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制造恐惧,不是解决厌学的好方法

一听说孩子厌学,不想上学,父母大概率会跟孩子进行以下对话:

“不上学?不上学将来能干什么?捡垃圾都没人要你!”

“不上学你整个人就废了,这辈子就完了!”

“不上学你还有什么用,你就是个废物了!”

诸如此类,希望孩子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不上学的严重后果,赶紧振作起来,回头是岸。乖乖背上书包,回到学校。

而事实却往往与此相反,越是恐吓,孩子越是无动于衷。

制造恐惧和焦虑,并非解决厌学的好办法。

1

绝对化假定,会堵了孩子的后路。

不上学,后果严不严重?当然严重。

孩子未来会后悔吗?大概率会。

那么,把这两者简化为:不上学,这辈子就毁了,是一个合理的结论吗?

显然不是。

上学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包括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都是相对顺畅,能看到明确的未来方向的路。

父母鼓励孩子上学,绝对是为了孩子好。

作为父母的初衷,也是希望孩子意识到厌学的厌学的严重性,并且痛定思痛,赶紧利索地回学校。

然而,这样的做法和说法是有巨大的风险的。可能会有两方面后果:

①置之死地而后生,孩子在巨大的恐惧支配下,重新回到学校。

②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这辈子都完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家长期望的是前者,而孩子往往选择的是后者。

2

另一方面,家长们制造的恐惧世界,很难实现。

怎么理解呢?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有谈过,厌学不是现在才有,早20年,同样有大把厌学、辍学的孩子。

为什么以前不觉得厌学是个问题?

在早20年,物质生活条件没那么好,很少有家庭能养得起一个闲人,因此,不上学就打工挣钱,几乎是一个常识。

不会待在家里,躺着玩游戏,父母没有那个能力供养。

现在不一样,再一般的家庭,都不会缺孩子一口吃的,都能保证孩子的基本温饱。

从这个角度讲,“不上学,你这辈子就完了!”更像是一个虚无的,没有效力的警告。

什么是完了呢?活不下去了。但是没有啊,孩子在家里活得挺好的,至少十年内不用为生计发愁。

更不用说,家长们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的人生完蛋。

大部分时候,我们是一边恐吓孩子:“不上学,你这辈子就完了!”,一边积极帮孩子寻找着退路和出路。

转学。

读私立学校、国际学校。

上艺术课程。

因此,这些吓人的说法:“完了”“毁了”“没救了”,很多时候也就成了“说说而已”“反正你每次都这么说”。

渐渐地,越来越没有说服力和效力。

3

不断加码的焦虑,可能会让孩子不堪重负。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厌学的孩子,内心有焦虑和恐惧吗?

一个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清楚自己如果不上学,对前途和未来的影响吗?

作为家长,我们总以为孩子不懂事,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才会任性妄为,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逃避,就不学习。

其实不然,他们比谁都清楚。

因此,一旦不上学,这些孩子内心其实充斥着焦虑和恐惧,他们比谁都煎熬。

那么,家长们可能又要说了,孩子哪里着急?一点都看不出来。在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打游戏,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

的确,表面看起来,孩子们比谁都悠哉游哉,家长看着急得抓狂。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家的行为,都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

不去想。

因为一想就焦虑,一想就觉得自己未来无望,恐惧便会袭来。

这是一种屏蔽式的自我保护,能够让他们获得短暂的宁静。

而如果家长们坚信:孩子一点不着急,一点不焦虑,不断给孩子加码,灌输不上学的严重后果,试想一下,后果会如何呢?

就像一锅原本已经很咸的汤,我们以为没放盐,再不停地加盐,最终只可能咸到无法下口。

而不堪重负的孩子,只可能更退缩,更封闭。

4

以毒攻毒,不是解毒良方。

武侠小说里,常有一种解毒方法,叫作“以毒攻毒”,给中毒的人,吃更毒的东西,最后相生相克,竟然奇迹般地解毒了。

听起来神乎其神。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毒的毒药,更多的分量,除了会让人死得更快之外,别无功效。

那么,不断增加孩子内心的焦虑,制造新的恐惧,原理就有点像“以毒攻毒”,我们期望毒性强到一定程度,会激发出孩子的潜力,打通任督二脉,让功力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厌学的孩子,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厌学的孩子,基本都属于对压力相对敏感,又不懂得压力疏解的类型,普通人能够扛下来的压力,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千斤巨石了。

更何况还要来个不断加码,内外夹攻,后果可想而知。

孩子们要么崩溃,要么为求自保,拒绝跟家长沟通,最终把问题推向更难解决的边缘。

5

战胜厌学,首先要小看厌学。

接触多了厌学的孩子,总是忍不住感慨,很多孩子提到学校,完全是副上战场般的,视死如归的神情。

彷佛学校里不是老师和同学,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听课、交友,而是上阵杀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上学,是一个悲壮的,要下无数次决心才能做到的事情。

带着如此沉重的心情,怎么能在学校待得长久呢?

个人认为,对于很多厌学的孩子,“小看”厌学这件事,反而是尤为重要的。

就像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高考发挥失常,就是件天大的事。十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件事情也大,也会有遗憾,但似乎也就那样。

太看重一件事,很多时候就变成一种束缚。

每天去催孩子上学,给孩子讲不上学的严重后果,本身就是在放大“厌学”,让孩子更不敢正视和面对。

放松一些,给彼此都松松绑,才可能寻找到真正的出路。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定期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学期,心态最重要
孩子厌学:可能是心理疾病?还是什么原因?家长又应该应对?
造成孩子厌学,不想去学校的几大原因,与其担心不如行动起来
为什么孩子厌学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
学校老师长期不向学生家长公布考试成绩,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后果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