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该出手解决吗?

       一对父母坐在我的对面,神色凝重,语气焦急,反复地询问我同一个问题:“老师,你觉得我应该出手帮我的孩子解决问题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觉得我该出手吗?”

        没等我回答,他又继续自顾自地说:“帮他,我不知道帮了这次,下次又会有什么新的问题,不帮他,看着他这个样子,我们真的看不下去……”

         不要误会,他口中的孩子,不是一个小学生或者初中生,而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困难,显然,父母有能力帮他摆平这件事。

        我问:“孩子自己愿意你们帮助他吗?”

       爸爸很奇怪我会这么问,有些不耐烦地回答:“孩子告诉我们他遇到的问题,又那么难受,不就是想让我们帮忙吗?”

        真的是这样吗?

01

家庭铸就的问题解决模式

       紧接着上面的问题,孩子告诉我们他遇到困难,他不开心,是希望我们为他摆平事情,解决问题吗?

        是,也不是。或者说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随着家庭互动,以及父母的反应逐渐形成的。

        一开始,孩子在外遇到困难,受了委屈,心里难受,回家告诉了父母,只是想要说出来心里舒服一些,希望有人听他诉说,给他一些分析和意见。

       家长听到孩子委屈的声音,看着孩子晶莹的眼泪,受不了了,立刻调动自己的能力系统,动用能够动用的资源,要为孩子打抱不平。

       当然,对于孩子的小问题,父母一出手,没有搞不定的。

       孩子也重新露出了笑脸,家庭又恢复了和谐、平静的气氛,父母安下心来,日子继续一天天过去。

       渐渐地孩子形成了依赖,只要遇到困难,便忍不住告诉父母,希望父母帮他解决。

       考不上好学校,父母想办法;老师太严格,父母想办法;搞不好和同学的关系,父母想办法……

       父母不想办法?那他就干脆待在家里,不去上学。

       孩子就甘于这么依赖父母,不希望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吗?当然不是。

       几乎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们也会偶尔想要独自带着武器,上阵杀敌。

       然而,你要知道,从未开枪打死过敌人的战士,突然要独当一面,内心的忐忑、焦虑和恐惧,就会让他不安到极点,内心一万个想逃避的理由,足以战胜想要突破自我的意愿。

       于是,就演变为一方面反感父母的帮助,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强大力量。

       他们对于父母的能力是信任的,对于自己却是不信任的,因为他亲眼所见,父母每次都所向披靡地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

       家庭的问题解决模式渐渐便形成,父母永远在冲锋陷阵,孩子越来越往后退,越往后退,越不自信,越讨厌自己。

       父母难道不知道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解决问题的道理吗?

        当然不是。

       很多父母深谙其中道理,并且孜孜不倦地将这些道理告诉孩子:“你要学着自己解决问题,爸妈不可能帮你一辈子。”

       不过,是一边这样教育着孩子,一边无奈而积极地继续帮孩子解决问题。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道理都懂,却总是做不到呢?

02

看不得孩子受苦

       俗话说,“母子连心”,其实父子同样连心。

       从情感的角度将,没有哪对父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而无动于衷呢?

        只要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父母总是会忍不住出手解决,恨不得身上长出直升机螺旋桨,时时刻刻盘旋在孩子生活的上空。只要孩子需要,便随时准备出手。

        这可以说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宁愿自己受苦,受委屈,也看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欺负,这也可以算是为人父母的伟大。从情感角度而言,完全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仰望我们,被孩子无条件地崇拜和依赖,能够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为人父母,当然是希望孩子是以我们为傲的,当孩子说:“你们欺负我,我要回去告诉我爸爸!”的时候,语气里都是对自己父亲的信任和自豪,这样的感觉,能够带给父母自尊心的满足。

       能够帮助孩子,搞定所有孩子搞不定的事情,父母的头上都戴着光环了,那是多么荣耀的时刻。

       还是那句话,从情感的角度,父母忍不住出手的冲动和行为,都是可以理解,无可厚非的。

       但,我们又要问另外一个问题:教育孩子,只依赖情感和直觉,足够吗?

