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之地 | 张宏文:故乡的“一根松”

/ 图 :堆糖 / 文:张宏文

 

// 故乡的“一根松”

从小奶奶告诉我,在故乡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一根松”。

我知道,那是去“高板桥”途中的一个地方。听奶奶说:早先年辰,从川东地区各州县上成都的人,都要从“一根松”经过,再到沱江边的第一古镇,然后坐渡船过江,翻山越岭走云顶山的“官道”,翻过廖家场就到了川西平原,成都府也就不远了。

从古镇去往川东,也要经过“一根松”到高板桥再到“石龙场”再⋯⋯,这条路自古就是一条官道。所谓官道,听奶奶说过,那是从成都省城出来,走向管辖区域的“官家大路”。在古时候以人力步行为主的时代,官道是较为宽阔,既可以步行、推车、抬轿、坐“滑竿”,也可以骑马的大路。

那时候我还小,在我记忆中所谓的“官道”早已经扩大建成了可以通过汽车的马路了,这马路是“养路段”不断用鹅卵石维护,加黄土填补铺平的泥石路,下雨天粘脚特别难走,但已经比早先年辰的官道好走多了。

那为啥“一根松”在过往客商心中,又那么出名喃?奶奶说:“一根松是古老官道上的一个'幺店子’,相当于域外的车马店。”是川东各州县上成都府大地方的必经之路,古代那些去成都省“赶考”的读书人或送信的“官差”,一路上跋山涉水,过一根松时人困马乏,到古镇淮州又还有一段路程,遇到天快黑时,半途中也需要住店休息,给马匹补充些草料;这一根松离古镇不远不近,有钱人嫌一根松幺店子住宿“简陋”,又是山野之地怕“土匪”,就咬牙坚持到淮州古镇再歇足;那些实在走不动的穷人,见一根松幺店子可以落脚,身上带的钱财又不多,就干脆住上一宿,等缓过劲来再走不迟。

我父亲的老家,就在高板桥下去的“石龙场”,父亲十一岁出来学徒,就是走这条官道到淮州古镇上去的。奶奶说:早先年,这一根松幺店子的老板姓李,是几百年前从“湖广填四川”来的客家人,夫妻俩来到这里时天快黑了,盘缠不多又走不了路,就在这古老的官道旁边歇脚,山坡边一棵“百年古松”翠绿参天,他们就在树下搭了个茅棚暂时挡风挡雨。饥寒时,就将随身携带的米粮倒进瓦罐煮饭充饥,饭刚煮熟,揭开盖子一阵饭香扑鼻,两口子端起饭碗,就着带来的“榨菜”下饭,这时,远处一阵“嘚嘚……”的马蹄声,瞬间就到了那棵百年老松下,这时从马上跳下两个“官差”,人困马乏,看见两口子吃饭,早已饥渴难耐,“官差大人”上前问询:“可否把你们的饭卖给我们?”两口子看他们确实比自己还饿,商量了一下,就把一罐子米饭和榨菜给差人吃了。这差人掏出银子付给饭钱,然后谢了又谢继续上马走人。夫妻俩人只好重新煮饭吃,两口子一商量,觉得这官道处过往客商频繁,看来开店做生意还很不错。于是第二天,就在那棵古松下动手盖了两间茅草屋,开起了“幺店子”,果然生意很好,他们就决定长期居住下来了。久而久之,过往客商路过,总要在这里歇脚,从此就把这里叫作“一根松”了。

这一根松地处浅丘陵山区,官道两旁土质肥沃,漫山遍野林木幽深,气候优良很适合开荒种地,慢慢人口多了,这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好大的院子,过往客商都叫李家大院子。据传说,这一带的李姓人家,就是当年“一根松幺店子”李姓夫妻繁衍的后代;因李姓人家世代勤劳又善农耕,为人善良宽厚,历经数代繁衍,李姓人家在这里就形成了很大一个家族群。而我母亲就是这李姓人家的闺女。

