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妈妈,究竟是怎么产后抑郁的?

       “别人生孩子,你也生孩子,怎么你就产后抑郁了呢?”

      “都是现在产后抑郁宣传太多,弄得大家以为生孩子就一定会产后抑郁。”

      “坚强点,想开点,都是当妈的人了,别这么矫情。”

       产后抑郁历经宣传,依然承受着巨大的争议、非议,甚至某种恶意。

        不就生个孩子嘛,怎么就抑郁了?

       心理疾病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明明你承受着痛苦,却还要跟身边人解释你的痛苦,似乎还要理由充分,你才有资格痛苦。

       而我们,从来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释我为什么得了肝炎,得了胃炎,身体出问题,你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关心和照顾。

       当然,我们还是要解释,尽最大的努力去解释,多一个人理解,就能少一分恶意,或者莫名的揣测。

01

自己已死,活着的是一个“妈妈”


       《三十而已》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顾佳谈到她当妈妈的经历时说:“我一出月子,顾佳就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

       真相可能比这更残忍,在你心目中的自己死之前,身边的人眼中已经看不见你了,他们只能看见“***的妈妈”。

       原本的自己被彻底忽略,只有被作为养育工具——“母亲”而存在的悲凉和委屈,是对很多产后妈妈的致命一击。

       要知道,你刚从十月怀胎的“皇后”般生活中走过来,你以为那是你原本就该有的待遇,却失望地在婴儿与你分离的那一刻发现——不过是因为孩子与你共生而沾的光。

       幼小的孩子变成了全家的中心,她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撇一下嘴,哭几声,就能让身边的人手忙脚乱。似乎只有她才有权利表达需要,其他人都是为她服务的存在。

       首当其冲的就是母亲,无论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你都只能成为随时满足孩子需要的工具性存在。

       吃什么?不是吃妈妈们喜欢的,而是吃能够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母乳的食物;作息如何安排?不是困了就能睡,也不是原有的生物钟,只要孩子需要,妈妈们要随时精神百倍;情绪感受?似乎没人注意到你的感受,全家人都将除孩子哭声意外的信息全部屏蔽。

        这时候,孩子变成你的竞争者,把原本属于你的关心,把原本属于你的表达感受的机会,把原本在你身上的注意力通通夺去。

        这是巨大的落差。

       你带着作为“母亲”圣洁的光环,却要默默咽下委屈的泪水,然而旁人并不理解你的委屈,甚至根本看不到你的委屈。

      你像一个透明人,只有身上“妈妈”的牌子能发出一点光亮,让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想到你。

       长时间吞咽的委屈和泪水,终将有把你淹没的一天。

02

失控的生活状态引发焦虑


      打乱一个家庭原本的节奏,迎接一个新生命,与失去一个亲人的生命,其实具有同等的杀伤力。

       只是,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往往让我们忽略他所带来的变化和冲击。

       新生的孩子柔软脆弱,需要绝对全心全意的呵护,他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其他、一切,都应该为其让路。

       新角色的适应,夫妻互动方式的改变,老人加入带孩子行列后的适应和冲突,孩子随时随地的新状况、新需要……

       没有哪一件是有经验的,是能够从容有序的。无论多么充分的准备,失控和混乱都几乎是必然的。

        而妈妈们,其实处于这个失控状态的中心。

        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失去掌控、无序、不可预料的状态,人原本的安全感、确定感会被打破,从而陷入长久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中。

       不知所措,成为常态,“我能应付这一切吗?我能做一个好妈妈吗?”这样的自我怀疑成为常态。

       更要命的是,你没有时间面对自己焦虑,孩子又哭了,家人又叫你了,又该喂奶了……

       你疲于应付,希望状况能好一点,能有序一点,能处于你的掌控之中一点,却仍然一团糟。

       好想站在家庭中央,大喊一声:“都停下来,都听我安排,不要哭了,不要喊了!”

       然而,没有用,你的声音淹没在婴儿的哭声里,淹没在一片忙乱里,所有人都期待你安安静静的,顺顺当当的,干好一个妈妈该干的事,不要再给他们添乱。

       抓不住任何的东西,任何的人,你只能更加焦虑地站在原地。

        长时间的焦虑,同样能够淹没一个人。

03

我竟然不爱我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个新手妈妈的受助,引发了大面积的共鸣:“剖腹产十天后,我发现我不爱自己的女儿,我是不是有问题?”

       此问一出,道德的口水大约可以淹死你:“怎么会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你还配当妈吗?你女儿真是倒了八辈子了。”

       一个妈妈可能会恨自己的孩子吗?可能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吗?或者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吗?会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愤怒吗?

