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禧临死前为何要毒杀光绪帝?慈禧:此子不除,我死后难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大清帝国的皇帝光绪和实际掌权者慈禧一前一后去世,一个三十八岁,一个七十四岁,时间如此接近,不由地让人怀疑光绪暴毙的背后是不是慈禧在搞鬼,毕竟慈禧想要下手的理由实在太多了。

晚年的慈禧

事实证明,光绪还真是被毒死的,在2008年的一次调查中,专家们根据光绪残留的头发丝最终确定光绪的死于剧毒的砒霜,虽然没有证据到底是谁下的手,但根据维新变法前后光绪和慈禧的矛盾,显然慈禧是最大的黑手,为何慈禧不顾一切想要毒死光绪呢?因为在慈禧心里,光绪不死,自己死后难安

对光绪尸身进行检验

时间来到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慈禧的亲子同治帝无嗣而崩,作为咸丰帝的独子,同治帝的去世也意味着咸丰一系的血脉就此断绝,慈禧来不及悲伤就得考虑大清帝国日后的新皇帝。

有人提议立溥字辈的溥侃、溥伦为同治皇帝嗣子,有人提议让年长的载澂为帝,但都被慈禧否决,但慈禧一心想要把持朝政,如何同意他们的诉求,最终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就是自己的亲外甥,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次年改元光绪。

据说是幼年光绪的骑马照(照片真实性存疑)

说实话对于这个又是侄子又是外甥的光绪,一向要强的慈禧在他身上可没少下功夫,是真的当儿子在养,刚刚入宫的光绪因为不适应宫内的生活,加上饮食方面问题,肚脐间常流湿不干,慈禧就每天亲自为他涂拭,为了更好的照顾光绪,常常让光绪躺在他的寝榻上。

光绪胆小,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慈禧都把他搂在怀里,寸步不离,至于增减衣物和饮食方面也是小心的对待,到了光绪识字的时候,慈禧又亲自书写,教他认字,口授读《四书》、《诗经》等等。

而光绪渐渐长大后,也每天坚持给慈禧请安,风雨无阻,可以说早些年,光绪和慈禧真的是母慈子孝的。

也因此,到了光绪十八岁这一年,贪恋权力的慈禧咬咬牙放下权力,退居二线,也足以说明慈禧对光绪是给予厚望的,期望他能够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千古名君或许是奢望,但能成为一个守成之君即可。

年轻的帝国皇帝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三日,慈禧归政,光绪正式掌握大清的最高权力,说实话慈禧对待光绪可比自己亲儿子好多了,前面的同治帝虽然也亲政了,但在慈禧的威望和权谋下就是一个傀儡,大权还掌握在她的手里,但对于光绪,她是真心想放权的,可以说在甲午战争前就是光绪帝自己就是指挥者之一。

而随着年轻的光绪开始亲政,他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施政,但经常和慈禧意见相左,如此一来,他和慈禧的矛盾和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虎视眈眈的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日本的主动挑衅,光绪自然迎战,除了维护藩国外,更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打日本来树立自己的权威,通过军功提拔属于自己的人

甲午战争

可惜光绪从头到尾都没有正视过日本,也没正视自己,全凭自己的无知和骄傲在一力主战的帝党支持下颁发了对日宣战诏书。

可惜想要剿灭日本,建立奇功的帝党成员却对北洋舰队处处为难,暗地里使绊子,到处煽风点火,暗中挑拨离间,让北洋海军在朝廷上孤立无援。

比如帝师翁同龢,不仅处处和李鸿章为难,甚至意图停止北洋购买战舰、武器策略,当初北洋水师想要增购一批新式军舰,翁同龢是一两银子也不拨,后来连维持北洋水师的战备状态的银子也是一减再减,这也是甲午海战爆发后各个军舰炮弹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只能用平常训练的训练弹与日军对轰,自然无法对敌舰造成伤害。

帝师翁同龢,到处使绊子削弱后党实力

帝党如此做自然是为了削弱以北洋舰队为首的后党的实力,可惜损人利己,最终导致甲午战败。

当然北洋舰队的覆灭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洋舰队虽然是近代化海军,但管理还是旧式的一套,而日本海军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代化,比如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比如帝党的拖后腿等等。

而在路上的战斗,光绪也是胡乱指挥,只顾出战,不顾实际情况,最终海战和陆战节节失利,也让慈禧谋划多年的洋务运动彻底流产。

有人说北洋舰队没有炮弹是因为慈禧挪用修园子去了,这话对,也不对,对的是慈禧真的是以北洋舰队的名义敛财的,当初为了修园子,不好光明正大说为修园子敛财,只能以北洋舰队的名义让各地督抚大官捐钱给她,但在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还是拿了三百万两银子充当海军的军费,所以挪用军费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得知清军战败,国内哗然,正在颐和园养老的慈禧立马不淡定了,决定走上前来为光绪收拾一下残局,重新走上前台,可惜已经战败,割地赔款已经习惯的清朝这次被日本狮子大开口,彻底伤筋动骨。

日本人狮子大开口,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打醒了朝野,英国、法国这些传统列强打不过就算了,现在居然被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给吊打,至此清朝上上下下形成了共识,清朝必须改革,一时间改革之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但怎么改革呢?就学日本,当年日本也是被列强打,但通过明治维新,居然能够肩英、法,正好清朝和日本国情差不多,那就学习日本了。