小时候,我常到一根松舅舅家去玩。到了我外公这一代人,从外公的父亲下来,家中就有弟兄8人,团结和睦,外公是老么,舅舅这一家又是好几个弟兄姐妹,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分家居住,这附近几个村子全都姓李。奶奶说:李家祖上也出文化人,听说还出过“举人和秀才”,所以到了我们表兄这一代人,李家仍沿袭世代文脉,多有出类拔萃者。

因父亲学的是“裁缝师傅”,母亲嫁过来后遵从夫业,很自然地就脱离了农村,父母家庭也自然就在古镇上落脚了。

小时候我很爱去一根松外公舅舅家玩,和表兄表弟们打得火热,还跟着表弟学会了钓鱼、罩黄鳝的方法和技艺。这李家大院子里,基本无外姓人,出门遇到的人,大都是大舅舅、三外公、小舅妈、二外婆之类称呼的人,但院子里的毎个亲戚,都对我很客气和喜欢,我也很喜欢和他们打招呼(小时候我爱生病,还拜祭二舅舅、二舅妈为保保和保娘,然后果然就好养了),没到古镇逢场,这些舅舅舅母、外公、外婆、表哥表嫂,都喜欢到我家去,寄个东西,或送点瓜果小菜,遇上我家吃饭,也简单地对付一顿。

我们学堂每遇放假,我总是和母亲说一声,就跑到幺舅舅家去玩了。幺舅母个子小,却善良能干,我每次去了她就给我做“油馍馍”,而油馍馍每次内容都不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香味浓郁特别;有时候,幺舅母就给我煮一碗面,扒开表面碗底下却埋着两个清油煎鸡蛋,香得不得了……

冬天到了,我晓得舅舅家队上有块四五亩的冬水田,那些舅舅家的女人们都在幺塘里洗衣淘菜;里面却藏有好多的鲫鱼,田里的水也不深,站在“幺塘埂子”上钓鱼,都看得见翻耕过的土坯露在外面,表弟伸出斑竹钓竿,挂一段蚯蚓轻轻放进浑浊的幺塘水里,只见浮漂轻㣲点动,表弟右手一抬,就钓起了一条活蹦乱跳巴掌大的鲫鱼,钓起的鲫鱼,表弟都养在家中的秧盆里,等我回古镇时,全让我带回家孝敬父母。

初夏天,刚收割完麦子,冬水田翻耕后开始插秧,我又去了舅舅家玩,表弟说:“今晚上我带你去罩黄鳝”。晚上的天空,有弯弯的月亮,我和表弟带上笆篓,抱捆桐麻杆,捞脚扎裤就出门了,我们顺着沟垅的秧田走,表弟右手拿个竹片做成的黄鳝夹子,笆篓拴在腰间,左手拿一把桐麻杆,其他麻杆让我抱着;到了刚刚插完秧子不久的水田边,表弟把手中麻杆点燃走进田中,火光左右地照,只见一条条黄鳝乖乖躺在清澈的水中一动不动,表弟伸出竹夹子轻轻夹住黄鳝腰部,拿起来放进竹笆篓,表弟夹黄鳝只选大条的,小一点的黄鳝都放生让它继续生长。才照了两块秧田,桐麻杆烧也烧完了,但我们已经有了半笆篓收获,于是就回家了。

又一回,我还去幺舅舅家玩,秧子已经栽完好长一段时间了,表弟说:“今晚带你去照魚。”还是遇到有月亮的夜晚了,表弟这回拿了个洗脸用的小木桶,轻轻敲下木桶底,还带上一捆桐麻杆,我们走到沟垅的一块秧田边,点燃麻杆轻轻走下田去,麻杆火光一晃一晃,只见巴掌大的鲫鱼在水田里动都不动,表弟将木桶轻轻罩住鲫鱼,然后伸手轻轻一摸,捉住鲫鱼放进笆篓,不久我们就照了十来条鱼,等带的麻杆燃完,我们收获不少,就和表弟带着照到的鲫鱼,从秧田埂上岸回家了。

