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探索编辑部》,时代的绝响
 


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对于今天的电影市场和观众而言,《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部另类。纪录片形式之下用荒诞和冷幽默完成了一代人对未知宇宙恒久的热爱与憧憬。相比《流浪地球》这样具有宏大叙事的科幻片,本片自成一派的“草率感”同样吸引人。一种游离于主流之外的遗世独立构架出的浪漫与感动,有着今天这个时代所最稀缺的真诚。

曾几何时,我们的浪漫很高级。

那种高级是非物质化的存在,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状态上的舒适和浪漫。

如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如默默无语,千里相思;如东临碣石,壮怀激阔。再如仰望星空,无限畅想。

上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气功热的消弭,宇宙探索和飞碟成为一代人所痴迷与热衷的风潮。时间是否有长短,宇宙是否有尽头,地外文明何时造访地球,美国51区是否藏有飞碟,金字塔是否是外星文明等问题是当时人们最热衷的话题。

也正是在这种全民渴望知识,放眼宇宙之大的思想下,大到新华书店,小到站前广场地摊,随处可见《世界未解之谜》和《飞碟探索》等读物。从科研机构到民间社团,仰望浩瀚星空成为那个时代最浪漫的事。

唐老师就是其中佼佼者。

唐老师和他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当年绝对是领域内的顶流。发行量、影响力、受众群体、介入项目之多让其一度风光无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唐老师和他的事业都被大时代的荣光所淹没。

这个时代是一个赛道高度精细化的时代。

研究科技,探索外星文明,是国家的事。唐老师这样的民科从业者,在世人眼中说好点是异类,说直白点是傻子。没钱没势没资源,空有探索宇宙的热情,却在探索过程中跌跌撞撞,伤痕累累。

影片中许多荒诞不经的片段,在观众看来就是黑色幽默。故事中那些不靠谱的人,则好像短视频里那些滑稽可笑让我们不经意失掉多少年功德的野生喜剧高手。

不正常的人和事按正常套路出牌,肯定有乐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唐老师被外星人尸体收藏者诈捐、看到孙一通顶着锅游走于乡间、看到唐老师身着宇航服差点窒息、看到郭帆导演和随从用科学手段决定买不买宇航服。

这些只可能,也只应该出现在搞笑视频中的段子,以真人真事的纪录片形式放出来,本身就带着一种喜忧参半,些许悲凉的无奈。

唐老师和他团队所遭遇的一切,注定要被贴上“精神不正常”的社会标签。

可返回头想想,正是这个“精神不正常”的唐老师一直坚持着对宇宙未知的探索。在社会经济浪潮的无数次冲击下不为所动,秉持着一颗探究无限的心去坚持自己心中最伟大的事。

当年我们许多人上学时候都会聊飞碟,聊宇宙,聊史前文明与未来科技,都曾设想有朝一日中国的飞船能带我们去更神秘的所在。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我们的生活圈子变了,想法也变了。以至于曾经那个对宇宙有无限憧憬的我们都一个个走丢了。

我们更在意房子有没有,大不大,车子够不够豪华;我们希望失业率降低,用工单位不会因我们35岁就自然淘汰;我们在养老、医疗和教育中拼死拼活去卷,却始终逃不出996,007,只能在苦苦挣扎中跟随他们制定的,充满各种网络黑话的狗屁步伐。

我们在约定俗成的框架下不可避免的走向世俗化,这个没错。但是现实生活的混沌与麻木的确让我们失去了许许多多,比方说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物质衡量一切的标准逐渐蚕食了绝大多数人那虚无缥缈的梦想,反过来还要责难我们不够努力,不够上进,只懂得躺平。过分物化的社会境况越发明晰。

唐老师是悲哀的。

他没有更好的条件,只能凭借自己那点知识和微薄的收入去尽可能追求自己的理想。他的学识水平和人脉背景决定了他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野生的民科爱好者,一个今时今日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唐老师又是可敬的。

他能够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坚持自我,不被外界非议和现实惨烈打断脊梁,用一颗诚心去面对自己,面对杂志,面对拥趸,面对这个浩瀚无垠又对他毫不在意的宇宙。

电视机屏幕上的雪花点并非毫无意义,在他眼中那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身处陋室中的唐老师上一刻在观众眼中还是不知所谓的滑稽人物,下一刻竟然说出近年来华语电影中最浪漫的台词。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市侩和无知。

那根越长越长的骨头,随孙一通消失的麻雀,这些人类世界目前尚无法解释的奇幻场景在电影中显得如此玄妙而不生涩。那种偶尔露峥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恰与曾经那个童心未泯,对未知世界感兴趣的我们心有灵犀。

影片结尾,唐老师哭了。

他为什么哭呢?是觉得自己终于见到了域外文明,不虚此生?还是羡慕孙一通能够跟外星人离去,而自己只能到这里?亦或是毕生梦想达成而女儿离世,心中充满遗憾?

我只觉得,在他面前我挺可悲的。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自己走丢了。当年那个畅想未来的我走丢,那个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我走丢了。我终究是一俗人,在世俗面前屁都不算的一个俗人。

唐老师这样的异类,如果有更多更好的条件,肯定能成为一名广受爱戴的民间科普爱好者。他无法随神州遨游宇宙,却能扎扎实实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更多孩子。让孩子们心中有梦。

他,或者《宇宙探索编辑部》没完成的心愿,就靠孩子吧。这个时代的我做不到了。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行不悖的梦想中的未来。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探索编辑部 | 这不仅是电影,是荒诞现实主义存在的余晖
飞碟幻想消亡史,一本UFO杂志的42年
飞碟探索
《宇宙探索》编辑部之《我爱我家》分部
见证今年华语第一神片
现在的人不发疯,怎么活得下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