        当然不够。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是单纯依靠情感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足够的理智,除了眼前的舒心和成就感,还要看到孩子十年后的发展和影响。

        想出手的时候,停一停,想一想,让理智回复一些,或许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03

父母的焦虑需要安放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于负面的情感和事情,天生有一种防御和排斥。我们不断祈祷,家庭一帆风顺,一家人开开心心,不要遇到任何麻烦。

       在这样的盼望中,流着泪可怜巴巴的孩子,唉声叹气、闷闷不乐的孩子;遇到困难无法正常上学的孩子;坐立难安,焦虑异常的孩子……会打破家庭原有的平静,引发父母的焦虑。

       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一切恢复正常?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这三问,成了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最直接的反应。特别是本身的工作压力、生活烦恼越来越重的时候,家长更需要快速的解决问题,让一切恢复正常。

       出手帮孩子解决,无疑成为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

       问题解决了,孩子脸上又有了笑容了,家庭原有的平衡恢复了,家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说是在解决问题,不如说在解决焦虑,怎么做能够最快地缓解焦虑,便怎么做。

       焦虑是会让人抓耳挠腮的状态,我们半刻都不想要,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焦虑丢出去,让自己能够安下心来。

         如此,自然而然地,我们忍不住出了手。

04

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会崩溃吗?

        当然,孩子的问题才不会那么简单。

        家长要面对的是极大的心理考验。

        从小时候孩子因为被人欺负而梨花带雨,闷闷不乐,到长大后,孩子面对更大的困难,更大的挑战,而焦虑、无助、寝食难安。

        挑战越来越重,痛苦越来越深。

       孩子无法承受失败,更无法承担自己尝试之后,“不成功”三个字的沉重打击。于是,拼命逃避。

       宁可什么也不做,也不要任何的失败,是很多习惯依赖的孩子的思维惯性。

       原有依赖父母解决问题的模式越根深蒂固,对于失败的恐惧便会越深,时间持续越长,这个模式便越稳固。

       加之,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中便出现的孩子崩溃的报道,每一段都撩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

      一位妈妈无奈地跟我说:“我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跟我说活着没意思。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健康的活着,我宁愿一辈子养着他,我也能接受。”

      她口中的孩子,是一个快30岁的成年人,断断续续好不容易念完了一个普通的大学,做了几份工作,都不长久,总是有各种不满。

       最后,干脆在家里,已经一年多没做过任何事情。

       对于这位母亲的无奈,我也同样无奈。对于一个依赖父母快30岁的成年人,要改变他的模式,绝对是要掉层皮的艰难过程,的确有风险。

       所以,我更希望建议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孩子完全无法独立面对任何问题,凡事想逃避,就需要引起警觉了。

      青春期的暴风骤雨,虽然艰难,却隐藏着孩子成长的契机,这个阶段过于风平浪静,反而不见得是件好事。

05

孩子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成长

       孩子需要解决问题吗?当然需要。

      眼睁睁看着孩子面对问题,袖手旁观,那是不负责任。

       孩子需要成长吗?当然需要。

       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能够保证孩子的身体成长,躯体健康。

      心理和精神上的成长呢?单靠吃饱穿暖,显然无法实现。

      看着家长帮他解决问题?当然也无法心理成长。

      相比而言,家长直接出手,肯定比慢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一步步尝试,面对孩子时而便生出的后退举动,更简单,更快捷。

     面对新生儿走路这件事,每对父母都能表达出最大的耐心,不会试图代替孩子学走路,也不会试图一辈子抱着孩子健步如飞。

      在孩子心理成长这条路上,我们却总是着急的,焦虑的,想要一步到位的。

     若是以引导新生儿走路耐心和信心,来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那所有的困难,必定都不再是困难。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开学了!缺爱的孩子为什么入学焦虑?
适应与成长——关于孩子入学的心理调适
如何养出一个不被欺负的孩子?
给孩子余力发展自己、做好自己
搜狐教育
您的孩子已经确诊抑郁症 ,怎么可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