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宪忠:21世纪管理学需重新定义,唯有颠覆性变革才能与时代同行! | 「开年十问」实录Vol.1
userphoto

2022.06.02 重庆

关注
后疫情时代下,企业如何战略转型与升级?如何设计激发员工持续奋斗的激励机制?如何持续创新增长?2022年2月18日-2月27日,由21世纪新商学研究院、创合汇新商学联合推出「开年十问」“问道”系列直播,由全球知名商学院教授、名企实战专家一同为创合汇平台校友企业及其高管团队分享新形势下的战略思维、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2月18日,「开年十问」正式重磅开启!创合汇新商学联合创始人、21世纪新商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孟宪忠教授作为首场直播嘉宾,为大家做了《后疫情时代有哪些影响未来的管理新思想?——孟教授谈2021Thinkers50新思想的启发》的主题分享,深度剖析了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学亟需变革的原因,以及新时代下企业如何超越过去的启发。

以下为实录精华,enjoy:


各位企业家朋友,非常高兴在新年伊始与大家一起交流。朋友们都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管理经验和深入的管理思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跟大家坦诚交流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怎么能更好的去接受一些新的管理思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今天是一个一切都要创新的时代,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管理实践、管理思想没有创新,也没有未来。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诞生于100多年前的工业化时代管理学不免显露出“滞后、僵化;肤浅、功利;狭隘、封闭”。管理学只有走出滞后和僵化,走出肤浅和功利,走出狭隘和封闭,才能与时代同行


管理学为什么要变革


1. 管理学需要新的思想跟上时代

管理的最大落后是管理思想的落后。现在技术、产品和模式都在颠覆性的变革,而管理思想却滞后于世界级企业的实践,滞后于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我们不得不思考,管理思想是否也应该有一些颠覆性的变革?

我们先来看看现实技术、生产、管理实践中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很多实物性的生产实验,现在可以用数字来模拟,比如手机摔屏实验,用模拟数据实验比实际的摔屏实验,数据准确性更高。

火箭发动机研制75%的成本在试验失败和修改, SpaceX通过数据空间的模拟仿真降低了实验成本,Space X的发射成本是原先一次性火箭成本的1/10,短短十几年时间,以一个企业的力量成功创新,制造出可回收火箭。


所以今天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数字孪生。英伟达CEO黄仁勋说:“我们过去实际的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东西去做实验。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去节省大量的成本。” 微软CEO纳德拉指出:“由于有了元宇宙,这些实验可以提高企业的韧性和竞争力。现实生活中做不了的事,我们到虚拟世界去做。”

在虚拟的实验条件下实验既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又可进行现实世界无法开展的丰富实验。 这才是元宇宙更重大的意义。

实验的方式在变,生产的方式都在变,产业也在变。 几年前,马斯克说最晚在2030年要实现洲际距离火箭载客飞行,人们都说不可能。去年7-8月,贝索斯(亚马逊CEO)、理查德·布兰森(维珍品牌创始人、维珍航空CEO)飞上太空。同年9月,马斯克用大猎鹰火箭运载了四个平民,飞离了地面600多公里,超过了国际太空站的高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围绕地球转了三天。



尼葛洛庞蒂说得非常好,我们过去是原子管理、管理物质,管理的都是实物,而21世纪是比特管理,最重要的是管理信息,让信息发挥最大价值。这种颠覆性变革对管理学理论有极大的冲击。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各界对管理的前沿探索。

Thinkers50是全球首个管理思想家排行榜,每两年评选50位管理思想家,2001年到现在整整经过10届,评选出500多人。面对着21世纪的问题,他们写了很多新的管理学著作、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学理论。 这都是21世纪一些新的探索。除了Thinkers50这些管理思想家以外,世界上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也在研究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很超前。

以核心竞争力提出者哈默博士为例,10年间,他写了三部书——《竞争的大未来》是谈今天竞争与过去竞争有何不同;《组织的大未来》是谈今天的组织与过去组织有什么分别;《管理的大未来》是谈今天的管理与过去管理有什么变革。

Google前任首席CEO施密特写了《重新定义公司》,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写了《刷新》,都是告诉我们要重新定义一切,重新定义战略、创新、工作、管理团队、人才。

奇点大学(Singularity Group)原先是一个学校,现在是一个集团,提供了很多新的思想:

1)
取向未来:研究一定要取向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今天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不是过去工业化生产的一些问题;
2)

多元创新:企业学习、企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多元创新,是引领企业创新;

3)

变革社会:创造更新的思想、更新的理论、更新的技术、更新的产品绝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要推动社会的变革改善数10亿人的生活。这是Singularity Group的使命。


