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想长大,是青春期孩子痛苦的根源之一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

       这个不想长大的男孩子叫彼得·潘,彼得·潘不想长大,只想永远活在童话世界里,在他的世界里,有仙子,有海盗,甚至还有美丽的人鱼。

      他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欢乐。

       彼得·潘是童话中著名的人物,永不长大,住在梦幻的“永无乡”里。

      而显然,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彼得·潘。

      不想长大,是很多孩子的心声。

      接触越来越多的案例,我发现,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痛苦的根源。

1

长大好麻烦

      “老师,你以前小的时候想找大吗?”

      一个孩子睁着大眼睛望着我,认真地问。

      我有些意外,认真想了想,说:“我小时候很想长大,因为长大了可以自己挣钱,自己说了算,很自由。”

      她撇撇嘴,显然,这个答案让她有些失望:“我一点都不想长大,长大好麻烦。”

       接着,她滔滔不绝地罗列着现在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学习的、人际关系的、父母相处的、自我成长的……每一样都让她焦头烂额,更何况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是同时出现的。

      她怀念小学时的生活,那时候学习的科目很少,她随便学一下,就能稳居班级前几名,同学们也都喜欢她,即使她狂妄一点,因为有成绩镇着,大家对她也都是敬佩、仰望。

      人际关系也很简单,高兴就在一起玩,不高兴就跟别人玩,没什么烦恼,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每天都很开心。

      上了初中不一样了,人际关系复杂了,太张扬了会被人说高调,太内向了会别人忽略,没有存在感。

      学习压力大了,一下子八九科的课程,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时间被填得很满,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老师不会像小学时哄着大家学习,每天都拼命以各种方式让大家认清形势,努力学习,不然考不上高中,未来都毁了。

       总之,一切都变了。

      人生过到这里,已经够辛苦了,更何况继续往下,还有工作,还要挣钱养家,还要养自己的孩子,养自己的父母,妈呀,想想都让人发怵。

      我打量了自己一下,原来,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孩子眼中,是过着如此凄惨的生活的,而他们,坚决不愿过这样的生活

      紧接着,她便进入幻想模式:“要是我爸妈再有钱一点,能帮我买两栋房子,我到时候可以靠收租生活,哇,那简直太爽了。”

       想了想,又觉得这样似乎还不够:“我要找一个很爱很爱我的人,每天给我煮饭、做家务,带我到处旅游,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买什么。”

     我找不到合适的表情,只得不知可否地笑笑。

      做梦的权利,还是可以保留的。

2

我想永远逃避下去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就是在逃避,我就是想逃避。”

      这个孩子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去学校,起因是在学校跟好朋友闹了矛盾。

      “我不想面对,我不想解决,我就想一直这么逃避下去,只想待在家里,只有待在家里我才开心。”她继续补充道。

      “那你打算逃避多久呢?”我问

      “没有多久,我就是要一直,永远逃避下去。”

       我苦笑一下,能把逃避说得如此坦然,如此理直气壮的,也是一种能力。她丝毫不掩饰,就是这么大义凌然地说着自己的“逃避宣言”,仿佛她是在坚持一项伟大的、艰难的革命事业

      长大总是要面对很多困难,很多以前没想过,没碰过的困难。我们被吓到了,把头一缩,装鸵鸟,看不见,听不到。

       面对问题是大人的责任,与我无关。

       我试探着问:“假如你靠自己解决了问题,不会觉得有成就感吗?”

       她想都没想,斩钉截铁道:“我不会有成就感,我也不想解决,光是想想就很麻烦。”

       她用与年龄相比,明显过于稚嫩的声音说:“为什么人要长大,要面对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什么都那么简单,那么容易?”

      长大,意味着痛苦,意味着无奈,意味着恐惧。

      我想拼命鼓吹着,长大很好呀,自己挣钱,自己花,多有成就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

       她瞥了瞥我,一副洞穿一切的样子:别想骗我,你们每天过得那么苦逼,天天加班工作,房贷车贷,看老板脸色,哪里美好了?

      他们想一辈子躲在童年的“梦幻岛”上,拒绝上成人这条“贼船”。

      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再怎么不愿意,你也不可能不长大呀?

      孩子抱着自己的公仔玩具,拼死抵抗:我就是不长大,我就要逃避一辈子!

      无奈,叹息。

      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强迫不了一个不愿长大的人。

3

为何痛苦

       按照前面的逻辑,这类孩子应当生活得无忧无虑,天真浪漫才对呀?怎么会有痛苦呢?

