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岁,不工作,父母帮养妻儿:啃老族是怎么炼成的?

三十岁,男性,好容易在父母的安排下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却不满足于每天枯燥的工作,换了几次工作都干不下去。

最后,他把目标投向了能赚快钱的投机生意上,在他人的怂恿下,不惜借高利贷投资。等家人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本金加利息欠了一百多万。

父母卖了房子帮他还债,还借亲戚几十万,才帮他填上这个窟窿。

你以为他是还没成家,不懂事,没有担当?错了,他早已结婚成家,还有一个六岁的女儿,准备上小学。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在父母摆平这一切之后,便不愿再外出工作,每天除了接女儿上下学,便是打麻将。而父母呢?每天起早贪黑地挣钱,已经快六十岁的父母,每天打两份工,不辞劳苦。

父母难道不生气,就放任他这么下去吗?当然生气,也说他,也骂他。

某一天,当父母再说他不工作,自甘堕落的时候,他从厨房拿起来刀,砍向了自己的手臂,好在羽绒服够厚,伤害不大。

至此,父母除了干活挣钱,只能每天摇头叹气。

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而且啃得理所当然。

一个啃老族,当然不是一天炼成的。

1

纠缠的一家人

跟人有“出生-成长-老去”的生命周期一样,每个健康的家庭也有属于它的周期。

一对夫妻相爱、结婚,孕育出后代,此后十余年的时间,家庭的主要责任都在抚育孩子这件大事上,孩子也全心全意地依赖家庭,获得自己心理与生理需要的满足。

一直到孩子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独立期,在这期间,家庭需要将孩子推出去,帮助孩子获得独立的生存能力,以及独立的心理能力。

显然,这个家庭并没有进入这个阶段。

它的家庭结构一直停留在孩子的青春前期,父母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为孩子善后,替孩子冲锋陷阵。

孩子读书、工作,父母努力找各种关系,帮孩子安排好;

孩子结婚生子,父母出钱出力,接着帮忙照顾孙女;

孩子欠下巨债,他们卖房卖车,帮助孩子摆平一切。

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那么自然,甚至感觉不到任何的不情愿和犹豫。

他们的宝贝儿子在请求父母卖房替他还债的时候,像孩子一般信誓旦旦:“爸妈,你们先帮我还债,不出三年,我就还你们一套新房。”

转身之后,他就真的像孩子说的玩笑话一般,将这一切忘得一干二净。

父母想要回老家生活,好逼儿子独立,承担家庭责任。儿媳妇泪流满面:“你们走了,我们这个家就完了。”

无奈,父母又继续住下来,继续起早贪黑。

儿子虽然成家,却并没有真正的成长为一个“大人”,他像一个“巨婴”一般,时刻准备着退回到家庭中,寻求保护。

儿子有一个新的家庭,但这个家庭也同样寄生在父母的身上,需要父母供养。他们组成一个大家庭,父母继续做着这个家庭的家长,养着“孩子们”。

这是一个没有分离的家庭。

而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成长机会便是分离,无数次的分离,推动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成熟、有担当的成年人。

2

又委屈,又舒服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分析这个案例中实实在在的“啃老族”。

他委屈吗?

他委屈。

他极度自卑,却又自尊心极强,他希望做些成就出来证明自己,最好是一步到位的,让身边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中,对于一个男性最大的价值肯定,便是:有钱。

而这个愿望是如此强烈,着急,使得他不可能选择脚踏实地,逐步积累,对于一个想要马上证明自己的“孩子”而言,一天看不到成功,便会让他焦躁不安。

选择赚快钱的投机生意,便成为意料之中的选择。

他委屈,因为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却被骗;

他委屈,因为辞职之后他找不到相对体面又舒服的工作,普通的工作又让他丢面子;

他委屈,因为全家人都看不起他,每天都絮絮叨叨地说他不工作,不上进。

因此,谁都不能说他,他已经够委屈了。

他舒服吗?

