到欧洲,但条件是不得再嫁!1962年她去世后,她传奇般的珠宝收藏由她唯一的儿子Ajit Singh继承。这件祖母绿胸针曾经被Ajit于2006年送往佳士德伦敦进行拍卖,后被伦敦的V&A博物馆收藏,2019年再度出现在佳士德纽约拍卖中,最终以47.1万美元落槌。

钻石及珐琅羽饰,麦兰瑞,巴黎,约1905年,卡普塔拉大王珍藏

2019年佳士德纽约拍卖中还有另一件卡普尔塔拉邦邦主珍藏的珠宝,且它在2019年4月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的预展上出现过,它是一枚钻石及珐琅羽饰(见上图)。

1905年,卡普尔塔拉邦邦主(Maharaja Jagatjit Singh of Kapurthala)在巴黎的一次出游期间,购得一件由法国古老尊贵的麦来瑞珠宝世家(Mellerio dits Meller)所制作的绿宝石与钻石孔雀羽饰。作为一位法国文化的杰出品鉴家,这位印度王公被孔雀样式的帽饰所深深吸引,而孔雀在印度文化至今仍是备受尊崇的鸟类。此后,该羽饰还曾被这位印度王公的第五位妻子——西班牙知名弗拉门戈舞者阿尼塔·德尔加多(Anita Delgado)佩戴。两人邂逅时这位印度王公也在头巾处佩戴着麦来瑞珠宝。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回到上面那张拍摄于舟山路218号前的照片,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拍照呢?查了1948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才知道,原来舟山路218号曾有一座印度教堂,而在它沿街的舟山路222号曾是孟买食品商店(印度食品店)。估计当年在沪印度人经常会到这里聚会。

舟山路394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37-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805190000278 舟山路394号住宅 民国 提篮桥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舟山路394号

舟山路394号

独立式花园住宅。1924年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U”字形布局,机平瓦双坡屋顶,细卵石外墙,南立面、东立面入口有精美的柱式和门头装饰。

舟山路394号南立面入口处科林斯柱

舟山路394号南立面二楼阳台和拱窗

舟山路394号东立面入口处

舟山路394号东立面入口门头

1楼南立面入口处有2根科林斯柱,2楼南立面有阳台和拱窗。东面有一侧门,并有精美的柱式和门头装饰。

1940-07-13《申报》

据1941年版《字林西报行名录》,舟山路394号为西巴通心粉厂(Sipa Macaroni Factory),长主伊恩·斯特拉凯蒂(Ian Strakaty);1940年7月13日《申报》则记载为捷克商西巴面包厂,厂主史届拉卡蒂。报道说该厂有一位白俄籍经理卡资,为了博取犹太难民梅右的夫人的好感,谎称自己是工厂老板,并贪污工厂钱款挥霍,东窗事发后与梅右及其夫人三人同时自杀。

舟山路44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45 舟山路项氏宅 民国 提篮桥街道

地址:舟山路445号

舟山路455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K-J-02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9945190000147 舟山路杭氏宅 民国 提篮桥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舟山路幼儿园

地址:舟山路455号

舟山路455号

舟山路455号,原杭氏住宅。其楼梯扶手柱子四面均刻有“H”字样。建筑师A. Lehedelf设计,砖木结构,1933年设计建造。中西合璧风格的独立住宅。建筑体形方正,立面简洁,贴棕红色面砖,设抹角凸窗。底层主入口铺青石平台;顶层建有歇山顶的中式祠堂。

据1941年版《字林西报行名录》,舟山路455号时为日本海军陆战队(Japanese Naval Landing Party)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摄影“新一代”,《照亮印度:摄影 1857 -2017》展览受关注
印度一8岁小朋友 身高竟有198公分 世界第一
印度男人直视女子超 14 秒 就会被起诉
超好听印度浪漫有爱情歌曲《ARIJIT SINGH》
贵族落脚地 世界古堡酒店推荐
读《指南》,忆往事(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