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自体
userphoto

2022.12.04 重庆

关注

    物自体也被称为自在之物,是康德哲学中的一大重要概念,甚至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革命”何来?

    在康德之前,西方哲学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方面的传统都是以个体认知观念去符合对象,但在休谟的怀疑论面前受到了严重威胁,以哲学为基础而建立的自然科学大厦摇摇欲坠。

    康德提出了“物自体”的概念,即“自在之物”。他认为不应该是我们的认知去符合“客观对象”,而应该是对象在符合个体认识。个体对于客观世界的一切认知,都源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总结,然而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都只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给我们的状态,而且它虽然呈现在我们的认知之中,但并不会以我们的任意观念而发生改变,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但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真正的样子。而且这种“客观性”也是由我们个体的主观性与世界发生联系而延展出的,并非绝对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都是根据时间与空间加以结合诸多范畴而得到的结果。而在这一切呈现而出的表象背后,都存在着“物自体”,即是物体的客观实在,这是我们的认知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康德把自己对传统认识论的颠倒视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物自体”的重要性在于改变了之前传统的认知方式,强调了作为世界认知主体的人本身的重要性。但更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这是一块“界碑”,为人类的认知划清了边界,在此之内的一切都是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认识并利用,并以此而建立起现象界之中的普遍联系与客观性,不至于一切都被怀疑论推倒重来。绝对不能超过这个界限,若想强行认知“物自体”,则会陷入幻象,所得之结论必不可以确信。“界碑”之外,便是为自由意志,灵魂以及信仰留下的空间。

    在康德这里,其实是将世界二重化。其一为现象世界,我们可以认知,利用其中规律改变生活的世界;其二为形而上的世界,这里不是人力之所能及,应交予形而上思考,如“形神关系”“上帝”“天人之间”等。

   注: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尽量会用平实的语言代替学术语言以求更能使读者明了其意。在实在找不到现代语言能替换之处便会运用较为贴切的学术语言,还望勿怪。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很多时候如今的现代汉语确实难以指代古代汉语之意。关于“言意之辨”也会专门写一篇随笔总结探讨。

    另:之前所说短期内不会以西方哲学作为主要内容,但思虑之后,“哲学是哲学史的哲学”,哲学同样是世界的哲学,没必要一定划分此类边界,发展与联系,才是世界本身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费希特反对康德:更为磅礴的[绝对自我]|西方哲学史笔记
眼睛看到的都是假的,颜色不存在?为什么康德哲学认为世界不可知
哲学转向(哲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通论第七章                    &#1
哲学史上哲学思维的演化
怎样才能读懂康德?需要哪些哲学基础?
§40-§41 经验主义与康德批判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