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不建议父母,过度承担孩子的情绪

青春期,无疑是孩子情绪问题的高发期。

孩子出现抑郁、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固然会痛苦、挣扎,历经折磨。我们关注、同情这些孩子,却往往容易忽略跟孩子一样濒临崩溃的家长。

一旦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父母会被迫进入一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忘我境界,尽可能哄着孩子,陪着孩子,期待着孩子们的好转和康复。

妥妥的孩子的“出气筒”角色。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正是这个问题。

父母过度承担孩子的情绪,其实暗含着各种副作用。

1

父母也是人

有句话说得好,成为父母,会让人既拥有铠甲,也拥有软肋。

无论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所有人都可以逃避,可以离开,只有父母不可以。

“父母”的身份,注定了一份天然的责任,却也是一种无声的束缚。

这个社会,我们有很多默认的,父母应该具备的能力: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让孩子衣食无忧;

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把孩子培育成才,作为社会栋梁;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之后,当然还包括无条件地接纳和陪伴孩子,用爱感化孩子。

不离不弃,稳定、安全。

这是社会对父母的期待,也是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看起来合情合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父母也是人,不是神。

用神的标准来要求父母,即使父母们抱着强大的对孩子的爱意做到了,也是一种耗竭的透支,难以长久。

2

不利于孩子适应社会

换一个孩子的角度,父母像对小婴儿一般,凡事都将就孩子,哄着孩子,生怕他们半点不高兴,真的是对他们好吗?

其实未必。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不可能永远待在家里,始终都是需要走向社会,去跟其他人互动交往。

而除了父母,还有其他人能够容忍孩子的情绪吗?

没有。

这就会导致一个后果:孩子希望赖在家里,不上学,不跟外界接触。

又或者是在外人面前过度压抑自己,从不表露真实情绪,回到家就放飞自我,想骂人就骂人,想砸东西就砸东西……

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横跳。

对比之下,外面的生活就显得格外压抑、痛苦,自然就更希望赖在家里。

对孩子好,没问题;但对孩子太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3

长期容忍之后爆发

前面我们谈到了,父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人性的弱点。

因此,大部分父母承担孩子的情绪,其实都是靠一个字:

忍。

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充当他们的人形沙袋,一忍再忍。

将孩子的负面情绪吸收到父母体内,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憋在心里,一层又一层地积累。

就好像每天都往同一个气球里吹气一般,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气球的皮被撑得越来越薄。

终于有一天,撑不住了,爆了。

长期容忍之后,父母也受不了了,索性将长久积累的不满一股脑全倒出来,直接跟孩子开战

    “你这个样子,没人受得了你,没人想跟你待在一起!”

    “父母没有义务忍受你的打骂,你这样子会被雷劈的!”

    “你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毁了,没救了!”

于是,忍耐了数天,好不容易缓和的亲子关系,瞬间土崩瓦解。

孩子觉得父母之前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根本不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父母更是委屈,自己都快崩溃了,还要再孩子面前陪笑脸,孩子还不领情,简直就是冤大头。

 费力不讨好,简直是这种情况的最佳注解。

4

孩子不愿意改变和成长

作为心理医生,我常会碰到一种情况,父母主动找到我们,说孩子的情绪有问题,应该接受治疗。

但是,孩子不愿意配合啊,孩子觉得自己挺好的,不需要改变。

父母觉得很奇怪,你明明情绪很不稳定,天天莫名其妙地发火,学也上不了,也不出去跟人接触,怎么会没问题呢?

难道孩子不觉得难受吗?

实际情况上,孩子们觉得难受,但他们觉得改变更痛苦,于是干脆停在原地,直接耍赖。

这个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在充当孩子的“出气筒”,承担孩子大部分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孩子的不开心,有地方可以宣泄,不会憋得崩溃。

在孩子那里,情绪来了,就传递给父母,父母接住,帮他们消化。

这就是一个平衡,一个顺畅的闭环。

既然如此,干嘛要改变呢?维持现状不挺好的吗?

作为孩子情绪终端的父母,就苦不堪言了,他们不能跟孩子宣泄,不能跟同事宣泄,更不可能跟长辈抱怨。

只能忍着,直接憋出内伤。

更郁闷的是,孩子似乎依赖上父母的好,根本不愿意改变。

5

怎么办?

综上,前文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父母过度承担孩子的情绪,不仅会让父母苦不堪言,也会令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和家庭,不愿意成长和改变。

最终,得不偿失。

而要改变这种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做工作。

①在难受时暂时离开

孩子情绪宣泄过度,例如砸东西,乱骂人之类,如果家长评估自身状态已经非常难受,可以选择暂时离开。

例如回房间,到楼下走走,冷静一下。

离开之前,告诉孩子:“我很难受,需要透透气。等你冷静了,我们再沟通。”

不勉强自己,一定要在孩子宣泄负面情绪时陪在身边。毕竟,这时候孩子就像拿着箭,胡乱射的大侠,谁碰着,谁遭殃。

规劝、沟通,这时候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的撤退、自保,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②坦诚地跟孩子表达感受

我们说不过度承担孩子的情绪,并不是说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孩子怎么对父母,父母也要同样还回去。

那样只会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示范,更加破坏亲子关系。

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无法整天承受他的负面情绪,这跟爱不爱他,关不关心他没有关心。

可以挑选双方都比较冷静的时候,坦诚地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孩子骂自己的时候,自己也会很委屈,很憋闷。

同时,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些,情绪激动时的相处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免受伤害。

③拥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选择辞职或者请假陪伴。

希望多一些跟孩子待在一起,能够更大限度的帮到孩子,早日康复。

这当然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关爱。只是,这种相对激进的做法,

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家长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和父母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双方相互纠缠,彼此折磨。

家长没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负面情绪自然也就无从宣泄,只会越积越多。

这种不断相互消耗的作战方式,显然不是一个持久战的打法。

一两个月还勉强能接受,时间一长,双方也都濒临耗竭了。

因此,我个人还是建议家长拥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适时地跟其他人多接触,也算是一种心理上的放松和宣泄。

毕竟,家长保护好自己,才可能帮助到孩子。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扫一扫,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里那些爱发脾气的小孩,家长应该庆幸,不敢发脾气才叫可怜
对付孩子压抑情绪的八条方法
早课堂151|笨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下)
孩子哭泣的时时候,父母的强行制止,不利于他们性格塑造
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孩子“闹情绪”,父母这样做就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