他当然舒服。

不用工作,不用面对外部世界的残酷竞争,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睡到自然醒,然后到麻将桌报到。

无数人羡慕的退休生活,他在三十岁便实现了。

更重要的,他找到了一个威慑全家人的方法:伤害自己。

抓住这个法宝,家里便没有任何人再敢随意地数落自己,表达对自己的不满,他对家庭没有多大贡献,但他要拥有这个家庭最大的话语权。

一言不合,便拿刀砍自己,无人敢惹。

那么,他会觉得自己生活得舒服吗?当然不会。他会习惯性地关注自己的委屈,把目光放在自己缺的东西方面,而不是拥有的东西。

他将他人为自己的付出都看成理所当然,却永远感觉不够。

所以,他只觉得自己委屈。

3

父母一边指责,一边负责

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如果父母足够有钱,也愿意一辈子养着孩子,甚至孩子的家庭,这合理吗?

理论上是合理的,也可以允许存在的。

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有的存在形式,只要家庭成员都能接受,相安无事,旁人当然也就无权干涉。

最纠缠的一种状况是这个家庭呈现出的状况。

父母不接受儿子啃老,也没有能力支撑儿子和他的家庭啃老,儿子不愿意外出挣钱,但又在潜意识认为自己这是没用、堕落的表现,不断自我否定。

整个家庭,都处于纠缠、抑郁、痛苦的状态,相互折磨,又难舍难分。

父母用了一种最常见,却又最有害的方式,与儿子相互:

一边指责、抱怨,一边继续替孩子擦屁股,善后、负责。

他们满心希望儿子能够听进去父母的劝告、责备、讽刺,幡然醒悟,一夜之间长大,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勤奋进取。

这是天真的一厢情愿。

在亲子教育中,做什么,永远比说什么更重要。

儿子不会听父母对他指责的对错,他只记得父母总是指责他,总是不相信他。另一方面,父母仍然勤勤恳恳,挣着钱,让他衣食无忧。

所以,他一边享受着父母的劳动成果,一边责怪父母的唠叨、聒噪。

这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

4

相互需要,难舍难分

那么,只是这个啃老的“孩子”需要他的父母吗?因为他离开父母活不下去吗?

不,父母同样需要继续付出,需要继续供养他们的孩子。

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价值感来源,被需要,被认可,感觉整个家庭都离不开自己。就像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领导人一般,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辛苦当然是辛苦的,但是人更怕的是无处辛苦,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依赖和被依赖,本身就是相伴而生的。

啃老的孩子需要父母,父母更需要一个永远离不开他们,能够让他们时刻感觉被需要的“孩子”。

这个家庭,是一个封闭的王国,每个家庭成员在其中各取所需。

外面的世界与他们无关,自我发展,也与他们无关。

除非有人真正下定决心打破这个闭环,拼尽全力,实现自我突破。

5

怎么办?

我们假定“啃老族”的父母们,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对比之下,显然父母们生活得更辛苦,而且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他们也必须想办法将孩子推出家庭。

而“啃老族”的孩子呢?显然,在父母还能负担他们生活的期间,他们的生活还能基本过得下去。相比于外部世界的残酷和压力,当然是家,更温暖,更舒适。

那么,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第一,想清楚自己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诚实地对待自己,不要勉强自己,也不要欺骗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就是不能接受。

你放弃了自己的底线,那说明你是可以放弃的。是你授权给了对方,就不要觉得是人家的责任。

以钱为例,哪些钱是可以给孩子的,哪些是你一定要留作自己用的,一定要区分清楚,“我的就是你的”原则,最后只会造成大家都一无所有。

定好了底线就必须坚守底线。

 第二,有一个仪式。

就像是成人仪式一般,需要给到对方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告诉对方:到什么时候,我的做法会有一个什么变化。

通常,仪式具有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它很明确地提示我们,有一些转变发生了,你必须面对。

比如说,什么时候,我们要回到老家生活,你必须自己照顾你的家庭。

或者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会再给你钱,你必须自己去工作。

提前预告,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说到做到。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狠话,否则给人的印象就是,话虽然这么说,事情是可以有另一套规则的。

另外,我们的态度不是为了激励他靠谱,或者刺激他独立。不要老觉得“我是为了你才这么做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过一点。

这是最关键的,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己痛苦,因为想让自己好过一点。而不是为了孩子。

至于你改变之后,孩子能不能振作起来,从客观上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也不受我们控制。

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做了这些调整,一定比不做,要好。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考学子跪拜母亲:“妈,这些年您辛苦了!”
习惯抱怨是种灾难
多子女时代来了
遇到这种男人,走了千万别回头
“你弟要买房了,要是没钱就跟你婆家要”女儿:妈,以后别联系了
老来难(父与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