这几年,Singularity Group学员高达30多万人,与全球21万个企业和社区接触,提出了5000多个倡议,通过学习以后实践主创的公司60多个,这才是管理学。 

世界的技术产业、产品、模式都在变,管理学不能不变。世界上前沿性的企业家和前沿性的学者,都在探索管理学新的理论进展和新的模式、新的方法,中国管理学应该跟上。



2. 管理学需要善良的第一性原理

在企业经营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肤浅功利的一面。马斯克说他做企业有第一性原理,同样管理学也应该有第一性原理。 

这个第一原理是什么?我非常认同Google的价值观——不作恶,善良是第一才华。欣赏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的第一理念——经济学首先应是善意的经济学。我们应选择做对人类和地球有益的事。做事情可以赚钱,但赚钱是为了做事情,做事情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这应该是管理学的第一性原理。管理学不仅仅是教会人们赚钱的学问,它首先是告诉人们以善良为前提赚钱的学问。

管理学的第一原理应该是从善良出发,从人性出发,管理学才有方向,不功利,不肤浅。 

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但应该以确定的善良的人性、不断变化的能力和不断变化的本领,去应对不确定性,去开创未来这是出发点。 

这不是无的放矢。我们的企业缺少能力,但更缺少善良。不要说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单看看我们做了多少过度营销的事,就可见我们缺少责任感:373家上市药企,科研投入600亿左右不如罗氏一家,可373家药企广告费合计是2118亿,广告费是研发费用的多少倍?没有科研哪来的好药?当然光投钱也不行,还有一个科研投入的效率,中国企业投入效率也比较低。

这些年全球创新1000公司,它们的研发支出占了全球科研研发的40%。像特斯拉,几乎没有广告费,全部投入了科研。所以管理学和做企业应该善良,不应该功利和肤浅,不应该过度的营销,才能做得长久。

管理学不是唱赞歌的学问,不是那家公司要上市了,就给它喊两句赞歌,让它快一点上市,管理学不是谄媚附庸,不是哪位进了排行榜,就忙着给编传记。恕我冒昧:这些年MBA课堂上宣传的好案例86%崩塌,这些年在富豪榜上名列前20的只剩3人还安然无恙。管理学者应该是企业发展的提醒者,管理学的指向是发现企业经营的问题,指出经营者的不足,因为发现、解决了问题是进步的起点、发展的开端。

管理学是从善良出发,促进社会进步的学科。善良为道,方法是术。有道无术,术可学;有术无道,没有未来。



3. 管理学需要走出狭隘的行为管理

管理学原先的出发点,是管理人的行为,怎么把事情做得更有质量,做得更有效率。 

这样的管理学,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是管用的够用的,因为那时候是线性生产、重复性生产,管理好现在的行为就可以了。 

到了21世纪,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管理学不是一个单一学科,而是复杂学科,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彼得 · 德鲁克说,商业的本质是发展人,管理是人的事,关注人比关注事情更重要。管理学本质上,不再仅仅是提高效率的学科,更是人性升华,潜力提升,让社会更美好的学科。 

管理学应有哲科思维,就是哲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管理学、管理学家或者是企业家,应尽量有哲学之灯、文学之境、经管之尺。也就是说,企业家应该有哲学和科学的思维,文学和艺术的修养,经济学和管理学定量化的管理能力。

哈佛大学1636年建立,美国1774年建国,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到现在,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是迈克尔·桑德尔的哲学课《正义论》,各院系1000多人听一门哲学课,哲学有什么用呢?



桑德尔说得非常好,哲学让我们对熟知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过提供了几个新的信息让你感到陌生,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发我们用全新的方式看问题。我们总是自以为已经看清了很多事物,但如果用哲学的方式以更高的维度去看待,可能把这问题看得更深刻。 

哲学家黑格尔说,熟知的不一定真知。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价值在哪儿呢?唤醒我们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科学家?钱学森式的战略性科学家。钱学森回国最大的价值绝不是仅仅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他最大的价值是给了我们信心,看清楚了国防科学发展的道路应该怎么走。除了熟知的火箭、航天、两弹一星,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学思维、科学远见实属不易。 

钱老一辈子涉及到了19个学科。1992年他就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写信,说现在年产几十万辆汽车,到21世纪就要超过1,000万辆,那麽多燃油车环境承受不了。同时欧美的燃油汽车发展100多年,如果现在再跟着他们后面亦步亦趋地发展燃油汽车,永远是走在别人的后边。所以,21世纪环境要求采取一种新的做法,绕过燃油汽车做新能源电动汽车。1992年!多么令人钦佩的前瞻视野。钱老根本不是研究汽车的,这得益于他的视野开阔和前瞻思维。 

