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东老屋记忆(34):流新村的老屋

昊岭祠堂上的新屋

本文作者:禹丁华   编辑:文翟

流新村隶属邵东市流光岭镇,当地曾有多座老屋,如孝友堂、禹家屋、李家屋等。

孝友堂以昊岭祠堂名于乡里,系昊岭朱氏宗祠,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道光三年(1823)间修建。该祠处高山之上,座东北,面西南,南邻毛吉坳,北瞰太平水河谷,可极目数十里,团山与流泽地界的峰峦,也尽收眼底,生活必备的水井或山塘,处山下约二百米处,祠前全无。

昊岭祠堂土改时为朱李等姓村人分得,至20世纪60年代,原祠拆毁无存,但现今祠前石坎尚存,石板大道也有残留,祠址上建有几户民房,石质建筑构件及青砖随处可见,有的铺于地面,有的筑于墙体。经实地考察,原祠规模不大,仅两进五开间,但用材做工可属上乘。原祭祀大堂,今为茅厕猪栏杂房占据,其墙上与台阶嵌有诸多精美石材,显得极不和谐,不知这是糟贱还是奢侈。 

昊岭祠堂石质构件  摄影:禹丁华

据朱桂生翁及尹崇光翁说,建祠时,对于祠址的选择,朱氏族人治尧两房分歧很大,治公房主张建于今流光村太平水东岸(五凤堂),尧公房势大财粗,主张建昊岭,两房互不相让,只得抽签决定。尧公房主持抽签,在签筒中放置两个昊岭签,治公房不知有诈,先抽出昊岭签,于是孝友堂最终落地昊岭。祠成后,其不聚财不发人等诸多缺陷渐次显现,历经百年,朱氏族人复议,决定伐大坝山树木,于民国十一年(1922)迁建宗祠于白毛坝,曰五凤堂,昊岭祠堂乃弃。

流新村禹家屋原宅,处太平水上游河谷东岸,居者为团山禹氏祖善公房外迁后裔,与笔者家系远房房亲,如有什么祭祖大典,两家偶尔还有些往来。在笔者家东南四里许,有禹家冲,为太平朱氏聚居地,无一禹姓人家,故其地当与禹氏无关。而禹氏离开团山大本营,在此聚族而居,竟能以禹姓命名住地,实属罕见。 

禹家屋老宅遗址及石质构件  摄影:禹丁华

禹家屋老宅今拆毁无存,仅留堂屋原地基一间及堂前石坎一堵,还有几块石质构件散于荒草丛中。

笔者系团山禹氏第60代裔孙。祖上从第54代离开团山,多以打短工、做长工或投亲靠友随机流浪,居无定所。死后也无坟地可葬,又无力回葬团山,好在旧时民间有种慈善机构,为无地下葬的贫民提供墓穴。笔者家第54代至第56代祖先,先后葬畔泥冲凤形山、李家排园内、砂石牛栏场屋后、千吉堂庙山里等。直到第57代祖先才有了固定的居所与坟地,逝去的祖先才集中葬于狮形山石屋园。翻阅家谱,从有生卒年月记载的第51代(清康熙三十三年)至第58代(1983年)直系先祖的年龄统计看,年寿最高的75岁,最低的37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65岁多,女性平均寿命62岁多。到第59代笔者父母,俩老都已87岁,父亲年初病逝,母亲能劳动。这说明,时代在进步,人的寿命也随之延长。

在流光岭镇流新村,还有一李姓聚居地,叫李家屋,其祖先系从砂石及另一个地方先后迁来,故原宅又有老屋与新屋之分,现俱已废弃。

从李家屋遗址看出,老屋与新屋相邻,都坐东朝西,南邻禹家屋,太平水从太平亭发源,一路向北,过李家屋后,到毛坪里即撞上祖山,于是折而东向,掉入落差几十米的夏家皂龙潭冲,丰水季节,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这李家屋就处在太平水一级台地边缘,背靠昊岭,面朝大岭山,门前太平水自南向北蜿蜒流去,河湾处有一圆形乱石岗,岗上为茂林覆盖,新桥至佘田桥的石板大道从屋前经过。

李家屋遗址及门前太平水  摄影:禹丁华

据在地头耕作的老翁说,李家屋老宅表面看风水不错,其实有缺陷。老宅堂屋后有一鸡形石,屋前河边那圆形乱石岗为饲鸡食盆,乱石岗下有消水岩。消水岩不聚财,更为恼火的是,原来老宅建成后,不多久其堂屋后经墙就无故倒塌,且屡建屡塌。原指望这鸡形石为李家带来好运,不曾想却适得其反。族人一怒之下,将鸡头砸了,鸡头砸断后,有血从砸断处流出,有时经雨水冲刷干净,但要不了多久,血又会流出来,至今如此。砸了鸡头后,后墙不再倒了,但此宅会无故起火,屡建屡烧,搞得神人不宁。于是只得荒废,至今无人敢在此筑房。听了老翁之言,笔者对断石流血之事觉得很是神奇,但转念一想,也许那石头里含有大量铁等矿石成分,一旦露于空气中,经长期浸蚀氧化,于是石头上就有了红色,乡人以为是血,也未可知。  

李家屋前太平水边的圆形乱石岗及天然的捐资修路碑碑座  摄影:禹丁华

李家屋老宅右前方河谷,跨太平水建有一座约三米宽的石板古桥。听一老翁说,人说老马识途,其实老牛也有预知能力,早些年他每次牵耕牛过这桥,那老牛怎么也不肯过,心想莫非这牛中邪了?于是把这桥上下左右查看个遍,结果在桥下发现这石桥板已开裂,才知老牛不肯过桥的原因。为了安全,只好砸了石桥板,架了这水泥桥板。原桥板断成三截,仍在桥下水中。 

李家屋前太平水上的古石桥  摄影:禹丁华

这桥的东西两岸,在陡峭的坡路上,修有石质阶梯一百级,人称“百步梯”。在东岸阶梯中,嵌有犀牛脚印石与人脚印石各一,犀牛脚印在前,人脚印在后。于是这百步梯就有了神话色彩,因而远近闻名,也成了李家屋的标志。民间传言,遇了仙的桥是不会被洪水冲跨的。外迁四川的李氏族人,百多年后回乡寻根问祖,他们也知道这有犀牛脚印的百步梯。当年修这百步梯及上毛吉坳的石板大道,耗资颇巨,于是拟树一捐资修路碑,以志不忘。碑身(制于毛吉坳山上)碑座(百步梯东出口的大活石)都已制就,但不知为何没有树起来,今碑身已失,仅存碑座。另外,笔者这次寻访,惜未找到人脚印石。

李家屋太平水河谷的百步梯  摄影:禹丁华

据那老翁说,这百步梯年久路烂,路上石板,多已翻动,维修者可能不知这人脚印石,就将脚印面覆于路基了。旧时的石板大道,与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样,也是要维修的,随着乡村公路的发展,旧时的石板大道,多被废弃,要么土崩石斜,要么没入荒草,已无法正常通行了。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禹丁华,湖南邵东流光岭人。77年考取湘潭大学。曾供职于省档案馆近四十年,参与或主持过一些湖南近现代史研究课题。晚年对家乡的人文历史情有独钟,常写些寄托乡愁的小文以自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半亩方塘】家在前方
老屋吟(打油诗)
斌哥:老 屋
老 ? ? ? ? ? ?屋
小窗低语丨∮ 有一座老屋,渐行渐近
宿松地名故事——罗家老屋与罗遵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