       社会和家庭会期待妈妈们在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完成蜕变,变成一个熟练的、温柔的、刚强的母亲,一个散发着母爱光辉的母亲。

       做不到,你便是不称职,不合格。便应该接受道德的鞭挞。

       我们不愿,也无暇去关注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矛盾情感,想要爱,却被愤怒完全填满了心理空间。

       当我们面对一些糟糕而无力的状况时,这种无力感会让我们很恐惧,我们不想要,于是便竭力想把它丢出去,无力便会转化成为愤怒,承载在某个人身上。

       孩子恰巧就成为了这个对象。

        孩子确实是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他抢走了原本属于你的关注,家人都围着他转,忽略了你的感受;他带给你伤痛,带给你难看的妊娠纹;他让你要承担一个母亲的巨大责任……

       此外,还有很多对未来的恐惧:恢复不了身材怎么办?做不好一个母亲怎么办?和老公的新关系处理不好怎么办?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怎么办?

       愤怒一触即发,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妈妈要怎么面对自己对于孩子的愤怒?能坦然接受吗?还是拼命压抑?拼命掩饰?拼命表现出对孩子无限的好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强烈冲突?

       每一种选择都是巨大的内在消耗和斗争,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妈妈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对于亲生孩子地负面情绪。

       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些情绪真实地存在着,啃噬着你的心。

04

愤怒带来的愧疚和自责


       母爱历来是被歌颂得最多的情感,每个母亲都必须散发着“慈母”的光辉,不然便天理难容。

       一个母亲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怎么能对自己的孩子有愤怒呢?

       不用社会鞭挞,周围人的口水淹没,存在于每个妈妈心中的内在道德就能让我们无地自容。

        自责和愧疚,紧接着愤怒而来。

       其实,仔细梳理一下逻辑关系,对于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我们首先当然是不舒服,是愤怒的。

        换作任何人,对我们造成如此多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我们肯定是大嘴巴子上去,周围人也一定拍手称赞。

       但因为这个人是我们的孩子,再多的苦与痛都必须吞下去,换出笑脸来面对。

       关键是,在笑之前,难道小声骂一下,默默地咬牙切齿一下都不可以吗?

       给母亲戴再多的光环,母亲也终究只是平凡人,拥有平凡人的情感和弱点,拥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我并不建议任何一个妈妈,以撕裂自己的方式,完全牺牲压抑自己的方式,强迫自己去做一个世俗定义中的“好妈妈”。

       压抑下去的坏情绪,会如未加清理便掩盖起来的伤口一般,不断腐化、流脓,永远寻找着机会,爆发出来,伤害你,伤害你的孩子。

       你需要先照顾自己,之后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

05

痛苦会结束吗?美好会来临吗?


       陪伴了那么多抑郁症患者,我最大的感受,他们就像身处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饱受着痛苦和绝望的折磨,看不到一丝光明和希望。

        这样漫长的无望会渐渐消磨人的意志,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产后抑郁也是如此,怎么才能相信痛苦、焦虑、无助、一团乱麻的日子会结束呢?

      美好的亲子时光会来临,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做一个好妈妈呢?生活会重新恢复秩序,全家人都不在慌乱,能够很好地适应孩子加入地新生活?

       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人是很难看到希望和未来的。何况,对于新手妈妈而言,生孩子这件事完全是此生头一遭,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纵然过来人说得天花乱坠、未来美好,那终究是别人的故事,解不了自己的心结。

       这样的时候,身边人的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解性的,支持性的陪伴,尽最大可能的分担,当然,不可能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但就算两个人一起待在黑暗的洞里,也比一个人待在里面要少些恐惧,多些希望不是吗?

       抑郁症迄今为止,虽然有药物,有心理治疗,但我仍然不认为有药到病除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陪伴,只是尽可能给与希望,让他们能够坚持看到光明的那一天。

       过程中不因太痛苦而放弃,不因无助、无力而沉沦,始终愿意尝试,愿意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我听一位男性朋友讲述他的妻子在产后陷入长达一年多的抑郁状态,他请长假陪伴她,想尽办法逗她开心,带她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听她说话,尽可能理解她的感受,但都收效甚微。

       还好,他们没放弃。

       一年多之后的一天,他带着妻子去参加了一场朋友的温馨的婚礼,奇迹般,从那之后妻子就开始一天天好起来,慢慢有了笑容,能够尝试自己照顾孩子。他如释重负地说:“还好好起来了。”

        我很想说一句:“还好她有你的陪伴。”

     一个母亲,除了是一个母亲,她还是一个人,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扶她一把,她大概率会记你一辈子的恩情,值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众心理咨询中心 | 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
好妈妈胜过一切,焦虑妈妈毁一生
婴儿房里的幽灵:针对受损的母婴关系问题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四)
父母只“鼓励”,孩子更痛苦
【马说成长】Vol.3:亲子冲突是怎样形成的?
你有爱孩子的能力吗?(强力推荐所有父母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