再说到如今大热的虚拟现实,是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那时中国几乎无人关注,不知道怎么翻译,钱老建议翻译成“灵境”,比“临境”要好,符合中国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什么?他说虚拟现实延长了我们人类的感觉,开启了一个伟大时代,它使得我们在现实中不能感觉的很多事情可以感觉了,不能体验的也能体验了,我们在那里可以率先去创造、去实验。包括现在所说的“航天”“宇航”“激光”等,都是钱老翻译的。

有多少企业的创新、民族发展都是得益于哲学的深刻思考、前瞻洞察。

关于文化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法国文化史学家西奥多·泽尔丁一语中的。他多次强调“MBA首先应该是MCA”,这里的C是 culture、civilization。也就是说管理者首先要有文化修养,才能成为文明的管理者。

总之,有文化与没文化的企业两相比较,竞争自有高下之差、形式自现文野之别、收获计多少之分、影响暴强弱之异。没有文化的企业绝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实践与理论都在告诉我们管理学需要融入文化。

企业家也好,管理学者也好,作为个人你可以有一个狭义的研究领域,但整个管理学应该更丰富一些,要有哲学的思维、文学的修养。 

彼得‧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依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同样,21世纪的管理学也不应沿用20世纪的管理学逻辑,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为科学上,应该更前瞻,更开放,更有人文的特点。 



21世纪管理学
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

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21世纪需要重新定义企业,定义创新,定义战略,定义组织与文化,定义企业发展能力,定义领导力,定义营销与品牌......

从阅读《Thinkers50和研究世界上的创新成功企业,我觉得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在重新定义管理学相关的内容。

重新定义不代表否定,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超越。



1. 重新定义企业

人类的历史上有三类企业—— 

第一类经济型企业(company)。早年这些资本主义企业,遵纪守法合理纳税以后,第一原则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分红,这就是经济型组织,给社会做的贡献就是纳税就业。

第二类社会型企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20世纪后半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企业,它们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利,而是用企业来解决社会问题。但由于技术能力水平比较低,企业规模比较小,解决的都是社会上的中小型问题。 

第三类21世纪变革世界的企业(Transferring social enterprises)。这一类企业既有早年工业经济企业的强大能力,也有变革世界、让世界更美好的伟大愿望。这些大企业的目标是解决社会大问题。马斯克为了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要备份一份人类上火星,Google为了延长人类的寿命,成立了加利福尼亚生命科技公司研究基因。



创办企业也有着五大动机——

第一类动机,发财致富。这是非常对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因为贫穷不仅仅是身体的物理痛苦,也是精神的痛苦,得不到人们尊重,所以你希望发财致富,这无可厚非。

第二类动机,施展才华。虽有才华得不到重用还受排挤,成立一个企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也是正常、健康的动机。 

第三类动机,创造激情。二十几岁的马斯克卖掉PayPal到手近3亿美金,足够花几辈子。但他冒险去做电动车、可回收火箭、太阳能,仅仅是为了钱吗?这是一种激情、想改变世界的使命。 

第四类动机,社会责任。乔布斯想探索改变世界,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巨款奉献社会,隆基光伏的出发点是善意经济学,日本企业 “经营四圣”——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稻盛和夫都讲过做企业应该有一种宗教的敬畏精神,让大家更好。 这都是社会责任感。

第五类动机,无度贪婪。把企业作为手段,无度的攫取名、权、利。 

企业的动机问题是企业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一个社会60-70%企业都是发财致富、争气展才的动机,这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有一部分企业,哪怕是10%,把它转化成创造的激情和社会的责任,就能引领着社会向更高的程度发展。一个社会要逐步减少贪婪动机而不是膨胀贪婪动机,这个社会才能不堕落。

21世纪,企业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与追求,定义自己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一个大写的人。像人有心灵与能力一样,企业也有心灵与能力,心力融合、心正力强。中国企业的进步绝对不仅仅表现在能力的进步,也要表现在企业人性的进步和企业品格的进步。



2. 重新定义创新

早年美国社会是一个管理型社会。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所体现的管理就是泰勒的秒表和标尺的管理,让工人的动作更合理,使产品质量高,在合理的基础上加快速度,使产量更多。标尺是检验动作的合理,秒表是衡量作业速度,所以那是个追求效率的管理型社会。

彼得 · 德鲁克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揭示了美国经济体系从“管理型社会”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这一现实,深入的将创新和企业家联系在一起。