因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议的维新变法自然走到了前台,早在签《马关条约》的时候康有为就搞出了公车上书,轰动一时,后来又成立强学会,主张全面西化,如此声势浩大,就连李鸿章都想参与其中,但康有为觉得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已经坏了,不肯接纳。

说实话慈禧对于变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毕竟甲午战败的确看出清朝需要进行一番改革了,但如何改革,怎么改革,她暂时还没计划,虽然不知道光绪的变法效果如何,但死马当活马医好了,先看看再说,得到到慈禧的支持后,光绪遍访变法人才,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就为光绪推荐了康有为。

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康有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康有为,或许康有为的粤语光绪根本听不懂,光绪只召见了十来分钟就让他退下了,倒是谭嗣同等人得到了光绪的重用。

可惜光绪信任这批变法的人基本都是经验不足的书生,还急于求成,变法一百零三天,下诏三百多道,要知道变法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如何照顾保守派和新贵派是一门学问,但在急于求成的维新派这里根本不考虑,怎么想就怎么来。

说实话,维新派救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们的一些救国建议在今天看来都不可取。

比如没钱要把清朝的边疆(蒙、新、藏)卖给列强来换取改革的资金,当初慈禧费了老大劲才从英俄手中抢回来的新疆,维新派转手就卖了,更别说提出了“中日合邦论”,要求日本到清朝来主持变法,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康有为日后打着光绪的旗号捞钱

如果维新派真的付诸行动,清朝的国土将会彻底出卖,而且成为事实和法理之后,日后再也难以回来,可以说这些想法无异于卖国行为。

而为了让维新变法得以顺利推行,必须绕过慈禧控制的军机处,维新派想要成立懋勤殿,声称不论品阶,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政治专家,共议制度,明摆着想要夺权,对于慈禧来说,变法可以,要权也不是不行,但不能如此拙劣的直接从她手里夺权。

既然慈禧不同意,光绪也没辙,给杨锐一个密诏,说懋勤殿无法设立,大家想想一个既不忤逆慈禧,又能推进变法的主意来,本来这份密诏只给杨锐的,但好巧不巧,他又递给康有为看。

康有为曲解了这份密诏,以为慈禧要废了光绪,直接一拍脑袋,说光绪现在处境艰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围园杀后,密谋灭了慈禧,然后诛杀几个一品大员,如此一来,变法可成,说实话,康有为等人以为密谋杀几个高官就可以让变法成功,可见其政治上是多么的幼稚

想要诛杀慈禧,就需要兵马,选来选去,就选择了一度靠拢维新派的袁世凯,于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密谋了这件事,维新派政治上幼稚,但袁世凯可不是官场新手,送走谭嗣同后立马把围园杀后的消息透露给慈禧。

袁世凯可不是官场新手

慈禧一听,自己抚养长大的光绪居然要杀了自己,怒不可遏,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最终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至于康有为早就听到风声跑路了,而前往日本避难之前,康有为又坑了光绪一把,在《中国邮报》上大肆宣扬,说自己得到光绪密诏,让他去国外寻求帮助,恢复自己权力

消息传来慈禧耳中,更加坐实了光绪围园杀后的罪名,她也彻底看清光绪实际上是个草包,不懂治国,更不懂识人用人,最终将光绪囚禁在瀛台长达十年之久,直到被毒死。

戊戌六君子的爱国热忱不容置疑

现在看出来慈禧为何在临死前要毒死光绪了吧,因为对于慈禧来说,自己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身后被否定,不管身前多么不可一世,权力有多高,但一死只能任人摆布,因此选择接班人,安排身后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光绪只是被囚禁,帝位并没有被废除,慈禧在世,光绪自然无权,但慈禧一死,光绪就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批潜在的势力和同情者,而且早已可以亲政,传统上用摄政王、辅政大臣压制的路子基本没用,而且慈禧一死,也没有足够份量的权臣可以压制光绪,光绪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几乎是肯定的。

囚禁光绪的瀛台

在这之前,慈禧早就做了一些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废立皇帝,但废帝遭到列强的干涉,间接导致了德国公使被义和团所杀、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等系统事变,这条路彻底被堵死。

要么缓和与光绪的关系,换取光绪不倒算自己和相关势力的保证,显然多年的关押让光绪对慈禧恨之入骨,更别说光绪得知慈禧病重居然面露喜色,显然也不行。

那么只有第三个选项,让光绪死在慈禧前面,能让年轻人走在自己面前,只能用毒了。

得知光绪帝突然驾崩,朝臣们又是惊讶又是担忧,惊讶的是虽然传言光绪生病,但没想到突然就死了的,担忧的是光绪没有诞下子嗣,宗室中谁会继承皇位。

就在朝臣们议论纷纷的时候,病榻上的慈禧立马下了懿旨:以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大统,并且过继给同治帝为后,因溥仪年幼,由他的父亲载沣担任摄政王监国

随后安排朝臣治丧,而在光绪去世的第二天,溥仪以大清新帝的身份去瀛台看先帝光绪的大殓,就在大家为光绪死后之事忙碌的时候,慈禧吊着的一口气终于咽了下去。

说实话,光绪不死,慈禧咽不下这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光绪帝载湉传略(4)
悲剧载湉:形势倒逼之下他以失败者的姿态推动改革丨周看人物
伊藤博文访华,本打算援助戊戌变法,却直接导致康梁维新的失败
光绪帝载湉:可怜薄命做君王
光绪帝和慈禧的去世只相差一天,是巧合还是另有内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