有时候去一根松舅舅家玩,大舅舅家就住在幺舅舅的茅屋背后,大舅舅和大舅母对我也非常好,我每次去,大舅母也会给我下面条,还要给我埋清油煎鸡蛋在碗底。二表哥比我要大一点点,他从小就很好学又聪明,对每件事情总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我历来就很佩服他的才智。

我每次去他家玩,他只要干完农活,就会去放自己家的牛,他一边看书一边跟着牛慢慢地走,有时他就让我骑在牛背上。牛在田埂上吃带露水的草,表哥说:“牛吃了带露水的草,长膘,力气大。”晚上,表哥就住在牛圈的竹楼上,他半夜还要起来给牛添草,表哥说:“古话说得好,马𣎴吃夜草不肥,其实牛也一样。”晚上,我要和表哥一起在牛圈竹楼上睡,他也同意。我很喜欢和表哥玩,在他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表哥家里弟兄姊妹多,大舅舅是个对农活很懂行的人,教育孩子也很讲道理,大舅舅也是个勤俭持家严肃的人。他家里点油灯,不准浪费,为了节省灯油,除堂屋里点盏灯外,其他房间基本不点灯,但对表哥表弟的学习点灯,他是不会制止的。牛圈隔壁就是表哥家的堂屋,表哥在靠堂屋的墙壁上挖了个洞,堂屋的油灯就放在挖好的洞旁边,这样,灯光既照亮了堂屋大家的活动,表哥在竹楼上也可以借着油灯读书学习了。然后全家睡觉了,表哥才点燃牛圈竹楼上的油灯继续读书到深夜。

后来,全国学校恢复高考后,表哥一举就考上了“川师大”。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完成了父辈对他的期望。但他分配到赵家中学教书时,仍不懈地努力学习。表哥和女同学在上大学时就恋爱了,毕业后成家了,夫唱妇随,和睦相处,表哥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取了高级教师证书。表嫂也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考取了高级教师资格证书。

后来,表哥夫妇双双调进古镇的一流中学任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表哥表嫂在古镇一流中学任教几年后,因为出色的教学能力,最终被青白江最好的中学录取,达到了他一生追求的人生理想目标。

今天,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我故乡“一根松”这块美丽的丘陵土地,已经从故乡的土地上消失了,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地,被重型机械推成了平坦的土地,还规划成一块块工厂用地,好几条宽阔的炒油大道来回切割了这块故乡的土地;近年来,成都东进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我故乡的“一根松”,已经成为了成都东进战略工业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天来了,我总爱站在温暖的阳光下,眼望一根松的方向,好像心底依然挺立着那棵上百年的青松……

——2021.2.26.凌晨日记

作者简介:

张宏文,男,籍贯金堂,生于50年代。下过乡,当过兵,退伍进成钢当工人,84年参加青白江文讲所学习,写作至今。现在退休,住青白江,青白江清白诗歌沙龙成员,青白江作协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

作伴结庐工作室

总编:湛蓝

主编、后台:王倩倩

编辑:兰若

你以双眸燃烧我的诗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把我的思念寄给你吧!就以月光为筏,以清风为摇橹,划进你冬意深沉的梦想......在长江浩流的梦境中,在雾霭重围的日子里,我是一枚小小的舟子,从未停止向彼岸的你进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辰私坊||纪实散文:《七秩烟云》之“家族传说” 三 叔叔姑姑 四 舅爹姨妈
探亲访友系列 阿姐出门之——甘肃陇南徽县东沟峡蜂蜜之家(一)
只有姑姑和舅舅家的孩子能叫表哥表弟
故乡行随笔
【西南作家•散文】梁玉东 /故乡的云
小姑娘的天空——小弟弟出生了(二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