我们以前都重视500强,500强的评价标准是规模、营业额、收入、利润和雇员人数,评价的都是过去实现的数量指标。

很多企业在评价自身的竞争力时,都跟行业内企业比,一比发现自己的盈利能力强,利润率高,就证明竞争力强。 

但现在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指标。BCG、Clarivate、FAST Company 、Forbes、PwC等都在研究评价全球最具创新公司。创新维度评价的是质量的指标、是前瞻性的未来发展潜力指标。他们评价的是:创新产品的占有率、创新溢出价值,创新投入及投入转化率,创新的数字化程度、创新的准备度......这些概念、评价维度跟20世纪500强的概念、评价维度都不一样。他们更代表未来。如果企业的评价标准错了,就把方向引错了。 

今天,国际上的投资人都看创新指标,不再仅仅看多大规模。明天的方向比今天的地位更重要。企业的创新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应超越500强指标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应大于规模能力。



3. 重新定义战略

竞争战略是20世纪企业主导战略。当时一种技术、一类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很长。同类的技术和产品,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挤走对手占领了大的市场份额,你就赢了。 

企业经营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也都是标杆管理、经验曲线、5S、6个西格玛、精益生产、匠人精神、流程再造等,一言之,就是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最好,规模做得更大。

追求卓越、做大做强是企业第一理念。但在21世纪今天,追求卓越够吗?奔驰卓越,但是包括奔驰在内的EQ系电动车,确实不太理想。柯达胶片卓越,可是没前途。固定电话做的再好也没有人用了。石化企业采油、炼油的技术再先进,石化产业也要转型。 

在今天,你会发现即使把现在的事做得更好,把所有的对手都打败了,你可能还输给时代。

21世纪企业应该提倡双对标——对标未来趋势,对标发展最佳。对标未来是前提,符不符合未来趋势,这是一个生死判断,你做的事情符合未来的趋势,你把它做得最好才有意义。如果业务没有前途,把它做到最好也没有意义。

卓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极致,做得最好;另一个是极限,做到头了。所以今天我们要超越当下卓越,也必须超越当下竞争。

21世纪的企业处在雨林生态。平台利益的共赢是平台创造的利益大于个别企业独自创造的利益,大家分得的利益大于企业单打独斗获得的利益。全球互通互联时代,没有平台性合作,企业难以生存。

连奥运会口号都变了,奥运会过去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自东京奥运会奥委会决定要加一个together——更团结。

面对今天变化的现实,国际学界在研究以及许多成功企业也在践行的三类战略:

第一,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三部书《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都是谈竞争,是竞争战略的代表作。

第二,转型战略。1995年莫里斯德《第二曲线》、2000年大前研一《无形的大陆》、2005年钱金与莫伯涅德《蓝海战略》都是谈转型。到了2017年,查尔斯·汉迪也写了一本《第二曲线》,告诉企业即使现在业务有前途、很成功,你也不能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要开辟第二曲线、新大陆、蓝海领域,即创新需求、开拓新市场。

第三,情景规划战略。情景规划不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业务,是想到五年、十年之后的事,为五到十年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准备。情景规划本质上是个前馈:事情没发生,我们想象、预测未来会什么样?根据未来决策今天,为未来做准备。

面对今天企业经营复杂现实、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企业不能仅仅停滞在竞争战略。



4. 重新定义组织与文化

组织的本质是人。

组织的目的是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升华人性、赋予能力,才能永续经营。对于组织而言,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和周围的世界同步快速变化。

组织内部要激发、要赋能、要协同、要高效。组织里都是等级制度,官僚制度,谁能发挥积极性?开个会那么沉闷,怎么能有积极性? 

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去规模化》,它强调组织等级层次要减少,部门的一些壁垒要去掉,在20世纪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要砍掉,许多事情可以交给社会平台去做,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技术、产品、模式创新与客户服务。

21世纪的组织至少有三种:

第一种是传统组织,即工业化时期诞生的公司。这样的组织要转型、要变革,目标是平等、激发,使组织更有弹性、更有活力。 

第二种是创客组织。现在世界上有许多项目型公司、日抛型公司、虚拟型公司。共同做一件事情,做完了就拆散,组织形式更灵活。 

第三种是平台性组织。随着21世纪信息化背景下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许多事情交给社会性的平台去做,降低成本、减少负担,使得你更有精力去做科研、产品创新和客户管理、服务,这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态变化。

文化也需要重新定义。奈飞CEO里德·黑斯廷斯说,“人们问我奈飞发展到今天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就是奈飞的文化——坦诚重于忠诚,人才重于流程,激发胜于管控。

