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那些,用“生病”来表达的情绪们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身体比我们的语言更诚实”系列。

或者可以换个说法,叫作“不好好说话”系列。

前几天,收到一个家长提问,说是孩子最近一去到学校,就会出现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家长和学校都慌到不行,结果送到医院一检查,身体啥问题都没有。然而,孩子确确实实是晕倒了,叫半天都没回应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

背后的始作俑者,实际是情绪。

1

诸如此类的身体症状,并不少见,比如:

①一紧张就头痛

②压力一大就肚子痛、拉肚子

③情绪一激动就喘不上气,胸闷

④总会莫名感觉心跳加速,心脏本身却没有任何问题

背后,都是情绪在搞鬼。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情绪这个“看不见”的黑手,在背后搞的小动作,更多是因为层出不穷的“身体小毛病”苦不堪言。

在内科把身体检查了个遍,得到的却是“一切正常”的报告,被弄得莫名其妙。

这种情况,在儿童青少年身上尤为常见。

那些被情绪困扰的孩子们,也往往身体虚弱,是医院内科的常客。

2

那么,我们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这些身体不舒服是真的吗?还是孩子们在装病呢?

当然是真的。

头痛是真的头痛,肚子痛也是真的肚子痛。如假包换。

不过,我们很容易在他们身上发现自相矛盾的信息。

一个孩子告诉你:“我很想去上学,我不上学不行。”

可是他每次到上学的头一天,都会焦虑失眠,甚至发高烧。

又如,一个孩子说他学习压力不大,却总是抱怨莫名其妙地头痛、胸闷。

表面看起来就像是,我其实很想做这件事,我也能完成任务,但我的身体总是不配合、不听话,让我没办法去做。

身体是他们最聪明的,最贴心的“助攻”,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生病”。

那么,我们该相信哪个呢?

俗话说:“眼见为实”,一点不错。

3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压力大不能直接说出来吗?

害怕上学就直接说,不行吗?

还真不行。

就像我们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她虽然每次一进到学校就晕倒,却从来没说过害怕上学的话。

父母听到的,一直是:“我想回学校,我拉下那么多课,不能再请假了。”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地发生了。

因为,有些话,是不能堂而皇之地说出口的。

例如,她直白地说:“我就是不想上学,学校压力太大了。”

可以预想一下,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会如何呢?

父母肯定就慌了,甚至直接怒了,紧接着就是一番轰炸式劝说

“不上学怎么行?不上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你这么小,就不上学,将来怎么办?你怎么养活自己?”

“你是脑子抽风了吗?你以为你是富二代,我们能养你一辈子?”

父母劝说无效,没关系,七大姑八大姨会轮番上阵,热心地送上他们的人

生经验,供你“借鉴参考”。

直说得你怀疑人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身体不舒服就不同了,父母只会关心、照顾,心疼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责骂呢?

还可以冠冕堂皇地在家养病,一举多得。

4

我不说,你真的关心我,就应该猜到。

用身体不舒服,来传递情绪,本质上玩得是一出“猜谜游戏”。

孩子什么都不说,让父母来猜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既希望父母猜到,又害怕父母猜到,纠结异常。

唯一的线索,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身体小毛病”们。

所有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都会希望能被放在阳光下,被看见,被接纳。

但是他们又不确定,自己这些没那么积极的情绪,不那么努力的态度,一旦被看穿之后,身边人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纳。

因此,不明言,便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方法。

就像一个男孩子要跟一个女孩子表白,但又很害怕被对方拒绝,于是,就只是送送东西,帮帮忙等等,就是不明说。

他究竟要表达什么,留给女孩去猜。

如果猜到了,却还是拒绝他,他大可以用:“我只是把你当朋友关心你。”一类的话,糊弄过去。

既保存了自己的尊严,又不至于他受伤、失望。

猜谜,就有这点好,始终给自己留着后路。

当然,猜谜也会增加巨大的沟通成本,更容易产生误会,也没有机会见证对方的信任和接纳。

更有甚者,会因为身体的毛病,白打很多针,吃许多的药,自己受苦。

最关键的是,一直在绕圈猜谜,问题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

5

那么,家长遇到这类孩子,应当怎么应对更恰当呢?

①首先,切忌过度关注孩子的身体小症状,避免强化孩子以此来吸引关注,表达情绪的方式。

一有个头疼脑热就紧张异常,会给孩子一种暗示:我的身体真的很不好,我确实病得很重。

同时,很多孩子会怀念和期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家人对自己的百依百顺,关怀备至,会想方设法,获得这样的宠爱。

另一方面,有情绪,有压力的时候,更不愿意开口说,因为通过生病,他已经满足了大部分的心理需要。

便没有改变的动力,说心里话多麻烦。

要相信,孩子的身体,其实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该看医生便看,如果身体检查没有问题,就安下心来,平静地对待孩子的病痛。

尽可能轻松的,积极的看待这些小病痛。

②鼓励孩子有什么直接说,别总是让家长“猜谜”。

当然,前提是父母不那么配合孩子的谜语游戏,绞尽脑子如侦探一般去琢磨孩子的心理。

要知道,父母有这个时间,愿意如此用心,社会上的其他人可不一定愿意花费时间去跟着孩子兜圈。

如此一来,孩子在外面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出问题。

鼓励孩子说,并且在孩子真的鼓起勇气表述的时候,尽可能以理解、尊重的态度,用心倾听。

这个猜谜游戏,才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③合理减压。

向孩子传递:有压力,遇事紧张,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成年人也有压力大想要逃避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

积极寻求压力疏解的方式,多跟身边人分享自己的烦恼,尽量不要所有负面情绪都自己扛。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内心隐秘的角落——青春期抑郁了家长能做些什么?
青春期叛逆就是在与父母做对?不,孩子真不是故意的
复学项目 | 当我想伤害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
滋养内在的小孩,让生命之花绽放(上)
小孩子一直哭闹个不止还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父母们千万不要冷处理
走进青少年自残的灵魂深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