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全班同学的“心理医生”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的原话。

她的班级中,无论哪个同学不开心,都喜欢来跟她聊天。

她也总是会很耐心地听对方发牢骚,表达郁闷和不爽。

她说:“我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跟谁都能聊得来,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很强,总是能找到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

班上无论多拽,甚至会公然怼老师的同学,都愿意跟她说话。

有的女孩子不开心就只是哭,一句话也不说。

她也觉得棘手,但她一定不会不耐烦,只是安静地陪伴着对方,轻轻地问:“发生什么事了?谁惹你了?”

直到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孩破涕为笑。

她有一套成熟的理论:

其实,倾听是最重要,最有效的。

我爸妈总是会反复跟我讲道理,说了几百遍,真的没用,主要是要倾听。

要认真观察对方,知道对方的喜好和性格,对不同的人要以不同的方式说话。

最绝的是,她曾经找过心理咨询师。谈着谈着,对方便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自己的失恋的经历和故事,在她面前啪嗒啪嗒掉眼泪。

她还要反过来,安慰心理咨询师。

我听着她侃侃而谈,总怀疑她真的偷偷学过心理咨询的相关课程,对于许多技巧,烂熟于心。

然而,她却有严重的抑郁症,一度想要自杀。

1

父母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反复说的一句话是:

“我们做梦都没想到她会得抑郁症,她一直那么懂事,那么活泼开朗,怎么可能呢?”

我想,换作我们任何一个真正的心理医生,每天连续不间断的做心理治疗,只要身边有人都要全心关注对方的言谈举止。

除了睡觉,全天候上班。

持续个几年十来年,没有指导,没有支持。

我们估计也会离抑郁不远。

更何况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仅凭血肉之躯,去试图温暖身边的所有人。

早晚会将自己抽空,或者冻僵。

不过这样的孩子,在我们世俗的眼光中却是最被提倡,最为大家所称赞的。

正如她的父母所说:懂事、乖巧,不需要操心,学习积极、性格开朗……

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只要在人前,永远充满阳光,像小太阳一般,温暖所有人。

2

我们需要问的问题是:有人可以没有任何阴影,永远阳光灿烂吗?

我们以为有。

就像太阳一般,有人天生就只有光明面。

一个只能各方面都优秀,只能展示自己好的,积极乐观的一面的孩子,其实是辛苦而悲哀的。

他们阳光背后的另一面,是不能轻易示人的,要小心掩藏、伪装。

别人知道他们原来没那么乐观,没那么积极开朗,会不会继续喜欢他们呢?

父母知道他们没那么完美,会不会失望、伤心呢?

朋友知道自己也有郁闷、难受的时候,会不会离自己而去?

思虑再三,权衡利弊,还是继续伪装,比较保险。

伪装久了,连自己都相信了:我真的就是小太阳。

能骗过自己,是骗术的最高境界。

身边的人当然更加坚信:他们天生如此,或许他们就是太阳的孩子呢。

谁都可能抑郁,他们怎么可能抑郁呢?

3

这类孩子,大部分都有自残、自伤的倾向。

用刀在手臂上一刀刀划开皮肤,看着血流出来,有一种释放的快感。

我问他们:“划在自己手上,不痛吗?”

他们会摇摇头:“我看自己流血,一点感觉都没有。”

上文提到的那个孩子就说:“我最看不得别人难受,别人受伤,人家的手要是划破了,我肯定心疼得要死。”

我问:“那如果伤在你自己身上呢?”

答:“没所谓,真的没感觉,习惯了。”

看到别人难受,他们会身不由己、不假思索地安慰;面对自己的痛苦,他们无能为力。

忍着,就像一直以来做的那样。

当他们只有一百块钱的时候,他们可以全部给对方,宁愿自己挨饿。

他们的人际关系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是畸形的忘我。

在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有自己,也有他人,关系才是健康的,才能长久。

关系中只有自己,便是自我中心,自己为所欲为,对方却不舒服。

关系中只有对方,便是牺牲、付出,对方是满意了,自己却精疲力竭。

这是人际关系的两个极端,都潜藏着危险,都不可能拥有长久的、舒服的关系。

4

两个极端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忘我太久,那个被压抑的“我”总会想办法冒出头来,讨回公道。

我们在临床中,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原本父母口中最懂事、乖巧的孩子,在某一天突然发现,有一个方法能够吸引身边的人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兴奋异常。

抓着这个救命稻草一般的方法,屡试不爽。

这个方法可以是每一次不经意提到的“自杀”;

也可以是前文提到的自伤、自残,一言不合就划手;

可以是身体的病痛:头疼、头晕、胃痛;

也可以是某一次在家中大发脾气,发现这是拿住父母的好方法。

压抑许久的他们,内心像有一头被喂养许久的猛兽,等待着为自己过去所受的委屈,讨回公道。

他们像变了一个人。

原本事事为对方着想,生怕别人不开心的孩子,变得霸道无理,只要稍一不满意,便会大哭大闹,威胁自杀;

原本从不拒绝任何人的要求、有求必应的孩子,突然变得冷血而自我,除了自己,不在意任何人;

更不容许身边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摘,父母批评一句,他们可以将自己在房间里关一天,不吃不喝,直到父母心软妥协。

被压抑过久的阴暗面,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攻击性,让身边所有人都失去招架之力。

就像那就话说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5

真正的心理健康。

不是从来不会伤心、难过,而是能够恰当的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真正乐观的孩子。

不是从来不会颓废和失望,而是面对挫败和打击,能够重新获取能量,再次出发。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

不是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孩子能够没有负担地跟父母表达自己的阴暗面,相信父母能够给与自己支持,共度难关。

每个人都有阴暗面,那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将这头阴暗的野兽关起来,对它视而不见,拼命用阳光、正面掩盖它的存在,让它在不知不觉间成长壮大。

天使的极端,恶魔的极端,其实一线之隔。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每天一篇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给孩子一份“走心”的爱?
原创|您的孩子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金星儿子被嘲笑:你妈以前是男人!儿子霸气回应让她倍感骄傲
为什么孩子不做家务会影响人际关系
孩子青春期社交焦虑么
巧用“心理年龄”获得好人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