企业文化不是表面的装饰、自我宣传,企业文化是渗透到科研、生产、营销、品牌、服务所有方面的渗透性竞争力,渗透到企业员工心灵与修养中的竞争力。

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设计的,1973年4月3日他在曼哈顿首秀手机通话。马丁·库帕明确地说,他发明手机的灵感来自于当时播放的电视剧《星际迷航》:“当我看到剧中的考克船长在使用一部无线电话时,我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发明的东西。”考克船长的那部无线电话,就成为库帕和他的团队发明手机的原型。



机器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但机器人的发展不能不说受到捷克著名戏剧家恰佩克的启发与影响。机器人的创意起源于捷克著名戏剧家恰佩克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优素福万能机器人》,'Robot(机器人)'这个词汇也是恰佩克创造的。2014年建立的以恰佩克名字命名的恰佩克奖旨在奖励在机器人领域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旨在打造机器人行业的“诺贝尔”。目前,恰佩克奖被认为是机器人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奖项。人们说,遇见恰佩克,预见未来。 

虚拟世界及元宇宙开创了“第二世界”,开拓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实现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促进了现实世界的发展。元宇宙概念及元宇宙原型最早则出现在尼尔· 斯蒂芬森的幻想小说《雪崩》之中。小说描写了现实中的人在人们创造的另一世界中以自己的替身生活。 

想起了几次法国交流考察时,都有法国朋友自豪地说,我们今天许多科学创造都是在实践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海底两万里》中以电力为动力的潜艇,《宇宙主宰》中的飞行器,八十天环绕地球的环球旅行,从地球到月球将人发射到月球实验…… 

科幻想象、文化修养对企业灵感激发、想象启示不胜枚举——这是电光石火的启示、无限想象激发。


总 结

今天讲了两个问题:管理学需要变革;管理学在一些方面的重新定义。

关于管理学变革,我说了三点:

第一,强调技术在变,产品在变,模式在变,管理不能不变,要避免滞后和僵化;

第二,21世纪的企业需要认识到它的第一性原理是从善良、服务客户、变革社会出发,不能从忽悠客户、忽悠社会出发,避免肤浅和功利;

第三,管理学不仅仅是行为学科。作为企业家,不能像工业化时期那样做“移动监督的摄像镜头”来控制人,应升华人性,赋能激潜,让人们更有哲学的远见,文学的修养,这才是完整的管理方式。

在这三个背景下,中国的管理学、管理实践等都要重新定义,重新思考。

我涉及了重新定义企业、重新定义创新、重新定义战略、重新定义组织与文化。 

企业在今天也需要重新定义能力。如果说20世纪企业主要能力是现有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那21世纪企业需要四种发展能力——

  • 竞争力,业务做得最好;

  • 适应创新能力,紧紧跟上时代;

  • 不确定性下反脆弱能力,能应对意外,在意外中获益;

  • 学习能力,所有能力的增长都是奠基在学习能力之上。

我所谈及的重新定义企业、创新、战略、组织与文化、发展能力只是企业系统一些方面,企业系统还包括营销品牌、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非市场行为等等,这些方面也都需要与时俱进的重新思考。

1968年,斯图尔特 · 布兰德创办《全球概览》杂志,就是那个年代纸质的Google,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和世界上的人们。2005年乔布斯满含深情地在斯坦福大学对着毕业生们演讲,最后讲到的就是斯图尔特 · 布兰德。

他说:“在我们年轻时,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全球概览》,被我们一代人视为圣经。

创办人斯图尔特·布兰德就在离这儿不远的门罗帕克镇,在个人计算机和桌面排版都没出现的年代,那时候没有个人计算机,也没有桌面排版,全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排版。

它理想主义地介绍了大量的实用工具和先锋理念,却比Google早了35年。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做了几期《全球概览》,实现了创刊之初的使命后,出版了最后一期。



那是1970年代中期,最后一期的封底,印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是那种喜欢冒险的人经常会乘车见到的风景。照片下有一行字'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他们停刊时的告别语,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自我期许。我永远抱着一种饥渴感来追求知识,我永远感觉到在智慧面前我是愚蠢的,需要不断地进取。在你们毕业之际,我也这样祝福你们。”

在这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我们期望向大家学习,与大家一起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崭新的未来。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位管理大师及其思想简介
2018年秋季学期《管理学》在线考试 (开卷)
四维领导力:明道、取势、优术、树人
眼力·魅力·魄力·能力·约束力
成功企业家的9大特征,中国企业家最缺什么?
基础管理学之五——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