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症,不等于,不开心

提起抑郁症,我们多少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只不过,在我们看来,抑郁症和不开心,应该是差不多的东西。

要说有什么区别,最多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这其实是由人的认知特点导致的。

当我们要去理解一个不熟悉的事物时,为了形成更快的认识,大脑会搜集我们熟悉的内容,两相比较、归纳,形成新的概念。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对高铁不太了解,不知道这个新玩意到底是啥?但是你对火车很熟悉,于是,你的大脑就将高铁加工为:

速度更快,跑起来更平稳的火车。

如此,是不是瞬间就豁然开朗了?

然而,这个理解有没有偏差呢?肯定有。

高铁和火车之间,除了速度和平稳度的差别,还有动力模式,构造,技术原理,等等都不同。

同样的道理,将抑郁等同于不开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明白抑郁的大意,但也存在一些疏漏、偏差,甚至副作用。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

将两者等同的不良影响

将抑郁简单理解为不开心,至少有两方面的不良影响。

①过于轻视抑郁。

以下的观点你大约不陌生:

抑郁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自己调节一下就好了。”

“心情不好,自己去跑跑步,旅旅游就好了,别太放在心上。”

“你就是想太多了,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嘛不开心一点呢?”

“别整天愁眉苦脸的,谁喜欢看你拉长一张脸呢?开心点。”

将抑郁简单地定义为不开心,会给人一种“矫情”的印象:啥事没有,要死要活的,干嘛呢?

又或者说,你自己调节调节就好了,什么抑郁症,净给自己贴标签。

如此定义之下,理解抑郁症是无从谈起的。

②过于紧张抑郁。

我碰到过一部分抑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抑郁之后,就陷入一种警备状态,时时刻刻,小心翼翼。

像雷达一般,灵敏地关注着孩子的情绪,生怕孩子不开心。小朋友稍微撇一撇嘴,甚至只是不怎么说话,家长们都如临大敌。

于是,就想尽办法哄孩子开心,几乎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渐渐地,孩子似乎也摸透了家长的心思,会刻意地将自己的“不开心”放大,只要要求不被满足,便立马翻脸。

时间一长,家长也苦不堪言。

关键在于,这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用抑郁可以拿住父母,成为家庭中的话语权中心。

家庭的管教和规则也就完全无从谈起了。

久而久之,孩子更是“喜欢上”抑郁,不想好了。

2

既然,将抑郁=不开心,并不准确,那么二者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抑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在下文中一一展开阐述。

3

持续性的情绪低落

注意,这里没有用“不开心”,而用的是“低落”。

不开心,可能是愤怒、烦躁、憋屈,也可能是低落、伤心。而抑郁情绪中,低落是占最大比例的。

他们很少愤怒,也不会发脾气,就是莫名感觉心里憋得慌、闷得紧,像又闷、又阴的天气,天空都快压到头顶上一般。

低沉、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持续性”。

也就是说,这样的低落情绪,不会是一两天的,或者至多一个星期就好转了,

而是持续了较长时间。

按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持续一个月以上的低落状态,才会跟抑郁挂上钩。

平常人的情绪,大部分时候是相对平稳的,即使有低落,也一般是三五天时间,就恢复如常了。

抑郁症孩子的低落,是陷入式的。

4

负面情绪,不明原因

你能想象,有人会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吗?

没有被骂,也没有考试成绩不好,也没有跟同学闹矛盾,一切如常。

心情却像过山车一直停在最低点,怎么也积极不起来。

你若是问他:“你什么都不缺,家里人也很关心你,你为啥还是不开心呢?”

他大约只能摇摇头,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

或者是:“我也很纳闷。”

抑郁症的低落状态,背后的原因大多跟长期自我压抑,负面情绪过度积累相关联。

还伴随着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的作用。

表面看起来,自然是毫无理由的。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因为考试成绩差,哭一下,闹一下,那么恭喜你,他大概率不是抑郁。

一些家长在孩子抑郁康复一段时间后,仍心有余悸:

孩子一哭就发怵,担心抑郁复发。

其实,只要是有清楚的原因,并且哭闹、伤心,持续的时间都不太长,大可以放心,那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

试想一下,孩子考差了,还唱歌欢庆,是不是更奇怪呢?

5

伴随无意义感,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假使你接触过抑郁的孩子,大约会有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很懒。

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都没感觉了,碰都不想碰。

以前雄心勃勃地要取得多大的成功,现在彻底躺平,毫无斗志。

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没有一点青少年的活力。

挂在嘴边的话一般是:“没意思,真无聊。”

“做什么都好累,我只想睡觉。”

于是,整天躺在床上,动也不愿意动,门也不愿意出,活脱脱一个行尸走肉。

这种“颓废”、“懒”,才是抑郁最折磨人的地方。

严重的抑郁症孩子,甚至会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抑郁症”跟“不开心”,最大的区别所在。

6

靠当事人自己很难调节

不开心,的确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几乎人人会有。

我们之所以不会将“不开心”看作一种心理问题,并且大惊小怪。

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够自己调节这种不良情绪,保证自己不至于陷入伤心的泥沼里,挣扎、纠缠。

而抑郁的孩子,大多是拿自己的情绪没办法的,长时间处在被情绪掌控的无助之中。

我们平常人的情绪调节神器:

运动。

找人倾诉。

转移注意力。

凡此种种。对抑郁症孩子的作用实际比较微弱,最多起到简单的辅助作用,却无法将他们完全拉出抑郁的漩涡。

这也是抑郁会被列为心理问题,并且建议当事人寻求专业帮助,真正的理由所在。

就像人的手划破一点皮,出了一点血,当然可以自己消毒、止血。

但如果是手指不小心被切掉一截,当事人肯定是束手无策的,这就必须要求助专业的医生,才能保住手指。

如果你坚持说:“都是手受伤,你怎么不能自己把手指接好呢?”

听起来是不是完全不符合常理?

 以上。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注青少年抑郁(一):抑郁症为什么必须吃药?
少年被大师喂符水死亡?面对抑郁症患儿,多少家长将他们推向虎坑
劝抑郁症患者想开点,等同于劝感冒的人别流鼻涕 | 人生答疑馆第61期
青少年假性抑郁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治疗为好?
詹森:安度青春期的8个问题
小孩子也会得抑郁症?出现这些情况,家长要提高警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