       因为世界不是“梦幻岛”,不会如他们所愿。

       世间大部分的痛苦,都来源于不接受。

       他们一厢情愿地希望世界按照他们的意愿存在,朋友之间不能有欺骗,老师不能对学生口吐芬芳,考试成绩不能低于自己的预期,爸爸妈妈不能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遗憾的是,这些所有的不允许,很多时候就是世界的常态。

      世界怎么能不如我所愿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世界的不满,他们不接受,也不愿改变,不想改变世界,更不想改变自己。

       对于孩子而言,唯一的办法是什么?站在原地哭泣:为什么会这样?世界为什么会这么不公平?人为什么这么复杂?生活为什么这么艰难?

      希望自己有撼动世界的能力,能让周围的一切都随着自己的心愿调整,都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存在,不然,我便不高兴

       我们都曾体会过面对茫茫大千世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的暴击,不过,这些孩子不愿承认自己的渺小,不愿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他们怨天尤人,一遍又一遍。

      看着他们脸上带着晶莹泪珠的样子,又好笑,又心疼。

       一个十二岁孩子郑重其事地跟我说:“我怎么才能开心呢?有用不完的钱,我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我爸妈也不管我,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朋友们都喜欢我,都愿意跟我玩。还有一个很爱很爱的人,无论我犯什么错,他都不会离开我……”

       我听着,忍住笑,说句实话,谁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呢?

      只可惜,对于普通人而已,它只存在于梦里、幻想里。

      因为梦里的东西没有实现便痛苦?是的,他们是认真的。

4

有事找家长

        有困难,找家长。是他们的宗旨。

       并且,在寻找的过程中还会仔细甄别,哪个家长好说话,哪个家长最容易心软,最经不住自己撒娇,最看不得自己的眼泪。

       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关键的时候总能派上用场。

        只要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个电话过去,开启漫长的哭泣、诉说模式,听起来在学校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受,我真的撑不下去了……”先软的哀求,进而坚决而略带气愤地来一句:“你到底来不来接我!”

       软硬兼施,将家长拿捏得死死的。

       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马不停蹄地跑到学校,接孩子回家,稍微慢了一点,孩子还要继续抱怨,受着天大的委屈一般。

      “我一接到孩子的电话,心里就发紧,肯定又有事了。”父母们愁眉紧锁,无奈而焦虑。

       孩子回到家,立刻眉开眼笑起来,看电视,刷手机,吃零食,简直不要太舒服。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是“万恶的”学校的错。

      父母们焦头烂额,天天考虑孩子的前途、未来,想尽办法帮孩子请假、打点关系,忙得脚不沾地。孩子却像没事人一般,享受着家庭的欢乐时光。

       他们很奇怪:“又不是活不下去了,爸妈干嘛总是摆着一张臭脸。”

       “你不担心你的未来吗?”我尝试问他们。

      “我不想,也不想想,我就想现在过得开心点。”

       他们说得对,也不对,他们不是不想,而是有人替他们想,父母永远在前面奔忙,他们可以慢悠悠地跟着,岁月静好。

       未来是长大的人想的,而我,不要长大。

5

父母给孩子太多的爱

      这类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单纯、没心机。

       很明显,他们的家庭给了他们足够的爱,把他们保护得足够好,才能让他们在其他孩子都通晓人情世故的年纪,依然保有孩童般的纯真。

      问题不在于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给与孩子太多的爱。

       不在于孩子接触社会太多的不公与丑恶,而在于面对太少的挫败与挑战,让他们以为世界原本就该如此简单、纯粹。

       不在于遇到的问题太多,而在于他们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太少。

       而他们会感恩,会珍惜吗?不,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没有失去过的孩子,不懂得得到的宝贵,他们只会抱怨得到的不够多;

      没有被风雨击打过的孩子,学不会迎难而上,只会见到困难便逃避;

       真正的单纯不是没见过丑恶,而是经历过不公、打击之后,仍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希望和善意。

       这些孩子像一直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保持着一种“心理洁癖”,对于人性的任何污点,都拒绝看见,拒绝接受。

       就像生活在童话里彼得·潘,只愿永远生活在“梦幻岛”上,拒绝回到真实的人间。

       作为家长的成年人,坚信有一个幻想可以实现:一边没有底线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边跟孩子讲道理,别人不会像爸爸妈妈这么惯着你,社会很险恶,你自己要自立自强。

      孩子一边吃着哭闹得来的冰淇淋,一边点头,父母们欣慰地笑。

      讲道理不会让孩子长大,亲身经历,披挂上阵,经历风雨才会让孩子长大。

       一边热情地跟孩子讲道理,一边帮孩子善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只会越来越留念家这个安乐窝。

       对孩子好不是爱吗?当然是。但却是眼前的爱,是短视的爱。

       把孩子抱在怀里是爱,在必要的时候,把孩子推出去,是更深刻的爱。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子常见四大误区 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长
您在用道理“剥削”孩子吗?
唠叨和讲道理,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是最没用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爱听父母讲道理,该怎么办
给娃讲道理太低级,学会这些知识点,让你升级成“高端爹妈”
家长没有错,错的是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的我们,需要承担很多后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